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科研之花在成长中绽放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ry_lin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基于教育科研在教师和学校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三方面阐述,激活成长的内驱,让教育科研的种苗在心田里萌发;踏实成长的脚步,让教育科研的枝叶在行进中挺拔;放飞成长的理想,让教育科研之花在成长中共绽放。
   [关键词] 教育科研;教师;学校;成长发展
  教育是一个关乎民族未来的根本事业,肩负着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在保障师生安全和稳定的基础上,学校的主要职能是育人。学校发展至成熟阶段,其育人职能的效果呈现出两项标志性特征:一是实现名生、名师和教干多类人才的培养与输送;二是产生先进理念、经验和机制多种能量的引领和辐射。细致分析这两项特征,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培养要由教师完成,教干的培养要在教师中进行,所有理念的产生、经验的取得和机制的运行都来源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思考、研究和实施。因此,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角”,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產力。
  发展,即是成长的历程。当今时代,成长才是力量,成长就是财富。学校的发展是育人的过程,教师的成长速度和高度决定学校的发展速度和高度,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角”,教师在育人的同时更要“育己”,在工作实践中学习和研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把教育科研做成工作常态,用教育科研沉潜积淀和催生成长,收获成功,升值自我,实现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关于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有三点思考:
  一、激活成长的内驱,让教育科研的种子在心田里萌发
  什么“长”都不如“成长”,成长陪伴我们提升,裹足导致我们贬值。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不仅要做好“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在“学习、反思、研究”上与时俱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如果愿意,每位教师都有一席之地;与其对身边伙伴取得的成果心生羡慕,不如早定目标,踏上征途;课堂内外既然遭遇了问题的挑战,何不就地取材当作课题来科研攻关;都向往“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安逸,却无视任由“白驹过隙”的危机;前行路上也许会觉得无助孤单,请坚信志同道合的团队是强大的靠山……今天,如果你还在徘徊,还不去自觉成长,时间一定会淘汰你。一名教师只有持续而系统的进行教育科研,才能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既是教师生成创造性劳动态度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工作兴趣和灵感的源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科研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教师的内驱力是成长的动力之源!
  学校应该是发生和发展教育科研的学术中心,这是学校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学校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而且也是教师不断从教学实践中继续学习和研究的场所。身在其中,能够感受到浓厚的书香气息和学术味道,为教师的研究欲望与研究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即学术“场”。构筑研究活动的平台,形成学术“场”,是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起点,更是激活教师成长的内驱力的关键。为此,对于构建学术“场”开展的相关工作,我提出六点设想。
  1.建立系统的教育科研组织机构。
  2.是提供全面的教育科研投入保障。
  3.明确具体的教育科研目标任务。
  4.开展丰富的教育科研展评活动。
  5.研发科学的教育科研评价机制。
  6.推广可行的教育科研经验成果。
  二、踏实成长的脚步,让教育科研的枝叶在行进中挺拔
  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对生成学校自主发展能力有巨大的推动力,这一推动力是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品位的坚实保证,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开展教育科研的首要任务是引导教师认识和把握教育规律和特点,探索成功的办学模式,直至创建学校办学特色。教师只有在研究中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人和创造者,当教师在教育科研中积蓄了成长的能量大步前行时,这所学校才是生机盎然、蓬勃发展的。基于此,我思考从以下五方面扎实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1.“带”:学校发展首先取决于校长的水平,好校长能带出好队伍、好学校。校长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来源于教育科研。因此,校长只有率先垂范投身于教育科研的行动中,从中获取理论、思路和措施,才能带动学校不断发展。同时,教干、学科组长和骨干教师的引领指导和实践行动所产生的带动效应也至关重要的,应明确职责,履职尽责。
