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君匋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24321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代艺术大师钱君匋(1907—1998)艺兼众美,对篆刻、书法、绘画、装帧、诗文、音乐、编辑、出版几乎样样精通,尤其是他的篆刻艺术,鹤立印坛,名烁中外。然而,二十世纪上半叶他在音乐艺术领域辛勤耕耘所取得的成就却鲜为人知。令人欣慰的是,2007年9月,人民音乐出版社在京举办了“钱君
  匋百年诞辰”座谈会,新闻出版总署、中国音协、上海音乐出版社、家乡的君匋艺术研究院等单位出席了座谈会,缅怀他为人民音乐出版社的成立与发展所作的贡献,人们并没有忘记他!掐指算来,今年已是钱老过世后的第十一个年头了,作为他家乡的后人,总想写点东西,一来纪念他为我国近代音乐事业发展所作的贡献,二来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他。
  钱君匋的祖籍在浙江海宁一个名叫“路仲”的江南古镇,祖父辈开始举家迁至浙江桐乡屠甸镇定居,与他日后的恩师丰子恺(桐乡石门镇)是近邻。1907年2月12日(农历除夕),钱君匋出生在桐乡屠甸,童年时代的他就在家乡小镇的学校就读,也没有太多的机会接触艺术,而真正开始走上艺术道路,要从1923年进入上海私立艺术师范学校算起,在这所学校,钱君匋开始全面接触西洋音乐和中国画等艺术,可以说,是上海艺术师范学校成就了作为艺术大师的钱君匋。钱君匋一生的艺术生涯中,涉足的艺术门类十分广泛,音乐是他最先涉足的领域,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他就投身于音乐的海洋,为当时几近荒芜的中国音乐界摇旗呐喊,他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道创立了“春蜂乐会”①,创作并发表了许多抒情歌曲。虽然在我们后辈看来,这些歌曲只能是我国音乐长河中的几朵浪花,但也算是中国近代新音乐的萌芽吧!从当时起直至1960年代,钱君匋还在各种报章、杂志或通过出版著作发表了一系列的音乐评论,在当时的音乐界和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尤其是他开拓了我国音乐出版业的荒园,那一大批渗透了钱君匋心血的音乐出版物,在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道路上,其历史价值不可估量,因此,他也理所当然地应该是新中国音乐出版事业的奠基人。
  一、钱君匋的音乐创作
  钱君匋在音乐上的第一成就,要数他的抒情歌曲创作和儿歌的创作。1923年春,通过家乡小学老师钱作民的介绍、丰子恺(上海艺术师范的创办人之一,当时也在该校任教)的认可,钱君匋进入了当时的上海艺术师范学校学习,师从刘质平学音乐、师从丰子恺学绘画、师从吴梦非学图案,这些当时国内有名的老师都是艺术大师李叔同的高足,钱君匋投师得当,为他日后成材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所学校是近代中国较早的一所准专业艺术学校,注重西方艺术知识和技法的教学传授,音乐方面系统地开设了普通乐理、和声学、作曲法、声乐、钢琴、指挥法、音乐教学法等课程,通过在该校的学习,钱君匋掌握了较全面的音乐知识和作曲技法。1925年7月他从上海艺术师范毕业,经历了短暂的失业后,先是于1926年秋去浙江台州的省立六中任音乐教师,之后去杭州的浙江艺术专门学校任教。在那里,他和陈啸空、邱望湘、沈秉廉四人组织起了“春蜂乐会”,从事抒情歌曲的创作活动,并且在上海出版的《新女性》月刊上每期发表一首,从第一首歌曲《你是离我而去了》(钱君匋词、陈啸空曲,发表于1927年1月)开始,坚持了三年。比较重要的歌曲有《你的爱情》(钱君匋作词作曲)、《再也不分离》(沈醉了作诗、钱君匋作曲)、《深巷中》(钱君匋词、陈啸空曲)、《摘花》(钱君匋词曲)、《遣嫁前一夕》(沈醉了词、钱君匋曲)等等……这些歌曲后来由钱君匋编辑成《摘花》、《金梦》和《夜曲》②三个歌集出版。1985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钱君匋编写的歌曲集《深巷中》,里面收入了他和“春蜂乐会”的同道们创作的七首歌曲:《深巷中》、《夜曲》、《摘花》、《你是离我而去了》、《你的爱情》、《怀远》、《无奈》。1992年,这些早年创作的歌曲又组编成《恋歌三十七曲》,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是年十月,在上海举办“钱君匋从艺七十周年研讨会”期间,推出了以上述歌曲为主的钱君匋音乐作品专题欣赏会。
