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革命时期中共“新中国”“中华民族”话语的交集互动

来源 :浙江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使用“新中国”“中华民族”话语表达对中华国家建设、中华国族建构的主张,体现了对国家建构与国族建构的同步关注。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的“新中国”话语,先后有五四时期的“青春中国”“少年中国”、大革命时期的“真正民主共和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苏维埃新中国”、全面抗战时期的“新民主主义新中国”与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新中国”;“中华民族”话语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单一型中华民族观——李大钊提出将中国境内各民族融合为“新中华民族”(五四时期)、开放性中华民族观——“中华民族”定义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中共成立至全面抗战爆发前)、复合型中华民族观——“中华民族”定义明确为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全面抗战爆发后)。建立“新中国”与建构“中华民族”的“国”“族”互动体现为:建立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与实现中华民族解放是民族民主革命双重任务;“新中国”是以中华民族为国族并统合境内各族的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以“全中国”“新中国”为共同地域的国家民族(“国族”)。
其他文献
全面抗战时期,《新中华报》和《解放日报》作为当时中共中央的机关报,是党对外传播政治理念的喉舌,中国共产党发挥其媒体传播作用,通过刊发领导人讲话、发表文章和社论以及报道纪念大会盛况等方式,对“二七”进行纪念,传播“二七”精神,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团结工人群众开展工人运动来为抗战服务,达成党的诉求。中国共产党通过“二七”纪念活动,充分发挥了媒体的传播作用,这对当代媒体如何宣传红色精神、如何进行红色
耕地资源约束趋紧下,区域发展和多维消费需求取决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揭示变化耕地的转换轨迹及“数、质、生”特征是确保耕地得到有效三位保护的前提,也是未来耕地保护的施策重点。基于2009—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和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成果,采用土地利用转换矩阵和景观生态风险指数等方法,从耕地内部和外部变化两个方向切入,找出不同时段耕地内外转换的轨迹,解析转换水旱地的“三位”特征,探究了转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对环境危害十分严重。水热法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无害化处理技术,能将飞灰改性,降低飞灰毒性,还可以合成沸石类物质,提高产物的应用价值。本文基于垃圾焚烧飞灰理化特性,对现有的水热处理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根据水热法的机理,系统地介绍了传统水热法、微波水热法、熔融预处理的微波水热法和超声波水热法,并通过对比分析指出各方法在处理效率、处理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此外
在跨文化交际中,通过翻译,实现不同语言之间的互相转换,方便进行理解,同时对不同文化进行宣传,增进各个文化群体之间的沟通交流。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翻译工作,需要对东西方文化差异性进行综合考量,尤其要对词汇、语言、思维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辩证认知,选择合适的翻译技巧,既可以对原文意思进行精准表达,还需要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和结构要求等,能够让读者理解译文内涵,同时需要保持语言流畅性和可读性。论文主要对跨
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既是党的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确保党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前提保障。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自我革命,注重对主观世界的持续改造,坚定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自我观、德法观、纪律观和家庭观,以学为基本途径、慎为必备方法、行为检验标准,不断锤炼党性,提高知行合一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成长为德才兼备、有担当的好干部。
高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落实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宣传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殊使命。只有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使高校党委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才能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通过高校党委、各学院党支部、思政课教师队伍等主体的团结协作,实现充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学校党委对全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显著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与课程思政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肺结核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其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1年6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83例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为病例组,以性别、年龄(±5岁)进行1∶1配对选择同期就诊的183例单纯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以问卷调查法收集可能引起COPD合并肺结核的因素,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各种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各因素对
<正>当前在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的大环境下,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在学校大变革过程中的位置,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参考各种文献资料以及学习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研究出高职院校在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学生自身、学校以及社会三个层面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期找到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真正问题所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