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w0310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信息工程系学生手机使用情况、消费特征、依赖程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取得了较为全面的信息资料,对我系学生的手机使用和消费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为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手机使用;问卷调查;对策建议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已成为了集通讯、上网一体的多媒体平台,功能越来越丰富,其优越性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报纸、杂志等信息载体。如今,手机已最大限度地融入了学生的生活。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是为了准确了解本系学生手机消费动机及特点,把握学生手机使用的心理特征,发现学生手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和对象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手机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学生手机购买动机、功能选择、使用依赖程度等方面。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信息工程系12级、13级、14级和15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采用实际派发问卷,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3份,有效回收率为96.5%。
  (三)调查时间:2016年4月。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手机消费状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学生手机消费行为也发生了一定变化:
  1.手机更换频率加快。学生手机使用时间在一年左右就更换已成为当下主要趋势,占到了64.5%,有5.2%的学生因为家庭条件较好,手机使用半年后就进行更换。同时,在手机价格上,也由一两千提升至三千左右。一方面,手机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促使手机使用周期缩短 ,另一方面,当代学生追求功能更强大的手机也促使其购买价格更高的手机。
  2.购买手机时考虑因素。在购买手机时,61.7%的学生认为在质量为首要条件,17.6%的学生会选择手机品牌,15.5%的学生会考虑手机外观设计,10.9%的学生要求手机价格需在合理范围内。
  3.手机月消费金额。据调查数据,绝大多数学生每月话费在100元以下,50元以上占25.4%,200元以下占29%。这些话费大多被用于通讯和上网。
  (二)手机使用与学习
  数据显示,在课堂上有58%的学生认为不应该且不玩手机,20.2%的学生偶尔会玩手机,11.9%的学生经常玩手机,还有4%的学生在课堂上长时间玩手机。可见,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重视课堂学习,并对课堂上玩手机有一定的内疚感。
  在给学校建议上,32.1%的学生觉得学校课程较无聊,28%的学生抱怨老师上课过于枯燥,甚至有6.2%的学生对学习根本提不起兴趣。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在完成作业时,31.6%的学生选择独立完成,而更多的学生会利用手机查阅相关资料来辅助完成,其比例占到63.2%,还有9.8%的学生会直接搜索作业答案。这说明学生紧跟时代潮流,意识到利用互联网的强大,搜索资料,提高自己的见识和学习能力。
  (三)手机依赖状况
  通过调查显示,有27.5%的学生每天手机使用时间在3小时以下,42.5%的学生在5小时左右,19.7%的学生在8小时左右,7.8%的学生使用手机时间超过8小时。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被手机包围,学生借助手机来打发时间,手机的过度使用,伤害了他们的眼睛和身体。
  学生在使用手机过程中,数据显示,90%以上的学生是为了方便与他人的联系。此外,手机用于网络影视的占到44.6%,网络购物占38.9%,微博、微信占37.3%,游戏占36.3%,搜索下载占34.7%,网络新闻占22.8%。可见,手机对学生来说已经变成一种联系、沟通和娱乐的重要工具。其中,学生对社交软件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利用QQ、微信等软件即时和家人、同学、朋友交流的比例达到了89.7%,他们已抛弃了传统的电话,短信交流,既方便,又经济。
  数据显示,有24.9%的学生经常忍不住看手机,38.3%的学生偶尔会去看手机,19.7%的学生很少去看手机,只有5.7%的学生从不去看手机。当手机停机或忘带在身边时,有38.9%的学生总觉得身边好像缺少什么,心里较烦躁,24.9%的学生感觉有点焦虑,22.8%的学生没有影响,6.2%的学生会觉得比较好,无人打扰。而通讯软件频繁使用后,25.9%的学生会觉得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交流让他们浑身不自在,26.9%的学生则要视对象而定,40%的学生觉得无区别。可以看出,手机的过度使用影响了部分学生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四、综合分析
  手机的普遍使用已成为一种必然,其方便性、实用性以及多功能性使它成为了学生的必须品。手机确实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便利,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但同时也让学生对手机产生了一定的依赖,它已成为学生“形影不离”的伙伴,大多数的学生会在忘带手机后表现不好,烦躁不安,有些学生甚至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来消磨时间,影响其学习状态和心理健康。
  五、对策和建议
