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区域经济与文化产业的互动机制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vef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区域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关系十分密切,区域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文化产业的层次和质量,文化产业也会对区域经济的规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社会转型期区域经济与文化产业的互动机制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分析了两者之间非良性的互动现状,最后从多个视角给出了促进两者高效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文化产业; 探究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利用,文化产业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并逐渐成为各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地方经济支柱性产业。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加强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已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在这一大的时代趋势作用下,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社会转型期,加强区域经济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关联和良性互动,将会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和层次的发展。
  1区域经济与文化产业的关联性
  1.1区域经济决定着文化产业的发展
  (1) 区域经济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对文化产业来说,其产生和发展的源动力不但来自于产业本身,还与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直接相关,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供应和人才支撑,无论是人才的质量还是人才的数量,都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状态相适应。反过来,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模式也为文化产业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1]。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参与其中,这些人才将最终遍及到区域经济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领域。可见,区域经济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没有区域内的产业链条,文化产业就无从生发。
  (2)区域经济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构成要素。文化产业的主体是教育产业,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通过办学质量、教学质量、学生的质量等反应出来。对教育产业来说,要想获得充分的发展和进步,充足的生源、有“实战”经验的教师以及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是必要的也是基本的要素,而这些要素的实现,需要区域经济的支持和提供。这是因为,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硬件的落实要依靠足够的资金做保障。只有具有一定的甚至是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才能保证教师的工资待遇,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只有获得了资金方面的支持,才能在教学计划实施的过程中,购置教育教学所需的设备与实验器材,提高学生实践课程的学习质量。
  1.2区域经济发展依赖文化产业
  (1)文化产业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在要素。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需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社会转型期,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正从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转移。与这一全新要求相适应,文化产业能够完成对人的职业技能与人文素质的同时培育,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相对立、人与自然之间的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将会被改变,取而代之的是相互协调统一、和谐相处的状态。
  (2)文化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环节。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与工业化相互关系的历史进程中不难看出:文化产业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教育要为区域内的企业培养掌握前沿技术、具有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区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培养适应“广义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因此,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与获得竞争能力的理想途径。而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工业化的进程正在进行之中,文化产业应该成为教育产业的“升级版”。因此,随着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必将给文化产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区域经济与文化产业之间的相互背离
  2.1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
  我国的文化产业并非具备真正意义上的“高等”的意味,这是因为,当前的文化产业只是在职业高中、技校、中专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化产业还难以进入高等教育的行列,只能算作高级教育而已。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经历过文化产业之后,并不存在后续的可以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这一点与普通高等教育有了明显的区分。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速,社会生产的方式正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方向转化,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因此,有必要发展更高层次的教育,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文化产品,改革落后的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文化产业创新,改变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企业参文化产业的意愿不足
  在我国,文化产业在部分地区还处于“编外”的地位,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地方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企业),在对待文化产业的问题上,还是以普通高等院校为“正统”的文化基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区域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种气氛——文化产业并未成为社会经济的必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参文化产业的意愿明显不足。而对文化产业来说,要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掌握一定技术的人才,缺少了企业的参与是极难实现的,文化产业的过程也将使不完整的。在世界范围内,成功的文化产业的开展都已经将企业的参与看做是教育中的必然环节。可是在我国当前情况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却在企业这一参与者问题上缺少必要的投入,受教育者不但在学习期间难以与企业“衔接”,即便是在实习期间,与企业之间的接触也是十分有限的。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企业不愿接收实习学生,有的只是让实习学生完成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难以得到培养和锻炼。
  2.3文化产业模式滞后
  在我国,拿从事文化产业的主体——学校来说,其原始的资金投入和软、硬件的积累并不充分,加之地方财政和区域内的企业对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并不高,文化产业模式相对滞后,致使对教师进行培训与再教育的机会也就相对较少,无论是授课方式和授课思维,都还按照传统的单一型的灌输式,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这对培养高素质的高等职业学生来说是极为不利的。能否通过有效的手段解决当前文化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这一教育模式存在的关键所在。   3实现区域经济与文化产业的良性互动,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
  3.1发展区域经济,为文化产业提供物质基础
  从根本上讲,文化产业的出现和发展,都是在区域经济的基础上才最终形成的。因此,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文化产业的生成、培育、发展和转型升级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首先要发展区域经济,将区域经济的发展纳入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背景中去,使文化产业能够和区域经济之间形成良性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还应最大限度地改善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环境,使区域经济在发展模式上能够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区域经济雄厚的物力与财力的支持下,实现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3.2依据区域经济定位文化产业
  要想获得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其首要任务便是“有的放矢”,在产业结构方面依据区域经济定位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中除了要依据本地区的产业结构状况设置外,还要有预见性地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的趋势进行预测,使其设置具有前瞻性,使人才的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区域产业结构是动态性的,无论快慢,任何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都在进行不断调整。这种并非固定不变的状态,要求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应该随着国民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演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区域产业的发展规律,促使新部门、新方向的产生,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3.3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合作
  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探索,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战略发展模式,已经被纳入到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之中,这对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规范专业设置,促进人才的培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是十分有效的。其具体操作模式为:以社会人才市场与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对区域内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重点预测,形成依托企业进行联合办学的机制,与区域内的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多种途径改善文化产业的教师资源,形成“学有所教、教有所用”的良性教学模式。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是开放性的,只有面向社会,广泛吸收社会中的各种力量,才能使文化产业不至于成为象牙之塔,完成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3.4提高从业者的整体素质
  对文化产业来说,要想实现区域经济与文化产业的良性互动,促进教育与经济的均衡发展,就必须要提高行业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精神激励增强从业人员工作的紧迫感和成就感,比如可以通过岗位培训、岗位轮换的方式提高素质;也可以针对具有不同特质、不同要求的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丰富其理论知识,强化其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其质量;对于在理论基础或者实战方面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互动研讨,促进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物质激励提高待遇,以此来吸引优秀的人才参与到文化产业的行列中来,通过加大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主体性和创造性。
  4结束语
  在我国当前情况下,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一环。发展文化产业,使之能够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良性的互动,与落实我国的“十二五”规划和教育发展纲要直接相关,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了终身教育理念。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着力文化创新,既是区域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升级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尤其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发展文化产业,不但能够优化人口的就业结构,还能深度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为根本的是最终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燕.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12-13.
