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仿,让写景语言璀璨绽放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an860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它们或景美、或情美,学生亦会徜徉其中。但当学生自己写景时,往往问题百出:语句单调、主题单薄、感情虚浮……如何让学生享受语文之美、写景之乐呢?笔者认为,应从微仿起步。
  微仿,是学生学习写景语言起步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寻觅学生“景语”习作的契机,有意精选适合学生微仿的片段,通过色彩渲染、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方法,逐步深入地将“景语”渗透入学生心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写景语言,逐步提升素养。
  一、色彩渲染,让学生“景语”生根
  “能读千赋则善赋。”对中年级学生来说,语言积累是习作起步的重要基石。儿童“景语”根植于色彩,色彩是写景文最华丽的装饰品,色彩入文,会让“景语”韵味无穷。对于习作起步阶段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景语”的培养应遵循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的渐进规律,因为学生只有学会色彩渲染,才能描绘出一幅立体、绚丽的画卷。
  一位教师执教《小露珠》时,先出示“霞光中,小露珠光彩熠熠……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再引导学生感悟比喻的妙用,说说课文中把谁比作小姑娘。在学生找到“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是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之后,教师顺势让学生美美地朗读这段话。
  回顾这段文字,金黄、碧绿、紫红所萦绕的画面感扑面而来,如果只读一读,真的太可惜了。在重建环节,教师可先让学生填色彩:( )的向日葵,( )的白杨树,( )
  的喇叭花。然后引导学生微仿,借色彩去描摹“数不尽的鲜花嫩草”。最后让学生在朗读想象中积累“景语”。
  对色彩的微仿,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色彩之于“景语”的重要性,更能让学生学会紧扣色彩將景物的特点刻画出来,从而让“景语”落地生根。
  二、动静结合,让学生“景语”拔节
  叶圣陶认为:“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动静结合的微仿,是学生学会观察、写好“景语”的最佳方法。学生的“景语”,只有静中有动,或以动衬静,才能构成形象和意境的和谐统一。
  一位教师执教《少年王冕》时,先出示片段:“一阵大雨过后……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教师让学生找动词、去掉动词,在对比朗读中思考“镶”“透”“掩映”等字的精妙。学生对比后发现,动静结合不仅让静态的景物充满动感,还把景物写活了。最后,教师出示一幅风景图,请学生试着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绘出风景之美。
  要想通过文字这一载体来表现景物的“活”与“灵”,最佳方案就是兼顾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循环反复地品析,再在观察后微仿,学生自能将风景写得传神动人。
  当学生学会将景物的静态与动态完美呈现时,他们才能聆听到“景语”拔节的声音,他们的习作也会步入一个新的高度。
  三、情景交融,让学生“景语”绽放
  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学会在描写景物时嵌入情感,写出景的自然之美,情的灵性之美。
  在教学《草原》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品读描写草原的文字,再启发学生思考:“当你置身于草原,你想说点什么,做些什么?”学生纷纷融情于景,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对草原的那份爱,最后,再引导学生总结,明晰“景语”只有渗透真情,才能情景俱美。
  景是情的形,情是景的魂。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在品读、思考、总结中归纳出情景交融让景物兼具动态美和深层感。如果教师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自能景中含情、情中寄景。
  在培养学生“景语”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静下心来因势利导、教中求新,朝着微仿的方向不断深入推进。这样,学生的“景语”才能在理性的微仿中落地生根,在语文的沃土上层层拔节,直至在生命的原野上璀璨绽放。
其他文献
童诗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去观察世界、描摹世界,抒发的是儿童的情感,表现的是儿童的情趣。童诗因为充满了童心和童趣,因而深受学生的喜爱。翻开现行的统编本教材,欣喜地发现儿童诗也已经出现在了低年级的课本中,这些童诗的共同特点是构思新颖、童心清澈、童趣盎然,閃烁着智慧的火花。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童诗,感悟童诗的魅力,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法。  一、观察插图,理解童诗之意  童诗都附有精美的插
品读,顾名思义,即品味性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品读课文的支点,以使学生能够细细地品味,反复地琢磨,进而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力,提升其语文素养。  一、品词,悟情  《春光染绿了我们的双脚》是一首童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在教学时,教师要以读来贯串课堂始末,以使学生能够在读中感悟,读中悟情,读中明志,感受少年儿童绿化荒山野岭的决心。在学
说理文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一种文体,有着独特的教学价值。对开展的区域系列“说理文教学实践”进行研讨后,我认为,教师应努力从析文体、辨学段、明语用三个视角出发,来聚焦说理文教学“理”只是“理”、“理”不是“理”、“理”还是“理”的三重境界,引导学生辨析说理文与其他类型文本的不同表达,引领学生感知文本所处不同学段时说理方法的不同,引发学生破译说理文的言语密码,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为学生进一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由此可见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2017年,省级前瞻性精品课题“促进儿童思维多样化发展的学习场景建构”在我校顺利开题。我们力求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设计与实施丰富多彩的具有思维含量的学习场景,促进儿
近几年,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积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落实广东省“双转移”战略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团结协作,努力拼搏,敢于先行先试,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8年被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8年学校被省直行评团评为政风行风建设优秀单位;2009年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敢为人先大胆创新    广东
“快乐读书吧”是统编本教材中的全新板块,是“课外阅读进课程”的一个代表性栏目,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笑与泪,经历与成长”,安排了讲述成长故事的作品,由“导语”“你读过吗”“小贴士”和“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四部分组成。由于“快乐读书吧”安排的读书活动是整本的小说阅读,与其他年级有比较大的区别,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来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文本的最基本的字、词、句入手,让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的字、词、句的学习,增进对整篇文本的认知与理解。尤其对关键的字、词,过渡句,中心句,要引导学生品味、赏析、咀嚼,从而展开深度的探究。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阅读的“新鲜感”。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语言是文本的载体,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文本,首先就是要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品词析句,能让阅读充
说明文在语文教材中虽然篇幅不多,但其特征非常明显,为学生打通了一条通往“说明”道路的桥梁。在这些说明文的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发挥文本教材的例子作用,帮助学生习得这些说明文的表达技巧,就会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透彻。  一、紧扣说明,把握说明要点  说明文最大的特征就是要把说明对象的特点介绍清楚,因此,在一些说明文中,大都有一些说明特征比较明显的段落,这些段落往往是文本的重点或者核心。在教学这些段
科学童话作为童话的一个分支,主要是指以科学知识内容为题材的童话作品。统编本教材中编排了不少科学童话类的文章,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凸显出科学童话的特点,发挥出科学童话的教学价值呢?笔者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提取信息,挖掘科學价值  对于科学童话来说,教师应引导学生排除课文中非核心信息的干扰,从文本内容出发,从中提取相关的科学信息,这就需要教师提出恰当的问题,以帮助学生挖掘出
说理文是一类特殊的文体,相对于其他以人文思想取胜的文本,无法给人以情感上的震撼、人文上的熏陶。但说理文有其独特的“理性之美”:内在逻辑的严谨,修辞学的魅力等等。我聆听了佘娟老师执教的《谈礼貌》教学,谈谈佘老师是如何抓住说理文的内涵,遵循它的文体特征,科学、有效地开展教学的。  一、关注整体,把握篇章结构  学习说理文,不仅要关注“说什么理”,更重要的是关注“如何说理”,这才是说理文的核心教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