  2.“学”: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自己首先得学会学习。结合工作与生活,向书本学、向网络学、在工作中学、在生活中学,走出请进学、本土资源学,有组织、有规划、有目标地进行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终身学习。面向不同资源学习,既要吸收借鉴,更要内化优化;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究,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并用来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形成自身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兼容通达,由教师的学习行动生成学校的学术气场。
  3.“研”:无教之研空洞乏味,无研之教坐井观天。能教者必能研,善研者才善教,教与研本为一体。研究要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为载体,在工作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改进工作,从而实现工作与研究的有机融合。发现问题是进行教育科研的一项基本功,因此,研究的内容宜采用案例研究法从小处着眼。对于教师科研,应立足微观问题,体现具体性、单一性、灵活性的特点。建立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机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点,更是让教育科研工作真实有效的发力点。对于学校科研,可立足以学校为本位,研究能反映学校教育改革、体现学校发展方向的问题。
  4.“展”:充分发挥教育科研为教师成长服务的作用,从课题研究、交流学习、成果分享、宣传推介、典型评树等方面通过不同方式和多种途径为教师的自我提升搭建平台,为教师个性的健康发展铺路,让教师们把自己在进行教育科研工作中的体会、感悟、思考、变化、收获和问题以灵活的形式及时进行展示,促进教师朝着研究型教师的方向转化,把教育科研作为锤炼一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勇于创新的研究型教师队伍的有力措施。   5.“训”:学校发展的“主角”是教师,学会在研究的状态下开展工作需要教师观念的转变,而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传统的培训,形式上大多是讲座辅导,内容基本以理论为主,但教师最渴望的是了解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之中。要把新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和体验。为此,积极探索“参与分享”式等双方积极互动的培训模式,以全新的理念和模式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全程培训,显得尤为关键。“主题案例”式培训、“师生合作”式培训、“解惑答疑”式培训、“情景再现”式培训、“现身说法”式培训、“实战演练”式培训是教师的最爱,“自主、合作、探究”应成为教师培训的主旋律。新课程倡导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教师的培训也应采用这样有效方式。全新的培训会让教师潜移默化地接受理论,使教师受到全新的锻炼和提高,教育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为教育科研成为工作的常态奠定了基础。
  三、放飞成长的理想,让教育科研之花在成长中共绽放
  “教书匠”一个让教师心痛的贬称。可是从另一角度审视,作为教师,如果拥有匠心,践行“匠人精神”,去做實教育科研就是放飞成长理想的最佳展示,成长将会伴我们同行。教育科研基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指引学校和教师共同发展,收获满满的动力和成功。为体现学校教育科研带动教师成长的实效性和普适性,有效解决学校发展中实际存在的问题,针对学校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提供三大助力做以思考。
  1.助力一:问题即课题,精心管理。学校的教育科研直接针对解决学校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成因复杂。为加强研究工作的实效性,对教师申报或学校布置的课题实行统筹管理,在进行必要的完善的基础上,选定主课题,确定优先发展的课题,构建校本课题研究体系;针对学校在各个阶段面临的关键问题,设计重点研究课题,开展综合性、整体性的研究,促成相互借鉴,做好扬长补短,达成整体效益。对于上级主管部门立项课题,可结合相关主题的校本课题申请立项研究;亦可根据学校实际,单独申请立项研究。
  2.助力二:降低门槛,以学促研。在认可每位教师都具有开展教育科研工作能力的同时,既要看到教师差异,还要兼顾研究在学科教学中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在课题的选择上,把重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同时注重学科的生长点。在研究内容的确定和研究过程中,坚持“以学促研”,即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并进行内化和实践,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更好地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这符合开展研究工作的规律,也会使教师觉得力所能及,从而自觉地将教学工作与实践研究有机地结合。
  3.助力三:团队作战,合力攻关。学校的教育科研活动,解决的是学校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不是靠单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完全做到的。因此,可以组建两类的教育科研团队:一类是课题研究型团队;一类是主题成长型团队。团队的组建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发展,形成有效解决学校发展进程中诸多难题和支撑教师成长的团队力量。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教育科学研究推动着学校和教师共同发展,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让教育科研之花在成长中绽放!
