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儿童习作“任性表达”案例研究

来源 :教育界·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antoni1987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下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忽视儿童的习作需求,模式化的教学让儿童习作缺失乐趣。本人以执教的一节习作教学指导课为例,与薛法根导师的习作点拨做比较。薛法根导师选取故事、漫画、素描等,点燃学生习作的热情。在对比中反思收获:习作教学,应该以儿童的方式遇见精彩。进而得到启发:儿童习作,固守儿童的视角,是儿童的“任性表达”;儿童习作教学,顺应童心,是儿童喜欢方式的多次遇见。
  【关键词】习作;儿童;顺应童心;任性表达
  有这样一幅漫画:早晨,一群拥有“尖脑袋”“方脑袋”“葫芦脑袋”的孩子快快乐乐、三三两两地蹦入学校,放学出来时,清一色的全是“圆脑袋”,他们的队伍整齐,脑袋耷拉,有气无力。这样的漫画令人感慨:成人用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方式禁锢了孩子,施行认为适合儿童的教育教学,却塑造出一批批没有活力的复制品,教育之殇!
  笔者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不禁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更联想到近阶段自己执教的一节作文指导课,似乎自己的习作教学也走在了这样的一条路上:做足准备,写满一黑板的提纲,儿童却问:“老师,我能写我自己想写的内容吗?”罗列技巧,灌满了一箩筐的方法,儿童却说:“老师,我能不按你的方法写吗?”明明苦苦寻找的是适合儿童的习作教学,却在不知不觉间演变成了模式化的习作,使很大一部分儿童丧失了“任性表达”的热情,实在是背道而驰!
  很幸运,在某次全市的语文培训研讨活动中,本人执教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猜猜他是谁》习作指导一课,得到全国特级教师薛法根导师的点拨。此课教学设计侧重于人物外貌写作方法的指导,针对学生画像“千人一面”的问题展开,指导孩子学会抓住人物外貌的特点进行描写,从而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在教学研讨过程中,薛法根导师的指导发人深省:三年级儿童习作,要用儿童喜欢的方法进行,可以是故事、漫画、素描……他的话让我找到了儿童习作教学的方向:顺应童心,让儿童在自己喜欢的方式里“任性表达”。
  一、“任性表达”:遇见喜欢的故事
  课堂回放
  师: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好不好?
  生:好。
  师:古代有一个县官,他下令贴出了一张告示,要抓一个小偷。告示上是这样写的: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脸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
  师:根据这张告示上的描述,能抓到小偷吗?为什么?
  生:抓不到,因为他的告示写得不明白。
  生:不大不小、不高不矮等,反而让人糊涂了,小偷眼睛到底有多大?个子有多高呢?
  师:嗯,不抓住特点,小偷最后没被抓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写好人物外貌特点。
  生情趣不高。
  导师点拨
  以讲故事这个形式导入课堂运用得不错,可是效果并不佳,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是因为这是一个结局不成功的故事,勾不起学生足够的兴趣;二是因为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缺少真實的说服力。
  以下是薛法根导师示范的故事引入法。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有一次坐火车,其间有一个小偷夹在他们中间并潜逃,乘务员想让大家给警察描述小偷的外貌,以便抓获小偷,但这节车厢的其他人都无法描绘清楚,最后是贾志敏老师给警察描绘了小偷的外貌特点,乘务员们依着贾老师的描绘,顺利地抓住了小偷。
  师:同学们,你们看,抓住人物外貌特点画像,能帮我们抓小偷,我们今天也好好学这一招,好不好?
  生眼睛发亮,兴趣盎然。
  思考收获
  薛法根导师所举的贾志敏老师抓小偷的故事,是身边的真人真事,是积极的心理暗示,洞悉了儿童习作的真实需求,一下子勾起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习作学习中来。
  三年级的习作课堂,儿童是主体,必须从儿童角度出发,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激发儿童习作的热情。对于儿童而言,喜欢听故事是他们的天性,故事固然能激发儿童的学习欲望,但怎样的故事能带领儿童更主动地进入教学的“场”?教师选择故事的时候,如果能再深入细致地想一想,让儿童遇见更喜欢的故事,教学效果就会更棒。
  习作教学,顺应童心,让儿童遇见喜欢的故事,就能收获儿童的“任性表达”。
  二、“任性表达”:遇见漫画
  课堂回放
  投影显示学生“千人一面”的习作语句。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大家都写了大眼睛炯炯有神,圆圆的脸,弯弯的眉毛。
  师:哈哈,我们班出现了克隆人,同学们描写的人都是一样的,这可怎么办呢?