  《摘花》?眼1?演一首是由钱君匋一人完成,1926年4月创作,刊于1927年2月的《新女性》杂志,从这首代表性的歌曲也可以看出钱君匋歌曲创作的特点:
  歌词表达了恋爱中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所思所想,挑战了当时社会的浓厚的封建意识,呼唤人们追求美好的爱情。它代表了当时文艺界的新思想、新潮流,因此深得思想获得解放的青年男女的喜爱。从形式上看,与“五四”后兴起的新诗一脉相承,虽然诗作内容在表达作者的主观思想,但并非赤裸裸的说教,带有唯美主义之风,极富浪漫主义色彩。钱君匋的诗作“拿旧式的话来批评,他的诗是很有神韵的;拿文学史的话来说,有一点近似王维,还有一点近似韩偓,但却更多近似柳永、苏东坡等北宋词人。”?眼2?演从乐曲创作方面来看,他的创作既不同于当时流行的学堂乐歌(主要是明朗的大调性旋律和进行曲风格);也有别于日后黎锦晖等人创作的成人爱情歌曲般的妩媚、奢糜。乐曲为八三拍子的圆舞曲风格,节奏平稳;音域跨度才一个八度,旋律进行以级进和四度小跳为主,音乐情绪略显激动;歌曲风格清新、格调高雅,注重旋律的歌唱性刻画,旋律线条简洁、流畅;乐句与歌词句式的结合十分顺畅。特别是所出版的37首抒情歌曲都无一例外地作有钢琴伴奏(上例伴奏谱已略去),伴奏的写作中重视和声进行对歌曲旋律发展的烘托,虽然多为带主旋律的伴奏,写作略显简单,但着实开了良好的歌曲写作、出版的先例。这些歌曲中,由钱君匋作诗(歌词)的有20首,5首歌曲由钱君匋谱曲或词、曲独立写成。这些歌曲我们现在已很少见到,但算它是我国近代新音乐萌芽之作的一部分,不算为过吧!
  在钱君匋的音乐创作中,儿童歌曲占有很大的比例,作为中国音乐教育界早期有影响的教师之一,他深感创作一批适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儿歌的重要性,这方面主要的作品有:《魔笛》、《麻雀在电线上》、《春之夜》、《牛的不平》、《欢迎与盼望》、《白鹅诗人》、《自家感伤》、《思亲》、《我愿》、《好朋友》、《夜姑娘》《短篱边的蔷薇》等幼儿歌曲;以及上世纪三十年代创作的儿童歌舞剧:《三只熊》、《广寒宫》、《蝴蝶鞋》、《名利网》等等,于1929年推出了中国第一本完整的《小学校音乐集》。这些儿歌及歌舞音乐歌词真切自然、旋律清新流畅,在当时的学校和社会上颇有影响,它们丰富了我国的儿童音乐园地,开辟了我国儿歌创作的新局面。据钱君匋回忆,那时他还创作了十多首的器乐音乐作品,但没有得到演奏和推广,现在估计已不再能够见到。   二、 独到而又犀利的音乐评论
  基于自己对音乐本质的深入观察和深刻认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钱君匋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当时社会音乐生活的文章或言论。出于对新艺术运动发展的关心,1926年8月他在《民国日报》上发表了《艺术的社会化与社会的艺术化》一文指出:“无论是民众的艺术,贵族化的艺术,无产阶级的艺术,没有一种不是受社会制度的影响和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故我以为凡是艺术,莫不以时代为对象,以社会为背景。”?眼3?演这段话涉及了两层重要的意思,其一:钱君匋深刻认识到音乐艺术必定是社会制度和历史时代的产物,无论是西方音乐自巴洛克时期发展到浪漫主义音乐,再到现代音乐,还是中国音乐从古至今的发展,音乐艺术的生产必定要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制约,一定的时代造就了属于那个时代的音乐(当然音乐也会反作用于一定的时代),钱君匋正是这样来认识音乐的!也只有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音乐艺术,才能看清音乐艺术的本质。