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的晚明(上)

来源 :紫光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jiezhent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传介绍:
  商传,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明史学会会长。
  主要学术著作有《永乐皇帝》、《明代文化史》及关于明代典章制度、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论文。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永乐大帝》、《明太祖朱元璋》。
  晚明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次历史转型期
  晚明在中国历史上,名声不太好,我给它的定义叫“曾经被误读的历史”。大家说起晚明的时候,都说是一段遗憾的历史,这段历史留给我们太多值得思考的教训和启发。纵观历史,不管多么强盛、多么了不起的朝代都有一个从兴到衰的过程,我们把它叫做历史的怪圈,中国始终没有走出这个历史的怪圈。大家可以想一想,秦汉以来,中国这么多的朝代中有哪一个朝代被称作“晚”,大家熟悉的就是晚唐、晚清、晚明,除此之外,没有了(其实还有一个就是晚宋,大家不习惯这么叫,都称之为南宋)。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能够称之为“晚”的时段不多,这就说明“晚”和“末”不一样,它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段的定义。
  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跟着白寿彝老师编书,我和他编了明代这一卷,白先生说明朝的后期政治上那么腐败,可是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却十分繁荣,要是能把这点写出来,这个书就不得了。从那时候起,我们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按照我们习惯的一个理论就是不破不立,一定是在腐败的基础上才能生长出新的东西来。这个问题一直到我们真正对晚明做研究的时候才逐渐有了感悟。
  我们知道晚明的名声不好,明朝灭亡了,可是问题是“晚”不是“末”,“晚”和“末”的区别在哪里?就像是白先生的话,它给人的感觉就是快到末路了,走下坡路了,可是它的经济文化繁荣,所以晚明也叫盛明。晚明和晚清、晚唐不一样,晚唐和晚清都有一个明确的历史坐标。晚唐的历史坐标是“安史之乱”,国家一下子开始走下坡路,晚清是“鸦片战争”,西方列强打进来了,把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扭曲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社会。晚明没有这样一个明确的历史事件。所以讲晚明大家的认识都不一致,不过今天史学界比较认可的晚明是从万历朝开始的。可是实际上大家知道明朝这个朝代很早就出现了王朝后期的一些现象,出现得非常的早。明朝真是糟糕,说好听点是这个朝代的皇帝有个性,说难听点一个一个都不成样子,所以明朝和清朝完全不一样。
  晚明给我们展现的就是皇帝的无能。宣宗斗蛐蛐儿;英宗被蒙古人抓走;成化皇帝宠幸万贵妃,比他大了十八九岁的一个宫女;正德皇帝游龙戏凤;嘉靖皇帝信道教炼丹,在宫里面差点让人给勒死;万历皇帝,大家都知道他几十年不上朝;天启皇帝做木匠活,一切听魏忠贤的,最后到崇祯皇帝亡国。所以明朝的皇帝就是这么糟糕,到了晚明它都要亡国了,他的名声能好吗?好不了。可是大家不知道,其实晚明这个时段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次历史转型期。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篇文章里曾提到过“中国如果没有外国帝国主义的入侵,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这句话实际上是范文澜范老讲的,被毛主席用在文章里。