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小说阅读指导策略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往今来,小说一直备受读者所推崇。初中阶段,学生开始系统阅读学习小说,如何引导学生在读小说的过程中把握住情节、抓住人物和环境对小说的主题展开分析,这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此,文章结合初中学生和小说的特点,对小说阅读指导提出一些简单的看法。
  一、重读,读中梳理情节
  小说总是围绕一定的情节展开的,从初中阶段学生阅读小说的情况来看,虽然他们喜欢读小说,但在读的过程中却不善于根据小说的发展脉络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更多关注的是小说的故事性和人物命运。
  所以,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人物关系。在学生读的基础上,教师可采用话题讨论方式引导学生表述个人见解。如《父母的心》就是围绕“送孩子”这一线索而展开的,人物就涉及孩子、穷父母和贵妇人等。
  其次,初步感知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情节进行整理概括,理清小说情节的发展顺序。如《变色龙》的阅读中,在弄清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这一线索基础上,围绕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对奥楚蔑洛夫发现“狗咬人”案件、处理“狗咬人”案件及案件处理结果进行梳理。在梳理情节的过程中,可先引导学生自主概括,然后教师再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情节。
  二、重析,分析人物形象
  在小说的情节中,人物形象始终是重点,透过人物形象,不仅可观当时的人文风俗,也可见当时社会的一斑。如提到菲利普夫妇,学生会说他们自私、贪财,而当问及他们原因时,很多学生都无从回答。因此,在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还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回归文本,通过对人物形象描写的具体分析而对人物形象特点进行系统归纳。
  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根据作品中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找出相关的语句,根据语句进行分析。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对菲利普夫妇形象的分析,说其爱慕虚荣不能空穴来风,而要从文本中找出具体体现这一特点的情节。如他们学贵族吃牡蛎的事件中,父亲看见他们的吃法很文雅,然后是对“吃法”的具体描写,要引导学生分析其动作,最后是父亲在看中的表现,文中写到“父亲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为什么父亲会被打动,原因就在于他的爱慕虚荣。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
  三、重境,透过物找关系
  环境描写也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一般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结合初中学生小说阅读情况来看,学生对环境描写的作用认识尚浅,甚至很多学生认为环境描写不重要,还没有学会如何根据环境来分析小说的人物、情节和意义。因此,在引导学生对环境进行分析时就需要结合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展开。
  首先,社会环境一般用于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也起到揭示主题的作用。如《变色龙》中一开始就写到广场、市集的环境,整个环境是压抑的,如“广场上连人影也没有”,“铺和酒店敞开大门”,通过这些环境分析,要让学生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黑暗社会,同时,这个环节也为发生小狗咬人案件做了铺垫。其次,环境对气氛的渲染和人物心情的烘托,也寄托着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故乡》中“冷风吹进船舱中……没有一些活气”就是对故乡“萧条”景象的具体描绘,也烘托了“我”的悲凉;又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写菲利普夫妇一家出海时“轮船在一片……”返途中则“天边远处仿佛……”通过自然环境烘托了菲利普夫妇见于勒之前的轻松、愉快及见了后的沮丧和沉重,从而更好地突出了他们的虚伪、冷酷、爱慕虚荣的特点。
  四、重悟,体悟作品意义
  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因其经历、体验或价值观不同,所生成的理解自然不同。初中阶段的学生人生经历不够丰富,阅读量不多,在小说阅读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围绕作品所固有的本意,多角度、多方位解读,从而更好地体悟作品的内涵,在小说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等对作品的社会意义进行探讨。以《孔乙己》为例,其主题就是反封建,就是作者借助孔乙己这一形象而对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提出控诉。那么,在教学中就需要引导学生围绕孔乙己的形象对封建教育的毒害进行深入分析,真正理解封建科举制度给知识分子带来的毒害。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对作品的主题生成出自己的理解。同样是《孔乙己》的阅读,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我们和其对比,有何改变?在《我的叔叔于勒》的阅读中,如果我们就是文中的“我”,会对父母的做法有怎样的看法或做法?诸如此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思考,才会有更多体验。
  初中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小说,小说阅读教学中,在方法上一定要加强指导。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围绕小说的三要素,在引导学生读的基础上,透过情节、人物和环境去分析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深刻理解其社会意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只重情节的小说阅读窠臼中解放出来,深刻领会小说固有的内涵。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 (341000)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教学重点比较分散的学科,数量有限的语文课堂教学难以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带来较大的提升. 在这种条件下,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就显得很有必要. 为此,新课程标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对写作多有畏难情绪,一到提笔的时候,就会觉得问题多多,找不到素材,找不到表达方式,或者是不知道写什么,句子无法组织完整……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限制了学生
“变脸”是川剧艺术中的一种特技,用于表现剧中人物的心理与情感变化。新课程背景下,笔者积极转变语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单一、机械的角色意识,积极“变脸”,把学生“变”成“引导员、演讲家、研究者”等角色,有效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引导员”,让语文学习尽显探索之美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实践、探索,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目前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没有真正掌握各类文体的写作方法和恰当的表达方式、没有学会持续提高作文写作水平的好方法等问题;而教师也存在着对写作教学重视度不够、将写作教学过于简化或过于复杂化的问题。过于简化,学生学不到什么;过于复杂化,学生也接受不了。因此,作文教学逐渐走进了一个低效的怪圈。  在本校师生的大力支持下,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活动,对课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
文言文中的“言”和“文”两者相辅相成,学生通过“言”的学习,可以掌握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特殊句式等知识,为赏析“文”奠定基础;对“文”的探究,可以提高学生品味文章思想内涵的能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困生是一道不可避免的难题。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许多老师会对这一部分学生采取不管不问的教学态度,任其自由发展,结果会产生严重的教学失控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一视同仁,甚至应为学困生付出的精力更多,精心确定适合学困生发展的教学方向,从而创建均衡发展、以生为本的语文教学课堂。  一、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在进行教学之前,我们首先应确定好某一
目的分析室间隔部分切除联合二尖瓣置换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合并二尖瓣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男性13例,女性11例)HOCM合并二尖瓣反流患者行部分肥厚室间隔切除联合二
文本细读,顾名思义是要“细”,用吕叔湘先生的话来说:“文本细读就是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文本细读作为初中语文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被不少老师认可,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功利化教学的影响,文本细读的方式变了花样,甚至把文本支解得支离破碎。作为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对文本成功进行解读,那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  细读要通过对语言的理解走进作品的艺术世界,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纵观作文课堂教学,有的让学生作文添加名言警句,每一篇
目的分析青年和中老年男性患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收集衢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220例,均为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为冠心病诊断的男性患者,根据年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