  (责任编辑:朱福昌)
其他文献
[摘 要] 不同层次的教师之间存在着差异性,他们的个性特征和培训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依据新时代对教师各方面能力的要求、教师自身的个性特征,以及我校的实际情况,单一的培训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教师的发展需求。本文试图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对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在校本培训中运用的相关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 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教师培训  一、教师培训现状
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始建于1950年,是黑龙江省第一所面向全省招生的高级中学,是全国教育战线百面红旗单位、省首批重点中学、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开创了黑龙江省高中教育之先河。建校六十五年来,学校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先进的办学理念、务实的教风学风,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以世界著名数学家堵丁柱、神舟飞船动力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等为代表的数万名优秀人才,为祖国发展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现有65个班级,学生360
同志们:  经学校党委专题会议研究,对新学年中层及有关管理岗位所需的人员进行了聘任。今天,我们召开会议公布聘任方案,并对有关工作进行安排,希望新应聘履职的中层干部和有关岗位的管理人员,认清二中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形势和新任务,以新校建成、整体搬迁为学校发展的新的转折点,来反思我们学校的内部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反思我们中层以上领导和管理者的教育理念、能力水平和工作状态。从新学年开始,我们要进一步统一
一走进咨询室,她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向我诉说她的烦恼。她说她总是感到头很沉、很痛,好像脑子里长了什么东西,去过好多医院找过好多名医做过好多检查,都说没问题,可是她就是打消不了脑子里长东西的念头,有时候甚至无法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她觉得脑子里的东西正在一点点地吞噬她的生命,终有一天她会无声无息地死去……我注视着她——苍白的脸,一双很大却没有神采的眼睛,干涩的头发用一根橡皮筋随意地拢在脑后,整个人看起来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教育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要求充分发挥红十字工作育人作用,保护青少年生命健康,明确将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  《通知》要求,要把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主动融入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
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坐落在广州市新中轴线——天河北路商务中心区,创办于1992年9月,2000年增设第二校区。23年的办学历程,华阳小学创造了适合师生发展的生本教育,让师生生命之花自然绽放。在这里,充分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学校成为孩子自由成长的乐土。  十多年前的华阳小学面临发展难题:学生为学而困,教师为教而愁,家长为孩子厌学而烦。为摆脱困境,寻求发展,学校自1999年率先在广州
学校管理是一种人的管理,无论是教学质量、师生纪律、校园财产等,归根结底都还是要在人的管理中获得效率,因此,能否以人为本,在自己的管理工作中理解、尊重、关心和爱护那些为学校效力的教职员工,是学校管理能出成效的关键。随着社会的开放,人们的价值观也日益多元,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追求:刚出校门的年轻人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学习,全力以赴搞好教学;中年教师精力充沛、经验丰富,希望能有一个宽松而公平的环境,让他们发
周勉、袁汝婷、白田田、周楠撰文指出,追梦不停的袁隆平,一直有颗年轻的心,80岁时他称自己是“80后”,90岁时又称自己是“90后”。而他对年轻人,更有着真心的喜爱和热切的期盼——喜爱年轻人的朝气蓬勃,盼望年轻人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不久,袁隆平就从各处争取奖学金和留学名额,将一大批青年送到国外深造。从1987年开始,他把自己获得的各种奖金捐出,设立“农业科技奖励基
着重塑造女儿的好品质  1999年11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北京大学教师袁放迎来了放学的女儿袁日涉。女儿举着一份试卷嚷着让爸爸签字。袁放一看上面的考试成绩,心里顿时凉了半截:这么简单的数学试题,女儿仅考了80分,这孩子以后看来是没指望了!妻子要金枝看了女儿的试卷后,苦笑着和丈夫对视了一眼。  袁放的心情非常沉重,他44岁才有了女儿,他和妻子对女儿倾注了很大精力,期待女儿将来不辱没门庭。袁放的父亲袁微子
[摘 要]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旨归和原点。当前,生命教育存在课程內容无法落地、学科教学剥离了生命教育、与现实生活割裂、施教主体单一等问题。针对现状,提出了“提高思想认识,让生命教育常态化;落实课堂教学,让生命教育课程化;回归学生视角,让生命教育儿童化;打通现实通道,让生命教育生活化;注重家校社协同,让生命教育立体化”等策略。如此,生命教育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 生命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