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再创造教学的深度思考

来源 :教育界·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long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时代早已经被铺天盖地的电化教学所替代,但是 ,在这个智慧化的时代 ,我们的书本教材就真的被淘汰了吗?事实证明,回归到书本,认真地研读教材,才是教书育人的根本。文章就教材的深度进行开挖,对数学课堂的再创造提出相关观点。
  【关键词】课堂,教材,再创造
  数学教材是我们每一个数学老师讲课的基本依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传授知识的一种媒介与纽带,教师用好教材也是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最基本的一个评判标准。如何解读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也是我们作为教师的一个基本功。
  一、读懂教材是走进课堂的第一步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想有底气走进课堂给孩子们讲授知识 ,自己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肯定是不行的。那么对于我们手中的教科书—数学教材而言,我们是否能看得懂?教材里的插图,教材里的每一道练习题目的编排意图,我们在备课之前都要好好地研读,只有读懂、读透,才能把每一个知识点给学生讲清楚,讲透彻。比如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和是6,7以内的加法》中的例题插图(如下),这幅图既可以让学生说成原来有1个小朋友在植树,又来了5人帮忙,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植树?也可以说成原来有5人参加植树,又来了1人参与植树,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植树?这样的两种说法就是渗透了一图两式的要求。老师只有把这段教材看懂了,训练学生有顺序地看图说话,也就自然而然地进行了教学,学生对这样的知识的出现也就没有了陌生感!我想,读懂了教材的教师走进课堂,低年级的数学课才能上得更加丰满。
  二、解析教材是教师传授的法宝
  读懂了教材,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对教材进行进一步的解析,和教材对话,把自己摆进去,看看教材内部深层次的意图是什么。解析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法宝,只有拿到这个法宝我们才能更好地和孩子对话,将数学知识更好地传授给他们。熟读教材,能够在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数学螺旋上升的体系。
  例如,上面这幅图是一年级上册教材上的《认识图形》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有趣的拼搭》中的“滚一滚”。这部分教材是为后面六年级认识《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埋下了伏笔。在六年级的知识回顾中,教师可以唤醒学生的知识点,让一年级的认识到六年级的再认识。这样的一种教材解读和唤醒,就会在孩子的心目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一种完整的认识。
  三、深挖教材是课堂长度的保障
  课堂的长度来源于我们对教材的深挖。数学教材看似简单,却蕴藏了大道理 ,可以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解释。例如,四年级的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看似简单,却为将来中学的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六年级的长方体的表面积认识完之后,我们所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包装的学问》就用到了这一部分知识,结合当前节约的形式,给学生提出包装注重的是简约不简单的哲学渗透,环境的教育也一并渗透其中。这样的挖掘,可以增加课堂的长度,使得课堂生动有趣。
  我相信,给学生整体架构的课堂应该是对课堂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学生培养的一种尊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我们的学生有所收获。
  四、拓展教材是课堂厚度的体现
  整个小学阶段,我们的教材的厚度都不是太厚,但是学生却花费了六年的时间来学习这些章节。看似简单的教材要想把它变得不简单,需要老師花费时间来增加教材的厚度。这个厚度,指的不是增加数学的难度,而是要增强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苏教版教材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章节在四年级开始就有,每一次解决的重点都不一样,在六年级的总复习中,教师可以回顾并将知识点梳理成以下一个表格(如下表)
  有了这样的梳理,我相信学生对小学阶段的解决问题就有了足够的认识和了解。
  总之,教师的教材观要在不断的课堂摸索中总结经验,再实践才能有新的进步,才能真正造福于孩子。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当前新形势下,自主学习成为新要求,直接能促进学生自主参与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为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稳步发展,基于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本文尝试精准施策以破解制约学生自主参与,影响学习进展的若干问题,以优化课堂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发展;教学途径  数学语言,顾名思义就是数学学科所特有的形
期刊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语言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一节英语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单词和句子运用于日常生活和情景中。教师教案设计和随堂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运用语言的能力;创设语境;肢体语言;案例分析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语言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一节课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来传授知识,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单词和句子运用于日常生活和
期刊
【摘要】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做了教学反思,感觉收获颇多,我认为还应该进行一次系统总结,做到精益求精,在反思与再反思的循环中找到精髓,使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更为高效地进行。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层层推进:尝试为主,教师精讲;激发兴趣,以练促思;小组合作,提升效率;任务驱动,循序渐进;注重引导,悬念迭生。  【关键词】教师精讲;激发兴趣;小组合作;任务驱动;注重引导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模仿着完
期刊
【摘要】“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更好地建立起数形结合的思想,也能更好地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如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推测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发展又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做了铺垫。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直线与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部分的内容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有
期刊
【摘要】在当下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忽视儿童的习作需求,模式化的教学让儿童习作缺失乐趣。本人以执教的一节习作教学指导课为例,与薛法根导师的习作点拨做比较。薛法根导师选取故事、漫画、素描等,点燃学生习作的热情。在对比中反思收获:习作教学,应该以儿童的方式遇见精彩。进而得到启发:儿童习作,固守儿童的视角,是儿童的“任性表达”;儿童习作教学,顺应童心,是儿童喜欢方式的多次遇见。  【关键词】习作;儿童;顺应
期刊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现在已经颁布了新课标,但是现在并没有完全推出根据新课标编写的新版教材,所以现在处于新旧教材并行的状态。如何在新课标指导下使用旧教材进行学科教学,成为现在教师们颇为为难的一件事情。作者就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开展科学教学阐述个人的观点。  【关键词】新课标;科学教学;核心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从2017年推出新课标以来,现在已经进入了第四年,2020年的秋季学期,四年级也换用新的教材
期刊
【摘要】孩子的成长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部门共同努力,特殊幼儿的成长更加需要多方合力、共同关注和帮助。融合教育是针对特殊幼儿的普及教育,让幼儿融入集体生活中,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对此,我们开展了相关的尝试,通过家庭、学校和专业机构等多方通力合作,促进幼儿不断发展。  【关键词】家园联系;学校教育;专业机构;师资培训;家长培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
期刊
【摘要】剪纸活动是一种较为综合的智力趣味活动,除了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外,还是较好地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的美术教育手段之一。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在不断接受西方各种文化的同时,让幼儿学习剪纸这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有助于加强幼儿的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  在幼儿园教育中,家园合作对于孩子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不仅对孩子是有益的,对于家长、教师的发展也有积
期刊
【摘要】“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抓住关键环节,就能顺利带动其他环节的发展。捕鱼如此,指导学生习作亦如此。“1+2框架下的主题作文教学实践与研究”就是我校在此理念下申报的省级课题。“主题习作”就是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完成系列习作,从而提升学生的意识形态和外化表达的能力。“整合资源,提炼习作主题;多维实践,促进师生发展;深度研讨,夯实教研成果”是“主题作文”具体的研究策略。  【关键词】教材;主题作文;研
期刊
【摘要】“日积月累”板块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每个单元“语文园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安排了古诗、名言警句、俗语、成语等传统文化经典内容,旨在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学时,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得到感悟,内化所学的知识后学会正确运用,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积累;感悟;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