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SBT直接测序分型法研究中国南方汉族人群HLA五个基因座单倍型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中国南方汉族人群HLA-A、B、Cw、DRBl、DQBl等位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的分布特征.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分型(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based typing,PCR-SBT)法对186名中国南方汉族健康人群HLA-A、B、Cw、DRBl、DQBl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检出的HLA-A、B、Cw、DRBl、DQBl等位基因分别有28、49、24、29、20种.经统计分析A*0207-B*4601(10.81%),A*3303-B*5801(6.14%),B*4601-DRBl*0901(6.22%),B*4001*DRBl*0901(3.78%),DRBl*0901-DQBl*0303(12.16%)和DRBl*1202-DQBl*0301(8.38%)单倍型呈强连锁不平衡单倍型(RLF≥0.5,X<'2>>3.84,P<0.05);A*0207-B*4601-Cw*0102(10.75%),A*3303-B*5801-Cw*0302(5.14%),A*0207-B*4601-DR*0901(5.07%),A*3303-B*5801-DRBl*0301(2.96%),A*0207-B*4601-Cw*0102-DRBl*0901-DQBl*0303(4.87%)和A*1101-B*1301-Cw*0304-DRBl*1501-DQBl*0601(2.43%)单倍型分别是中国南方汉族人群常见单倍型.结论 中国南方汉族人群HLA 5个基因座单倍型分布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态性且有其自身分布特点.本研究获得的较完整的HLA 5个基因座单倍型分布数据,将为人类学、HLA疾病相关性和器官移植等研究提供遗传学参考数据。

其他文献
先证者男,8岁半,因智力低下来我科就诊.患儿为第1胎,足月顺产.小头畸形,眼距宽,内眦赘皮,鼻塌,双眼下斜,耳低位畸形,双上肢不能外翻,智力低下,语言表达能力差,仅能简单对话,其它方面未见异常。
期刊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行羊膜腔穿刺1472例孕妇,年龄20~44岁.孕周15~24周.产前诊断指征为产前筛查高风险、高龄、超声提示胎儿可疑异常、不良生育史、夫妇之一为染色体异常携带者或无任何指征孕妇要求检测胎儿染色体,部分孕妇同时具有2~3项指征.产前诊断指征。
期刊
目的 探讨伴有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基因诊断.方法 对1个CADASIL先证者及其家族的发病情况、遗传方式、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分子遗传学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研究
目的 了解NURR1基因多态性与四川地区散发性帕金森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等位基因特异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四川地区汉族人群241例帕金森病患者和236名正常对照NURR1基冈启动子区的c.-2922(C)2-3及第6内含子的ⅣS6+18imG多态位点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IVS6+18insG位点帕金森病组3G/3G,3G/2G,2G/2G基因型频率与对照
对象与方法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1例,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大连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34~82岁,中位年龄60岁.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参照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2版.初诊37例.按照Durie-Salmon 分期诊断标准Ⅰ期6例,Ⅱ期10例,Ⅲ期25例。
期刊
目的 分析天津地区人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gene,PAH)基因突变谱,明确本地区该基因突变类型和特点,为遗传咨询和产前基因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和DNA测序法对天津及河北等地99例已确诊各种类型苯丙酮尿症患儿基因组DNA进行PAH全基因13个外显子分析.结果 全基因共检出41种突变,含错义突变22种、
患儿 女,生后15 min,第2胎第1产.其母30岁,产前彩超提示:胎儿唇部、鼻部回声异常,疑胎儿唇裂伴腭裂,鼻异常待排.于39+1周孕先兆临产,胎膜早破48 h,因骨盆出口狭窄剖宫产。
期刊
我们对2006年至2007年筛查、监测、超声检查发现的12例缺陷儿根据其临床表现进行遗传学病因学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检查对象为2006年至2007年在我院产科常规检查的孕妇、经超声检查发现异常的胎儿、夫妇筛查发现为同型地贫携带者的胎儿、表型有异常的新生儿。
期刊
患儿女,7个月,因"不会坐,对外界反应差,反复便秘"就诊.查体:神志清,反应差,特殊面容,眼距宽,左眼斜视,鼻梁扁,左手通贯掌,四肢肌张力较高.头颅CT及胸片检查未见异常,胃肠造影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
期刊
1 对象与方法  2003至2008年来我院遗传咨询就诊的患者共925例,细胞遗传学检查用1640培养基,取患者外周血1 mL,按常规进行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经G带等显带后进行核型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