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主题单元,建构作文序列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ou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为“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其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尽量符合个人写作能力成长的“序列”。但综观人教版新教材的习作内容编排,因其主要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并没有严密的知识体系罗列,对课堂习作教学的影响也日益显现。那么,怎么把握目标?如何实践操作?我们的观点就是:基于教材,聚焦主题,建构序列化作文教学目标体系。
  一、直面习作教材教学处理之惑
  1.习作教学的选材之难
  其一,打开人教版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很多习作训练中都有若干个题材选项。其二,在三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三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四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五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和六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都出现了“想写的内容都可以写,不出题目,也不限制内容,自由表达”的要求。这样宽泛、基于相近的写作要求,使学生在选材方面面临挑战。
  2.习作教学的指导之难
  教材对习作要求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如四年级下册以乡村生活为主题的第八单元习作要求:“把要写的内容表达清楚,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难忘的人或事,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题目自己定,写完以后,要认真改一改。”这样没有细化的要求,使教师在指导方面面临挑战。
  3.习作教学的评价之难
  新课标注重多元评价、张扬个性、个性体验,是正确的。但教材习作部分依附在每组单元的课文后,文字陈述所占比例甚少,没有呈现适用于习作评改中的具体操作措施。在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方面也面临挑战。
  二、建构习作教材主题单元目标序列
  基于对教材习作教学的困惑,笔者深入研读教材,发现小学阶段习作教学虽然不同的学段会出现相近的主题,但要求是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如果我们建立一个科学的作文训练“序列”,使每一次的作文训练目标单一而集中,这样教师讲解容易深入透彻,学生也能够集中精力和笔力,写出符合训练要求的文章来,同时能激发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收获很多的意外成果。
  如教材中三、四年级有四次写景物的习作教学内容:
  此表是根据各主题单元中所选的文本确定的,既具有统一性,都是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又有一定层次性,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而设定;还各有侧重点,不是单一固定的目标,而是有相对明确的引领方向,是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同样,教材中相应的写人作文不同年段目标训练序列可以细化为:(1)第二学段内容:人物刻画单项训练(外貌肖像、动作、语言、心理……);(2)第三学段内容:以一件事(或多件事)表现一个人一方面的特点。观察事物类作文的训练序列目标为:(1)观察要细致;(2)观察要有顺序;(3)调动多种感官观察;(4)在了解全貌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观察;(5)观察要抓住事物特点;(6)边观察边想象; (7)观察时要善于思考,探究事物的因果联系,抓事物的本质;(8)留心生活,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这个序列体现了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不同要求,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顺序的训练。
  如上所述,如果教师对整个习作教材有了整体规划和思考,学期目标明确,就能避免“信马由缰”的倾向,学生的作文素养就会随着学段的增长,有明显的提升。
  三、实践习作教材序列化教学的策略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人文专题为主线安排单元教学,其实教材基本上是阅读教材,没有真正的作文教材,因此习作教学不是孤立的,教师要树立全程关注的意识,根据梳理的序列,让听、说、读、写形成统一的、开放的训练体系,不仅在作文教学中,更是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技术”,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从阅读的体验表达走到习作的实践表达,习得言语,从而经历习作的全过程。
  1. 抓单元主题,整体教学,习作稳步走
  在序列化教学习作时,我们一定要把握单元整体,从“单元导语”入手,关注主题,关注言语。如,四上第一单元的习作提示,就言语能力而言,大体“按怎样的顺序写”表述笼统含糊,但因为单元导语在呈现单元主题“大  自然神奇”后,已指出语言学习的目标和方法,“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并收集有关的自然奇观的资料,以丰富我们的见闻”。所以我们在单元习作前,可以作细致的划分。
  经过这样整体的教学渗透,学生已为单元习作作了较充分的准备,到真正表达时也就比较到位了。
  2.借阅读教学,分解指导,习作小步走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唤醒学生的作文意识,渗透作文知识,培养言语能力,这是提高习作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教师要致力于研究和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按照一定的训练序列,开发阅读教材中的有效习作资源,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写话的能力。
  如一年级:以字词为重点,从句入手,侧重一句“四素”俱全的写话训练。
  例:一下的《识字四》的教学:“蝴蝶花间捉迷藏,蜻蜓空中展翅飞……”(1)让学生发现诗歌规律:都写“谁在哪里干什么”?(2)这句话去掉“在哪里”,也可以说:“蝴蝶捉迷藏,蜻蜓展翅飞”;(3)这句话转换一下就变成:“花间蝴蝶捉迷藏,空中蜻蜓展翅飞”(在哪里谁干什么),这样也能表达。(4)拓展自己编一编。通过这几步的设计让学生有梯度地掌握“两素句” (人称、事件),再由“两素句”过渡到“三素句”(人物、事件、时间或地点),为学习四素俱全的句子作了铺垫。
  二年级:以词句为重点,从句入手,侧重各种句式训练
  如:感叹句、疑问句、描写句、拟人句、排比句(简单)等
  三年级:以句群为重点,从段入手,侧重句群和构段训练
  如:总分式、并列式、承接式、因果式等
  例:连贯动作句群训练(三下) :《翠鸟》(第3段,翠鸟捉小鱼的一系列动作);《燕子专列》(第3段,居民四处寻找燕子的一系列举动);《绝招》(第6段,小柱子奶奶包饺子的一系列动作)。学了这几课后,可以让学生上来演一演系列动作,再写一写。
  3.融口语交际,细化指导,习作健步走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它与口语交际都有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特性,不同之处仅在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差别。从某种程度而言,口语交际教学也可与“导写”紧密结合。
  五上第六组口语交际《父母的爱》,交流其中的案例后,重点探讨“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再谈谈自己的想法”。这些素材在导读导写、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已经有所积累了,此刻需要研究的是以下几点:(1)你所说的故事是否属于这一话题范畴?(2)你的叙述是否简洁明白或者具体生动?(3)你的观点是否合理?