  (一)学校方面
  学校应该高度重视“手机依赖”,关注学生手机使用后产生的心理问题,并组织相关老师进行宣传、教育,营造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努力积累知识、提升自己。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倡导大家除了日常生活中必须要使用手机外,加强自我约束,可以多看书、外出运动等,把生活重心转移到手机之外的地方,逐渐减少手机使用时间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教师方面
  大部分学生认为上课枯燥无聊,会用手机来打发时间,但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或者老师授课幽默有趣的课程,这种现象会大大降低。可见,教师需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手机对课堂的负面影响,提升教学质量。
  (三)学生方面
  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消费观,同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克服各种不良因素对自己的影响,做到合理利用和使用手机和各类电子产品。
  【参考文献】
  [1]付桂芳,李歆瑶,徐柱焜,韦宪军.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的调查研究[J].高教学刊,2016
  [2]田义勇.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9):17-20
其他文献
我最喜欢小白兔了。它的毛短短的,白白的,摸起来非常舒服。圆圆的脑袋上立着两只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就像两颗红宝石。  萝卜和青菜是小白兔的最爱。每次我站在窝边,小白兔就蹦蹦跳跳地来到我跟前,好像在说:“小主人,我饿了,快给我吃萝卜吧。”我把萝卜扔下去,它就大口大口地啃起来,啃得津津有味。  多么可爱的小白兔啊! (指导老师:林佳彬)
期刊
多灶性癌是指发生于人体的多个肿瘤,其间有正常组织分隔.随着多灶性癌在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发现,特别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方法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发现无论在肿瘤发生还是临床诊
线粒体具有可自主复制的DNA基因组,是细胞内惟一的核外遗传物质.由于其自身特殊的结构特点,线粒体DNA(mtDNA)的突变率比细胞核DNA(nDNA)高1O倍以上,而且与细胞凋亡和肿瘤形成
“注意交通安全,过马路左右看,红灯停绿灯行,未满12周岁的儿童不准独自骑自行车上公路……”这是自从上了小学以后,老师和父母就反复叮嘱我们的话。可见,交通安全多么重要。
葫芦丝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之一,它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其魅力无可比拟,除国内的音乐人外,还获得了广大国外人士的喜爱。葫芦丝与其他乐器相比,其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体现了独特和淳朴的民族风,深受人们的喜爱。  一、葫芦丝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优势  首先,葫芦丝体积不大,音色悦耳动听,音域较为适中,发音较容易,指法简单,嘴上的吹奏技巧简练,小学生每天上下学时携带非常方便,学习时比较容
今年中秋节时,台风“莫兰蒂”登陆了石狮。  那天中午,风雨交加。大街上,人们穿着雨衣想回家,却被风吹得寸步难行。市中心,路面已经积水,车子鸣着喇叭,一辆接着一辆,把马路堵了个水泄不通。菜园里,香蕉树,木瓜树东倒西歪,园里一片狼藉。台风还未登陆,石狮就成这样了,倘若它真的来了,那还得了?  半夜,狰狞的台风不停地咆哮着,盘旋着,像千万个邪恶的魔鬼,放肆地撕扯着整个世界。一阵震耳欲聋的雷声把我惊醒了,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首先教师在教学方面应该做到创新。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接收能力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充满自信,努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  数学是小学時期的基础,也是小学生认为非常难的学科之一。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感
【摘 要】 合唱教学的实践性和技术性都比较强,因此在近年来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如何开展小学合唱教学,提升合唱教学的效率,就需要教室来进行思考,通过合唱的方式来拉进学生和音乐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关键词】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策略  合唱是一种集体演唱的声乐的音乐门类,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合唱教学,就能够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
mRNA差异显示技术是目前用于分析基因表达差异的方法,近年来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肿瘤等生物学各领域.现综述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新发展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日常生活和工作所必须的综合性语文能力,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及作文教学要体现快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