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思路构建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ovicovicovi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建立清晰的操作路线,对文本内容特征、对生本学力基础、对教法学法积累等情况进行归结性分析,这样才能自然建立朗读教学指导体系。朗读文本有多重标准加以限制,一些师生还存在不少认知偏差。大声读只是朗读的一个条件,变声读也是朗读的一种技巧,要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教师还需要对朗读指导方法展开科学构建,为学生朗读学习提供更丰富的动力支持。
  一、抓住典词佳句展开朗读引导
  教材文本语言大多精美经典,非常适合进行朗读训练,教师在具体引导时,需要精选引导视角。抓住典词佳句展开朗读指导,可以给学生带来最为直观的学习理解。朗读是对文本的直观解读和展示,朗读时,需要字字咬准、句句含情,特别对重点词句的把握更为关键。典词包括具有关键意味的词语,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内容,佳句包括中心句、点题句、过渡句等,都在文本中占据重要地位,读出其情感韵味,才能對文本展开深刻解读。
  文本内容呈现个性化,教师在重点词句筛选时,也需要有不同方法。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爱如茉莉》,教师先让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并要求学生画出最重要的词句,体会其表达意义。学生依照教师安排展开阅读,很快就找到一些重要的语句。如“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学生给出解读,教师给出矫正:“恬静的微笑”“紧握着”“睡着了”。这些词语都用得很经典,写出了爸妈之间亲人般的关爱之情。朗读这些词句时,需要带着浓浓的爱意,读出温馨的感觉。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开始了朗读展示。因为有了前期的铺垫,学生朗读表现都比较出色,准确将文本人物情感抒发出来。教师以重点词句为引导起点,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核心,自然理顺朗读操作路线,获得不错的训练效果。
  二、抓住重点段落渗透朗读方法
  文本大多有比较重点的段落,这些段落集中体现作者写作意图,对文本诠释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这些段落进行朗读指导时,要让学生理顺整篇文本的写作思路、表达内容和情感。如果有必要,教师需要对重点段落内容进行逐句逐字的解析,让学生加深理解。特别是作者思想和文本主题相关内容进行深入认知,为朗读训练展开做好铺垫。学生关注度到位,对重点段落的理解到位,朗读技巧落实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时,教师先为学生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对文本内涵有了初步感知和体验,然后让学生自己挑选一个段落展开诵读展示。在学生诵读之前,教师专门对诵读方法进行提示:展示文本重点段落时,需要总体把握文本要义,确认朗读语气语调,这样才能体现作者表现意向。学生开始诵读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给出衬托处理,课堂学习气氛浓重起来。有学生朗读第三段,在朗读“我”与“祖父”互动内容时,因为都是一些短句子,学生读得很急促,教师随即给出纠偏意见,让学生放缓语速。学生再次展开朗读时,情况大为好转。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诵读自评、互评活动,学生发言踊跃,对文本认知更为深刻起来。教师随时介入展开朗读指导,对学生进行及时提醒,给学生带来心理触动,朗读训练顺利推进。
  三、抓住情感主旨传授朗读技巧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进入文本核心的必经之路, 教师为学生规划朗读展开路线,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让学生展开情感诵读,自然要凸显其情感意味,只有和作者达成情感共鸣,这样的诵读才是深刻的。在诵读发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情感主旨等内容进行深入挖掘,让学生自然感知文本要义,这对提升诵读操作品质有重要制约作用。诵读技巧方法众多,我们常说的“抑扬顿挫”,对朗读技巧进行了基本概况,朗读需要注意声音的高低、急缓,也要注意节奏和停顿,更要讲究语气语调,这样才能对文本进行深度解析。
  《月光启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主要写母亲的启蒙教育让作者终身难忘。为充分展现这个主题,教师在课堂之初,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并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母爱的歌曲,学生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对文本的认知也有质的提升。这篇课文中有不少童谣,让作者难以释怀,教师以此展开朗读引导: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这些童谣无疑是作者记忆中的最亮的东西,让作者对母亲的眷恋之情溢于言表。在朗读这篇课文时,我们需要渗透浓浓的亲情到字里行间,让听众能够被伟大的母爱所震撼。特别是在语速、语调方面要做出科学设计,不能读得太快,要注意情感的赋予。学生开始诵读展示,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多元点评,特别对朗读技巧运用给出高度关注。教师为学生布设朗读任务,并从情感朗读技巧等方面给出具体指导,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其实践操作效果自然呈现出来。学生朗读实践经历比较少,其朗读感知层次也不够深刻,教师从这些角度展开重点发掘,势必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启迪,以有效提升自身的朗读品质。
  学生都有一定朗读基础,对朗读有自己的个性认识,教师需要从不同方向展开教学引导,帮助学生顺利构建朗读学习认知。朗读是一种学力体现,也能够展现读者对文本的个性理解,朗读效果如何,与学生审美认知有关、与技巧方法把握有关、与学生情感抒发有关,教师有针对性地给出指导和启迪,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心理触动。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郭巷实验小学(215100)
其他文献
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认知基础展开教学设计,切准学生思维起点,在诵读训练基础上、在文眼探索过程中、在语言鉴赏中,为学生准备丰富阅读素材,调动学生阅读思维,势必能够形成更丰富的教学成长点,拓宽学生阅读学习视野。“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特点,如何透过散文的“形”探索散文的“神”,促使学生阅读思维顺利启动,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在诵读训练基础上打开思维  散文阅读离不开诵读
水平钢筋窄间隙焊接技术在北京西站工程中的应用毛凤林北京西客站工程现场绑扎的近10万t钢筋工程中,应用了各种新型钢筋接头近80万个(包括套筒式径向机械挤压接头25万个,竖向钢筋电渣压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按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编排,即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在这四部分中,教学和考试的重点无疑是在前两部分。在高一高二,学生积累基础知识基本上也是在阅读鉴赏部分完成。因此,重视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部分的教学,无疑是十分必要的。阅读鉴赏教学是给学生提供很好的作文训练的样例和素材,作文教学同样既应该是阅读教学所学技巧的综合运用,又应该是对阅读所学知识的一种再理解和升华。因此,在执
一、更新"十五"校长培训观念1.以人为本,突破传统理论束缚心理学的发展告诉我们,仅仅通过强化或模仿来形成和改变个体行为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已难以适应时代的特征;人本主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确定以后,就必须运用“沙里淘金法”精心选择闪光的材料,然后运用“串珠法”巧妙地把它们串联在文中。但是,仅对这些材料简单叠加,毫无修饰地罗列,文章就会显得呆板乏味。如能综合运用多种引出材料的方法,就会使文章灵动而有新意,给文章增色添彩。  一、渲染式——环境渲染,烘云托月  渲染式就是在引出材料前刻意进行一番环境的渲染和烘托。这样不仅拓展了读者的
深层水泥搅拌桩在工程中的应用徐少平(温州市瓯海联建开发公司,325005)温州市属于浙南地区的滨海平原,第四系覆盖层很厚。上部为滨海相软土层,下部为滨海相沉积冲积层。细砂层或砂砾层一
某医院病房楼为5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4 300m2,于20世纪80年代末建成.由于医院发展需要,需改造及扩建,主要项目如下.(1)原病房改造2间作公共卫生间.原为预制板楼面,改为卫生间
期刊
北京市蜜蜂授粉产业化模式主要有自发组织模式,蜂农专业合作社组织模式,专业授粉企业化模式等。蜜蜂授粉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需注意授粉技术标准化的实现,授粉合同的约定,农药及生
一、从探究中来1998年我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与发展心理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建构主义的理论,知道了教学不是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根据自身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