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物为着眼点的高中历史教学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2006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历经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社会形态不断变化、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在每一个时期、每一个朝代、每一个国家,均会产生重要的代表性人物。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介绍这些历史人物,并给其以准确评价,使之带动其它历史知识的教学,显然是一种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教学方式,若是教师能够对此加以合理拓展,相信势必会保证课堂教学因此而完整,并带动学生思维能力的显著提高。
  一、找到代表性人物
  找到合理的、具有代表性的主题人物,会促进课堂教学程序的完整性与合理性的提升。就中国历史来说,教材中提及的人物即已经可以说是浩如烟海了。在教学内容被确定下来之后,如何找到一位或者几位人物,使之成为贯穿的线索呢?应当考虑的是那种富有典型特色的人物,因为高中生普遍借助网络查阅资料,若历史人物过于生僻,网络资源对古籍的接纳程度有限,教学效果不好。比如当讲解到中国民族工业近代诞生史时,会遇到像张謇、陈启源、孙英德等多位人物,其中适于研究的无疑是张謇,因为他的资料相对较丰富。为此,教师可以给出以张謇为中心的课题:“张謇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形成”,指导学生进行钻研探索,借助张謇的经历,分析鸦片战争以后我国经济结构的变革,以及民族工业产生及分布等项内容。
  二、人物与知识的整合
  当然,历史人物的经历和历史知识的重点并不一定完全吻合,为此,教师和学生还要共同面对人物与知识的整合过程,至于怎样整合,确属教学的重中之重。为此,首先教师要梳理出人物经历,并将教材的知识点以人物经历为主线加以串联,形成完整而科学的课堂线索。比如当遇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即可以将其与陈独秀的个人经历结合起来。由于陈独秀本人一生中所经历的事件非常多,也相对复杂,从中筛选出重要的、与史实关联较密切的加以提炼,比如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一个重要精神引导者,他是“南陈北李”中的“南陈”,和李大钊一起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他在国共合作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等。总而言之,教师把陈独秀个人前半生的经历,针对性地结合于历史进程中来,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由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期间和中国历史进程的变化,可以说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指导学习手段。
  三、形成必要历史情境
  选择某个历史人物,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串联案例,那么这个人物的经历便要和历史真实性保持一致,不能出现违背史实之处。这本来是一个非常基本的要求,可实际上,由于基本史料的限制、教学目标的影响,我们并不是所有时候都能找到恰当的史料,在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在确保史实准确的基础上,设置出更具吸引力的情境,对历史时代背景加以还原。利用这种方法,将会带动人物经历的完整性体现,比如在讲解到中国民族工业在近代的兴起内容时,便可以将张謇的经历引入其中,并顺势交代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史实,以求得情境的统一性。也就是说,历史学科一直都表现出其博大与繁杂的特点,如果在历史课堂上,受到教材史实的限制而给出过多人物,那么便难以确保史料和观点向学生渗透,所以教师应当从主题人物着手,使其成为拓展和延伸的切入点,让情境丰富起来,这种适当灵活的做法将有助于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
  四、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以人物为着眼点的高中历史教学,其重点自然在于史料的选择、史实的裁剪、史思的构建。在此过程中,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对人物自身的评价,它是属于历史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学习告一段落以后,人物评价任务自然也被展现在师生面前,为此,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利用功过总结评价的手段来实现此一任务,也就是说,历史人物多具有正反两面性,其促进历史进步与阻碍历史进步的作用往往集于一身,这两方面便均应有所展现。比如秦始皇,其所做的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等属于正面促进作用,而他焚书坑儒等各类暴政则是阻碍作用,两方面的评价均应指导学生列出,而不能有所忽略。
  高中阶段历史课堂教学着眼人物的做法,能够让课堂贯穿成为有机整体,其在促进历史教学完整性、提升學生历史感知能力方面的作用是突出的。与此同时,它用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当作学习导向,使原来理论性较强的枯燥性文本呈现出生动灵活的一面,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学手段。而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这种以人物为出发点的做法,经常会面临课堂上短短四十分钟无法发挥其全部优势的问题,为此,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利用形式多样的历史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研习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学习方法的兴趣,从而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作者单位:江苏通州区金沙中学)
其他文献
采用低功率脉冲加热预处理雾化铜粉,选择合适的仪器条件处理单个氧峰的方式,应用红外吸收法测定雾化铜粉中氧,方法简单、快速、准确.氧的回收率为96.1%~99.6%,相对标准偏差(RS
目前,以讲授科学概念为价值取向的科学课在不少地方很受欢迎,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方式比较容易操作。不少地方的科学课就是老师讲讲,学生读读,平时的实验是很少做的,最后通过一张试卷作为考评依据,题目也就是一些简单的知识点,很难对学生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进行测试,从考评的形式到内容也就变成了形式主义。这样的科学教育与当今世界上的科学教育水平相差甚远。  一、以过程为导向的小学科学教育将成为必然  
建立了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碲渣中碲,研究了各项实验条件。在王水(φ=5%)-酒石酸(30g/L)介质中测定碲,不必分离干扰元素。方法线性范围为1~16μg/mL,相关系数为0.9999,检出
高中数学教学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但是在应试教育长久以来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把“题海战术”当成学习高中数学的捷径,认为数学思维能力就等于解题能力,导致在数学学习中不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甚至碰到稍微变化了一点的题型就完全无从下手。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及时回归教学初衷,推行高数数学教学的改革,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原因
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教学有效性受到了很多教育学者的重视与认可,那么,怎样的教学才具有有效性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朗读  通常而言,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如果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那么就非常容易理解课文所表述的内容,进而
以Fe^3+标准溶液为滴定剂,在乙醇-水体系中用光度滴定法测定二茂铁的含量。对溶剂的选择、酸度影响、反应时间、滴定曲线等测定条件和方法应用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利用该方法对
研究了1,10-二氮杂菲与铁的显色反应,在pH4.5的盐酸-六次甲基四胺缓冲介质中,1,10-二氮杂菲与铁反应生成3∶1稳定络合物,该络合物可被C18固相萃取小柱萃取,小柱上富集的络合
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入手,提出了“人口红利”向“技术红利”转变的思路,进而提出运用自动化装备,提高墙材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以解决困扰墙材企业的“用工难”问题,以冀给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