在阅读中寻找喜悦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ie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快乐源泉之一,是带领我们走入语文艺术天堂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配合,逐渐在阅读中寻找喜悦,达到理解与领悟生活、体验与感知人生这一初中语文阅读的重要目的。那么怎样教导学生快乐阅读,正确开展阅读教学呢?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具体策略。
  一、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到挖掘教材。课本内容有深有浅,形式各异,背景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有效挖掘教材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所谓引起学生的共鸣,就是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讲解过程中对于那些学生不理解的生僻词句加以解释,从而使学生真正进入阅读中来。
  如七年级下册泰戈尔诗歌《纸船》:
  我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纸船,知道我是谁。我把园中长的秀丽花栽在我的小船上,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
  这里的“纸船”象征什么?“我”又是谁?作者的写作意图又是什么?有些学生可能理解不到位。这就要求教师精细讲解泰戈尔诗歌的特点是想象力丰富,语句和结构凝练多彩。这首诗歌是歌颂童心的,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描绘儿童的奇思妙想,歌颂童心的天真、童趣的自然。
  对于诗歌的简单讲解学生可能会觉得单调,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PPT,配上优美的音乐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听了之后,再经过反复阅读,做到阅读与理解和情感相结合,便可领会其中之意。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读书是一件趣事,但要拿读书来考试打分,学生就顿时觉得功利和兴趣大减了。然而,阅读光有兴趣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坚实的阅读能力。
  1.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在阅读之中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便利。“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如果只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工夫便只做到了一半。”这是叶圣陶老先生对语文阅读改革中提到的一点精辟见解,具体怎样落到实处呢?我认为这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的协调配合。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备,比如图书馆建设、优质图书的选择;教师在班级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比赛,唤起学生重视阅读的意识,同时将阅读的重要性向家长讲明,让阅读融入到家庭中去。
  2.掌握阅读技巧
  好的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也是如此。首先熟读文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质量地感知文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考试的时候,学生不能因为要赶时间答题,就草率读书,轻易动笔,最后囫囵吞枣,影响了答题质量。其次读过题目,认真审题。领会题目的大概意思,这要在对所有题目有大致了解之后进行,做到整体感知,有助于理解文章。再次跳读文章。针对具体问题在文章中找到相应的段落和位置,做到有的放矢。
  3.激发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初中语文教学分为课堂精读和课外阅读。这为教师引导阅读提供了一个契机,即若学生对课内深奥古板的内容提不起阅读兴趣的话,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读本中找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去阅读,之后教师进行后续跟踪查访,以学生兴趣点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4.发挥教师的作用
  学生阅读学习是一方面,教师的教导也占重要地位。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两点:(1)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在教学泰戈尔的《纸船》的过程中,教师可将它改成一节阅读课,组织学生分组讲解,利用幻灯片、PPT、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设备上课。(2)教师提高教学意识。这里涉及一个关于阅读的观念问题。所谓阅读的观念,是指对阅读这件事的认识,或称阅读观。阅读观深刻地影响着阅读的行为,也决定着我们如何来对待和学习阅读。这个观念需要从教师发散到学生处,教师应当以一种愉悦的轻松的姿态将这种观念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感染到这种氛围,进而快乐地阅读。
  总之,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丰富和拓展人生经验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当让学生明白,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而是要由此来获得在书面语篇中所传达或显现的资讯和知识,在阅读中寻找喜悦。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其他文献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衡量一篇作文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在于能不能刻画出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那么,怎样才能刻画出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从而下笔如有神呢?  一、以曲折的情节塑造人  情节是表现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古今中外的许多名著名篇大多通过复杂曲折的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初中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按“盼望于勒——夸赞于勒——巧遇于勒——躲避于勒”的线索安排故事情节,大起大落,波澜起伏,叙写了菲
小说中的道具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凸显文章主题,揭示人物命运,反映人物内心情感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很多文学大师都注重道具的运用。  一、道具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的法国作家莫泊桑在《项链》中以项链这一道具为线索,通过女主人公借项链、丢项链、找项链、还项链、知项链,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借助道具的作用,使故事情节一波三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和向学习过程要效益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准,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  一、关注预习  高效的预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抓手,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的预习,在预习过程中解决自己在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范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要合理设计预习目标,保证充足
在经济学企业发展链上,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微笑曲线”理论。李吉林老师倡导的情境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的“微笑曲线”理论。其核心理念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内心情感体验,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情境教学过程中,这条“微笑曲线”由乐学、深思、迁移三部曲组成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有关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尊重学生与文本的个性化对话,学生便能渐渐地积淀一些个性化的、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这些感受和体会有如
古诗文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语言优美,音调和谐,意象丰富,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传唱不衰。在诵读中品味优美词句,感悟真情,领略诗的神韵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古诗文,离不开一个“读”字,读可以品出诗的音韵、情韵和意韵。  一、声情并茂,反复吟诵,感受音韵美  诵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之一。“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韵味是从读中得来,兴趣是在读中产生,语感是在读中积累,素养是在读中培养
关注学生个性化、构建高效英语课堂是众多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教活,是使英语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前提。本文结合一堂公开课的教学,探讨如何灵活运用教材,提倡用生活丰富教材。  一、课前的思考  1. 一个问题:简单教材如何教  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2 Unit 3的Word Power—Different jobs环节主要是介绍表示职业的名词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平时课堂上大多按照高考考点分析,考什么分析什么。教师讲得索然无味,学生学得意兴阑珊。那么,教师是否可以多角度挖掘这类文本的内容,让干瘪的内容充实起来,让枯燥的课堂活
在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改革风生水起,探究性阅读、开放性阅读、自主性阅读、创新性阅读等阅读教学模式逐渐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探究性阅读提倡在合作的基础上多角度进行文本解读;开放性阅读和自主性阅读则提倡个性化阅读,并从“大语文观”角度来定位语文阅读;创新性阅读则从“死读书”中解脱出来,提倡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阅读。文章就此提出多元阅读并就其教学实践做探讨。  一、多元阅读的
现在不少高中学校都开设了“唐诗宋词选读”课程,里面节选了大量有关“怀才不遇”的诗词。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该类诗词,笔者认为有必要探究一下古代文人怀才不遇的实质及成因。  翻阅中国古典诗词,我们便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古代文人,他们要么悲叹自己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要么感慨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要么认为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这些诗人总是认为自己怀有济世之才,却苦于没有遇到明主,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