  这既是口语交际的要求,也是习作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这是主题单元整组教学提高习作效率的又一策略。
  4.享交流平台,巩固教学,习作阔步走
  第三学段教材中的“交流平台”(第二学段称之为“我的发现”),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一组教材之后,发现丰富的语言现象,揭示多元的读写方法等,交流收获和体会,培养阅读习惯。回顾交流时,也可以引入学生习作,通过点评、赏析、讨论等方式,优化学生习作,巩固言语能力。
  五年级上册的交流平台,要求先找到课文中描写外貌、动作、语言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好在哪里”,其实这些内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已经全面涉及并深入研读了,在此是集中回顾凸现重点;而后“交流自己从习作或课外书中找出的类似语句”,则是明确迁移运用于学生习作的品析点评了。品评什么?遵循一课一得、学以致用的原则,评改的指向可以相对集中,不宜宽泛。除却一般性内容外,这里当重在围绕“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展开。
  事实证明,笔者通过细化单元目标,探索作文序列化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地进行序列化教学写作训练,是成就小学作文教学科学而有效的途径。它必将改变我们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盲目性、无序性,实现作文教学走向序列化、课程化、科学化。
其他文献
课前预习能为学生创造更多观察和思考的时间,为新课学习作好心理准备,从而奠定学习新知识的基础。课堂上学生通过与老师、同伴的对话,就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质疑与创新,从而营造轻松愉悦有效的数学课堂。现以《角的度量》教学为例浅析如下。  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角”,这为学生的学习感知,提供了广阔的背景空间。学生提前认识和接触量角器,对此已有了模糊的感性认识,这为他们直观地观察、实践与探索作了一定的准备。 
浓郁的源头  Alex Do Corte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卡姆登出生长大,父亲来自委内瑞拉,母亲是美国人,两人在河对岸的费城相识。八岁前,Alex DaCorte在父亲的家乡生活过一段时间,南美人民对明亮迷幻的色彩、旋转的表面、对生与死的欢庆,无疑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拉丁美洲文化有一种特定的装饰主题,它激励着我。就像亡灵节的气氛,还有那些浮华的真人大小饰有许多亮片的皮纳塔。”  在Alex Da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多媒体以其融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独特优势,在与语文“亲密接触”的教学过程中,能为课堂建立一个动态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师掌探课堂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因此多媒体教学已被大部分教师认可。在语文课堂的教
《冰花》是苏教版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篇阅读课文。本文通过写小童对冰花这种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赞美,表现了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的愿望。这课作为本年级的研究课,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和团队一起对该课的教学进行了多轮打磨,从一开始的一味求新、求异,到最后追求扎实有效的语文课堂,使我领悟了“本色语文”那种平实是真的思想。  下面笔者结合备课磨课的过程,谈谈在追求有效课堂中的几点所得和几许失落。  
“全效课堂”的关键着力点在一个“效”字,是以效率和课程目标达成度为主要检验标准的一种教学理念。在备课、上课、作业巩固等教学环节中,如何落实课程目标,如何让学段目标课时化实施,使学段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具体化,是很重要的研究课题。  目前课堂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师教学中缺乏目标意识,课程目标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教师在教学中要牢牢抓住“课程目标”这个牛鼻子,心中既要有课程总目标,又要明白学段的目标要
所谓学困生即学习比较落后或行为习惯有待提高的学生。这些孩子的智力一般都很正常,有些甚至很聪明,可能是由于家庭环境或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逐渐产生了厌学、违纪等叛逆行为。《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学困生的转化中,我们要利用正面的评价来激励、鼓舞他们,摆脱禁锢学生的怪圈,使评价成为一剂有效的催化剂。  一、学困生自评,提高意识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在
国际发型师NEIL MOODIE为我们打造了本季最流行的几款发饰造型,让我们从头开始焕然一新。  活力马尾  灵感来自本季Fendi秀上以天蓝、红、黄、黑四色真皮花瓣形状的发饰造型,它们被别在模特脑后的长发上,当她们从T台走回后台时,观众的目光会瞬间被它吸引。而这次发型师Neil Moodie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跟T台很不一样的造型,他把发饰别在高马尾上,配合中性硬朗的妆容和服饰,创造出充满活力且适合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颁布的国家《培智学校课程设置方案》中注重以生活为核心的思路,着眼点在于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方案突出了特殊教育课程特色,通过设置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能等课程,进一步弱化了学科色彩,强化生活教育思想。因此,关注课堂教学生活化成为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就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他们
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增多,教师走下讲台,走入学生,与学生“亲密接触”的时间多起来了。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巡视,对课堂教学大有裨益。然而我们也发现,在很多的课堂中,教师的巡视还处于漫无目的、巡而不视等状态。课堂巡视对课堂教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巡视可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观察到典型问题作为课程资源来利用,发现薄弱环节进行纠错讨论,对课堂教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课堂
刚接手现在任教的班级时,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学生静不下心来读书,静不下心来听课,静不下心来思考,静不下心来做作业,每次作业做得全对的是凤毛麟角。我知道,这都是浮躁心理惹的祸,只有帮助学生调整不良的学习心理,才能养成静心做好每件事的好习惯。怎么办呢?学生需要一副静心的良药!  偶得静心良方  我校对六年级学生的课余生活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多有个爱好:喜欢读课外书。接着我组织了这群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