我不赞同这种观点,如果没有外国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不知道,因为它没有发生,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但是这个说法对于学术界有一个非常重大的贡献,这个贡献就是我们开始了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研究,今天我们叫社会转型研究。中国在没有外国帝国主义入侵的情况下,它自身也在发生着社会转变,发展自身的近代化,只是这一点大家不是很了解。如果我们今天认定晚明与战国时期一样,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社会转型期,大家会觉得晚明不得了。
  清朝皇帝说明朝的灭亡非灭于崇祯,实亡于万历天启,我们觉得他说得有道理,接受了这种说法,于是大家都来传达这样一个观念:明朝灭亡不是在崇祯时,从万历天启就已经要灭亡了。其实这句话是有目的的,清朝皇帝否定明朝是必须的,如果他不否定明朝,说前朝都好,那干吗还要取代人家,这没有合理性了。
  晚明时期社会生活的景象
  晚明的衰落还体现在政治腐败上,当时宦官专权,官员贪污,社会矛盾激化,民怨沸腾,农民起义频发,可是我们为什么又说晚明是社会转型期呢?今天就讲讲晚明时期社会生活的景象。
  我先讲一个小故事。隆庆、万历年间,在江南苏州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农民种庄稼不如到城里打工赚钱多,所以都去城里打工挣钱去了,乡下的地便荒芜了,特别是条件不好的低洼地。但还是有聪明人,有一个农民谭小,排行老三,所以大家都叫他谭三,廉价收购了乡亲们的低洼地。收购完这些地之后,他就雇人在低洼地挖水池子,这水池子一挖出来,奇怪的现象出现了,高处的水往低处流,就可以养鱼,高地也开始不那么被水浸泡着,可以种庄稼了,种蔬菜和果树,所有的种植都可以开展起来。水池子里面养鱼,水池上又搭建了猪舍和鸭舍,猪、鸭的粪掉到鱼池里面喂鱼,鱼还长得挺快,整个就是一个生态农业呀!而且他这样一整合,一下子就富裕起来了。
  大家可以从这个故事里面看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打破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欧洲不一样,欧洲的自然经济是以领主为核心,领主在城堡里面,有大量的农奴。农奴除了种庄稼、交租子之外,还给领主服劳役,这些农奴里面什么人都有,有皮匠、纺织匠、铁匠,所以领主自给自足不需要交换。我们中国哪有这个,我们中国的自给自足是男耕女织。可是到了晚明,传统的男耕女织的经济被打破了,出现了谭三这样的人,出现了雇佣劳动,我们今天讲这是带有资本主义特色的生产关系。而且这已经是一种商品经济,种这么多粮食,养这么多的鱼你吃不了,有人要它可以出售赚钱。这谭三更好玩了,他绞尽脑汁谋发展,他让农民不休息,生产出来的东西拿到城里去卖,这样大家就有了收入。从这样的一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当时农村社会的变化,城镇生活的变化自然也是如此,按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晚明的经济基础变了,上层建筑确实也跟着变化了。
  晚明的奢靡之风
  先说一个画家的故事。明朝初年一个著名的大画家王孟端来到了京城,晚上在自己的寓所里面听到隔壁传来了悠扬的箫声,他听得心旷神怡,马上铺开了画纸,挥毫画了一幅墨竹图。第二天到邻居家敲开门,对邻居说:“你好,昨夜闻君箫声,今为君送箫材。”昨天我听到你院子里吹箫,今天给你送点引发箫声的材料,这邻居打开一看,这么著名的画家的作品,是天上掉馅饼吗?还敲开门给我送画!家人赶快准备厚礼,请进来说您能不能再给我画一幅,我弄两幅挂在这里多神气,我多给您钱,王孟端说你这是干什么,做买卖吗,你是商人?随后他就把画拿了回来,撕掉,扔在地上拂袖而去,我这么高雅的画家怎么能和你商人为伍?那时候的艺术家不爱财,看不起金钱,清傲。   这是明初的故事,可到了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就来了,文人开始爱财,爱到什么程度呢?像苏州的唐伯虎、祝枝山这么有名的文化名人都爱财,甚至有文人公开称“平生未尝白作文字,最败兴。你可暂将银一锭四五两置吾前,发兴后待作完,仍还汝可也”。这时的文人已经和明朝初年王孟端那样的文人不一样了,他们对于金钱的看法和底线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晚明之所以成为这个样子,是因为进入了商品经济时代,这个时候,整个社会生活都变化了,人们不会像过去物质匮乏的时代那样生活了,开始追求奢靡的生活。
