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识中悟道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chen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最近赶时髦,在追一篇网络玄幻小说,题目叫“完美世界”。主人公石昊是一个修道者,每一个修炼的境界总要拼命压制自己,千锤百炼,把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以此追求自我超越的一种极境,直至完美无缺后才会跨升入下一个境界。就这样,他以超越天地的决心和勇气磨练自己,百死还生,最终力挽狂澜,以完美的自己造就了完美的世界。
  虽然我看文学作品不多,更不热衷玄幻小说,但是对这部小说却追得如痴如醉,夜深人静也不肯放下。我被主人公石昊那种对道的热忱与痴狂所感动,人生苦旅,每每读到酣处,在我的内心深处似乎有一种道音与石昊隐隐共鸣,让我意识到,自己也有修道者的潜质。
  看过《教育常识》的人一定会赞同我的观点:李政涛先生是一个修道者,他在修教育之道,虽然满怀苦闷与孤寂,但他义无反顾,孤独前行,并且道基稳固,有望开出自己的教育大道之花。这一观点,以李先生序言中的两段话为证——
  我的灵魂是教育的产物,我的灵魂属于教育,教育就是我的灵魂。经过多年的流亡漂泊之后,我的灵魂“叛逃”到了教育的世界,并且在那里安顿下来。这种安顿是一生的安顿。我的一生,从此成了皈依教育的一生。
  我相信,融入真体验、真性情的常识,才是真常识。这样的真常识,才会融入自己的血液和细胞,成为自身须臾不可动摇的根基。
  初读李先生的书,我觉得《教育常识》就是他的修道手记,记载着他修教育之道的心路历程和珍贵体验,手记中最引我关注的是四个方面的论述。
  一、道之本源
  首先,无论修什么道,总要寻找根源,回到根源,接通地气,才有生长和发展的源泉。教育大道的根源在哪里呢?在人,在人性。修教育之道,必须从人性入手,认识人性、感悟人性、沟通人性。不符合人性的教育,是没有根基的教育。请看下面这段话——
  对教育最透彻的理解,往往浸润着对人生最通透的感悟。教育透,则人生透。人生不透,教育难免隔靴搔痒。
  人的存在之谜,是在自身的生长和发展中逐渐得以展现并得到揭示的。如果人生是一幅畫卷,画卷徐徐展开的过程,就是人的生命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教育就是这幅生命成长画卷的书写者、描绘者和解释者。教育需要像意守丹田一样意守人世重大的精神难点,像打开天门一样打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生命发展和灵魂救赎之途。人生的密码就是教育的密码,它们相互构成、彼此揭示。
  其次,人具有唯一性,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造物主的奇妙在于,每一个被造物都呈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人与人之间可以无限接近,但永远不可能成为对方。如果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每个人都是唯一的艺术品,饱含着创造的元素,涌动着生命的气息,都会引起你心灵的悸动——
  每个生命都是不可重复的,即使生命有轮回,原有的生命可以再来,但却不可重复,此花已非彼花,此生已不复往生。对教师而言,就是去爱每个孩子、每个学生那永不可重复的生命,爱的方式就是不知疲倦地发现、珍视,并通过教育的方式成全或造就他们的独一无二。
  再有,我们需要树立一种观点——人始终是未完成的。很多年前,大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以哲学家式的冷静告诉我们:人始终是未完成的,这是人之为人的基本特性。有了这样一种角度和观点,将赋予人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巨大的可塑性。每个人都是一件倾尽心力被塑造的伟大的艺术品,潜力无限、空间无限,作为教育者,我们的灵感、智慧、专注,只要能作用于人生的因素都能影响他们的发展。当然,更不可忽视的是他们自己无限的潜能,只要我们恰当的激活、点燃这些潜能,它们必定可以像神奇的基因一样不断重组、优化人,甚至能让人像涅槃、轮回一样脱胎换骨。这些恰恰就是人的魅力,也是教育的终极魅力。
  二、学生之道
  修道者认为,宇宙有道。宇宙空间虽然无比的纷繁、庞杂、光怪陆离、异彩纷呈,但是总有规则和秩序的神链隐含其中,将各种因素串联起来。佛学认为的所谓一切皆有定数、凡事缘于因果大约也是这样的意思。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跟广袤的宇宙比起来,人虽渺小,亦有内道,这种道因人而异,神秘而具有无限的不确定性,同时又与外界施加于人的各种道则形成某种共生与和谐,促进人的生长与发展。但是这种人内在的道则常常被教育者忽视,日本学者河合隼雄说:“是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在每个孩子的内心,都存在一个宇宙呢?它以无限的广度和深度而存在着。大人们往往被孩子小小的外形所蒙蔽,忘却了这一广阔的宇宙。大人们急于让小小的孩子长大,以至于歪曲了孩子内心广阔的宇宙,甚至把它破坏得无法复原。”
  李政涛先生认为,孩子们内心小宇宙的广度、深度、高度和亮度都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作为教育者,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这些小宇宙的存在,并且努力去读懂他、呵护他、沟通他,而不是用我们成人内心的宇宙去蚕食他、改造他、代替他——
  它引发我们进入这个宇宙,凝视和阅读这个宇宙的好奇心、需求和行动。这样一个新奇的宇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宇宙?