其二:他事实上是在呼吁艺术家要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把艺术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负担起影响社会民众的责任来,音乐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中要责无旁贷地负起社会责任。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艺术音乐的创作还处在起步阶段,一批留学海外学成回国的音乐人士借鉴西洋古典音乐的创作技法,主要体现的是“唯美”的音乐创作倾向,面对当时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社会,只能是发出几声感伤的哀叹;当时(评论发表的1926年)在沦陷区的上海,虽然以黎锦晖为代表的成人爱情歌曲③还未大规模登上舞台,但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已开始显现,如美国的爵士音乐,百老汇、好莱坞歌舞等,市面影响甚广,在上海这个中国最早的国际化的大都市,已经出现了近代流行歌曲的身影,然而这些以声色享乐为目的的音乐形式,虽然满足了人们听觉享受的心愿,却销蚀了人们内心的斗志,与当时迫切需要振奋民族精神、反抗外来侵略的时代潮流格格不入。当然,笔者无意于一概否定当时的人们对音乐的娱乐方面的需求,只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水深火热的中国社会,这样的音乐形式脱离了时代的潮流。在这样的时代,音乐家自当以音乐来唤起人民的觉醒,这就是钱君匋作为一个艺术家的拳拳爱国之心!
  由于钱君匋长期从事音乐教育的原因,对当时的学校音乐教育也颇为关注,1927年他在《一般》杂志上发表了长篇评论《评幼稚园小学校音乐集》?眼4?演,细数当时的儿歌创作所存在的弊端:(一)歌意与曲趣相违背;(二)歌词句读和乐曲段落不相符合;(三)不适合儿童的生理及思想程度;(四)乐曲不高尚及不是歌;(五)装订印刷不美及错误太多。除去印刷和文字错误是出版过程的不严谨所造成外,其余的问题都是缺乏儿童歌曲编创能力所致。这些问题也是当时儿童歌曲编创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华夏大地,社会提倡音乐教育,学校也积极响应开设乐歌课,但懂得作曲技法的音乐专业人士实在是少之又少,之所以我用“儿歌编创”而非“儿歌创作”也即此意。当时的儿童歌曲基本是采用一些外国的曲调配上中国的歌词或作者自填歌词,由于不懂得乐曲旋律的乐意或情绪,往往产生词、曲不般配的现象,明朗的曲调填上凄凉的歌词,而忆念情调的旋律却配上了欢快的词意等等不一而足;同样由于不理解歌曲旋律的句式、段落特点,随意地填上那些说教般的歌词,造成旋律句式跟歌词的句法不一致,不是无法表达歌词的内容,就是破坏音乐乐句的完整性;又由于不了解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音乐教材中出现许多的歌曲不适合儿童演唱,甚至出现有害儿童健康成长的低俗的歌曲作品,例如歌曲的音域明显地超过儿童嗓音的表现范围、儿歌中频繁出现大跳音程、儿歌的歌词过多地选用不易理解的文言文、选用的外国曲调本身格调低下等等,钱君匋都一一指出,并以极大的热情从儿歌的创作技巧与创作规律的角度,告诫人们要用好的歌曲来作学校的教材,要用优秀的儿童音乐作品来陶冶孩子们的心灵。1934年,在当时的《音乐教育》杂志上,钱君匋又发表了《小学音乐教材的今昔》一文,十分关注“儿童们的音乐教育”。
  此一时期钱君匋的论乐文章主要刊于《音乐教育》、《妇女杂志》上面,如短文《色彩与音乐》?眼5?演,表达了他在社会民众当中普及音乐的愿望,“音乐有高雅低俗之分”,鼓励人们欣赏高雅的、有高度艺术风格的音乐。还通过译介国外的音乐资料,来促进国内社会音乐生活的健康发展,如《南欧各国的音乐》、《英国的音乐》、《北欧各国的音乐》等等。
  三、 新中国音乐出版事业的奠基人
