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文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学习古诗文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甚至实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前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聚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探讨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创新策略——吟诵、任务群学习、比较鉴赏、读写结合等,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最终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维度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古诗文教学 核心素养 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098
中国古代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播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也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根基。《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20年版)》等文件的颁布,对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的使用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由此看来,高中的课文,尤其是古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
笔者对照核心素养,发放问卷,调查了桃源县域内的农村高中古诗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发现当前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违背核心素养培育的现象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浅俗化倾向,课堂教学仅是翻译诗句,课堂定位于对内容的理解,未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对古诗教学定出更高目标;二是功利化倾向,教师只教与考试有关的内容,只教有用的东西,不教无用的东西,教学直接指向考试。笔者作为教学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在古诗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寻找高中语文古诗学习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对接点,探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古诗文教学的创新教学策略,从而构建高中语文古诗教学的创新模式,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二、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创新策略
1、吟诵教学:高中古诗文教学的助推器
吟诵是我国传统诵读、创作诗词的好方法,它讲究抑扬顿挫,依字行腔。在吟诵教学中,笔者首先培养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爱听的流行歌曲与吟诵的交集部分着手,让学生聆听如王菲的《幽兰操》《但愿人长久》、邓丽君的《在水一方》等素材,激发学生对吟诵的兴趣,引入吟诵。接着,教师进行示范吟诵,学生再通过吟诵平长仄短的规则以及入声字的吟诵规则感受诗韵,以吟诵的发音与押韵分辨诗文情感,最后在吟诵中得到关于诗歌的思考与感受,感受到融于音韵中的诗情。
2、诗歌任务群学习:高中古诗教学的破局策略
语文教学最终要走向情景化、活动化、课程化,那么诗歌教学就必须进行诗歌任务群的学习。如笔者教学杜甫的《登高》,就可以把杜甫的《登岳阳楼》、王勃的《山中》、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组合起来,建立“登高”系列任务群,让学生重点从物象、诗人形象、情感等方面比较六首诗与杜甫《登高》的同与异,并回答你愿意选择哪位诗人作为你的形象,同时让学生寻找杜诗与其他诗的风格的同异,最后让学生从思路、形象、情感等五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阅读笔记。
3、比较鉴赏:高考热门命题方式和提升诗词鉴赏能力的捷径
2019年新课标三卷15题:《精卫词》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2019年北京卷15题: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从2019年的命题可以看出,诗词的比较鉴赏是语文诗歌教学和高三复习值得关注的重点,这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命题方法。2018年新课标三卷考了《精卫词》,2019年江苏卷考了《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可以看出,真题不分地域,命题互为借鉴,好题年年有,明年到我家。因此,笔者在2020年高考复习诗歌鉴赏题时,牢固树立教材本位思想,把课内诗词与课外诗词从情感、手法、内容、语言四个维度进行比较鉴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读写结合:高中写作核心能力体系价值建构的法宝
古诗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和“读者意识”。利用课本中的素材,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如,笔者在教学《归园田居》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同学们,陶渊明在写这首诗时,他心目中也有一个“既定的读者”——他是想对他的亲朋好友说“你看我回到田园多自在啊,倚窗寄傲,躬耕南野,我就喜欢这样的生活,我本来就是属于这里的啊”。从这一点出发,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体会他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喜悦和满足,而且我们也更进一步认识到,在一般人看来很平常的田园风光,对他来说是如此的美丽,因为田园生活能够讓他保持自由和本真。于是,笔者要求学生模仿陶渊明的口气来述说他心目中的田园,进行诗歌改写的创作。
总之,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笔者将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充分利用“高中古诗文自主课堂”模式,融合传统吟诵方式,做到“四权下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汉语文化知识的构建,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培养学生审美意识,自觉传承中华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让教育幸福永驻我们心间!
