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魅力古村,探访红色基因r——松塘古村乡土研学资源的整合与设计

来源 :地理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thaway6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色革命文化具有传承红色基因、达成价值共识、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前进动力的教育功能.本文通过探访松塘古村的红色革命文化,将“红色基因”与“翰林文化”整合,设计了一条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体验绿色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主题研学路线.通过沉浸式的研学旅行体验,达成实践内化、价值认同与责任担当的研学目标.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学习意识和分析能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对基于真实情境、问题导向和学科思维品质培养的跨学科综合性教学展开研究,并以九年级“大豆\'旅行安家\'的启示”为例,进行了基于核心概念和问题导向的跨学科教学初探,以期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跨国教材难度的定量比较研究有助于理性审视本国的教材难度,从难度视角提出教材编写建议.本文以中国人教版和印度NCERT版高中地理教材自然地理部分的探究活动为研究对象,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地理教材探究活动的难度模型.通过研究两个版本教材得出结论,人教版的探究活动难度大于NCERT版.最后根据NCERT版探究活动的优点为我国地理探究活动的教材编写提供可行性建议.
地理课堂活动是现代地理课堂的重要组成环节,其合理实施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地理课堂缺失的生活性与实践性,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笔者通过文献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借鉴前人经验,总结了地理课堂活动的新内涵,对活动类型进行了重新分类,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分析得出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的实施现状,并提出对应的改进措施,以期用更加科学的思维方式推动地理教学的发展.
区域是地理研究的背景,试题的设计同样也离不开具体的区域.本文从选择典型区域、建构试题空间、设计系列任务三个方面探讨了区域认知与问题情境视域下的试题设计路径.同时,基于考查内容、考查情境与考查任务三个维度提出了区域认知与问题情境视域下的试题空间模型.
人地协调观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桌面式“森林探索者”VR软件能够使学生与软件中的虚拟森林产生交互,有助于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形成.本文梳理了VR软件的功能和特点,构建了VR环境下的学习生成模型,阐述了模型的构成要素和核心环节,并进行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课例设计,探索了“森林探索者”VR软件应用于地理教学的实施路径,以期为一线地理教师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提供教学参考.
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在区域地理中融合脱贫攻坚精神,有助于学生关注地理国情、陶染家国情怀、走向学科融合.本文结合“井冈山的区域发展”案例,按照“了解地理背景—分析致贫之因—谋求脱贫之策—传承中国精神”的教学思路,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区域地理教学,引导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弘扬中国精神,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上海新一轮的中考改革中,对初中跨学科及分析能力作出了新的界定和阐释,跨学科分析能力包括信息提取与处理、问题分析与质疑、结论阐释与创新三个方面.在“湿地在哪儿”的教学中,通过“上海的湿地在哪儿”、“海三棱藨草的家在哪儿”、“丹顶鹤飞往哪儿过冬”三个环节的图文资料获取信息,建立信息之间的逻辑关联;通过“湿地是怎么形成的”的环节,分析湿地形成的原因;通过“怎么保护湿地”的环节,对与环境相关的问题做出建议.这些教学环节紧扣跨学科分析能力的三个维度,对实际生活情境中的问题加以分析,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随着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推进,“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成为倡导的课堂学习模式之一.已有的PBL教学实践多以长课时为主,这对我国基于教材和课时的教学传统带来挑战.本文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为教学内容,采取课例研究的方法探讨单课时地理PBL的可行性及其关键要素.研究发现,单课时地理PBL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问题情境”“合作学习”“学习支架”三个方面,在实施阶段则需要重点关注“课堂生成性”.
生态是人类文明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越发重要.地理学科所承载的生态文明教育需要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摒弃传统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大力改革创新,精心组织施教.本文分别从高中地理教材与生态文明的关联性、地理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地理教学中落实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进行论述,以期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
本文介绍了以“垃圾桶的空间优化研究”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从地理空间思维的培养和地理学领域的空间优化研究两个角度讨论课程的设计依据.通过总结课程实施成果和经验,本文认为项目式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实践力,校园是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天然场所,项目式学习是表现性评价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