  关于晚明的奢靡之风,有这样的记载:“今者里中子弟,谓罗绮不足珍,及求远方吴绸、宋锦、云缣、驼褐,价高而美丽者,以为衣,下逮裤袜,亦以纯采。其所制衣、长裙阔领宽腰细折,倏忽变易,号为时样”。这段话的意思是讲,在我们那个社区里的那帮年轻人,他们现在穿得非常讲究,很多珍贵的好东西,有的是从远方运来的高价材料做成的衣服,而且做得奇形怪状,样式变化很快,人家号称时装。晚明的时候,装束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都追求个性化。
  明朝也是这样,有一个官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他说他小的时候念书,赶上领导来学校视察,学生都站着等候接见,领导走到学生中间,看到一位姓曹的学生穿得特别花哨,领导就对这个学生说,你家里是开妓院的还是唱戏的,怎么穿得这么不成体统呢?这个学生恨不能找个地洞钻进去。可是等到这个姓曹的孩子长大当了官员,他跑到学校去视察,一进学校就晕了,学生穿什么的都有,家长还在旁边指指点点,“那个看见没有,穿得最新鲜的就是我的孩子”,他们以此为荣,地方官员也熟视无睹,不以为然。记录这件事儿的官员叫李乐,很保守,他写《见闻杂记》,写到这个事情的时候很不解,不明白社会风气怎么变成这样了。其实这就是社会变化的规律,服饰的变化是时代变化的标志,服饰的变化会引起社会风气的变化,社会风气的变化会影响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晚明这种竞奢的风气也流行到老百姓身边去了,以至于贩夫走卒们也是缨帽缃鞋,纱裙细裤,要是走在乡间小道上,隔墙就能听见一些院子里面传来娇滴滴的流行歌曲的声音,你在大街上碰见一个要饭的,这个要饭的会跟你说,“先生给点钱吧,在下别号某某某”。这样的时代太热闹了,与我们今天相比,就差一套卡拉OK了。明朝的民歌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找个集子来看看,我看了之后很是感慨,明朝的流行歌曲真是数也数不清,而且90%都是情歌,占90%的情歌中有一大半还都是黄色情歌,而且只要一流行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男女老少没人不会的。
  明朝社会风气变成这样,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大家贪图享乐,追求生活上的享受,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迩来竞尚奢靡,齐民而士人之服。士人而大夫之官,饮食器用及婚丧游宴,尽改旧意。贫者亦槌牛击鲜,合飨群祀,与富者斗豪华,至倒囊不计焉”,这段话出自山东郓城县的县志,它是一种批评,是作为一个反面例子来记载的。山东的郓城县发展到这个程度了,县城里全都是商店,而且那个货物什么都有,卖什么的都有,非常的丰富,还没有城管驱赶。这样的一种情况,在我们今天看来是繁荣啊,北方小的县城都这么繁荣,那么大的地方更不用说了,那个时候在人们的生活上、意识上发生了很重要的变化。
  晚明开始了中国自身的近代化
  明末清初有一个很有名的文化人张岱,他有一篇文章写的是关于游泰山的,我最初把它当散文来看,后来发现这是生动的历史资料。在这篇文章里,详细记录了在游览泰山途中各种服务是如何完善,而且这些服务还是划分了等级的。晚明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后来的人在史书上读到的多是批评,明朝人当时不这么认为,明朝人说不要禁止奢侈,因为追求奢靡才能促进消费、才能拉动生产。“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几于绝,此天地间损益流通,不可转移之局也。”这是一种消费观念,和我们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不一样。我们的传统观念追求节俭,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如果这样过九年,做衣服的不都饿死了?
