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台下的“爱”

来源 :歌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xiao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初看到《疯狂的爱》的海报,原本以为是一部新的歌剧作品,及至了解宣传内容之后,才知道这是一场精心设计安排的经典歌剧咏叹调音乐会。2019年4月16日晚,在上海大宁剧院,由香港歌剧院青年歌唱家担纲演唱、许忠执棒、苏州交响乐团演奏、尼古拉斯·穆尼执导的这台别开生面的音乐会拉开了帷幕。整场音乐会以戏剧化的舞台呈现手法,将几部西方经典歌剧不同剧目中的序曲、幕前奏曲以及各个剧中一首或几首咏叹调进行有机的“串联”,通过演员的演唱、表演,以及一定的舞美、道具、多媒体设计,营造出特定的场景氛围,赋予一场原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的歌剧咏叹调“串烧”以别样的舞台戏剧氛围,令人耳目一新。
  本场音乐会名为《疯狂的爱》,可见在剧目和曲目的选择上多少都与“爱情”有关。对于一场音乐会而言,涉及的剧目有9部,演唱的曲目一共18首,分量还是很足的,并且无论是剧目还是曲目都称得上是歌剧家族中最通俗、最为观众耳熟能详的。有《茶花女》中的“饮酒歌”“幸福的一天”“及时行乐”,《蝴蝶夫人》中的“晴朗的一天”“花之二重唱”,《维特》中的“信之歌”,《卡门》中的“斗牛士之歌”“第三幕前奏曲”“哈巴涅拉”,《弄臣》中“吉尔达与公爵的二重唱”“可爱的名字”“四重唱”,《魔笛》中的“我的双唇那火热的吻”“男人们要感受爱”“莫诺斯塔托咏叹调”“我是个快乐的捕乌人”“巴巴吉诺、巴巴吉娜二重唱”等。
  因为这场音乐会是按照“剧”的模式进行编排的,所以如果仔细研究一下曲目的安排,会发觉“剧设”的意图非常明显。比如,在全部曲目当中,音乐剧《猫》中的那首“回忆”似乎游离于“歌剧主题”之外,但是,因为这首歌曲是安排在《弄臣》这个段落,当那首“四重唱”结束后,一曲“回忆”似乎就可以让观众重温一下吉尔达的爱情悲剧。所以从“剧”的角度而言,反而有了一种精心的巧思。
  再如,音乐会开场是《费加罗婚礼》序曲,曲终则是《法尔斯塔夫》尾声的赋格曲。若要从中寻找到什么含义,我想,前者是如莫扎特一样的青年人对爱的理解和向往:后者则是历经人世沧桑后,年迈的威尔第借“法尔斯塔夫”之口表达的人生感悟,以“世间的一切都不过是场闹剧”结束,也让这台音乐会具有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禅意。
  参加音乐会演出的14位演员,8女6男,声部包括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中音。每位演员基本上都有独唱的机会,合唱和重唱则由演员们分组合作完成。演员们都很年轻。富有热情与活力,乐感和语言都不错。从现场的效果来看,个人觉得女歌者的演唱水准更令人满意,几位男歌者的完成度虽然也不错,但是声音上总感觉缺少穿透力,听觉上有些缥缈,这或许和剧院的声场、舞台的设计也有关系。因为笔者对这些曲目都非常熟悉,可能就会对于演员的艺术表现更加关注、也更加挑剔。总体而言,年轻的演员们对于作品风格的把握还是准确的,不过既然是融入戏剧情境的演唱,虽然都只是片段,作为歌者还是需要对于所饰演人物的情感、情绪有更加深入的挖掘和理解,融入角色之中,这样才能让观众“随情而动”。
  整场音乐会一气呵成,没有中场休息,曲目之间也基本没有停顿。舞台上有简单的布景,舞台左侧是一个斜向摆放的酒吧长台和酒吧柜,几把椅子,右中侧是一个长条沙发,后区的多媒体投影会根据不同剧目、曲目变换说明文字和相应的画面,与前区硬件道具也结合得很好,形成一定的戏剧感。但是在酒吧台下的一个面向观众席的灯,在亮起或没有遮挡的时候,会非常干扰观众的视线,尤其是打起强光时,台下的观众不得不遮目听曲。说实话,我对这盏灯的用途百思不得其解,但是这盏灯将音乐会的整体视觉效果打了折扣确是事实。
