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过程本质看当前教学问题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全面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
  1. 教学过程是认识、实践和发展相统一的过程。
  首先,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校为主要场所,以教学内容为目标所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认识过程。其二,教学对象在了解客观世界、掌握目标知识时离不开实践环节。认识来自实践,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教学对象内化,被教学对象理解并掌握。比如,刚毕业的师范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学了不少的从事教学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但仅靠这些远远还不能胜任教学工作,他们还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去进一步领会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技能,才能成为合格教师。其三,通过教学认识活动和教学实践活动,教学对象的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完善。
  2.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社会交往过程。
  教学过程的发生、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目的的、不断变化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完成的。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一交往过程的主体。他们对这一过程的参与态度、力度及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果。
  二、违背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问题
  忽视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过程是认识、实践和发展相统一的过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现有的教育评价单一而片面,都将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最权威的指标,迫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学生智育发展,追求考分和升学率,致使学生片面发展,以至许多所谓的“优秀生”,除了会考试外,几乎不会与他人相处;不会做家务;不会出行;不会安排自己日常生活;不会计划自己未来;不会创新工作。未来社会需要的是自立、创新、机变、善于与他人合作的全面发展人才,片面发展必然影响学生的终身及国家的未来。
  师生关系不融洽。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社会交往过程,师生关系深刻影响着教学效果。但目前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并不融洽,师生间还存在诸多矛盾与冲突。1968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进行过教师期望效应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实际上,学生往往会依据教师与自己交往的亲密程度,推测教师对自己的期望,从而增强学习动力、调整学习计划,甚至克服不良习惯。因此很有必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生主体意识缺失。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过程,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学生的主体意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但在我国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仍严重缺失,集中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学生在心理上过度依赖教师。我国传统的教学奉行师道尊严,习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主宰课堂,学生习惯于听指挥、服安排、惟命是从,害怕违背教师的意愿,这种心理严重抑制了学生主人意识的觉醒与主动性的发挥。第二,教学方式不当、教学理念偏差。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语言乏味、手段落后,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直接减弱了他们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力度。
  三、优化教学过程的对策
  注意与学生交往的方式。同样的道理,有的教师说出来学生会心服口服,而有的教师说出来学生却会愤愤不平。原因就在于教师说话的语气、态度、场合不同。因此,在与学生交往时,教师一定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对待学生要尊重、理解、民主、宽容,但同时还有一定尺度,否则,就容易使师生关系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太过亲近,要么太过疏远。
  为学生创造安全的心理环境。许多学生不敢与教师交往,害怕自己某些方面不够优秀受到教师的嫌弃,教师应打消学生的交往顾虑,为学生创造安全的交往环境。一方面,教师要放下身段,主动与学生交往;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自己本身也存在一些缺点,在许多方面自己往往还不如学生优秀,以培养学生的交往自信。
  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前题。只有具有了自主探索精神,学生才会主动地、积极地、发自内心地去认知周围世界,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生成。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当讲授“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规律”时,就可设计一些内容来培养学生自由探索精神。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课下用小灯泡、旋转台和地球仪设计一个实验,通过实验寻找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及其成因。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自《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金融创新专项方案》获批后,天津市滨海新区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已经进行先行先试.新区银行业在个人、企业和银
姆妈眼窝里含着泪,幽怨地看会儿毒辣的天,又看会儿遥远的躲雨镇.云朵背水回来,老远就看见了姆妈的身影.背上水袋子特别沉,加上走了远路,快到家时,云朵简直觉得移一下步子都很
期刊
核心的数学问题,是一堂课的中心问题,它决定着我们研究的方向,提纲挈领。一堂课,核心问题的适时恰当的提出,更能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研究,从而达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共赢”
高中语文教学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高中语文课堂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了实现天然气长输管道未设计分输口的阀室,设计分输开口时不动火、不停输,依据阀室工艺流程设计特点和陕京管道阀室不动火、不停输开口经验,作者对阀室设计分输开口三个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