  我们现在来评价一下这种现象,好还是不好?当然,肯定有很多不好的地方,我们后面再讲,但也有一条最根本的“好”的地方,这个“好”的地方是什么呢?打破等级。列宁说社会划分为阶级,这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共有的现象。但是前两种社会中存在的是等级的阶级,在后一种社会中则是非等级的阶级。这就是说资本主义社会里在金钱面前人人平等,它没有等级阶级,只有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如果按照这个理论我们大家可以想想,我们打破了旧的等级,这个社会就进步了,它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了。这是一种根本性的转变,是社会的进步。所以你看晚明乱糟糟的,农民不种庄稼,要饭的也起别号了,人民都去做买卖了,这就是打破了旧的等级。在传统里面这叫僭越,僭越者就是超过了你的等级标准。而打破了等级社会就进步了。所以实际上晚明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中国开始了自身的近代化的过程,这又回到我们刚一开始提及的白寿彝先生讲的话,晚明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都发展了,可是它政治腐败。
  晚明的政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它的政治生活是不是像我们想象的就是一团糟,是不是非常腐败,不见得。(下期待续)
其他文献
3月26日,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李克强总理就反腐倡廉提出六点要求,将“简政放权”作为首要一条,放到突出位置。李总理指出,简政放权,推进职能转变,把该放的权力放下去,是反腐倡廉的“釜底抽薪”之策。  “釜底抽薪”,话说得非常生动,十分明确。如果我们把政府机关出现的腐败现象比作大锅里沸腾之水的话,倘然只是扬汤止沸,将沸水一勺一勺舀去,固然能够止一时之沸,但时间一长,锅下面有火,水还会沸腾。只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目标着重体现在对学生良好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教育。这就要求相应地改变教师的教法及教师的角色定位,改变教育教学观念一包括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等。新课程要求教师充当好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关键词:学习资源;教学氛围;活动平台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
“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民族复兴之梦。实现“中国梦”,光有理想信念是不够的,关键靠真抓实干。  放眼世界历史,但凡大国兴盛与崛起,其民族性中都有务实、勤奋、开拓的一面。中华民族自大一统国家形成以来的2000多年,经济文化在大多数时间里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创造出令世人惊叹不已的物质与精神文明,这和我们这个民族质朴、勤劳、注重实践的品性是分不开的。英国在18世纪后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不仅是因为它有培根
6月的澳门,繁花似锦,绿树成荫,由商务部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经济局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让矗立在祖国南部海域的这个美丽小岛更加富有魅力和生机。  在前三届论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本届论坛得到更为热烈的响应,与会人数达1300多人。有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部门的政府高官,世界银行、非洲进出口银行等34家金融机构和国际承包商联合会、南美建筑联合会等
10月15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意见》指出,自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以来,政府信息公开迈出重大步伐,取得显著成效。为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增强公开实效,提升政府公信力,各级政府机构应致力于做到:进一步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网站在信息公开中的平台作用;着力建设基于新媒体的政务信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对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舆论斗争,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这一重要论述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巨大的指导意义,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加以落实。  “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紧握枪杆子,又高举笔杆子,夺取全国胜利。和平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抓好经济建设
金秋时节,全国机关党建工作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丰富的会议内容伴着花香诱人的自然景观,让人留恋忘返。  这次研讨会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加强机关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主题,既有对习总书记重要论述的权威解读和实践思考,又有中央国家机关工委领导的重要讲话;既有机关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典型案例”的集中展示,又有专家的精彩点评;既有主题发言,又有分组讨论。  作为这次会议主办方的
摘 要 计算学习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运算能力的提升和计算思维的训练贯穿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在计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计算的方法,还应在新旧知识联接点对学生加以点拨,即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这样随着学生学习经验的增加、认知结構的完善,计算学习可以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下产生知识迁移。学生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把所学知识变成自身能力。“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就是从小学
[摘 要]统编本四年级上册安排了《神话故事》单元整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从神话的文体特点出发,在领会编者意图、明晰教材特点的基础上,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着力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设计多种复述活动,搭建支架,顺学而导,有效提升复述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神话教学;复述能力  神话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积淀着各民族早期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我们怎样继承和发展他的改革开放思想?谈四点体会:  第一点思考:在衡量改革成败得失、成效大小的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根本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公布以来,社会上关于衡量改革成败得失,是真改革还是假改革,有这样那样的说法。有人提出两条: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