  本场音乐会的指挥许忠,是目前活跃在国内外歌剧舞台上炙手可热的大家。这场音乐会中的几乎所有剧目他都指过全本,因此这些曲目于他而言可谓驾轻就熟。他担任首席指挥的苏州交响乐团,近两年迅速崛起,已跻身国内优秀乐团行列。本场音乐会,在许忠的掌控下,乐队的音色、节奏、力度、情感把握很不错,确保了整场音乐会的专业品质。
  2018年,许忠携手上海戏剧学院,建立许忠歌剧艺术工作室,获得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的支持。该项目依托上海戏剧学院作为平台,以工作室作为纽带,吸引集聚国内外顶尖的歌剧资源,并开展项目策划和实施,以致力于高水平专业歌剧从业者的培养,特别是聚焦于歌剧创作、歌剧制作运营、歌剧舞台监督三大类稀缺人才。在培养宗旨上,强调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注重国际交流合作,建立国际化视野,以再深造和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本场音乐会,正是许忠歌剧艺术工作室2019年的实践项目之一。
  本场音乐会的监制龚冬健是知名的男低音歌唱家,作为这些年轻歌唱家们在专业道路上的领路人,近年来,他对于青年艺术家的培养可谓用心良苦,付出颇多。龚冬健介绍,2015年,香港歌剧院推出了为期三年的“赛马会香港歌剧院青年演唱家发展计划”,此计划中的青年演员们均在龚冬健麾下得到了严格而专业的培养,专业能力和综合表现力得到了大幅的进步和提升。
  艺术总监莫华伦是观众非常熟悉并且有众多粉丝的男高音歌唱家,多年来致力于港澳和内地歌剧的传播、普及。导演尼古拉斯·穆尼,是北卡罗来纳州艺术学院歌剧学院的艺术总监,也是非常知名的歌剧导演。此次专为这场音乐会做演出前导赏的周凡夫,是已经从事音乐评论50年的非常专业的乐评家。
  上述这几位歌剧界响当当的“大咖”级人物,何以会俯下身段来为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歌唱家们做“绿叶”?我想是出于他们对歌剧艺术的爱,对歌剧后继人才的深深期许和爱护。正是这些“大咖”们在台下付出的“爱”,才会有臺上年轻歌唱家们“疯狂的爱”吧!
其他文献
36年前,中法两国艺术家共同协作,用中文为中国观众上演了世界著名歌剧《卡门》。中国文艺爱好者们对《卡门》的文学原著和歌剧中的选曲熟悉已久,但是它的全剧却一直到1982年元旦才作为中法文化交流的项目,由中央歌剧院正式演出。当时,法方派遣了导演勒内-泰拉松、指挥让-皮里松、声乐指导雅克林·布吕梅、舞台设计迪哥-埃切维理和伊莎贝尔-埃查里等8位艺术家来华指导,经过近一年的共同努力,这部根据法文剧本直译中
期刊
多年来,我家的客厅里摆放着一个特大型的日历,计划在纽约看的演出用黑笔标注,要在香港看的演出则用上蓝笔。哪种颜色在某个月里出现得更频繁,就决定了我该月要去往哪里。  可是现在这个方法只好作罢。自今年2月以来,日历上找不到黑、蓝或任何颜色的标注了。然而这并不代表我的生活变得清闲。事实上,刚好相反。  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前,我一直以“国际旅途,舟车劳顿”为借口拒绝一些邀约:“对不起,我恐怕要错过您这里的演
期刊
今年香港艺术节唯一的歌剧节目,德彪西的法语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是英国1943年成立的威尔士国家歌剧院的制作,由威尔士国家歌剧院的艺术总监大卫·普特尼(David Pountney)导演。该剧的制作团队颇具国际性,除了在牛津出生、活跃于英国歌剧舞台的大师级导演之外,指挥是生于德国亚琛(Aachen)的洛塔尔·柯尼希斯,布景设计是来自南非斯科特堡的约翰·恩格斯(Johan Engels),服装
期刊
