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课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作用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vxq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它看不到、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不同于绘画、造型、雕塑那样直观地反映客观世界,而是以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要素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段。
  关键词:思想性
  艺术性
  科学性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过多地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训练而缺少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想象能力的提高,因而造成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加上音乐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的过与单调和脱离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在对有些内容的学习中往往提不起精神,因此,必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所改变,才能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使音乐课变成美的欣赏课,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一、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调整音乐作品的难度,逐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目前高中音乐欣赏所使用的是全国统一编写的音乐教材,这本教材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所选作品内容包括了古今中外优秀的经典作品。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不完全适合我校高中学生的实际欣赏水平,由于我们的学生音乐基础较差,接触的优秀艺术作品较少,所以教材中的许多作品就显得难度太大而不适合学生欣赏,学生也难以深入地理解作品。
  如在讲授“音乐的要素”这一课时,我以《采茶舞曲》为例,通过对具体的旋律起伏、节奏的疏密以及速度、力度变化的分析来理解本课的有关知识点,由于这是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浙江民歌,所以学生很有兴趣和积极性,再通过对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的改编和对比,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音乐诸要素在表达情感时的作用。
  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我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做了调整:
  1、在时间方面打破原来先古代后近现代的顺序,从中国近现代作品人手,然后再介绍古代作品,同时在欣赏作品时提示学生与历史知识相结合,这样以来学生就觉得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就是生活中的现象和感受,从而不再有距离感和陌生感。
  2、作品的难易程度的选择方面,先选择一些音乐结构短小、形象鲜明的作品欣赏,等学生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和作品积累之后再逐渐选择大型的作品。由于学生音乐记忆能力和感知能力还较差,如果开始就欣赏一些结构宏大、内涵丰富的作品,学生就难以理解,即使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也许会认可作品的价值,但是却不能深入具体地理解,甚至会产生厌倦心理从而失去对这类作品的兴趣。例如教材中”音乐欣赏”这一节安排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作为欣赏内容就有一些不妥之处,首先对于感知和鉴赏能力还较低的学生来说,让他们欣赏古典大师的经典作品,无异于让刚学会阅读的小学生去阅读《红楼梦》,学生怎能产生兴趣和积极性呢?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对音乐欣赏的“三个层次”和“四点建议”的理解和体会了;其次,在活动与思考的设计上也不适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完全可以以民歌民乐甚至流行音乐为例来展开讨论。
  二、整合音乐作品的形象特点,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艺术教育总是以一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为基础的,音乐通过复杂的人类艺术形象思维——联想、幻想、想象等一系列的阶段,从而间接表现出客观世界。音乐的形象性有助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表现和创造、鉴赏和评价能力的提高,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通过为学生创设情景,从具体的情景人手感受抽象的音乐语言所表达的意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有效地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音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它看不到、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不同于绘画、造型、雕塑那样直观地反映客观世界,而是以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要素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段,通过声音刺激人们的听觉器官,从而使人们在头脑中产生想象而获得听觉形象,因而它具有“模糊性”的特征;然而正是因为音乐作品的模糊性和非语义性的特点,才使她具有比其它的艺术形式更广阔的联想空间,也更具有无穷的魅力。
  2、运用合作教学,强化学生主体想象活动。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陶行知说过:
  “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可见,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应处于平等地位。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过多地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老师问学生,而少有学生问老师,如此以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被抑制,他们只会墨守成规。只有把自己融入学生中,才能激起学生的心灵火花。对一首音乐作品的欣赏,如果只是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讲给学生听,那么学生的审美体验与情感目标的培养,将是微乎其微的。
  3、运用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联想感悟力
  我们在进行音乐分析时常常会发现,对比的手法在许多音乐作品中是被经常使用的一种创作方法,而在一些器乐体裁中,对比恰恰是音乐创作的重要原则,比如三部曲式就是对比性原则运用的最典型的例子,在绝大多数音乐作品中即有乐段的对比又有乐句的对比,可以说对比是音乐发展的基本动力。因此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对音乐情感、音乐形象的感知往往是在比较中进行的。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把比较法运用到欣赏教学中,能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清晰地辨别声音效果,比较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局面。例如我在上《江河水》这一课时要求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对比乐曲的三个乐段在旋律、节奏、情绪等方面的变化,学生在欣赏时主动用心感受音乐作品的曲调、速度、力度及乐曲意境在音乐进行中的变化。