  “春蜂乐会”,在《新女性》月刊发表的那些体现五四时期进步青年心声的抒情歌曲,深得青年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喜爱,也使得《新女性》杂志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歌曲连续地发表了三年,钱君匋也和杂志的主编成了要好的朋友,后来《新女性》杂志社扩大为开明书店,因人手不够,考虑到钱君匋既懂音乐又懂美术,书店经理就邀请他去开明书店工作,分管音乐、美术编辑兼封面设计,那时是1927年的秋季。在担任开明书店编辑期间,钱君匋组织出版了一大批音乐类图书。所出版的第一本音乐书籍是丰子恺的《音乐入门》,该书的发行量相当大,至1949年共再版了28次,社会影响相当广泛,当时成长起来的许多音乐家都是从此书开始步入音乐之门的,许多学校也把该书选作教本。其后,钱君匋以普及音乐教育为出发点,出版的主要音乐书籍有:《音乐知识十八讲》、《中文名歌五十曲》、《开明音乐教本》(均为丰子恺编写);黄涵秋编写的《口琴吹奏法》;还有钱君匋自己编写的《中国名歌选》、《进行曲选》、《小学校音乐集》、《口琴曲集》以及《摘花》、《金梦》二本歌集。如果说上述出版的音乐书籍主要是普及性读物的话,此后他还组织出版了部分专业性较强的音乐理论书籍:有吴梦非的《和声学大纲》、朱稣典的《作曲法初步》以及成绍宗编译的《音乐史》等等,到1934年离开开明书店,由钱君匋担任编辑出版的音乐书籍有五六十种之多。“开明出版这么多音乐书籍,在当时是个破天荒的举动,开了一些风气。”?眼6?演
  离开开明书店后,由于时局动荡,钱君匋和许多知识分子一样经历了一段流亡生活,于1938年6月从香港返回上海。此时他又想到了他的老本行——出版业,他和六个朋友一起,每人出资一百元,于1938年7月1日正式挂牌“万叶书店”,只有六百元资本,书店的起步非常艰难,钱君匋回忆道:万叶书店“其规模是小到不能再小了,经过协议,由我担任经理兼总编辑,陈恭则、李楚材、顾晓初任编辑及推广,陈学綦任会计,季雪云任总务。”?眼7?演由于钱君匋原来在开明书店从事编辑时留下的交情,万叶书店初期的运作时常向别人赊账,等到书本销售以后再给付材料款。万叶书店出版的第一本书籍是《小学生活页歌曲选》,内容是李叔同、邱望湘等人编写的学堂乐歌,此书填补了当时小学音乐教材的市场空缺,多次再版,自然获利颇丰,也解决了刚开张的万叶书店资金上的困难。接着又陆续出版了《小学音乐教学法》、《儿童节奏乐队》、《儿童画册》、《国语副课本》、《算术副课本》等,这些出版的课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忘渗透一定的爱国思想,实现了钱君匋通过出版事业报效祖国的心愿。抗战胜利后,随着万叶书店业务量不断扩大、社会声誉不断提高,书店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音乐书籍,有缪天瑞编译的《乐理初步》、《音乐的构成》、《曲调作法》、《和声学》、《对位法》、《曲式学》;郑晓沧编译的《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孟文涛的《管弦乐配器法》;马思聪的小提琴曲《故乡》、《龙灯》;贺绿汀的《晚会》;丁善德的《钢琴曲集》等等。1947年左右,由于出版业竞争的不断加剧,而且由于钱君匋本人在音乐专业方面较之别人的优势,他毅然决定停止原有的儿童类、美术类书籍的出版(转让给别的出版社),专门从事音乐书籍的出版,至此,万叶书店发展成了我国第一家较大规模的、专业的音乐出版社,钱君匋的音乐出版事业也达到了顶峰。成为专业的音乐出版社后的万叶书店,致力于用国际出版业的标准和规范来执行图书的出版、印刷,在我国始创了图章制的五线谱印刷方法,为我国的音乐出版业作出了很大贡献。综观万叶书店十多年的发展(1938—1952),它所出版的大量高标准的音乐书籍,适应了中国广大的业余音乐爱好者和专业音乐工作者的需要,保存了大量的中国近代音乐家们的创作与研究成果,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音乐事业的发展。   1952年,因形势的发展,万叶书店与上海音乐出版社、教育书店合并,成立“新音乐出版社”,钱君匋担任总编辑及董事;1954年,新音乐出版社与中国音乐家协会公私合营,改名音乐出版社迁址北京,就是现在的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前身,钱君匋担任副总编辑;1956年上海方面筹办上海音乐出版社,经过文化部的同意,钱君匋调回上海,任上海音乐出版社副总编辑,主持出版社工作,为创办又一个音乐出版社效劳。从开明书店到繁荣的万叶书店,到公私合营的音乐出版社,再到筹办上海音乐出版社,钱君匋当之无愧地成了中国音乐出版业的元老,成为了人们心目中新中国音乐出版事业的奠基人!
