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传天下的国际比赛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ight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选手成绩出色
  7月31日,2016年勋菲尔德弦乐比赛在哈尔滨圆满落下帷幕。在为期10天的比赛中,入围的29名小提琴选手、24名大提琴选手和十支重奏组先后经历了三轮激烈的角逐,最终中国选手唐韵、张安迪并列小提琴组第一名,大提琴组和重奏组的第一名则分别由法国选手克里斯托夫·哥洛斯(ChristophCroise)和来自德国的南风钢琴四重奏(NorosQuartet)夺得。无论获奖与否,参赛选手都通过高水平的比赛得到了历练,正如小提琴组评委主席施洛莫·敏茨所说:“今天的结果是对明天的开启。”中国音协名誉主席傅庚辰则表示:“勋菲尔德女士创立的弦乐大赛继承和发扬了优秀的弦乐艺术,造就了优秀的提琴演奏家,有利于中国和世界的音乐交流与发展。”
  大赛至今已经举办了三届,选手的水平越来越高。对于今年的比赛,大赛艺术总监薛苏里说:“这次比赛有诸多惊喜,由此反映出的勋菲尔德弦乐比赛的快速成长使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此次高手云集,远超预期,选手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俄罗斯、亚美尼亚、意大利、西班牙、韩国、新加坡和中国等国。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较之以往,中国选手的表现非常出色。2013年的第一届,小提琴和大提琴的第一名为韩国和美国选手分获。2014年的第二届,小提琴和大提琴的第一名又都被韩国女选手囊括。而今年,中国选手在小提琴组打了“翻身仗”,小提琴组前六位选手五位均来自中国。其中,并列第一名的唐韵和张安迪都具有完美的技巧和音乐表现力,年纪轻轻,却尽显沉稳大气之风。而大提琴组第一名克里斯托夫·哥洛斯以富有活力和戏剧性的演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第三名之一、年仅16岁的小将卢卡·基奥云尼也表现出不俗的实力,演奏深富感染力,假以时日必能成长为明日之星。
  此外,勋菲尔德弦乐比赛不仅为中国重奏表演创建了良好的国际平台,也填补了国内暂无国际性重奏比赛的空白。这次重奏参赛者水平惊人,竞争异常激烈。荣获第一名的德国南风钢琴四重奏团配合默契,演奏和谐而不失个性;音响富有张力,处理恰到好处,给人意犹未尽之感,得到了全体评委的一致高度赞赏。
  大赛的中国情结
  一项音乐赛事的成功离不开创办者的权威性、高水平的选手,还要有举办地的天时地利人和。勋菲尔德弦乐比赛除了具备这些要素,还多了一项——“爱传天下”的内涵。这项比赛的权威性来自创办者勋菲尔德姐妹留下来的优良传统,作为美国乐坛具有传奇色彩的老一辈演奏大师和教育家,姐姐爱丽丝·勋菲尔德是约阿希姆的第三代传人,与海菲兹和皮亚蒂戈尔斯基等闻名世界的大师同为南加州大学桑顿音乐学院的弦乐教授。出于对中国的热爱,她们将该音乐学院的“贵族大门”向中国青年打开,小提琴家薛苏里、柴亮、谢楠,大提琴家马新桦、黄甦、张莹莹等一大批极富才华的青年演奏家都曾受教于她们。正是从这些学生身上看到了中国音乐发展的未来,爱丽丝产生了在中国创办国际弦乐比赛的想法,并拿出毕生积蓄作为奖金。为了使比赛能够顺利举办,她们委任自己的学生,洛杉矶爱乐乐团终身职位演奏家、同为桑顿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的薛苏里担任大赛的音乐总监。而薛苏里一方面怀着感恩之情有意将姐妹两人的艺术理念和奉献精神传承下来并在异国发扬光大,一方面出于拳拳报国之情和对于家乡哈尔滨的赤诚之心,将大赛引进到哈尔滨(首届于2013年在香港举行,从2014年的第二届起落户哈尔滨)。
  大赛特设最佳中国新作品演奏奖,鼓励中国音乐的创新,这是爱丽丝·勋菲尔德女士所力倡的环节,她甚至鼓励青年演奏家掌握中国民族弦乐的演奏手法。今年,在小提琴组和大提琴组决赛的规定曲目中各自包含一首中国乐曲,其中小提琴作品为哈尔滨老一辈小提琴家、作曲家薛澄潜编曲的《赞歌》,作品取材于中国民众耳熟能详的曲调,并充分展现了小提琴的艺术表现手法。大提琴指定曲目为任达敏创作的<南粤随想曲——为大提琴与钢琴而作>,作品以南粤音调适当间以现代作曲技法,优美动听而又富有时代气息。两部作品所包含的中国民族器乐演奏特征为选手们确立了新的演奏艺术典范。大赛更凭借的这一举措突出了中国元素。