  [2]Gao X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J].Land and Resourse in Adult Education,2001(2):7-8.
  [3]李田贵,侯云霞. 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5):83-87.
  本文章为“河南省2013年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科研成果,课题名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视域下文化产业建设 编号:132400410891
  (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河南 南阳 411300)
其他文献
摘要:研究性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阅读为中心的课内外相结合的英语教学模式,通过研究性阅读可以让学生认识世界、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和自我发展。本文确立了研究性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实施环节,以及在应用中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研究性阅读;英语教学;中学;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今信息社会,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阅读已经成为获取信
期刊
摘要:不断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创新党建工作形式,丰富党建工作内涵,努力推动党建工作向更高目标迈进,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开展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地。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我院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制度建设、活动建设为载体,紧紧围绕教育教学,扎实开展党建工作,从而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期刊
摘要: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就是把人类经验转换为意义的过程。词汇语法是人类识解经验的源泉。 心理动词属于词汇语法范畴,而且每种语言中都有心理动词。出于表达和理解的需要,说话者和听话者要从某一角度识解一个事件或一个客观场景,这体现了主观性。通过视角获得的意义完全是主观的。涉及心理动词主观性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心理动词;主观性;认知语义学  1. 介绍  至于语言的主观性,仍有一些误解需要澄清。有
期刊
摘要: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包含了中华民族所认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中华民族最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语文教育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教育,既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知识、历练语文能力的责任,又必须以涵化民族情感、唤醒传统文化意识、振奋传统文化精神为其特有的功能。在语文教学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是语文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语文教育;教学;传统文化  一、语文教材中所体现的优秀传统文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赛前运动员产生的心理压力进行研究,分析产生心理压力的各种原因,并针对产生心理压力的各种因素,提出调节运动员赛前心理压力的应对策略,旨在能够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分析和解决赛前心理压力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运动员;压力;应对策略  1 前言  运动员日常的训练是封闭式、军事化的艰苦训练,一般在重大比赛的临近时,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身体机能的整体状态都会趋向于一个稳
期刊
摘要:小说《暗杀刘青山张子善》以“陌生化”的方式颠覆了同一题材小说,使人们重新去审视这一历史事件,感受这一事件背后潜藏的深厚意蕴。六次暗杀情节呈螺旋上升美,人物性格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发展。叙事方式诙谐幽默,揭露了中国社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给读者带来欢笑的同时也发人深省。  关键词: “陌生化”;螺旋; 诙谐; 幽默  作家李唯发表在2013年5月《小说选刊》的中篇小说《暗杀刘青山张子善》,通过一个农
期刊
摘要:举办体育赛事对襄阳市城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显著,是襄阳市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城市特色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手段。对提升襄阳城市形象,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改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地域文化内涵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体育赛事;襄阳市;发展;影响  一、前言  北京奥运会后,襄阳市极力打造体育城市,积极举办各级别体育赛事。例如:2010年国际篮球明星争霸赛、CBA全国篮球俱乐部青年联赛、第一届襄阳
期刊
摘要:《小麻雀》是老舍先生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这篇散文中,将小麻雀的一举一动描写得淋漓尽致,语言平实而隽永,情感深沉而炙热。我们从中亦能见作者所要阐释的人生哲理。如何再现原文的审美意旨是翻译该文的关键点,本文从翻译审美客体的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两方面分析著名翻译家刘士聪先生的译文。  关键词:《小麻雀》;刘士聪;翻译美学理论;审美客体形式系统;审美客体非形式系统  一、引言  散文作为文学四大体裁
期刊
摘要:对大学英语专业教师来说,学科专业知识是从事教学活动和进行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本文从哲学的实践观、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社会发展的角度来探讨和分析学科专业知识对大学英语专业教师的重要性。  关键词:学科专业知识;大学英语专业教师;实践观  一.引言  今年来,大学英语专业教师的理论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这也为教学科研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越来越多的老师张口必谈“理论”,忽视了对自身学科专业知识的
期刊
摘要:苏格拉底在伦理学上的突破主要表现在:“美德即知识”这个命题上。此命题在理性的基础上把道德观和知识论统一起来,为道德寻找到了坚实的基础,赋予道德价值以客观性、确定性和普遍规范性。但是美德即知识,反过来知识是美德吗?论文主要从命题提出的背景、对命题的理解和质疑及对现实的影响四个方面对此命题进行重新解读,进而重新认识“美德即知识、知识即美德”。  关键词:苏格拉底;美德;知识;思考  一、背景及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