  它提醒我们小心翼翼地呵护这个宇宙,在凝视和阅读中慎重进入这个宇宙,努力保持这个宇宙的本真面貌,不轻易破坏它,及时修复由于成人的傲慢和偏见而给这个宇宙带来的各种破坏。
  它要求我们找到孩子宇宙与成人宇宙衔接、转化和发展的通道,但绝不用后者裁度、吸纳前者;最重要的,不要用成人的宇宙替代孩子的宇宙,这只会带来孩子宇宙的毁灭。
  只有认可了李先生上述关于儿童的“道”思,天下所有的教育者才有望达成共识:努力让儿童过儿童时期特有的生活,体验童年才有的快乐——那些一旦错过就再也不能体验和拥有的快乐。李先生说,为了让儿童真正拥有儿童的幸福,教育者需确立三个理念——
  尊重童年特殊的生命生长价值,把童年还给儿童;
  不把儿童当作小大人,把儿童当作儿童;
  让儿童说儿童的话,让儿童做儿童的事,让儿童过儿童的生活。   三、教师之道
  当下,很多教师的生活很悲催,有网络段子为证——
  师德,一顶光彩夺目的高帽;课堂,行走在爱与痛的边缘;作业,勾叉间细数着无奈;评价,无法拒绝的教育之重;家长,期望厚重如山;职称,疼痛的阶梯;培训,花钱买罪受;假期,读你千遍没味道;福利,多多益善梦难成;科研,想起来总是那么遥远……当老师真难!
  我们需要追问:难道教师注定无法拥有自己的幸福吗?难道教师必须牺牲自己的幸福,才能为学生赢得幸福吗?作为教师,我们的幸福在哪里?
  在李先生看来,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职业幸福,牺牲自己的幸福也不可能为学生赢得幸福。新时代的幸福教师需要四个法宝:
  其一,滋养。教学不仅滋养学生,也应滋养教师,彼此相互滋养,相互提升。不少教师没有滋养意识,他们只把教学当作一个滋养学生精神和灵魂的工作,当作耗散精神储存、消耗生命能量的职业,而没有把教学当作一个可以滋养自我、丰盈自我生命的事业。李先生说——
  有滋养意识、采掘意识和追问习惯的老师,会把学生当作学习的对象,他总是希冀从学生那里获得新的精神元素,将自己的精神生活和学生的精神生活勾连成不可分割的精神组织,互为根基,彼此驻扎在对方的心灵深处。
  其二,享受。做任何事,我们都会持一种心态。不同的心态意味着在同样一件事情中我们可能会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当我们不再以抱怨的心态走进课堂,唉声叹气地讲课,牢骚满腹地离开,而是以享受的心态和眼光对待教学,幸福就会扑面而来。
  当你精心备课、读透学生,上出了一堂学生精彩观点不断绽放的好课时,难道不应该享受教学吗?当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眼里满是求知的渴望,生命气息不断壮大时,难道不应该享受教学吗?当你发现自己的生命因为教育工作得到了滋养,灵魂变得与众不同,生命价值得到最大体现时,难道不应该享受教学吗?
