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考数学复习策略

来源 :数理化学习·高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321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高考数学复习策略
  
朱 萍
  
高考是我国教育界中的一种选拔人才考试方式,考试的范围仅限制于高中数学所学习的所有知识点和重点内容,高中数学是一门非常考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因此,诸多学生都对该门课程有着一定的担忧,在高考之前,对高中数学开展合理且有效的复习,是学生高考取得好成绩的一个关键点.因此,文章将高考时的数学复习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主要的复习方式进行阐述,并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对有效的复习方式进行应用概括.
  
一、复习主要方式
  

  
1.确定学习方向
  

  
在开展高考复习时,对历年的高考题目进行分析是最为重要的部分,通过对历年的高考题型进行分析,了解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紧扣高考命题重心,从而确定高考复习方向,教师可以根据历年高考题目制定合理数学高考大纲,对不同的高考题目采取不同的复习方式,发掘学生对不同类型题目的掌握程度,并挖掘其潜质.从历年的高考题型中不难发现,考高题目中,立体几何、向量、三角函数以及数列等都属于高考重点内容,因此,学生在进行复习的时候,需要将高考重点内容作为主要复习方向.例如,对三角函数进行复习,学生需要详细了解正弦、余弦、正切、余切、三角恒等式、性质定理、同角关系式等,同时紧扣高考命题重心,将其与定义域、值域、立体几何等结合在一起.
  

  
2.复习基础知识
  

  
高考题目的命题方式虽然在不断变化,但是其根本并未离开课本,因此,学生需要对课本中的基础性概念、诸多解题公式等进行熟练的掌握,在面对例题以及习题的过程中,学会以不变应万变,题型的变化,基础一定不会变,在有效且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相关方面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将理论内容灵活运用在解题过程中,从而可在高考时取得好成绩.例如,对数列进行复习,学生需要清楚数列与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高中学习的数列中只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紧抓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等差/等比中项、通项公式、性质等,做题过程中遇到数列题目,紧扣基础内容对题目中的数列进行分析.
  

  

  
3.紧抓针对题型
  

  
高中数学内容十分抽象,且立体空间题型和虚拟形式题型逐渐增多,这对学生在抽象思维能力方面、空间想象能力方面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等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学生不能对题目胆怯.在高考复习过程中,最不缺少的就是题,看多了诸多卷子,做了诸多题目,不会的题目也在增多,使得很多学生怕做不会的题目,因此,学生需在复习过程中,对不擅长的题目类型开展针对性复习,加强弱项,并经常进行交流,做到开拓解题的效果.例如,对立体几何进行复习,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诸多考生较弱的一个部分内容,在对其开展复习时,紧扣常出现的题型以及这些题型中常应用的内容,比如,二面角、空间向量、线面方程等,分析常见题型中经常应用到的内容以及公式,抓住重心进行复习.
  

  
4.复习易错题型
  

  
在进行高考复习时,诸多学生和家长更加注重最终的分数,完全忘记做试卷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形成一种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的结果,然而,不会解的题目依然不会解,会做错的题目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复习也没有达到复习的效果.面对错题时,学生需要对错题进行标注,将不擅长的方面作为重点复习的方向,在解题的过程中做到可以举一反三,并且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总结.例如,对函数进行复习,函数同样是高考中的重难点,高中学习的主要是二次函数和复合函数,函数有诸多性质,且可以与几何等诸多内容结合在一起,因此也是考生经常出错的主要考试方向,在对其进行复习时,对每一道错题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内容包括:题目关键点、题目的类型、题目涉及到的函数性质等,并具有针对性的对同类型题目进行练习.
  

  
5.掌握考试技巧
  

  
在高考的过程中,平时成绩不错,最后高考成绩却不理想的考生大有人在,而主要原因大概有三种,第一,对自己抱有太多的期望,导致在答题过程中遇到不会的题目心理会受到影响;第二,字体不工整,平常老师批阅考卷时对学生的字体比较熟悉,而高考时批阅考卷的老师并不熟悉;第三,答题不规范,过程不完整或者层次不清晰,最终都会造成老师看不懂,从而影响到高考的分数.例如在平常练习以及模拟考试过程中,阅卷老师可进行交换阅卷,对学生由于字体不工整的地方采用扣分或者标注形式提醒学生注意,学生在平时练习中对选择题、解答题、填空题所需要花费的时间进行控制,对于不会做的题目选择先跳过,把会做的题目提前解答,后有时间再返回对不会的题目进行分析.
  