  三、丰富优秀作品的积累,培养高尚的审美观念和道德情操
  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在长期不断的欣赏过程中,积累丰富的优秀作品,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兴趣和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作品的积累我主要注意两个方面:
  第一、通过背唱优秀作品的主题旋律来加深对作品的印象。
  优秀音乐作品的主题旋律往往易于演唱,象《梁山伯与祝英台》、《二泉映月》等作品的主题旋律学生在聆听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跟唱。学生在对这些主题旋律的反复聆听和背唱中即感受了音乐的旋律、节奏等要素的丰富表现力,又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通过积累丰富的优秀音乐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第二、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心的选择和编排。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音乐作品,对于提高学生全面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只有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心的选择和编排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在以下两方面对作品进行选择:
  (1)以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作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及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等;这类作品以传说、历史故事为背景,学生通过对故事的了解很快就能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进而在感受音乐的节奏、曲调、和声等要素时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由于学生非常熟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象“共读共玩”、“草桥结拜”、“十八相送”等主题学生一下子就能想象出音乐所表达的意境。
  (2)具有较强的民族民间风格的作品,如《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等;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能够在音响感知上首先抓住学生的耳朵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兴趣。这些作品对于丰富学生作品的积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和对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调整,学生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感到音乐不再是高高在上难以理解的圣典,拉近了优秀音乐作品与学生问的距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其他文献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世界范围内导致产生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瘟病毒属病原。BVDV基因组包括一个正的单链RNA,编码所有的结构蛋白和复制成分。基因组的前半部分翻译一个多
摘要:新课程改革浪潮已经涌向高中阶段了,这个浪潮只能迎,不能拒。而且,素质教育已成为社会的需要,只有素质教育才能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要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创设能够体现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改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方法多种多样,不同地区,老师要根据不同特点因地制宜的选用最适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同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化
本试验应用从内蒙古地区分离的牛O型口蹄疫病毒株,制成佐剂抗原用其免疫动物,获得高免血清,通过硫酸铵盐析、凝胶层析的方法,对高免血清进行提纯,致敏绵羊红细胞,制成反向间接血凝
目送了秋的影子  瞬间就响起冬的脚步  虽然轻盈  让人一惊  纷纷扬扬飘飘洒洒  舞步轻盈  地被新衣捂着  雖然无声  立冬一过  雪就如约而至  纯洁了躁动的心灵  心中无法抹去割舍不断的亲情  一个匆匆过客  属于她的也只是一个季节  脚步轻敲厚实的大地  留下柔软的祥和与丰盈
期刊
在当前新课程标准下,创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真切体验、和谐高效的课堂,是每一个教师始终执着追求的教育教学目标。高效生动的课堂,有助于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实现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创建和谐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呢?笔者结合多年的课堂教育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营建浓厚学习氛围,创建和谐向上的课堂  数学相对于其它学科而言
本文旨在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第398、399条及《煤炭工业设计规范》第2-121条所提出的要求,确保多绳摩擦提升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下,通过对摩擦提升容器的配重系数 K_P 的讨论
摘要: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理论 上机 整合  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
摘要: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输出信息并及时反馈信息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课堂提问是教师运用教学艺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基本控制手段。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提问 教学策略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学的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新课程的推广,创新意识的激发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
阿尔及利亚所有矿产资源均属国家所有。国有化之前,矿山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均由外国的公司控制,本国没有能掌握自己的矿产资源的资料和开发手段。在1966年国有化前,全国有矿山
新城疫(ND)和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危害养禽业的两大疾病,其死亡率高,能够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疫苗免疫是预防这两种疾病的有效手段。目前疫苗的使用使这两种病得到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