  其三,点醒。有人说,最厉害的武功不在天花乱坠,而是无招胜有招,轻轻一指,无处遁形。教育也是如此,无须太多的花哨,大道至简。教师的最高境界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如果您的一句话就能振聋发聩,唤醒学生迷途知返,改变他的一生,影响他的一生,这难道不是教师幸福的最高境界吗?
  其四,大爱。夏丏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需要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才是理性之爱。李先生说得好——
  不论这个学生的长相如何、气质如何、学习成绩如何、家庭背景如何、对老师的态度如何,教师都无一例外地爱他,理解并尊重他的生命存在的独特价值和意义,进而全身心转向每一个学生,将其生命的潜能挖掘出来,彰显出来,变为现实的生长和发展。这样的爱是“大爱”。
  从来不用担心爱的付出没有回报,因为爱是一粒火种,一旦燃起,熊熊爱火温暖的不仅是学生,还有你自己。
  四、教学之道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教学之道的认识一直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与自我修正之中,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道授业,到新锐改革派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再到后现代主义的主体间性,目前,大家普遍认可,课堂以学习为中心,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学习者,而且两者相互促进,教学相长。
  李先生认为,在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和学应该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割裂开来的,而且课堂是动态生成、不断生长,绝对无法在课前全部预设到位。对此,他在书中提出了三点基本认识——
  第一,教学不是“单边推进”,而是双边互动的过程。“双边”既是指“教师”和“学生”,也包括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和“学生”的互动。
  第二,教学是一种“互动生成”的过程。课堂是动态的,必然会生成诸多课前教案无法预设的问题、答案和各种意外事件。这恰恰是课堂教学应有的原生态。
  第三,教学过程的设计,侧重点不再局限于进行非此即彼的考量,而是放在:基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和学如何“互动生成”。
  课堂不仅有学生,还有教师,还有课程,还有环境和技术等等要素,课堂是这些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这当中的某一个要素,抑或研究某种具体的教法、学法、教学模式,这些都是繁枝末节的“术”,做得再好也只能称之为“宝术”,却绝对算不上“道”。
  教学的“大道”是什么呢?叶圣陶先生早有论述:教是为了不教。教学之终极大道在于让教师无须再教,让学生进入一种“生命自觉”的境界,师生融为一体,以天地古今为胎盘,吸纳各方精华,实现自由生长。对于此,李政涛先生带给我们五条启示——
  1.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为“教育者的离开”和“教育的终止”做准备的。
  2.教育存在三种境界:“教而不生长”“教而生长”和“不教而生长”。
  3.教育者既要思考“教的时候,自己应该如何”,同时也要考虑“不教的时候,学生会如何”。
  4.教育的目的和成效,可以归结为,“如何为了不教而教”。
  5.教师既要清楚“什么需要教”,还要明白“什么可以不教”。
  读完李政涛先生的《教育常识》,掩卷闭目静思,自己的身心仿佛经历了一次空前的洗礼,内心不断绽放出大道之音,灿烂、辉煌、神圣,隐隐有突破境界的冲动。倏忽,眼前浮现一条金光大道,从山脚直通云霄,虽然宏大但却险峻,李政涛先生正在路上,顶着各种压力与未知的险阻,艰难前行。仔细看,他还在喃喃自语——
  在奔往知天命的路上,命运的大幕渐次拉开,此生的命运逐渐清晰,这个降生在此时代,被命名为“李政涛”的生命,他的躯壳和灵魂,是为教育而生的,他的人生是为教育的人生,为人生的教育。这个生命是为讲台而生,为书斋而生,为孤独而生的。
  《新约·希伯来书》有言: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李先生,其实,您从不孤单。
  (周振宇,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校長助理,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快乐课堂所主张的快乐,旨在改变学习过程本身,使得学习与情感体验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学习不完全是为了学习的结果,而是为学习活动本身的乐趣而进行:既有理性而沉静的思考,启人心智;又有感性而热烈的碰撞,动人心扉。在一节又一节的课堂接力里,帮助学生积累快乐的因子,积淀快乐的人生。  关键词:快乐做主人快乐课堂快乐人生  快乐课堂,首先是指儿童的课堂。  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是指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
