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自由地呼吸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shuiwei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月的南京,秋意正浓,六朝古都,步步历史,置身于古朴幽静的百年名校——东南大学,使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畏与仰慕。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地点,我们一行三人走进了第17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走近了小学数学界各位名家大师,与他们零距离接触。大师们用独特的教学艺术、最前沿的教学理念为我们呈现了9节精彩的课堂,11个观点新颖的报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数学素养、文化底蕴、创新思想等,无不让我们由衷的钦佩。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这是当前课堂教学研究的主流。下面着重从一个报告,两节课谈谈收获。
  一、我思故我在
  一位已经退休、满头银发的老者依然活跃在小学数学讲坛上,敢于与专家对着干,敢于讲真话,从一线教师的实践出发,给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诸多的质疑,他就是著名的南大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毓信。“无论哪种标准的出台、哪位专家的报告、哪位名师的课堂,如果只有一种较好的声音存在,那将是我们的悲哀。没有绝对的完美,只有不断追求完美,而我们这群可爱的小学教师,无论谁说话、说什么话都愿意去相信,没有自我,缺乏思考。”郑教授建议,我们不迷信专家,要重视独立思考与实践经验,要用质疑的精神去钻研教学,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一名善于听到不同声音的教师。为什么长期被我们忽视的“认真听讲”在新课标中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提出?正是因为在旧版课标中过分强调学生为主体,弱化教师的作用,有些地方甚至强制规定教师讲课不允许超过多少分钟,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后遗症。郑教授提出了几个课标中存在的问题,让我们反思:第一,数学教学只讲情境设置,却完全不提去情境化;第二,数学教学只讲算法多样化,却完全不提必要的优化;第三,数学教学只讲动手实践,却完全不提活动内化;第四,数学教学只讲过程教育,却完全不提结果重要。
  我们不妨细细思考,这些是不是确实有道理,是不是值得我们去反思。看不出问题,就永远不会有新的发展。因此,课程标准的出台质疑声此起彼伏,这并非是坏事,这正是我们的教育在向着良性的、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也在思考: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处理形式与内容、预设与生成、激情和理性、教学开放与有效组织的关系?教师如何增强资源意识,提高调控能力?如何增强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语言运用的科学性、问题设置的引导性?这些都有待于我们的进一步探索、反思和创造。
  二、真课堂,真功夫
  与以往的观摩课相比,这次呈现的9节课堂没有一课有精美的课件支持,有的只是最朴素的投影,甚至只有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课堂褪去了华丽的外衣,真正地返璞归真,“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真课堂的背后折射出大师们的真功夫。
  例如,黄爱华老师教学“认识三角形”一课时,在学生课前自学的基础上提出:“如果介绍你的三角形,你想说什么?画一条线段,在线段外的两点,再连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不同?”通过这几个开放性问题的解决,让这堂课精彩纷呈。因为问题是开放性的,所以教师只能做弹性的预设,这样更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真正体现教师的教学内功。再如,张齐华老师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一课,整个教学过程没有用书上的任何一个例题和习题,课堂完全是根据教师“任务链”的板块进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这样的课堂改革是2013年新课堂模式的主流走向,大师们的课堂让我们领略到课改最前沿的别样风景。
  三、专家释疑
  专家们在研究的路上也碰到和我们一样的问题:开放性的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学生展示时又特别愿意说,特别有话说,这样课堂教学任务完不成怎么办?张齐华老师给我们解惑了:第一招,精简学习单是当务之急。我们可以把零碎的问题整理并结构化的呈现出来,这样能避免不必要的同类问题重复思考,还能使学生的思维更趋于完整性和结构性。第二招,一味等待绝不是最佳策略。教师在学生知识的关键处、模糊处,思维的困惑处、肤浅处,意见分歧处、偏离处都不要盲目等待,而是给予精当的指导。
  我们不妨思考:课堂上完不成的是什么?是下一个例题,还是更多的习题?内容真的那么重要吗?事实上,教多少内容并不重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方法及质疑的精神才是我们数学人更应该关注并立即去做的事情。一位德国教育家与中国教育家交流时说:“我们承认,你们的教科书比我们难,你的学生考试也比我们厉害,但是你们最后还要买我们的东西。”这位教育家的话振聋发聩,值得深思。
  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自由呼吸吧!(特约编辑熊叠丽)
其他文献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政治课与恰当的导入是分不开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巧妙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配合,有利于师生双向的教学活动。但一堂课如何开头,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由于教育对象不同、内容不同,开头就
教学片断一:上课开始时  师:小朋友们,老师想知道一个小小的秘密,你们愿意告诉我吗?  你们最喜欢什么呢?  生1:我最喜欢逛街。  生2:我最喜欢看书。  生3:我最喜欢看动画片。  ……  师:小朋友们喜欢的东西真多啊!看来我们的生活一定非常幸福,充满乐趣。我也有一个小秘密,你们想知道吗?请看,谁来啦!(各种蔬菜娃娃。)  我们欢迎他们的到来!  师:瞧!他们正在开心的跳舞呢!(众生随着音乐节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很多教师都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物理新课程中,它所蕴含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不是简单的几句话,而是要付出很多努力的。  关键词:创新 观察 实验 思维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注重观察
化学与环境污染关系十分密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环境污染问题是中考化学命题关注的热点之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与生活、生命、科技、社会密切相关的题分值占全卷的10%左右。其中直接涉及到环境问题的可占到3~5分。可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中考化学命题的关注。在中考化学命题中涉及到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酸雨、大气污染、水源污染、白色污染、绿色化学、温室效应、农药污染等方面,现分别例析如下:    一、蔬菜的农
摘要:近几年“理综”物理试题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以能力立意命题,加强对能力的考查,把着眼点放在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上,因此,在复习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应主要采用促进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复习的过程是思维积极、动态探索的过程,使学生能力真正得到提高;从发展的眼光看,体验和尝试交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和途径,为他们将来能够进一步学习培养了获取知识、探索问题的能力,这无疑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培养的应该是具有一定知识、能力,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有个性,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人。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成功,智力因素只占一小部分,而绝大部分则是情感因素。这些情感因素包括: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面对并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同情和关心他人、善于与人相处、把握自己的情感能力等等。简言之,它是人的情感和社会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可
摘 要: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体主动构建的过程,课堂中主体参与性还不够。怎样才能使学生成为整堂课的真正主角。我认为要把物理教学置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具体情景中,让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开展适度的科学探究,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课堂教学主体。   关键词:生活情境 科学探究 问题贯穿 民主氛围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体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过程的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显而易见,它服务于教学,是辅助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利用多媒体信息,并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放大物理现象中局部的变化,调节变化的快慢,便于学生观察和思维;诱导学生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及时回馈教学信息,增大课堂
摘 要:中学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中蕴含的德育素材,有机地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思想品质教育和环保意识教育等,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化学 德育    学校的工作是教书育人,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育人的德育教育应该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作为中学化学教师的我们,应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中蕴含的极其丰富的德育素材,有机地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动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学生就会自主学习,把学习作为一件快乐的事情,为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引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激活学习兴趣,创设快乐课堂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观念,为激发学生兴趣提供前提  一位哲学家曾说过:“你可以把一匹千里马拉到水边,但绝不能强逼着千里马喝水”。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