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科学童话的味道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cus2316a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童话作为童话的一个分支,主要是指以科学知识内容为题材的童话作品。统编本教材中编排了不少科学童话类的文章,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凸显出科学童话的特点,发挥出科学童话的教学价值呢?笔者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提取信息,挖掘科學价值
  对于科学童话来说,教师应引导学生排除课文中非核心信息的干扰,从文本内容出发,从中提取相关的科学信息,这就需要教师提出恰当的问题,以帮助学生挖掘出科学童话的内容价值。
  教学时,通过阅读,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描写小蝌蚪发生变化的句子,然后让学生从文中画出描写小蝌蚪变化中跟时间有关的词语,接着让学生思考小蝌蚪的变化与时间有什么关系,除了小蝌蚪的身体发生变化以外,还有什么变化也与时间有关系。在观察寻找中学生发现了小蝌蚪身体以及生活习性的变化也是有着一定的顺序的。最后,教师通过课件把小蝌蚪不同时期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在认真观察以后对其进行排序。这样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小蝌蚪发育以及习性变化的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中的科学知识。
  在科学童话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阅读帮助学生从中提取到有价值的科学信息,使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理解,对科学童话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能够通过恰当的问题引领,让学生从中提取出核心语句,以使学生的思维由“点”到“面”,由模糊到清晰地掌握学习科学童话的基本方法。
  二、体察词句,强化童话价值
  科学童话不仅具有童话丰富的想象、幻想与夸张的特点,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教师要从童话这个文体特征出发,引导学生充分感知童话的特点,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童话的价值。
  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教学中,当学生对小蝌蚪的发育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文中一共描写了小蝌蚪几次找妈妈的经过?在它每次找妈妈的时候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每次都看到了谁?说了什么?结果怎样呢?”在阅读思考中,学生对于童话反复性的特点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体会。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抓住小蝌蚪与鲤鱼妈妈、乌龟、青蛙妈妈的三次对话,并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带上一定的表情动作,进行分角色表演。如此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童话的魅力。
  在科学童话教学中,从童话的性质特点出发引导学生了解童话、品味童话、表演童话、可以强化学生对童话语言表达特点以及思想内容的了解与认识,唤醒学生的真切感悟体验,提升童话教学质量。
  三、读写结合,学会科学表达
  科学童话最大的特点就是集科学知识与童话构思为一体,把科学的理念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出来,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深受学生喜爱。教师如能采取读说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补白,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科学童话这一文体特征的把握,还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对文本的科学性、艺术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小蝌蚪在遇到鲤鱼妈妈之前还发生了哪些事情进行补白创编。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遵循着文本的逻辑结构,并大胆进行着想象。有的说“青蛙的卵在水中漂啊漂,过了几天,变成了一群小蝌蚪”,有的说“小蝌蚪游啊游,看到了河蚌大婶,河蚌大婶说‘你们的妈妈脚上长蹼,穿着碧绿的花衣裳,你们到那边去看看吧’”。就这样,依据青蛙的生长规律进行补白,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的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科学童话的特点,让学生去模仿,去补白创编,使学生学会了科学的表达方式,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科学童话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从科学童话的文体特征出发,引导学生提取信息,品味语言和进行语言表达训练。这样教学,既凸显了童话味,又体现了科学味,学生乐读乐学,真正发挥出了科学童话的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大丰区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其他文献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主要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的景象,表达了对北大荒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对于这篇课文来说,我采取扶放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体验中感受到文本描写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并由此欣赏和品味作者独特而又简练的表达方式。  【教学片段】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并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北大荒秋天那里怎样的景色。  生:这一自然段写了北大荒秋天天空的流云色
【教学目标】  1.了解写请假条的意义,能正确、合理地使用请假条,养成遵守学校请假制度的习惯。  2. 掌握写请假条的一般格式及注意事项。  3. 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正确写请假条,请假条的内容要写得简洁、清楚、明白。  【教学重点】  写请假条的一般格式及其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正确地写出请假条,请假条的内容要写得简洁、清楚、明白。  【教学过程】  一、观看微课,自主学
童诗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去观察世界、描摹世界,抒发的是儿童的情感,表现的是儿童的情趣。童诗因为充满了童心和童趣,因而深受学生的喜爱。翻开现行的统编本教材,欣喜地发现儿童诗也已经出现在了低年级的课本中,这些童诗的共同特点是构思新颖、童心清澈、童趣盎然,閃烁着智慧的火花。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童诗,感悟童诗的魅力,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法。  一、观察插图,理解童诗之意  童诗都附有精美的插
品读,顾名思义,即品味性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品读课文的支点,以使学生能够细细地品味,反复地琢磨,进而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力,提升其语文素养。  一、品词,悟情  《春光染绿了我们的双脚》是一首童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在教学时,教师要以读来贯串课堂始末,以使学生能够在读中感悟,读中悟情,读中明志,感受少年儿童绿化荒山野岭的决心。在学
说理文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一种文体,有着独特的教学价值。对开展的区域系列“说理文教学实践”进行研讨后,我认为,教师应努力从析文体、辨学段、明语用三个视角出发,来聚焦说理文教学“理”只是“理”、“理”不是“理”、“理”还是“理”的三重境界,引导学生辨析说理文与其他类型文本的不同表达,引领学生感知文本所处不同学段时说理方法的不同,引发学生破译说理文的言语密码,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为学生进一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由此可见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2017年,省级前瞻性精品课题“促进儿童思维多样化发展的学习场景建构”在我校顺利开题。我们力求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设计与实施丰富多彩的具有思维含量的学习场景,促进儿
近几年,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积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落实广东省“双转移”战略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团结协作,努力拼搏,敢于先行先试,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8年被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8年学校被省直行评团评为政风行风建设优秀单位;2009年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敢为人先大胆创新    广东
“快乐读书吧”是统编本教材中的全新板块,是“课外阅读进课程”的一个代表性栏目,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笑与泪,经历与成长”,安排了讲述成长故事的作品,由“导语”“你读过吗”“小贴士”和“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四部分组成。由于“快乐读书吧”安排的读书活动是整本的小说阅读,与其他年级有比较大的区别,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来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文本的最基本的字、词、句入手,让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的字、词、句的学习,增进对整篇文本的认知与理解。尤其对关键的字、词,过渡句,中心句,要引导学生品味、赏析、咀嚼,从而展开深度的探究。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阅读的“新鲜感”。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语言是文本的载体,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文本,首先就是要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品词析句,能让阅读充
说明文在语文教材中虽然篇幅不多,但其特征非常明显,为学生打通了一条通往“说明”道路的桥梁。在这些说明文的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发挥文本教材的例子作用,帮助学生习得这些说明文的表达技巧,就会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透彻。  一、紧扣说明,把握说明要点  说明文最大的特征就是要把说明对象的特点介绍清楚,因此,在一些说明文中,大都有一些说明特征比较明显的段落,这些段落往往是文本的重点或者核心。在教学这些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