  权威性的大赛
  这项列为国际A级赛事的综合性弦乐比赛,今年的评委规格达较之往届更具权威性。小提琴家施洛莫·敏茨和大提琴家林恩·哈瑞尔分别担任各自组别的评委主席。小题琴评委中,除了中国小提琴演奏艺术的代表人物盛中国外,大卫·格里莫(David Grimal,法)、朱迪斯·英欧尔松(Judith Ingolfsson,冰)、基里尔·特鲁索夫(KirilI Troussov,德)、玛丽安娜·瓦西列娃(Marianna Vasileva,俄)等人也均为当今国际乐坛颇具实力的演奏家。大提琴评委阵容中则包含了谢尔盖·安东诺夫(Serger Antonov,俄)、克里斯多夫·科斯坦萨(Christopher Costaza,美)、约瑟芬-奈特(Josephi neKnight,英)、马蒂·诺斯(Martti Rousi,芬兰),丹尼尔·威斯(Daniel Veis,捷克)等人。担任乐队指挥的是活跃在当今在美国乐坛的华人指挥家蔡金冬。如此的阵容足见勋菲尔德姐妹在艺术界的权威性和强大感召力。
  今年,95岁高龄的爱丽丝·勋菲尔德女士不远万里从美国赶来坐轮椅全程观看比赛。大赛引起国外媒体的关注,BBC广播电台、《纽约时报》、国际权威的弦乐艺术期刊《Strad》均派来了驻赛记者,联合国世界音乐赛事联盟秘书长本杰明·伍德瑞夫亲临赛场,比赛的国际影响力可见一斑。洛杉矶市长也专程发来贺信,折射出勋菲尔德姐妹和薛苏里在美国主流社会中所发挥的文化传播作用。
  大赛与民众的交流
  在开幕式音乐会上,大赛的评委们纷纷登台献艺:敏茨演奏了高难度的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哈瑞尔演奏了极具唯美特色的法国作曲家圣一桑的《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而大赛艺术总监薛苏里带领哈尔滨市少年宫小雪花弦乐团的数十名琴童与百年“哈交”共奏薛澄潜根据《乌苏里船歌》编曲的小提琴同名畅想曲,更是引起全场观众的共鸣。比赛期间,包括开、闭式音乐会在内共举办了12场精彩纷呈的音乐会,这其中包括玛丽安娜·瓦西列娃,基里尔·特鲁索夫、谢尔盖·安东诺夫等多名评委和特邀艺术家的独奏、重奏音乐会。这些音乐会也同时被纳入哈尔滨之夏音乐节的安排之中,增强了大赛与观众的交流。大赛期间还开办了多台不同层次的大师班,从对琴童的辅导到对高水平选手的艺术指导。这些活动对古典音乐在哈尔滨的普及与提高做出了贡献。
其他文献
近三十年来,一种可以被称为“中国化爵士乐”的音乐现象已经出现。从比较文学研究视野来看,此现象可谓是跨文化交流中“他国化”议题的典型案例。  “他国化”一词由比较文学中国学派提出,它指的是“一国文学在传播到他国后,经过文化过滤、译介、接受之后发生的一种更为深层次的变异。这种变异主要体现在传播国文学本身的文化规则和文学话语已经在根本上被他国化——接受国所同化,从而成为他国文学和文化的一部分,这种现象我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现状始终是人们高度关注领域。笔者曾说:“中国音乐的前途,主要依赖于作曲家的创作。”老一辈作曲家依然引领时代潮流,有着无可取代的主导地位:改革开放后崛起的“新潮音乐”作曲家已步人中年,他们在走过热衷于功能手法技术、沉醉于音响模仿的“弯路”之后,认识到回归中国文化传统是音乐创作的命脉,然介入民乐创作的作品较少;“70后”“80后”的新生代作曲家是一个庞杂的群体,他们
2015年11月27至30日,由宁波大学音乐学院、东方音乐学会和亚洲音乐学会(Council for Asian Musicology)共同主办、宁波大学音乐学院承办的“互联网语境下中国音乐的全球视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宁波大学举行,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意大利、美国、加拿大、古巴、爱尔兰、中国大陆以及台湾地区等地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以英文为工作和交流语言的十几名中国音乐研究专家齐聚一堂展开了为期三天的
