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荔湾区西关培正小学以“善正”作为核心教育理念,丰富现代教育内涵,以培育至善至正的现代公民为教育目标。学校以友善、完善、兼善和心正、身正、行正为育人重点,积极通过课程体系和特色活动渗透善正文化教育。
【关键词】善正教育;培正小学;公民意识
小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常常被忽略的话题,在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它是一个核心问题。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国民具有公民意识。与穗港澳几间培正学校同出一源的荔湾区西关培正小学,其教育理念强调公民教育中的“善”和“正”的价值。围绕善正这一核心和根本,系统、全面、科学地总结了培正育人的精髓,丰富现代教育内涵,提炼出“善正公民教育”的教育理念。西关培正小学的教育核心理念是“善正”,学校的教育核心是培育至善至正的现代公民
一、育人重点
1. 三善:友善(为人)、完善(处事)、兼善(立身)
我校以善正文化作引领,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联动、多元化的善正生态大德育网络,让每一个孩子在培正的求学之旅里培养现代公民应有的素质——友善为人、完善处事、兼善立身,以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作为公民道德规范的友善,本质上是指友好善良的公民伦理关系和公民秩序,即善益待人、和气待人、诚实待人、宽厚待人、平等相待。老子所云“善行无辙迹”,作为公民道德规范的完善,即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各种问题,力求处理得自然、周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作为公民道德规范的兼善,即“善其身”与“善他人”,能力小的时候,每个人就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要给别人增加麻烦也就相当于帮助了别人,而有能力的时候就要帮助别人解决问题。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是一张无形的网,每个人都是这张社会关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不论自觉不自觉,愿意不愿意,他每时每刻都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拥有三善的公民多了,在社会形成一种氛围,那些不愉快就会减少,那邪恶的一面就会被抑制下去,便有利于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2. 三正:心正(道德)、身正(品质)、行正(行为)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心正而后身修”,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一个心正的人内心有信、有义、有智、有勇。“心正则身正”,姿势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最直接的外在体现。古语有云“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礼记·曲礼上》言,“立必正方,不倾听”。每年的一年级新生培训,我校任教教师必定严抓孩子们的读、写、坐姿,让孩子们朝“厚德雅行”的目标奋进。“身正、心正,行必正。”一个人文明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道德行为的改善是德育追求的最终效果。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的完整品德结构发展中质变的核心。品德的发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校德育工作围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多管齐下,既有丰富的德育课程教育,又有多样的特色活动体验,从“善正学子”、“善正孩子”和“善正公民”多元引领学生们善行、正行,塑造善正品格,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文明的道德行为习惯,能使品德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我校的“三善与三正”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三维育人交融网,着力于善正学子的终身发展,着眼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
二、课程体系
学生的发展实质上是一个文化的体验过程。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善正文化教育,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熏陶与感染,潜移默化,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吸纳。
1. 核心课程引导
德育课程建设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在善正文化这一主旋律的引领下,我们按照“继承民族传统美德,兼容中西方文化,突出善正文化”的思路精心研发校本德育核心课程,编写了《善正心语》德育校本教材,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善正学子。《善正心语》教材共3本,分为低、中、高年部,每个年部按照“校园篇”、“善正学子篇”、“善正孩子篇”和“善正公民篇”这样的脉络,以螺旋渐进式的理念构建课程,各年部组根据学校的总体目标和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德育分层教育课程,既有传承民族传统美德的重点内容,又有塑造良好个性心理的引导。在善正文化教育中,我们主要就是通过《善正心语》核心课程的实施,弘扬善正教育,传播善正文化,引领学生成为身正、心正、行正的现代公民。
2. 学科课程渗透
学科教学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主体部分,占学生大部分时间。进行学校善正教育工作绝不可忽视这一主体部分,不应该脱离这一主阵地,而应该充分利用这一阵地。因此,我们要求每个学科的教师在备课时都要考虑在讲授知识课的同时,密切进行善正文化的渗透教育,每学期每个学科的老师都先填写了“善正文化渗透教育表格”,明确每一节课所能渗透的教学内容,在日常的教学中就遵照表格的内容进行渗透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 活动课程内化