  生: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写。
  师:是呀,我们给人物画像的时候要学会“选择”。现在请你找找看,你身边的同学外貌上有什么特点呢。
  生还是无从下手。
  导师点拨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可行。但是课堂情趣丢了,老师教给学生“选择”这个方法,学生真的会选择了吗?实际上学生依然不知道该写什么特点,因为教师没有真正教给学生找特点的方法,同时也没有教给学生突出外貌特点画像的好方法。
  以下是薛法根导师示范的漫画切入法。
  投影出示漫画人物(突出成龙的大鼻子、岳云鹏的小眼睛等)。
  师:同学们,猜猜他们都是谁?
  师:为什么你一下子就能猜准呢?哦,原来漫画大师抓住了人物外貌最有特色的部位,并且还把这些部位夸张放大了,所以你一下子能猜对。
  师:那么,我们习作中画人物外貌特点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现在请你找找身边好朋友的外貌特点,也来夸张化地说一说。
  生兴致勃勃,迫不及待。
  思考收获   薛法根导师找人物外貌特点画像,选用“漫画”的教学策略,让儿童自我发现表达的密码,给儿童提供“支架”,有趣有效地将人物画像抓特点这一教学点无痕地授予儿童。艺术是相通的,儿童欣赏漫画的同时,在发现中体味乐趣,在模仿中学习表达,一下子找到了习作的抓手。
  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教学策略?儿童乐于接受、善于接受的教学策略一定是有效的。教,要从儿童的需求出发;教,是为了儿童更好地发展。有智慧的老师总能兼顾教学的理趣与情趣,找到最适合儿童的方法,追求教学策略的最佳化。
  习作教学,顺应童心,让儿童遇见喜欢的漫画,就能收获儿童的“任性表达”。
  三、“任性表达”:遇见素描
  课堂回放
  投影出示学生描写眼睛的语句。
  师:同学们,你们找到了人物外貌的特点,有了很真实的表达,怎样让特点写得更传神呢?就说“眼睛”,我想写眼睛很大,怎么写具体呢?
  生:可以用比喻。
  生:可以用夸张等修辞。
  生:可以跟别人对比。
  师:这些方法特别好,老师也教你们一招,可以将人物外貌特点“放大”来写。就像写眼睛,不要只写眼睛的形状,还可以写目光、眼神等。
  生有点茫然。
  导师点拨
  教师想教给学生把特点描写具体的好办法,在学生自由探讨的基础上给予的写作方法是“放大”,教学思路是清晰的,但是忽略了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儿童,“放大”一词,对于儿童来说过于抽象,无法理解消化。面对三年级的儿童,教师的语言选择应该是深奥难懂的,还是直白形象的?
  以下是薛法根导师示范的素描对比法。
  投影出示多张素描画(眼睛)。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些素描画的都是眼睛,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这些眼睛有的大有的小。
  生:有的是欢乐的眼睛,有的是哭泣的眼睛,有的是愤怒的眼睛……
  师:是呀,我们在描写眼睛的时候,可以用上各种修辞,可以写眼睛的形状,还可以写目光、眼神等。
  生茅塞顿开,畅所欲言。
  思考收获
  薛法根导师教儿童描写外貌特点,建议采用“素描”的方法,让儿童观察素描,发现眼睛的不同,找到描写外貌特点的延伸处。如此一来,愉悦的学习氛围、生动的学习材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儿童在形象的“素描”鉴赏中轻松习得习作的技巧。
  教学的理想境界是“深入浅出”,面对三年级儿童的习作教学,教师必须充分观照儿童的认知特点及心理发展,立足于儿童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储备,将教学内容以通俗易懂、清楚明白的方式输出,这需要教师的智慧。
  习作教学,顺应童心,让儿童遇见喜欢的素描,就能收获儿童的“任性表达”。
  四、结语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薛法根导师的习作教学指导建议中,让儿童遇见故事,遇见漫画,遇见素描……他的习作指导,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给了孩子喜欢的生活话题,给了儿童渴求的无痕设计,薛法根导师身上散发出的儿童魅力足以让孩子倾倒。这也足以令我们对当下的习作指导进行反省:“作文该教什么?”“作文该怎么教”站在学生的视角看作文,孩子毕竟是孩子,当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我们自己心中的认识發生冲突的时候,你是否会意识到,这是孩子的作文?
