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语用临时性分析及其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10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词汇意义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偏离其原型意义,且具有暂存性和可变性,本文主要探讨词汇语用临时性并进行现象分析。通过语料分析表明,词汇意义的理解不能脱离语境因素,词汇语用意识、文化背景知识和语料真实性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词汇语用学;词汇语用临时性;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启示
  一、引言
  词汇语用学是语用学领域新兴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词汇在语境中的动态意义,并认为词汇的真正意义是受到语境的制约的。在日常会话中,语境千变万化,一个词汇所要传达的信息不可能总是等同于该词汇本身的原型释义,反映了词汇语用的临时性。词汇意义在实际运用中的可变性、偏离性,说明单纯掌握词汇的静态意义远远不能满足在不同语境中的交际需要。本文根据词汇意义具有临时性的特点,通过分析词汇语用临时性的理论内容和类型,探讨其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二、理论基础
  词汇语用学的兴起和发展给词汇语用临时性提供了理论基础。以下主要介绍词汇语用学产生的原因及其研究范围和词汇语用临时性的主要内容。
  (一)词汇语用学
  词汇语用学以使用中的词汇信息理解为出发点,探讨语义学-语用学界面所涉及的词汇意义,意在解决词汇使用中词汇语义学不能阐释的语义不明、语义异常、词义阻遏、语用充实等现象(冉永平,2008)。词汇语用学研究最初可以追溯到McCawley,但比较系统的研究始于90年代。德国洪堡特大学Blunter教授最先使用“词汇语用学”(lexical pragmatics)这一术语(陈新仁,2005)。他在Grice的会话理解观以及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研究基础上,对其研究范围做了初步界定(Blutner,1998),并展开了一系列个案研究,为国内外相关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于词汇意义的研究早已存在一个理论系统化且发展成熟的学科—语义学,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提出词汇语用学呢?关于词汇语用学产生的缘由,曾衍桃教授指出了三方面的原因(曾衍桃,2005):其一,研究发现词汇项目不仅具有词汇意义,受语境影响会产生语用意义,该意义既不独立于词汇意义,但也不同于词汇意义。其二,传统语义学只对词项真值做静态观察和描写,对许多普通语言问题无法给出合理解释。其三,词汇语用意义更多呈现非组合性特征,形式语义学的组合原则并不适用。词汇语用学仍是一个新兴的领域,理论基础还比较单一,研究内容还不能系统化呈现,所以其研究范围也没有严格的界定。
  (二)词汇语用临时性
  语用临时性指词汇或词汇组合在特定语境下其交际信息的暂存性与可变性,这说明意义产生与理解的语境依赖性(冉永平,2012:61)。词汇意义的传输和理解不是简单地根据词汇的原型意义或词典意义进行直接编码和解码的过程,而要受到特定语境制约,交际双方通过运用语用机制和激发头脑中的百科知识进行推理和寻找最佳关联意义的认知过程。可见,词汇语用意义的加工是一个动态、多维度和极其复杂的过程,而且呈现临时性和可变性的特点。
  三、词汇语用临时性现象分析
  关于词汇语用临时性的方面的研究成果鲜少,国内暂时只有冉永平教授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根据冉永平教授的分析,词汇语用临时性现象可以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冉永平,2008),下面主要根据该分类对词汇语用临时性现象逐一进行举例分析。
  第一,同一词汇或词汇结构出现不同的交际信息。
  例(1)a. Jay broke the window with his ball.
  b. The thief got into the room through the window.
  例(2)We are good.
  例(1)中,两个“window”的字面意义是完全一样的,但从语境的角度分析其所指内容则可发现差异所在。从生活常识可以推断,(1a)中球可以打碎的是窗子的玻璃,而不是整个窗户。再看(1b), 该语境下小偷所通过的“window”则是指房间墙上窗子的部分。例(2)中的句子非常简洁,但意思却不明了。这个句子放入不同的语境可传达不同的信息。如,在逃跑过程中好不容易摆脱了穷追猛打的敌人后,对同伴说“We are good.”,那么“good”则应理解为“安全的”。再如,两个人经过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和好了说“We are good”,这里“good”不再有安全的意思,而是带有一种重修旧好的意味。如不考虑语境,任何情况下都硬是理解成“我们是好的”就会十分别扭。由此可见,交际中同一词汇的编码意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在词典释义中简单地进行选择,而是由它所运用在的语境中决定的。
  第二,某一词汇或词汇结构出现“临时转义”,主要指原型意义的临时转义。
  例(3)So many choices could make your brain have a meltdown.