人作为主体,吸收人类文化并非等于学习文化,只有当人类文化内化为个体文化时,才完成了文化的学习。于是我们以善正文化为切入口,开发了多种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进入课堂,每周都安排内容丰富、校园直播形式的“善正才艺show”,校内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合唱节,每年春游秋游,劳动基地实践活动,校本特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书法课程)……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都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获得体验,充分展示了“红蓝儿女”至善至正的品格,并将此品格内化为自己个体的文化。
三、特色活动
我校把传承传统美德与“至善至正”的校训有机地统一。五项特色活动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明理,在活动中动情,通过亲身体验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1. 红棉嘉奖屋
2011学年起,学校开展“红棉嘉奖屋”创新激励机制,校园不同个性、不同特质的学生得到了鼓励和表彰,适性发展。“红棉嘉奖屋”的名字来源于学校门前的那颗百年红棉树,每当春天,红棉树上朵朵如火似的红棉花正好像我们西培人的那种热情、向上、无畏、高贵的善正精神,所以我们将学校的德育激励机制命名为“红棉嘉奖屋”,以激励西培学子努力完善自我,做到至善至正。“红棉嘉奖屋”激励机制分为个人奖励机制和班级奖励机制,旨在激励学生努力做一个心正、身正、行正的善正人。
2. 西关文化行
我校西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广府人敢于探索和尝试的拼搏精神,宽广的视野,开阔的思路,成为我校培育善正学子的很好借鉴。我们还融合了西关文化元素,积极开辟校外德育活动阵地,创设了多元的文化活动。与香港小特首共同开展了“岁月楼声”红领巾西关文化保育活动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真正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3. 善正书香节
我校作为广州市首批“经典诵读实验学校”,一直以来,重视营造书香文化,培育善正文化,植养人文气韵,奠基诗意人生。学校自2005年起,每年举行“善正书香节”,通过形式多样的读书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气息,如“培正十大读书人物”、“十大书香家庭”、“书香班级”颁奖活动;“善正杯”班际名篇名段诵读比赛;“经典浸润人生 美文点燃激情”诵读经典诗文活动等,以不同的主题带出不同形式的书香活动。师生与美文同行,与经典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推动校园善正文化建设。
“善正教育”是对西关培正小学办学历史的弘扬和传承,也是对学校办学现状的高度概括,它有着科学、完善的操作体系。展望未来,西关培正小学将打造行之有效的善正教育特色管理,让培育至善至正的现代公民的教育实践闻名于荔湾教育去实现我们教师的梦想——让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
【关键词】善正教育;培正小学;公民意识
小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常常被忽略的话题,在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它是一个核心问题。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国民具有公民意识。与穗港澳几间培正学校同出一源的荔湾区西关培正小学,其教育理念强调公民教育中的“善”和“正”的价值。围绕善正这一核心和根本,系统、全面、科学地总结了培正育人的精髓,丰富现代教育内涵,提炼出“善正公民教育”的教育理念。西关培正小学的教育核心理念是“善正”,学校的教育核心是培育至善至正的现代公民
一、育人重点
1. 三善:友善(为人)、完善(处事)、兼善(立身)
我校以善正文化作引领,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联动、多元化的善正生态大德育网络,让每一个孩子在培正的求学之旅里培养现代公民应有的素质——友善为人、完善处事、兼善立身,以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作为公民道德规范的友善,本质上是指友好善良的公民伦理关系和公民秩序,即善益待人、和气待人、诚实待人、宽厚待人、平等相待。老子所云“善行无辙迹”,作为公民道德规范的完善,即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各种问题,力求处理得自然、周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作为公民道德规范的兼善,即“善其身”与“善他人”,能力小的时候,每个人就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要给别人增加麻烦也就相当于帮助了别人,而有能力的时候就要帮助别人解决问题。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是一张无形的网,每个人都是这张社会关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不论自觉不自觉,愿意不愿意,他每时每刻都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拥有三善的公民多了,在社会形成一种氛围,那些不愉快就会减少,那邪恶的一面就会被抑制下去,便有利于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2. 三正:心正(道德)、身正(品质)、行正(行为)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心正而后身修”,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一个心正的人内心有信、有义、有智、有勇。“心正则身正”,姿势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最直接的外在体现。古语有云“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礼记·曲礼上》言,“立必正方,不倾听”。