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差行文”教学对中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研究报告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fengko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目前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没有真正掌握各类文体的写作方法和恰当的表达方式、没有学会持续提高作文写作水平的好方法等问题;而教师也存在着对写作教学重视度不够、将写作教学过于简化或过于复杂化的问题。过于简化,学生学不到什么;过于复杂化,学生也接受不了。因此,作文教学逐渐走进了一个低效的怪圈。
  在本校师生的大力支持下,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活动,对课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的有效教学研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案例分析、反思总结,使课题研究得以顺利进行。
  一、 “反差行文”的研究与策略实施
  1.反差行文”教学的必要性
  从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看“反差行文”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写作时应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标对中学生的写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情感真挚、中心明确、内容丰富。而用“反差行文”法,则矛盾鲜明集中,故事性强,情感充沛强烈,叙事曲折引人,重点突出明确,文章更有生命力。
  2.“反差行文”教学策略的实施
  思考不是静止单向的,而是延续的、多元的,这样思维产生的立意才会新颖深刻、有意义和价值。如果学会用这种思维方式去看待生活,那么,学生笔下呈现的生活一定是丰富多彩而充满生机的。
  举经典,识反差。
  案例一: 《范进中举》 。
  中心:讽刺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
  反差行为表现在语言上是中举前尖嘴猴腮,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态度上轻视贬低,动作行为上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个狗血喷头。中举后语言是天上的星宿,贤婿老爷。态度上赞美奉承,动作行为上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通过案例分析,可提炼出“反差行文”的“四步一环”原理:首先根据文题定出写作的中心,然后根据中心,从倾向相反、互有差异的方面进行选材,通过人物的语言、态度、行为、外貌等反差描写,丰富故事情节、突显文章主题,打动读者内心。
  析作文,悟反差。
  写作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生活、事物的认知和态度,抒发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引发读者的关注,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这样的作文才有意义。如果总在一种基调下设想构思,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必定是流于普通大众,得分也一定不尽如人意。
  在人物关系上我对父亲的态度小时候是埋怨,长大后愧疚。
  行为上小时候用双手捶打着父亲,长大后向父亲道歉。
  语言上小时候“我以后都不理你了”,长大后“老爸,对不起”。
  父亲对我的疼爱一直没变,唯一改变的只是父亲的外貌。
  本文的内容是歌颂“父爱”,叙写亲情,这样的文章在中考作文阅卷场并不少见,可是小作者在行文上运用了巧妙的構思,以“双反差”的形式,写出了“我对父亲态度的前后变化”以及“我对父亲的态度、父亲对我的态度的不同”,使文章中心明确,重点突出,扣题紧,内容充实有波澜,情感真切动人,最终得分高。
  写作文,用反差。
  在具体的写作活动中,我以上述考场作文为例,阐明“反差行文”原理的运用及其在作文立意构思时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教会学生掌握并运用这种方法,将自己的文章不断进行升格。
  3.根据“反差行文”原理,积累写作素材
  对于写作来说,积累素材是非常重要的准备工作,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积累写作素材,建立作文素材库。而平淡的素材是没有积累价值的,只有具备反差属性的素材才是有用的。可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在生活中观察和积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文章就是要写自己的生活:“源头很密迩,很广大,不用外求,操持由己,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我们须引导学生观察和积累自我成长生活中有别于其他人、事及体验,形成自己的看法。
  在阅读中领悟和积累。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借此领悟作家们观察生活的角度,感悟生活的深度,进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为自己的写作打造广博的知识背景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利用“反差成文”的“四步一环”原理积累。即审文题——定中心——巧选材——用反差——明主题。
  二、“反差行文”的实施效果与反思
  1.实施效果
  经过3年的研究与实验,“反差行文”的教学策略研究及教学收到了较令人满意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013级初三10月份月考班级作文成绩情况对比。
  1班 44.6 3 ;2班 42.5 7 ;3班 41.9 8 ;4班 46.6 2 ;5班 44.2 4 ;6班 43.3 5 ;7班 43.1 6 ;8班 46.9 1。
  注:(4)(8)班为重点班,(1)(5)班为次重点班,(2)(3)(6)(7)班为平行班。
  2.总结
  初中语文的写作教学,教师应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学习情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反差行文”是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的手段之一,用与不用,取决于每个人的写作状态。应多层次、多方面的灵活理解。但是,文章的收放全在自己的手中,不必在辞藻的华丽上做纠缠,应当在对事件情节的构思与捕捉上下功夫:用情感反差,显文章情深意长,打造动情点;用情节反差,显故事曲折有味,让平淡的叙事起波澜;用情景反差,显气氛情境的变化,一样可以深化主题;用情理反差,则道理刻骨铭心。实践证明,“反差行文”的写作教学是可行的,有效的。
其他文献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厘清阅读教学的各种内质关系,并利用多种手段有效处理好这些关系,这样才能构建完善的阅读教学体系。阅读内质关系呈现多元化特点,虽然强调的都属于工具性特征,但在实际操作中,还要从不同角度渗透,达成重要共识。目标设计和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体现的是预设与效度的关系,如何促使二者高度统一,需要教师发挥教学智慧。环节设计与过程执行是计划
<正> 八味地黄丸,又名桂附八味丸,由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肉桂、附子组成。主治肾阳不足引起的腰膝酸冷、肢冷、浮肿、小腹胀满、小便不利或频数、痰饮喘
杨树的枝干十分粗壮,是乔木类的树种,具有易繁殖、生长快、耐干旱等特点。目前,我国已经培育出众多种类的杨树,其数量已经超过50多种。杨树一般种植于寒带与温带,我国的北方地区就
在新课程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对写作的指导,应贴近学生实际,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关注到学生的精神层面。教师要为学生的写作注入"活"水。一、写作从诗歌中来从小
如何提高向日葵的产量已经成为现在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的问题。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在总结杂交水稻的经验下,提出了用杂交的方式来提高向日葵的产量问题,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如
经历了几千年淘洗的文言文,承载着极其璀璨的人文精神,是“渗进了民族睿智的中华文明的地质层”。从艰涩晦解的文言词汇中解脱出来,就是要让学生带着兴趣和激情主动了解文言文,引导他们在尝试翻译多解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理解,提高文言综合运用能力。  一、内外结合,让学生了解文言雅意  学生认为文言文晦涩的原因是缺少应有的理解,特别是未能像阅读现代文那样经常去认知感悟。多给学生提供认知文言文的机会,帮助他们了解一
目的:观察中药肾康宁对家免实验性肾炎黏附分子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以及临床肾小球肾炎治疗前后尿蛋白的变化。方法:检测牛血清白蛋白所致急性实验性肾炎动物肾组织ICAM-1表达
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教学重点比较分散的学科,数量有限的语文课堂教学难以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带来较大的提升. 在这种条件下,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就显得很有必要. 为此,新课程标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对写作多有畏难情绪,一到提笔的时候,就会觉得问题多多,找不到素材,找不到表达方式,或者是不知道写什么,句子无法组织完整……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限制了学生
“变脸”是川剧艺术中的一种特技,用于表现剧中人物的心理与情感变化。新课程背景下,笔者积极转变语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单一、机械的角色意识,积极“变脸”,把学生“变”成“引导员、演讲家、研究者”等角色,有效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引导员”,让语文学习尽显探索之美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实践、探索,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