  例(4)At KFC, we do chicken right.
  例(3)“meltdown”依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霍恩比,石孝殊,2004),意思指核反应堆核心熔毁(导致核辐射泄漏)。从意义上看,词典释义无法与该语境匹配,所以“meltdown”需根据语境转义为“大脑故障而不能进行正常思考的状况”。例(4)是肯德基的一句广告词,“right”一词在该英语广告中可以说是点睛之笔,但是关于它的中文翻译引起了热议,出现了诸多有趣翻译版本,如,有人理解成了“在肯德基,我们做鸡是对的”,“在肯德基,我们只做鸡的右边”。仔细分析该广告语,“right”属于副词,《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霍恩比,石孝殊,2004)对其副词解释有以下几种:①正好,恰好,直接地;②一直,径直,完全地;③立刻,马上,毫不耽搁;④正确地,确切地;⑤令人满意的;⑥在右边,向右边。从以上几个释义看,难怪会出现五花八门的翻译。肯德基全称是“Kentucky Fried Chicken”,主要出售炸鸡、汉堡、薯条和饮料等西式快餐。该广告语目的是要突出肯德基在做炸鸡方面的优势,因此,笔者认为“right”一词意在说明的是一种专业化水平,译为“在肯德基,我们是炸鸡专家”较为合适。   第三,某一词汇或词汇结构出现“临时喻意”,这是一种临时的新鲜喻意。
  例(5)He felt that his hopeless marriage was just a prison.
  例(6)The financial crisis in America was a global tsunami.
  例(5)中“prison”属于临时喻意的用法,婚姻当然不可能是真正的监狱,而是取“prison”一词的喻意,表示“没有自由,快乐,也不可能得到幸福”,以此来形容他对婚姻的绝望,并想尽快逃脱婚姻的束缚。 “tsunami”源自日语,指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喷发或水下塌陷等大地运动而引发的一种自然灾害,通常伴随巨浪, 2004年印度洋海啸带走了十几万人的生命,可见其杀伤力之大。例(6)说的是2008年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引用了“tsunami”为临时喻意,说明这次危机的影响范围之大,对全球经济是一次极大的冲击。
  第四,某一词汇或词汇结构出现“临时指代”。
  例(7)Can Chen Guangbiao become the“Bill Gates” in China?
  例(8)Beijing expressed regret over Pyongyang's launch of a long-range rocket on Wednesday amid deep concern among its neighbors(China Daily,2012).
  例(7)用“Bill Gates”来指代他的成功、富有并投身于慈善事业的品质,陈光标也具备了这些特点。例(8)“Beijing”指代的是中国,这种用首都代表其所在国家的临时指代现象在英语新闻中十分常见。
  第五,某一词汇或词汇结构出现“临时附加信息”,主要体现为情感或态度的“表达意义”,表示说话人对所指认或事持有某种态度和感情。关于这一点,冉永平教授举了以下例子(冉永平,2008):
  例(9)A: Hi, Jane. Are you going to that stupid lecture?
  B: Well, yes. I’m sorry, Adel.
  例(9)中的“stupid”的基本词义是“愚蠢的,不明智的”,但在该语境中还隐含有“蔑视、厌恶”的消极情感。
  此外,笔者认为,“讽刺”也属类似情况。交际会话中常使用一些积极的词汇传递消极意义,表达说话人的讽刺情感,符合“临时附加信息” 的描述。
  例(10)Gloria collects every kind of stray looking for work or money. She’s got a big heart.