每年的一年级新生培训,我校任教教师必定严抓孩子们的读、写、坐姿,让孩子们朝“厚德雅行”的目标奋进。“身正、心正,行必正。”一个人文明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道德行为的改善是德育追求的最终效果。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的完整品德结构发展中质变的核心。品德的发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校德育工作围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多管齐下,既有丰富的德育课程教育,又有多样的特色活动体验,从“善正学子”、“善正孩子”和“善正公民”多元引领学生们善行、正行,塑造善正品格,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文明的道德行为习惯,能使品德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我校的“三善与三正”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三维育人交融网,着力于善正学子的终身发展,着眼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
二、课程体系
学生的发展实质上是一个文化的体验过程。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善正文化教育,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熏陶与感染,潜移默化,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吸纳。
1. 核心课程引导
德育课程建设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在善正文化这一主旋律的引领下,我们按照“继承民族传统美德,兼容中西方文化,突出善正文化”的思路精心研发校本德育核心课程,编写了《善正心语》德育校本教材,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善正学子。《善正心语》教材共3本,分为低、中、高年部,每个年部按照“校园篇”、“善正学子篇”、“善正孩子篇”和“善正公民篇”这样的脉络,以螺旋渐进式的理念构建课程,各年部组根据学校的总体目标和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德育分层教育课程,既有传承民族传统美德的重点内容,又有塑造良好个性心理的引导。在善正文化教育中,我们主要就是通过《善正心语》核心课程的实施,弘扬善正教育,传播善正文化,引领学生成为身正、心正、行正的现代公民。
2. 学科课程渗透
学科教学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主体部分,占学生大部分时间。进行学校善正教育工作绝不可忽视这一主体部分,不应该脱离这一主阵地,而应该充分利用这一阵地。因此,我们要求每个学科的教师在备课时都要考虑在讲授知识课的同时,密切进行善正文化的渗透教育,每学期每个学科的老师都先填写了“善正文化渗透教育表格”,明确每一节课所能渗透的教学内容,在日常的教学中就遵照表格的内容进行渗透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 活动课程内化
人作为主体,吸收人类文化并非等于学习文化,只有当人类文化内化为个体文化时,才完成了文化的学习。于是我们以善正文化为切入口,开发了多种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进入课堂,每周都安排内容丰富、校园直播形式的“善正才艺show”,校内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合唱节,每年春游秋游,劳动基地实践活动,校本特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书法课程)……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都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获得体验,充分展示了“红蓝儿女”至善至正的品格,并将此品格内化为自己个体的文化。
三、特色活动
我校把传承传统美德与“至善至正”的校训有机地统一。五项特色活动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明理,在活动中动情,通过亲身体验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1. 红棉嘉奖屋
2011学年起,学校开展“红棉嘉奖屋”创新激励机制,校园不同个性、不同特质的学生得到了鼓励和表彰,适性发展。“红棉嘉奖屋”的名字来源于学校门前的那颗百年红棉树,每当春天,红棉树上朵朵如火似的红棉花正好像我们西培人的那种热情、向上、无畏、高贵的善正精神,所以我们将学校的德育激励机制命名为“红棉嘉奖屋”,以激励西培学子努力完善自我,做到至善至正。“红棉嘉奖屋”激励机制分为个人奖励机制和班级奖励机制,旨在激励学生努力做一个心正、身正、行正的善正人。
2. 西关文化行
我校西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广府人敢于探索和尝试的拼搏精神,宽广的视野,开阔的思路,成为我校培育善正学子的很好借鉴。我们还融合了西关文化元素,积极开辟校外德育活动阵地,创设了多元的文化活动。与香港小特首共同开展了“岁月楼声”红领巾西关文化保育活动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真正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3. 善正书香节
我校作为广州市首批“经典诵读实验学校”,一直以来,重视营造书香文化,培育善正文化,植养人文气韵,奠基诗意人生。学校自2005年起,每年举行“善正书香节”,通过形式多样的读书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气息,如“培正十大读书人物”、“十大书香家庭”、“书香班级”颁奖活动;“善正杯”班际名篇名段诵读比赛;“经典浸润人生 美文点燃激情”诵读经典诗文活动等,以不同的主题带出不同形式的书香活动。师生与美文同行,与经典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推动校园善正文化建设。
“善正教育”是对西关培正小学办学历史的弘扬和传承,也是对学校办学现状的高度概括,它有着科学、完善的操作体系。展望未来,西关培正小学将打造行之有效的善正教育特色管理,让培育至善至正的现代公民的教育实践闻名于荔湾教育去实现我们教师的梦想——让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