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成就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zi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做得不好,会让你焦头烂额;但同时它又是一门艺术,管理科学会产生一劳永逸的效果,让你充满成就感。那么,怎样才能把千头万绪的班级管理工作做好呢?多年的经历浓缩成一个字,那就是“爱”。正如卢梭所说:“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爱是最成功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方法,只有爱,才能成就一切。
  一、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一个班级就像是一个小社会,刚接手了一个新班级,学生形形色色,大家互不了解,各自心存戒备。这时候,你像一位母亲一样走近他们,去关心他们,了解他们:路远的,询问他们来校的方式;留守儿童,了解他们父母的情况;家境贫困的,关心他们的生活……
  从内心真诚地去关心、接纳每一位学生,学生的心门会很快为你敞开,戒备之心会自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信任、依赖,你的威信从那一刻起已在学生心中树立。
  二、爱,让受伤的心灵得到抚慰
  爱是驱走心灵阴霾的阳光,能温暖学生受伤的心灵,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新学期,我班增加了一名因车祸而休学的新生,车祸使他一只脚瘸了,面部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形容丑陋。他非常自卑,从不敢正视别人的眼光。体育课上,其他学生都到操场上高兴地做游戏,他却躲在教室的拐角处;课堂上即使会做的题目他也从不举手回答,他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开学以来,从未看见他的笑容。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找到他,给他讲张海迪的经历,讲海伦·凯勒和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他正视自己的遭遇,树立生活的勇气。班会课上,我把他的不幸遭遇告诉学生,我们共同约定要关心他,爱护他,尊重他,让他融入这个快乐的集体之中。体育课上,我会给他搬一把椅子,让他坐在树荫下看同学们做游戏;课间操总有热心的同学搀扶他到操场······在他的眼里再没有了嘲笑和讥讽,围绕在他身边的只有爱心和友谊。渐渐地,他愿意跟同学们交流了,脸上又重新有了笑容,课堂上他终于勇敢地举起了手,因为他个头高,还自告奋勇地担负起擦黑板的任务,每次擦完黑板,他的脸上都流露出满足的笑容。
  三、爱,让自信的风帆扬起
  自信心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因素,自古以来,凡是有成就的人,凡是优良意志品质的人,无不是以充分的自信心为先导的,然而,学生自信心的确立离不开教师的肯定和鼓励。詹姆士曾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教师一次充满爱心的鼓励,一句真诚的夸奖,都会给学生带来快乐和自信。班上有几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很差,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比成绩更糟糕的是他们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因此更是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旺盛的精力不用来学习就全放在调皮捣蛋上了,一时间多了几匹“害群之马”。针对他们的态度,我没有责备,而是选择了理解,因为通过调查我发现,多种原因导致他们基础太差,要想赶上绝非一日之功,当务之急是使其树立信心,从长远打算。于是,我细心观察,找出他们各自的优点,给予肯定,首先让同学发现他们的长处,让他们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同时,我处处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上课多关注,设计适合他们的试题让他们回答,班会课找他们谈心,让他们介绍曾经的光荣历史,为他们建立成长记录袋,收集他们成功的作品和优秀的表现记录。我的一片苦心终于感化了这一块块顽石,也使他们看清了自己的价值,重新扬起了自信的风帆。现在,他们都成了好学守纪的好学生,促成了积极向上的好班风。
  四、爱,促成了家校的和谐
  教书育人,需要家庭的配合,班级管理,更需要家长的支持。然而,许多家长都各有主见,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变得越来越难了。
  其实,要想和家长和谐相处并非难事,因为我们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把我们的学生——他们的孩子培养得更优秀。诗人何其芳在《生活是多么广阔》中说得好:“去以自己的火点燃别人的火,去以心发现心。”他让我们明白,只有播种真诚,才能收获真诚,朋友之间如此,家长与教师之间亦如此。只要用真心去体会他们的感受,用爱心去爱护他们的孩子,相信家长也一定会真诚地伸出他们的双手,与我们共同构建培育孩子的爱心网络。
  有人说,“班主任的工作是爱的事业”,那么我说,班级管理就是爱的经营,班主任的成功皆是爱的成就。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语言是写作的建筑材料,丰富的语言为表达提供了坚定的客观基础。有了一定的语言储备,就可以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所要表达的内容。曹靖华先生曾经说过:“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言,也如同巧妇手中的‘米’,‘无米’也就一筹莫展了。”因而,《语文课程标准》把“有较丰富的积累”纳入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中,并且在各年级阶段都提出了语言积累的分级目标。那么,如