  “习作教学,应该采用儿童最喜欢的方式进行。”这是薛法根导师的教诲。好的习作教学一定是以儿童喜欢的方式进行,故事、漫画、素描,这些都是儿童喜欢的方式。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多顺应童心,多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让儿童真正站在课堂中央,就一定能遇见儿童习作的“任性表达”。
  【参考文献】
  [1]张万化.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
  [2]吴勇.儿童写作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的英语教学中,通常都是“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动力不足导致学生的英语能力偏差。而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童话故事的有效应用,能够为学生的英语学习营造生动有趣的情境,有利于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本文就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融入童话故事提出相关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童话;小学;英语教学;应用策略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意义显著,在教学中应用先学后教的方法能够让课堂有效性得到提升。教师需要重视学生自学的指导,为学生自学奠定基础。  【关键词】自学;先学后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分析可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仍然较为显著,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
期刊
【摘要】名家大师的艺术作品能够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文化内涵,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创造的成果。教师要善于倾听,听学生的困惑,听学生的思路,听学生的观点,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听伙伴的发言,听老师的讲解,在师生彼此的尊重交流中提升自己的学习。  【关键词】记忆画;观察;美术创作  【版别】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册数】六年级上册  【课题】第十四课 爸爸妈妈  【教学设计者】王
期刊
【摘要】江苏省南通市提出的“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课堂教学十二字指导方针非常适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因为它充分解放了学生,促进了他们思维的发展,进而提升了他们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外阅读;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  “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教学模式是当前素质教育在南通地区的具体体现,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理念,让学生学习的过程得到凸显。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各地为了实现课堂的高效,都进行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学案式教学是其中一种比较成功的范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目的。本文主要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谈谈在学案制作及教学过程中的感想,学案式教学模式也将在教师的实践中不断完善。  【关键词】学案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利弊  一、前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前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的教学是一种艺术,而各位教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创设出来的教学情境更是一种艺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改变教学实施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凸显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而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是唤醒、鼓舞学生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数学课堂情境的介入要把握新课导入时机,把握探究新知时机,把握巩固练习时机,把握评价小结时机,让同学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更好地展现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  【关键
期刊
【摘要】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当前新形势下,自主学习成为新要求,直接能促进学生自主参与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为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稳步发展,基于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本文尝试精准施策以破解制约学生自主参与,影响学习进展的若干问题,以优化课堂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发展;教学途径  数学语言,顾名思义就是数学学科所特有的形
期刊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语言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一节英语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单词和句子运用于日常生活和情景中。教师教案设计和随堂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运用语言的能力;创设语境;肢体语言;案例分析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语言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一节课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来传授知识,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单词和句子运用于日常生活和
期刊
【摘要】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做了教学反思,感觉收获颇多,我认为还应该进行一次系统总结,做到精益求精,在反思与再反思的循环中找到精髓,使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更为高效地进行。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层层推进:尝试为主,教师精讲;激发兴趣,以练促思;小组合作,提升效率;任务驱动,循序渐进;注重引导,悬念迭生。  【关键词】教师精讲;激发兴趣;小组合作;任务驱动;注重引导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模仿着完
期刊
【摘要】“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更好地建立起数形结合的思想,也能更好地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如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推测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发展又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做了铺垫。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直线与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部分的内容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