  
6.注重阶段复习
  

  
基础阶段复习:基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构建知识的网络,数学的逻辑性很强,学生在基础阶段首先就要明确数学知识的结构,有夯实的基础,从这些基础知识着手研究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关系,理清思路,找好主干知识,还要学会举一反三.提高阶段:这个阶段学生主要把握数学内容,从整体把握和熟透知识.冲刺阶段复习:冲刺阶段复习主要是查漏补缺.这个阶段学生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教师要注重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习惯,对于一些常犯的错误要尽量的避免,例如,审题不明确,疏漏性错误,计算不准确等不量习惯,对于这些主观上可以避免的错误最好不要再次出现.教师还可以通过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解题的训练来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但是在冲刺阶段进行复习的强度不能过大,频率不能太多.而是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总结和反思,而且通过一定的模拟训练提高学生适应高考的心理能力.另外,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调节,高考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大,为了能够让学生不因为心理压力影响正常的发挥,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文体活动、讲座等形式缓解学生的压力,必要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避免学生会出现信心不够,半途而废以及粗心等现象.学生只有充满自信的面对高考,在做题的时候才能有条不紊.
  

  
二、结束语
  

  
总之,在开展高考数学复习时,不仅是对过去学习过的知识内容进行再一次的温习,还是对遗漏的知识点进行补习,从而整体上将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与实际的解题进行有效结合,在解题过程中进行解答,只要将概念与公式、法则进行透彻的理解,清楚不同部分与其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对解题方法进行灵活的应用,就可达到理想的高考成绩.
  

  

其他文献
圆锥曲线中的有关定点定值与最值问题是常见的一类问题,它几乎涵盖解析几何的所有知识.由于它综合性强,方法灵活,对运算和思维能力要求又高,因此,很受高考和各类竞赛和自主招生考试命题者的青睐,因此也成为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  求解这类问题的基本策略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给出的综合信息和处理问题的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与整合、化归与转化等思想,并恰当适时地运用待定系
浙江省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最迅速的省份之一,研究其城市化的时空动态规律,可为本省今后的城市化发展,也可为我国其他地区有效合理地推进城市化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针对以下问题
刚刚落幕的第30届全国物理竞赛中一道考题引起了作者的注意,该题以斜抛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求解本题可以根据斜抛运动的处理方法——正交分解的思想,将曲线运动分解为相互垂直的直线运动,然后利用运动的独立性和等时性解题.在分析问题时,如能结合斜抛运动的轨迹方程分析,思路更为清晰,求解更为迅速.    例1(第30届物理奥赛初赛)在水平地面某处,以相同的速率v0用不同的抛
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每年化学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比较迷茫,剪不断,理还乱.笔者经过实践,发现了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轻松掌握并运用这部分知识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  一、学会找出溶液中除水之外的所有微粒    找全溶液中所有的粒子是学习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一步,一定不能出错.    例1 找出0.1 mol/L的Na2
方法一 由物质特征结构推断无机物    方法要领:  物质结构是中学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特征结构是解答无机推断题的第一突破口,尤其是短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征结构.常用到的知识有     1.原子的特征结构    (1)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的元素有 H、Be、Al;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 2 倍的元素有 He、C、S;最外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元素是C;最外层电子数=次外
离子反应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也是重要的高考考点,其中,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考查是个难点,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需要我们从离子反应的本质上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思路、掌握解题技巧.    离子反应方程式是基本而且非常重要的化学用语,在江苏和全国其他地区的高考化学试卷中,离子反应方程式都是必考考点.其中,由于反应物量的不同而引起的离子反应不同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考查是个难点.在我们高中阶段出现
溶度积为新课标新加入的内容,由于此知识点考查方式灵活,很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备受命题人的青睐,现笔者就此知识点所涉的基础知识和考查技巧为契入点,深入剖析这一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  一、知识储备     1.概念 一定温度下,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当沉淀〖JP3〗的溶解速率等于沉淀的生成速率时,即达到沉淀的溶解平衡状态.〖JP〗     2.表达式对于如下沉淀
时下,人们在谈论中国当代艺术和当代艺术教育时,表现出来的情形十分复杂:一种观点认为现代艺术来自西方,因此只要照着西方的路子走就行;另一种观点认为所谓既然是中国艺术创
锌是植物和人类必需的矿质元素,有关锌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硅通常被认为是植物的“有益元素”,近年来有关高等植物对硅的吸收、转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每年秸秆
针对目前农田土壤养分不断积累、肥力逐渐增加,氮、磷、钾肥的增产效应逐渐降低的问题,本文采用宏观的土壤养分测试和微观的产量效应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1.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