拜访拜罗伊特,最方便的方法就是飞到法兰克福(Frankfurt)或慕尼黑(Munich),再自机场租车自驾开去那里。我们夫妇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从法兰克福机场租上十几天的车,有时顺道拜访莫扎特故乡萨尔茨堡,看看那儿的歌剧演出,听听那里绝佳的夏季音乐会,或是干脆去附近的黑森林(Black Forrest)随兴旅游——这些,都需要自驾车辆。  从法兰克福机场到拜罗伊特大概257公里,开车约三个半小时,一
期刊
2018年春天,以莎士比亚经典同名悲剧改编而成的法国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将再次登上中国的舞台。对资深剧迷来说,原版制作中罗密欧的扮演者《大米》达米安·萨格(Damien Sargue)时隔七年的再度回归,无疑是最让人激动的消息。去年达米安来中国参加GALA音乐会时已经有很多人开始《画饼》,如今居然真的美梦成真。  想当年此剧推出时,这个黑色长发飘飘、歌声磁性的俊美少年成功迷倒了无数观众,自此成
期刊
没有一门艺术,像歌剧这样耗费昂贵,既有深厚的传统需要尊重,又需要在舞台上与时俱进、不断尝试新的创意,同时还不得不面对21世纪的诸多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诚然如是。在歌剧的发祥地,意大利的歌剧事业面临公共资金缺乏、剧院修缮管理压力加大、观众群体结构性失衡、人才队伍后继乏力等诸多问题,中小剧院凋零的趋势日益明显。传统的歌剧重镇如维也纳、伦敦、巴黎等,也存在精英品位与市场结构性脱节等
期刊
三幕轻歌剧  克拉里(Clari)  (1823年首演剧本)  编剧:约翰·霍华德·佩恩(John Howard Payne)  作曲:亨利R毕肖普(Henry R.Bishop)  首演地点: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  第三幕  第三场  【如画般美丽的风景,前面是一家农舍,勾画出一座老式庄园的遗迹。一个大马棚,里面有装满草的拖车。马棚的对面是一个休闲的小木屋,或者说是一座茅草小凉亭,在一片树林
期刊
三幕轻歌剧  克拉里  (1823年首演剧本)  编剧:约翰·霍华德·佩恩  作曲:亨利·R.毕肖普  首演地点: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  第三幕  第一场  (克拉里家所在的村庄一角,两间小木屋相对而立,村庄的远处可望见米兰。此时村民们正在走向一座简朴的桥,他们交替地向对方唱着下面的歌,还把各色的花挂在各家门的周围。)  【村民合唱  我的爱人啊,睁开你的眼睛,  快乐的时刻已经来临。  醒来
期刊
乔佩娟,生于1932年。1947年参加革命,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共和国第一批女将军。195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后到中国戏曲研究院工作。曾主演歌剧《小二黑结婚》《志愿军未婚妻》等。曾任原总政歌舞团政委、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政委。  年轻歌剧工作者需要补上的最重要一课,就是到群众中去、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去广泛地吸收、学习,最终融汇成自己的创作语言。  ——乔佩娟  “新歌剧”“民
期刊
作为昆士兰歌剧院2019年首部制作,歌剧《花树》(AFlowering Tree)以简约、精致、唯美的风格拉开了新一季演出的序幕。《花树》是简约主义音乐代表人物、美国作曲家约翰·亚当斯(JohnAdams)创作的第六部歌剧作品,由皇家新希望艺术节(New Crowned Hope Festival)委约,首演于2006年11月14日维也纳。与亚当斯以往偏好时事题材的歌剧(如《尼克松在中国》《原子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