  结 语
  1958年,上海音乐出版社被上海文艺出版社合并,钱君匋的职务被全免了,他成了一个无所事事的人。1959年,上海音乐学院出了一套油印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将李叔同、丰子恺等人全盘否定,将钱君匋等人创办的“春蜂乐会”及所创作的抒情歌曲视为低级庸俗的东西,将钱君匋冠之以“资产阶级音乐家”。据说有人还将此书交给钱君匋阅读并征求意见,钱君匋内心非常地失望,自己歌颂美好爱情的歌曲作品成了“消极的因素”,在出版社为国家谋事却成了“资产阶级音乐家”,他百思不得其解。“现在是共产党当权,我这个所谓资产阶级音乐家还能干下去吗?”?眼8?演从此钱君匋告别了音乐,投入到了“政治上比较保险”的书法、篆刻等东方艺术中,当时他的许多朋友都为他终止音乐活动表示遗憾和无奈。钱君匋在艺术大门的入口处,音乐是他最先涉足的领域,在接近三、四十年的音乐生涯中,他在新音乐的创作、音乐艺术的评论和近代中国的出版事业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的近代音乐的历史上,应当为他写上一笔!借用钱老的挚友柯文辉的一段话来表达本文的旨意吧:“他在音乐舞台上‘唱戏’的时候不多,当‘琴师鼓佬’的时候却很多,现代音乐史上会有他的地位,不会为时光所漂洗成中国画式的留白!”?眼9?演
  参考文献
  钱君匋《恋歌三十七曲》?眼M?演,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2:4
  演钟桂松《钱君匋——钟声送尽流光》?眼M?演,大象出版社 2006:42、57
  司马陋夫、晓云《钱君匋的艺术世界》?眼M?演,上海书店出版社,1992:259、272、271
  钱君匋《钱君匋论艺》?眼M?演,杭州西泠印社,1990:323、320
  陈子善《钱君匋散文》?眼M?演,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
  ①钱君匋于1927年在杭州艺术专门学校时组织的音乐创作团体,成员有陈啸空、邱望湘、沈秉廉和他本人。
  ②这三本歌集收录了“春蜂乐会”所发表的歌曲,其中《摘花》、《金梦》由开明书店出版,《夜曲》毁于日军轰炸,当时未出版。
  ③黎锦晖的第一首成人爱情歌曲《毛毛雨》诞生于1927年,学界往往指代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端。
  刘建东 浙江嘉兴学院艺术系讲师
  (责任编辑 张宁)
其他文献
初春的北京,乍暖还寒,曾见证了无数音乐名家的北京音乐厅,在夜色中灯火通明,依旧那般晶莹剔透。女高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方琼独唱音乐会即在此上演。  拿到节目单的一刻,我当即被风格多样的曲目所吸引。这里有民族风情的创编歌曲;也有西洋美声风格的歌剧、音乐剧名段;还有富于宗教情怀的美国黑人灵歌等。如此这般的曲目选择,着实对歌唱者的技术水平和风格驾驭力提出极高的要求。而应邀出席的三位表演嘉宾同样
乐艺术》2015年第1期成功推出了《音乐艺术·声像版》创刊号,一年里声像版陆续推出,不断改进,引起越来越多读者的关注,也在业界产生较大反响。  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出台《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要大力发展“五大产业”:以内容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为重点,加快资源整合,继续发展图书、报纸、期刊等纸介质传统出版产业;以业态创新和服务创新为重点,加快新技术应用,大力
然只是刚刚涉足中国音乐的研究,但我对于所受到的礼遇已是心存感激。这里,我姑且把以下的想法称之为“断想”。  当然,西方作曲家能够在中国新音乐中找到许多有趣且有价值的东西,但我更想探讨的,是一个据我所知并未被广泛谈及的话题。  简言之,我认为,通过聆听和思考过去40年间的中国新音乐,可以使我们获得一条反观西方音乐文化局限性的途径。这种“局限性”,源自于欧洲现代主义者对历史或传统的恐惧。  需要声明的