(此文属于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古诗教学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XJK19BJC069)
参考文献
[1]王艳燕:《高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9月
[2]黄翰温:《高中古诗词精读策略研究》,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6月
作者姓名:裴以杰 彭红艳 湖南省桃源县第八中学 湖南省桃源县三阳港镇上街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第八中学
关键词 古诗文教学 核心素养 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098
中国古代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播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也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根基。《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20年版)》等文件的颁布,对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的使用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由此看来,高中的课文,尤其是古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
笔者对照核心素养,发放问卷,调查了桃源县域内的农村高中古诗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发现当前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违背核心素养培育的现象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浅俗化倾向,课堂教学仅是翻译诗句,课堂定位于对内容的理解,未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对古诗教学定出更高目标;二是功利化倾向,教师只教与考试有关的内容,只教有用的东西,不教无用的东西,教学直接指向考试。笔者作为教学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在古诗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寻找高中语文古诗学习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对接点,探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古诗文教学的创新教学策略,从而构建高中语文古诗教学的创新模式,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二、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创新策略
1、吟诵教学:高中古诗文教学的助推器
吟诵是我国传统诵读、创作诗词的好方法,它讲究抑扬顿挫,依字行腔。在吟诵教学中,笔者首先培养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爱听的流行歌曲与吟诵的交集部分着手,让学生聆听如王菲的《幽兰操》《但愿人长久》、邓丽君的《在水一方》等素材,激发学生对吟诵的兴趣,引入吟诵。接着,教师进行示范吟诵,学生再通过吟诵平长仄短的规则以及入声字的吟诵规则感受诗韵,以吟诵的发音与押韵分辨诗文情感,最后在吟诵中得到关于诗歌的思考与感受,感受到融于音韵中的诗情。
2、诗歌任务群学习:高中古诗教学的破局策略
语文教学最终要走向情景化、活动化、课程化,那么诗歌教学就必须进行诗歌任务群的学习。如笔者教学杜甫的《登高》,就可以把杜甫的《登岳阳楼》、王勃的《山中》、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组合起来,建立“登高”系列任务群,让学生重点从物象、诗人形象、情感等方面比较六首诗与杜甫《登高》的同与异,并回答你愿意选择哪位诗人作为你的形象,同时让学生寻找杜诗与其他诗的风格的同异,最后让学生从思路、形象、情感等五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阅读笔记。
3、比较鉴赏:高考热门命题方式和提升诗词鉴赏能力的捷径
2019年新课标三卷15题:《精卫词》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2019年北京卷15题: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从2019年的命题可以看出,诗词的比较鉴赏是语文诗歌教学和高三复习值得关注的重点,这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命题方法。2018年新课标三卷考了《精卫词》,2019年江苏卷考了《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可以看出,真题不分地域,命题互为借鉴,好题年年有,明年到我家。因此,笔者在2020年高考复习诗歌鉴赏题时,牢固树立教材本位思想,把课内诗词与课外诗词从情感、手法、内容、语言四个维度进行比较鉴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读写结合:高中写作核心能力体系价值建构的法宝
古诗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和“读者意识”。利用课本中的素材,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如,笔者在教学《归园田居》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同学们,陶渊明在写这首诗时,他心目中也有一个“既定的读者”——他是想对他的亲朋好友说“你看我回到田园多自在啊,倚窗寄傲,躬耕南野,我就喜欢这样的生活,我本来就是属于这里的啊”。从这一点出发,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体会他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喜悦和满足,而且我们也更进一步认识到,在一般人看来很平常的田园风光,对他来说是如此的美丽,因为田园生活能够讓他保持自由和本真。于是,笔者要求学生模仿陶渊明的口气来述说他心目中的田园,进行诗歌改写的创作。
总之,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笔者将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充分利用“高中古诗文自主课堂”模式,融合传统吟诵方式,做到“四权下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汉语文化知识的构建,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培养学生审美意识,自觉传承中华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让教育幸福永驻我们心间!
(此文属于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古诗教学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XJK19BJC069)
参考文献
[1]王艳燕:《高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9月
[2]黄翰温:《高中古诗词精读策略研究》,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6月
作者姓名:裴以杰 彭红艳 湖南省桃源县第八中学 湖南省桃源县三阳港镇上街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