  例(10)是美国轻喜剧Modern Family 第三季中丈夫Jay形容妻子Gloria的一句台词。“heart”在字典中的释义包括(霍恩比,石孝殊,2004):心,心脏;胸部心脏的部位;内心,心肠(尤指)爱心等,根据语境需要,选取其“内心,心肠(尤指)爱心”释义最为合适,说明Gloria是个非常有爱心的人。但是,实际上,Jay并不欣赏他妻子经常收留各种流浪汉的做法,并试图要去改变她。所以,他用“big heart”并不是真正的赞扬,而是附加了一种“讽刺、厌恶”的意味。
  四、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词汇是语言的基石,词汇教学的意义在于使学生掌握并恰当地在交际中运用词汇。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多半只强调词汇的结构、词法和搭配等,对词汇的考察也大多局限于这几方面的内容。这是传统词汇教学的一个严重弊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只背不用”的模式仍然广泛存在于当今的英语课堂中。结合词汇语用临时性的特点,笔者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出几个建议,希望能为现今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一个参考。
  (一)树立词汇语用意识
  在词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树立词汇语用意识,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词汇的学习。传统语义学从静态的角度对词汇和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所指进行了真值的描写,为词汇的学习提供了原型意义参照,促进了语言的学习和交际的进行。但是,词汇所传达的信息除了受原型意义的制约外,在很大程度还取决于其在交际中的运用。从词汇语用临时性可以看到,不同的临时语境可能导致同一词汇有不同的理解,词汇在运用中可能出现临时转义、临时喻意、临时指代或临时附加信息的情况,单一地参照词典释义是很难解释以上现象的。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树立词汇语用意识,强调词汇的运用,把词汇的学习和解读看作是一个动态、多维立体的过程,才能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词汇学习观,摆脱“只背不用”的模式。
  (二)强调语境的作用
  任何形式的交际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的,在词汇教学中充分考虑语境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必要的。一些新兴教学法,如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把语言教学的焦点转向了语言的语用能力培养,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不同的情景或任务,让学生在模拟的日常语境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这点在词汇教学中也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此外,课堂教学时间十分有限,教师不可能详尽词汇的方方面面,因此,可以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对词义进行猜测。研究表明,学习者随着其外语学习水平的逐渐提高,其对“推理”和“间接学习词汇”的需求和可能性也越来越大(束定芳,庄智象,2008:110)。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利用语境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减轻他们对老师和词典释义的依赖。
  (三)灌输文化背景信息
  任何一门语言都是某一特定团体在长期的劳动生产活动中约定俗成的交际符号,带有深刻的文化烙印。英语是在海洋文化中逐渐形成的,属于拼音文字;汉语以大陆文化为依托的,是典型的象形文字,可见,二者的文化背景存在较大差异。受文化的影响,每种语言在词汇的使用上都有其独特的用法,如“苹果”在汉语里通常是指这种水果本身,另外一层意思是取其谐音预示“平安”之意。“Apple”在英语中的用法则需要运用文化常识来解读,请看下面几个例子:(1) 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出自《圣经》的诗篇,意思是“你是我的挚爱”;(2)Adam’s apple指男人的喉结,缘自《圣经》中亚当夏娃偷吃禁果的故事;(3)Golden apple of discord指“祸根”,希腊罗马神话中,因几位女神为争“金苹果”而不和,最后引发了特洛伊战争。(4)Apple thinks different.这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高科技产品生产者苹果公司的广告语“苹果电脑,不同凡‘想’”。由此可见,交际时不能可能通过简单的迁移来理解词汇意义,母语迁移有时甚至会导致误会的产生。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片面地教授词汇的意义不是可取的,教师应凸显文化背景信息对词汇学习的影响,在必要时给学生灌输英美文化知识,使学生全方位理解词汇的使用意义。   (四)追求教学材料真实性
  真实的语料才能如准确反映词汇在不同语境中临时可变的意义。英语在我国不属于官方语言,缺乏二语习得的真实交际环境,所以英语学习主要依赖课堂教学,这就对教学材料的真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实性主要是指教学材料能如实反映英语本族语者在交际的语言行为,而非经过任何刻意删改的材料。词汇教学若没有真实语料的支撑恐怕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一方面,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部分由母语为汉语的中国教师担任,在英语教学领域的造诣再高也很难做到尽善尽美,使用真实材料辅助教学,即可提高知识的准确性,又能提供词汇运用提供范例。另一方面,大学英语课堂中词汇学习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气氛比较沉闷,而借助真实教学材料可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教学材料只能是作为教材的补充,不可喧宾夺主,所以教师在备课时需适当挑选和设计教学安排。真实教学材料包括英文报纸、杂志书刊、视听材料,如英语节目和电影等。初始阶段可以挑选那些比较贴近生活,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学习材料,对词汇掌握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语
  词汇的语用临时性特点说明,词汇在使用中的意义与其原型意义不总是等值的,词汇信息传递受到语境的制约,听话人必须在特定语境下进行推理才能正确理解说话人的意图,而且词汇意义具有临时性,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词汇的原型意义为词义的理解提供了参考,但是词汇只有在使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所以,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应注重词汇的使用中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凸显词汇意义在不同语境中的临时性、动态性,提高学生对词汇立体多维意义的理解。
  [参考文献]
  [1]Blutner, R. Lexical Pragmatics [J]. Journal of Semantics 1998,15: 115-162.
  [2]China Daily. Launch of Rocket is Regretful, Beijing Says [EB/OL]. http://www.chinadaily.com.cn/world/2012rocket/2012-12/13/content_16011973.htm
  [3]陈新仁.国外词汇语用学研究述评[J]. 外语研究,2005(5).
