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古代文论研究》浅析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康健、何积全、王本忠同志主编的《彝族古代文论研究》一书,已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这本论文集共收入23位专家、学者的论文22篇,21万字。研究者对“彝族古代文艺理论丛书”即《彝族诗文论》、《论彝诗体例》、《论彝族诗歌》三本文论古籍作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集中体现了近年来彝
其他文献
<正> 中国少数民族比较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3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召开。3月10日上午举行了成立大会。我国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中央民族学院教授马学良,国家民委教育司副司长谢启晃,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副会长陈惇,中央民族学院院长哈经雄、副院长朱玛洪,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刘魁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长王平凡,北京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徐京安等出席了成立大会。
<正> 文学虽然生长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上,但她既要走向未来,又往往回首历史,去推开历史之门。现在是未来和历史的契合点,又是未来和历史的分界线。作家的思想观念和对生活的认识总是受时代的制约,但这并不会更不可能限制作家对未来的遐想和对历史的回首。古今中外的文学史,都存在着这样一种文学现象,即在某一特定时期,作家常常更
<正> 一、一种民族、地域文化研究的尝试本文是对云南民族、地域文化研究的一种尝试。文化,既是一个历史概念,又是一个地理概念。每一种文化,都烙刻着时代的、地域的烙印。因而,文化研究(这里指的是一般意义的文化研究)者们,必须把自己的对象置于一定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之中,才能找
<正> 他……像是一团火。——罗淑那一团火并没有熄灭,火还在燃烧,而且要永远燃烧。——巴金马宗融,回族。1892年生于成都皇城坝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家庭,经名伊斯玛。他“自幼笃信真主,每到封斋,凌晨三时就起床,挨家挨户去敲邻居的门,要大家早起做饭,准备斋戒”。他为人“大方好客,爱书如命,脾气大,爱打不平”,被认为
<正> 一他奉献给读者的是一杯杯味道香醇的陈年窖酒,经过岁月的提纯,已经完全没有了烈性的感官刺激,却令你在啜饮之后,感觉到余香不绝,回肠荡气。这很自然让我们想到苏轼所说“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那样一种清丽宁馨的优美艺术境界,仿佛有一阵阵轻拂发丝的
<正> 迪格尔印第安人箴言说:“开始,上帝就给了每个氏族一只陶杯,从这杯中,人们饮入了他们的生活。”伟大而古老的蒙古民族为活跃在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其承传着富于魅力的游牧文化。《游牧文化》一书对蒙古民族从古老的神话开始所创造的全部文化(其中综合着文学艺术、饮食服饰、天文历法、建筑医药、民间工艺、节日习俗、宗教
<正> 当代著名的藏族诗人伊丹才让,走上文学艺术之路已经四十个年头了。1992年10月28日,北京、甘肃、四川、西藏等地的文学评论家及藏文学研究专家约四十人,参加了在首都召开的伊丹才让作品讨论会。近一年来,伊丹才让的诗歌创作刚刚取得新一轮的大丰收。他的两本诗集——《雪狮
<正> 伊丹才让的两部诗集——《雪狮集》(青海人民出版社,责任编辑李生才)和《雪域集》(四川民族出版社,责任编辑刘平),相继出版了。捧读之际,我觉得自己深深陷入由作品构成的一种精神“气场”的笼罩和感染之中。当代著名的藏族诗人伊丹才让,其人其诗,确乎有这样的魅力和魔力。我在近年来
<正> 文艺界普遍称之为“新时期”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历史上已成为过去,中国的各民族文学跨入了九十年代。九十年代是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个十年,因此,九十年代的这十年对我们大家,对中国的文学来说都是非同寻常的和意义重大的,许多重大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比如九十代的文学如何塑造自身的形象?九十年代的各民族文学如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