福建省艺术研究院与泉州师范学院联合主办的“2018海峡乐谈——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音乐创作研讨会”于2018年4月21—22日在泉州师范学院举办。来自京、沪、闽、台、港、川、粤、陕、津、苏、浙、滇等地的三十余位知名作曲家、理论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以“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音乐创作”为主题,包括三场“中国当代优秀音乐作品作曲家讲谈”与一场“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音乐创作主题座谈”。在前面三场讲谈上,21位
中国选手成绩出色  7月31日,2016年勋菲尔德弦乐比赛在哈尔滨圆满落下帷幕。在为期10天的比赛中,入围的29名小提琴选手、24名大提琴选手和十支重奏组先后经历了三轮激烈的角逐,最终中国选手唐韵、张安迪并列小提琴组第一名,大提琴组和重奏组的第一名则分别由法国选手克里斯托夫·哥洛斯(ChristophCroise)和来自德国的南风钢琴四重奏(NorosQuartet)夺得。无论获奖与否,参赛选手都
世纪80年代末,我国学者开始关注仪式音乐研究,并相继产出了一系列成果。①当前,关于此类研究多见于对其艺术形态的描述和分析,部分成果涉及仪式音乐的文化内涵分析,较少成果深入探究特定文化语境下仪式音乐的文化认同功能,更鲜有成果关注多族群杂居区仪式音乐文化的互融与国家认同功能。②近几年来,笔者持续关注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域内多族群杂居区③佛教仪式音乐的传播与社会功能,对其文化认同功能
引 言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其深厚的底蕴、独特的表现力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琵琶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音域宽阔、技法繁复、音色丰富、文武兼备,有“弹拨乐器首座”之美誉,深受人们喜爱。本文根据笔者自身多年的舞台艺术实践,从琵琶乐曲解析、技法特性、审美表达、传承创新等方面,探讨器乐演奏从技术储备到舞台呈现的基本规律和实践逻辑。  一、经典名曲与艺术表达  
2019年3月19日,琵琶演奏家、作曲家杨静女士在西安音乐学院举办“气韵生动——中西音乐的融合点与生长点”专题讲座,以自身的艺术实践经历为主线,通过大量的音、视频生动展现其二十多年来在国际音乐交流、音乐创作、音乐表演等领域做出的努力与探索,与讲座现场的老师、同学们分享了她在中西音乐交流中获得的认知与感悟。笔者以杨静音乐实践经历为叙述背景,诠释她在中西音乐融合与生长这两个方面所作出的积极贡献,思考其
中国文联、中国音协和广州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音乐比赛已于12月初落下帷幕。几年前曾应邀担任“金钟奖”合唱比赛评委,以后几次收到邀请,无奈工作繁忙,每次都与之擦肩而过,但是一直在关注着大赛的发展历程。此次赴穗大开[界,“金钟奖”音乐大赛的规模之大,影响之广,百姓参与之众,水平之高着实让人刮目相看,大有艺术盛宴、群众节日之势。“金钟”已超越了音乐本身的意义,成为中国音乐文化事业发展
此套唱片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与台湾风潮唱片公司共同参与编辑出版的国内首套具有学术性价值的原生态民族民间音乐音响。每盘唱片,包括2张CD,并附有100多页的图文(含中、英文)解说册一本。现今已出版6盘12张CD。    《典藏中国音乐大系①》—— 弦管传奇 [CD 2]  1996年出版发行。此盘专集收录了近四十年来中国民族乐器演奏代表人物的历史性录音,按拉吹弹打的顺序,收录了二十八首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