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三寸舌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diwu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国时有个叫毛遂的人,以“自荐”而名留后世。他曾经说服楚王合盟救赵,对此,人们夸奖他:“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张良足智多谋,辅佐刘邦打下了江山。但他认为,自己无大才能,靠的仅仅是“三寸之舌”的作用。《史记》还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代的纵横家张仪,在向诸侯游说时,楚相疑其盜璧,将他“掠笞数百”。妻子心疼他:要是你不去游说,就不会遭此侮辱毒打了。可张仪却问:我的舌头还在吗?妻答:“舌在也”。仪曰:“足矣”。张仪知道,他的舌头将派大用场。果然,他后来身佩秦、魏相印,曾显赫于一时。
  我们只要想想“舌战”二字,就可以知道舌在论战中的重要地位了。当然,毛遂也好,张良、张仪也好,他们的舌头都与常人无异,不过是借此形容他们能言善辩、娴于辞令,会出谋划策而已。
  除了“舌战”,还有“舌耕”。通过“说话(舌)”获取生活所需,就是所谓的“舌耕”,这与农民通过田间劳作(力耕)获得粟米的性质是一样的。晋代《拾遗记》一书记载:东汉著名经学家贾逵以口授经文向门徒讲学传业,学生们回赠他“舌耕”的粟米有“盈仓”之多。
  舌头主要由横纹肌和舌黏膜组成,分为舌体和舌根两部分。舌体是舌前的2/3,舌根为舌后的1/3。奇怪的是,一条舌头竟是由不同的部位发育而成的,所以这两者的神经来路也不一样。舌体主要由三叉神经支配,而舌根主要由吞咽神经支配。
  人类学家说,古猿的舌头约有14厘米长。我们由于直立后头抬了起来,舌根下降到咽腔,舌头变短到已不足10厘米长;整条舌头有1/3被固定,2/3能自由活动。大体说来,舌有举、降、伸、缩、纵、展、卷、曲等多种功能。沈阳市有个奇人,能够在嘴里穿针引线,且一次可穿8根针,舌头的灵便令人惊叹。
  舌头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器官。国外有个名叫豪尔赫·冈萨雷斯的孩子,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天生没有舌头的人。这种先天缺陷使他面部结构发生畸变:鸟似的下巴和细小的嘴,还有难看的鼻子与耳朵。由于吃东西成了问题,所以营养严重不良。为此,医生想方设法为他安上一个舌头,并多次为他整容。没有舌头固然不行,长出多余的舌头也让人烦恼。四川有个“三舌人”,他有两个正常的舌,另一个舌头就巨大了,竟然长35.5厘米,舌尖可以碰到腰带,舌重达3千克,使他无法说话,也不能吃饭,只能靠流质维持生命。后经3次手术,才使这位30多岁的男子过上了正常生活。
  舌头功能多多,譬如能助发音,能助呑咽,也能在诊疗与用药上发挥一定的作用。中医认为舌是外露的心脏,认为一些内脏疾病也可在舌头上有所反映——舌诊,是我国一种独特而可贵的望诊方法。而最为重要的,就是舌能知五味:甜酸苦咸与日本人所说的“旨味”等,都要靠它辨别。“舌尖上的中国”提及的各式美味佳肴,更少不得要靠它来品尝评定。不过这些都与味蕾有关。
  在显微镜下看起来,小小的味蕾有点像玫瑰花的花苞。味蕾虽散布于口腔各处,但舌头上的味蕾最集中,数量也最多。据研究,两三个月的胎儿就已出现味蕾,6个月大的胎儿就能感觉到味道了。
  人在饥饿时,味蕾呈兴奋状态,吃东西特别香。酒足饭饱之后味蕾受抑制,就会面对佳肴也不想进餐。食欲的好坏还与味蕾总数的多少有关。成年人约有1万个味蕾,儿童比成人的多,所以孩子比较“好吃”。
  有趣的是,味蕾也会长在脚上。有位女士说过:她偶然踩到倒翻在地的辣椒酱上,“几秒钟后我脚上有火烧感,后来嘴里有辣椒酱味。”“试着给脚底抹些巧克力,嘴里马上就有巧克力味。”她为此去请教医生,医生指着医书告诉她:大约千分之一的人有这种情况。真有意思!
其他文献
妈妈:“我女儿经常说她胃胀,不愿意吃饭,看了好多医院都没用,怎么办呢?”  咨询师:“和谁一起吃饭时,她吃得多一些呢?”  妈妈:“很奇怪,跟我和他爸吃饭时她吃得很少,但是和其他人,比如同学、亲戚一起时,她吃得还稍微多一些。”  爸爸:“其实,和我或她妈妈单独在一起吃饭都还可以,但只要我们两个人同时都在,她就不行了。”  咨询师:“这听上去很特别。如果是那样,你们夫妻俩在一起时,是什么让她决定不吃
写这段文字,正是杨绛先生去世新闻被报道出来之时。人们在社交媒体上以不同方式悼念这位享年105岁的大师,各类文章被转发、评论。一段冠以“杨绛百岁感言”的文字被广泛转发,我周边的同学也不乏有在这段“鸡汤”下用心发表阅读感受的人。随后媒体证实这段“感言”纯属捏造。于是我不禁思考,大众在信息面前是否有辨别的意识和能力?再进一步,大众在如潮水一般的跟风转发中,是否还能保持独立、清醒和理智?  古斯塔夫勒庞告
“噪音”干扰致糟糕  当一个人面临两样事物,二选其一时,很容易做出决定。比如苹果和桔子,你吃哪个?自然容易选。  如果再同时面临第三样事物,他可能改变之前的选择。比如,苹果和桔子,再加香蕉,你吃哪个?恐怕就要好好考虑一下。有时候,第三样明显不如前两样事物好,但一个人依然会犹豫不决,甚至选第三样事物。这就是不合理的选择。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归咎于你面临的多选场景。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面临二选一时,
可能不少职场新人会有这样的感受,工作了一段时间后,突然觉得自己成了个机器人,整天处理着重复事件,每天想的不是怎样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业绩,而是盼望着能早点下班,期望着领
网络化教学,就是在网络环境下,以丰富的网络资源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在经济社会中,人只有在退休之后,才能真正认识自我,才能真正享受生活。”当初我对这话不甚理解,直到退休几年后才咀嚼出其中的味道。退
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都会用自己偏好的归档系统,将乱七八糟的物品分门别类编档放入橱柜。那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建立信息归档系统的呢?在人类颅骨中有个重1.5千克的组织——大
所举课堂范例教学实例为《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点复习》,主要涉及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下册)第七单元7.2~7.3节内容。具体做法及剖析如下;1.课前布置学生复习关于交通运输网中
朋友在工作环境中的人际走到了前所未有的绝境,情急之下,约会连某做一幸福的饭桶兼精神垃圾桶。于是,连某就冒充专家,分析朋友的工作环境为什么越来越不顺心。首先,朋友是如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运用精选出来的案例材料,使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件情境之中,通过组织学生对事件的过程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