期刊
摘 要:承认“儿童是教育的最高价值”,就意味着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的尊严,尊重儿童的视角,尊重儿童的个性,尊重儿童的需要,尊重儿童的精神世界,尊重儿童的发展潜力,尊重儿童未来的无限可能性……而这一切都指向儿童的幸福。教育只有指向人的幸福,指向杰出的人,才会培育源源不断的人才。对于教师和学生这一个个生命体而言,教育就是浪漫,就是温馨,就是情趣,就是诗情画意,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是教育童话的创作
期刊
摘 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指出,师范生要“掌握教师所必需的语言技能,沟通和合作的技能”。教师语言是师范生专业发展领域的必修课程,为适应教师教育发展的要求,必须深入推进师范院校教师语言课程教学改革。以问卷的形式对不同专业的师范生进行调查,可以分析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教师语言课程 课堂教学 教师教育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语文教育”(PPZY201
期刊
摘 要:非遗艺术为民族文化之酵母。为建设有根的艺术教育,可秉持童年创意美学,创建非遗工坊,打造项目课程。全力推进 “极简化思维”“近距离体验”“情境式对话”“创意式表现”教学,精简内容,打破固态,拓展思维,变化形式,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剪纸课堂教学。  关键词:童年创意美学 属我化 非遗工坊 剪纸 项目课程  非遗艺术为民族文化之酵母。我们要建设有根的艺术教育,必须守本创新,化旧为新。为此,我校创立
期刊
这些人,是作家、画家、出版人、教育者、学者、公益人;  这些人,活跃在这个国家文化、艺术、教育、出版、公益事业的第一线;  这些人,跟“三叶草”都有着或多或少、或早或晚的缘分与连接;  ……  在这个十年的节点,我们采访了熟悉并通过不同的途径、方式鼓励和助推“三叶草”的各界知名人士,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在你眼中,“三叶草”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2.你第一次认识“三叶草”是在什么时候?  3.
期刊
摘 要:吴非的教育专著《不跪着教书》聚焦一线教育的各个方面、点点细节,既有对送礼乱象、教师粗鄙行为金刚怒目式的批判,惹人深思;亦有对独立思考的培养、教学风格的形成、情真意切的呼唤,振聋发聩;还有对培育自尊、涵养阅读循循善诱式的叮咛,声声入耳。在纷乱的教育现象下,拨乱反正,思想深邃,教人回归教育常态。  关键词:《不跪着读书》 读后感 教育现象  翻开一本书,我总习惯于先摸摸作者的“底气”。  “吴
期刊
摘 要:散文因其体裁的独特性,会带给学生一定的理解困难。如何有效进行散文教学值得思考。以老舍《济南的冬天》一课为例,提出教学主张:以“文眼”为突破口,把握作品整体结构;以“欣赏景物”为切入点,体会作者内心情感;以“语言表达”为关注点,品味散文语言艺术。  关键词:散文教学 结构 情感 语言  所谓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因其“真情实感”,所以大家爱读;因其“
期刊
摘 要:传统理论学习和现场实践相分离的职前教师教育模式有先天的缺陷,因此,有必要探索“临床式”的职前教师教育方式,使学生兼具理论的“思考力”和实践的“行动力”。三年的试验表明,运用课堂观察表进行科学规范的课堂观察可以成为“思考力”向“行动力”转化的桥梁。以师范生通识课程“有效教学”为例,其课堂观察有模拟课堂观察、随堂观察等六种形式,基本过程主要包括编制课堂观察表、课堂观察准备、实施课堂观察、分享与
期刊
写作此文之时,又快要到诗人海子的纪念日了。不论一些煽情的人怎样美化,一个人选择了自杀,总归是人生的悲剧。因为,自杀是与人的生命相违背的。人的生活是什么?就是生下来,活下去。自行选择结束生命进程,而且是在这样的青春妙龄里,总有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这里不排除人确实有自杀倾向性格的因素,然而,人的生命历程如果按照自然进程,应该会选择活下去,而不是选择结束生命,除非生命的因素,受到了外来的严重干扰。  最
期刊
摘要:通过线上调查、线下访谈和案例研究的方式,对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理解、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兴趣爱好、专业发展和职业认知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问题及成因,提出初中数学教师结构有待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需要“知”“行”合一、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问卷调查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专业发展  一、缘起  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把中小学教师分为三类,第一类充满正能量,工作敬業,有事业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