语文学业评价就是对学习者学习语文的状况作出基本判断的过程。对于学习状况,我们并不简单地理解为学习效果、学习成绩。它还应该包含学习过程和学习表现;同样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它还应该包括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语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的表现。那么,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应该如何有效实施学业评价呢?  一、调控温度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每一个人在学习过
“排排坐,分果果”式的课堂里,学生横成行,竖成列,教师站在讲台上面,掌管“分果”大权,精疲力竭地进行“填鸭子”式教学。正所谓,“排排坐,分果果,好的饱,差的饿”。这种单向的传授方式,一味追求教学要求的整齐划一,忽视学生的差异性,不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发挥学生的潜能,特别是不能发挥认知水平较差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因此,我们必须打破平均,走向平等;必须打破等待,走向主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极其重视生活实践,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号。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对于教材中的一些数学问题,教师要适时有效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跳出教材,到现实生活中来,在实践中丰富感性认识。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让他们在实践中自悟、自得。从而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为此,本
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它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经验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理。数学方法理论认为,在数学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是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数学猜想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能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能锻炼数学思维。历史上许多重要的数学发现都是经过合理猜想这一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例如,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等。因此,
当前,每一位置身于课改实践前沿的数学老师都能轻易地发现:我们的学生能说会道了,我们的学生知道如何学习了,我们的学生敢与老师争论了……这种种新变化,令我们每位老师倍感欣喜。然而,掀起这些华丽的面纱,我们却要问:我们的学生是否真正牢固地掌握了数学知识?我们的学生是否能根据知识间的联系灵活地解答问题?    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他们由于家庭遗传、社会环境、自
皮亚杰曾经说过:“学习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不断通过反复思考招致错误的缘由并逐渐消除错误的过程。”由此可见,小学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错误。对于这些错题,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责、埋怨或简单地纠错,而应该认真分析,追根溯源,巧妙利用学生出现的错题资源进行引导,让学生从错题中获取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一、巧用“错误”,生成课堂教学资源  课堂,是学生可以出错的地方,学生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染,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苏教版第七册《九寨沟》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正是使学生迸发情感,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良好载体。    一、营造氛围中引领入境——激情    (一)师语含情,以情激情  《九寨沟》是一篇童话般的写景文,宜
新课程改革已进入第8个年头,教研组建设也在不断地发展前行,活动形式由原先的单一、传统,到如今的“百花齐放”——课例评析型、问题诊断型、学习反思式等等。  然而,这样的教研组活动形式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某种缺憾——形式丰富创新,但研究深度不够,如何让老师们在日常的教研组活动中真正得到专业提升?如何让教研组活动达到形式和效率双赢,实现教学、教研、科研一体化?  经过近三年的摸索探究,我们的体会是:以课题研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下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共有7课,是以凤仙花生长发育的顺序为脉络组织教学内容的。  教材选用凤仙花作为观察对象,是因为它是一种常见的生命力很强的植物,在全国具有普适性,容易栽培管理,生长周期相对而言比较短,从理论上讲:3~4月播种,6~7月种子成熟,生长周期刚好在一个学期内,似乎没什么问题。然而,据我们不完全调查,09年光笔者所在地附近就有30多所学校师生种的凤仙花到6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