  [4]霍恩比,石孝殊.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 [Z].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冉永平.词汇语用信息的临时性及语境构建 [J]. 外语教学,2008(6).
  [6]冉永平.词汇语用探新[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61.
  [7]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10.
  [8]曾衍桃.词汇语用概观[J]. 山东外语教学,2005(4).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其他文献
摘 要:《儒林外史》中存在大量的社交指示语,准确翻译这些社交指示语是其译文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社交指示语翻译必然存在文化空缺现象,文章将以语用等值理论为框架分析《儒林外史》中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及第三人称社交指示语的英译策略及文化空缺词汇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语用等值;社交指示语;英译;《儒林外史》  1.引言  英汉语文学作品中都存在大量的社交指示语,且英汉社交指示
期刊
摘 要:0-3岁是人生发展的起点和基础,是人类人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类潜能开发的关键期,按照多元智能理论,早期音乐教育越早越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0-3岁;家庭;婴幼儿;家长;音乐教育  0-3岁是人生发展的起点和基础,是人类人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类潜能开发的关键期,对儿童早期认知、语言、社交和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均产生重要影响。早期学习机会越多、知识刺激、环境刺激越多,婴幼儿
期刊
摘 要:当下,由于“实用”标准的作用,高等教育缺失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已是事实,让外国文学教学回归到它原有的位置,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该是我们每个外国文学教育工作者之职能所在,我们要以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在场”意识,广泛拓展外国文学研究的空间,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还是在教学理念和思想上进行更多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以使我们的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吻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创造出新的成绩和新的景
期刊
摘 要:  公安高等院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本文在对公安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目标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安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以及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完善公安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公安;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公安高等院校作为高等院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普通高等院校的共性,又有公安教育的特殊性。公安高等院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
期刊
摘 要:  “学堂乐歌”是指为我国20世纪初期新式学堂开设的音乐课程而编创的歌曲。学堂乐歌的“歌词”作为一种近代新体诗歌,具有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杂糅性,其中既具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情味,亦具白话新诗的诗体特征,可视为中国诗歌近代转型的一个标识。因具音乐的美感效应,学堂乐歌作为一种歌唱的白话新诗,更易获得受众的认同。  关键词:学堂乐歌;中国新诗;近代转型  在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晚清政府于1
期刊
摘 要:  作为英语国际化潮流中的“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所拥有的中国特色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跨文化交际的和谐,离不开交际双方对语用移情的重视。本文从语用移情的角度,对操英语的外国友人对中国英语可产生的语用移情心理进行探新。中国英语的发展不仅需要国人的使用和发扬,操英语的外国友人向中国英语做出的语用移情,他们对中国英语的心理接受程度也影响着中国英语的传播与发展。  关键词:语用
期刊
摘 要:以孔子道统继承人自居的孟子,继春秋时产生的对《诗》的接受观念,又提出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结解诗、引诗、用诗而成的诗学系统,可以看成是孟子对《诗》学的传统的再建构。  关键词:孟子;解《诗》的角度;方式  在《孟子》一书中,据粗略统计,凡引及《诗》及《诗》中具体篇目的,共有三十九处,其中涉及对《诗》的解释的,共有七处(除此之外的,如孟子论《诗》、用《诗》的内容,将在其他论文中再做分析)。  关于
期刊
摘 要:通识教育是近代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焦点问题之一,它即是一种大学理念又是一种培养模式。本文首先分析通识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然后对通识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通识教育;人的全面发展  一、通识教育的内涵  普遍认为,通识教育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他认为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是“自由人”的教育。它以人的理性的自由发展和德行的完善为最高目
期刊
摘 要:南昌市业余网球俱乐部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其建立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选取南昌市携友网球俱乐部、快乐网球俱乐部、运动一族网球俱乐部、南昌市体育总局网球俱乐部、江西师大网球俱乐部、阳光网球俱乐部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了调查研究,以网球俱乐部的管理人员和参与网球运动的消费者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访
期刊
摘 要:在《呼啸山庄》的众多译本中,杨苡和方平的两个译本广受读者欢迎。两位翻译家都受过良好教育,翻译态度亦都勤恳认真,但两个译本在人称称谓、遣词造句、语言风格的选择和斟酌方面大有不同,甚至译者在译序和译后记中体现出的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本文从描写翻译学理论出发,探讨了译者的性别差异、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和个人的学术背景对译本的巨大影响,彰显出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活动和翻译批评中的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