2015年11月15日晚,张千一交响作品音乐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由指挥家谭利华率领北京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倾情演绎。谭利华在开场白中说到:“这是一场受听众喜爱的,且接地气的音乐会。”毋庸置疑,当晚作曲家的专场交响作品音乐会给听众带来难忘的享受。  音乐会分上下两个半场。开场是极具动力的《交响前奏曲》,首先吸引住听众。这部作品创作于1991年,表现了阳刚之力、伤感彷徨、勇于追求三种不同的情绪;
4月7-8日,海政文工团创作的反映人民海军核潜艇部队官兵先进事迹的歌舞诗《英雄核潜艇》在国家大剧院公演。歌舞诗《英雄核潜艇》以诗化的语言、独特的舞蹈语汇、厚实的音乐主题、史诗般的结构诠释了核潜艇官兵践行“平时核威慑、战时核反击”的使命担当。观众纷纷称赞该剧气势宏大、激情飞扬,特别是海军核潜艇官兵胸怀强军梦,在大洋深处甘做寂寞英雄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该剧由“忠诚无言、深海
引 言   2016年笔者曾撰文《“中国声乐的奠基人”——苏石林史料新解》②,就苏石林的全名、生卒时间和地点、国籍及入上海国立音专任教的时间、赴华前供职单位的名称、音乐教育背景、与夏里亚宾的渊源、在苏联任教时期的教育成就等情况做了考据,并澄清了一些谬误之处,形成了一份较完善的苏石林个人信息资料。最近笔者搜寻到几则关于苏石林的新的俄文史料,包括其入马林斯基剧院的时间、在彼得格勒(今圣彼得堡)两所国立
初春的北京,乍暖还寒,曾见证了无数音乐名家的北京音乐厅,在夜色中灯火通明,依旧那般晶莹剔透。女高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方琼独唱音乐会即在此上演。  拿到节目单的一刻,我当即被风格多样的曲目所吸引。这里有民族风情的创编歌曲;也有西洋美声风格的歌剧、音乐剧名段;还有富于宗教情怀的美国黑人灵歌等。如此这般的曲目选择,着实对歌唱者的技术水平和风格驾驭力提出极高的要求。而应邀出席的三位表演嘉宾同样
乐艺术》2015年第1期成功推出了《音乐艺术·声像版》创刊号,一年里声像版陆续推出,不断改进,引起越来越多读者的关注,也在业界产生较大反响。  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出台《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要大力发展“五大产业”:以内容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为重点,加快资源整合,继续发展图书、报纸、期刊等纸介质传统出版产业;以业态创新和服务创新为重点,加快新技术应用,大力
然只是刚刚涉足中国音乐的研究,但我对于所受到的礼遇已是心存感激。这里,我姑且把以下的想法称之为“断想”。  当然,西方作曲家能够在中国新音乐中找到许多有趣且有价值的东西,但我更想探讨的,是一个据我所知并未被广泛谈及的话题。  简言之,我认为,通过聆听和思考过去40年间的中国新音乐,可以使我们获得一条反观西方音乐文化局限性的途径。这种“局限性”,源自于欧洲现代主义者对历史或传统的恐惧。  需要声明的
福建省艺术研究院与泉州师范学院联合主办的“2018海峡乐谈——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音乐创作研讨会”于2018年4月21—22日在泉州师范学院举办。来自京、沪、闽、台、港、川、粤、陕、津、苏、浙、滇等地的三十余位知名作曲家、理论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以“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音乐创作”为主题,包括三场“中国当代优秀音乐作品作曲家讲谈”与一场“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音乐创作主题座谈”。在前面三场讲谈上,2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