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taide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很多教师都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物理新课程中,它所蕴含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不是简单的几句话,而是要付出很多努力的。
  关键词:创新 观察 实验 思维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打开创新之门
  
  观察是创新的入门,要想创新就要有新发现,新思考。同时观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在传统的教学活动模式中,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其结果是学生成了应试教育的奴隶,学生的学习缺乏激情和冲动。而实施探究式教学,教师转变了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首先是充满好奇,继而发生浓厚兴趣,全身心地投入,专心致志地思考和实践,使他的创新感知能力也得到提高。
  例如在讲电流表的使用时,我就让学生准备了如下器材:电流表,干电池两节,2.5v小灯泡两只,开关两只,导线若干,让学生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式研究。
  (1)电流表和干电池正负极相连,闭合开关以后,看电流表的示数的变化和干电池的感觉?
  (2)将干电池、开关1、导线、两只小灯泡和电流表串联在一起,合上开关,观察现象,并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的变化。
  (3)在上面的电路中,若将开关2和灯泡甲并联在一起,同时闭合开关1和开关2时会出现什么现象?若开关2和灯泡乙并联在一起,同时闭合开关1和开关2,情况又如何?
  同学们经过自主探究式实验后,不仅掌握了电流表的使用,同时又明白了什么叫部分短路,电源短路及其造成的危害。这种自主探究式学习,不仅使学生经历了研究物理现象和规律的过程,而且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和喜悦,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心和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感知能力。
  
  二、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并鼓励学生勤思善问,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实验是创新之本。很多物理家的发明成果大多都来自实验室,实验是验证、发现、探索新东西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平时观察到的新东西,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平时发现的奇异物理现象,要研讨要探索,就要动手做实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验能力。同时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常见的自然现象进行想象,因为想象是思维的灵感所至,是发明创新前迸出的思想火花,科学创新中有很多这样的事例,如阿基米德得出阿基米德原理,是在他洗澡时通过水溢出而意外发现的。再如美国学者谢皮罗在洗澡时,发现水流出浴池时总是形成逆时针方向的漩涡,这是什么原因呢?专家告诉他,这种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由于地球自西向东旋转,所以北半球的洗澡水总是逆时针方向流出浴池,在明白了其中原因后,谢皮罗发挥想象,借助类似思维撰写了一篇科学论文,论文发表后,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的莫大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勤思多问,大胆质疑,敢于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例如通过奥斯特实验分析可知:既然利用电流可以获得磁场,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设想:利用磁场是否可以获得电流呢?这种想象思维的独特性、新颖性和灵活性,构成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巧设物理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实际生产生活是创新之源,物理与社会、生产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考察实际生活,探索分析实际生产、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对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精神效果极佳。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课外实验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增加知识,扩大视野,开发智力,丰富课外生活,激发学生研讨物理问题的浓厚兴趣。可用如下形式进行课外物理实验活动:一是组织实验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研究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撰写小论文,编辑实验资料等。二是开展物理游戏,寓实验于娱乐之中。应定期举办物理晚会,开展物理游艺活动,通过科学性与趣味性、知识性与娱乐性的完美统一来适合初中学生的特点,以提高实验技巧,培养创新精神。
  没有创新,就没有科学。新课标提出,物理教学中应最大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科学创新机会,促进学生自主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体验创新思维的曲折与乐趣,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形成科学的态度与科学的精神。
  作者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三团中学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关键就在教师了。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一、教师要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课堂上,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课堂上我们非常注重探究问题的提出与探究活动的设计。今天“折形状”一课的教学却让我体会到“细节决定成败”,在探究活动中一些似乎无足轻重的细节却影响着整个探究活动的效果。在以后探究前,先要问一问自己:  细节一:“演示材料备份了吗?”  教学现场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发现圆柱形纸筒的承受力最大。现在能将老师的领奖台改进一下,让我们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已广泛推广,学科间综合也已成潮流。综合已逐渐由学科内综合向学科间综合延伸和发展。只有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顺应新课改的要求,才能使新课改的理念付诸实践。但在具体的实施中,也有许多问题制约着新课改的实施。下面就新课程背景下学科间综合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浅谈自己的拙见。  一、教师的知识问题  “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首先要有一桶水。”新课程就单个学科而言,内容包罗万象,而学科间综
在上简化字那一部分时,老师通过先让学生学习两个繁体字和两个简化字,两分钟后,进行默写,马上进行反馈,发现学生默写简化字全对,繁体字的准确率只有40%,由学生谈感受,有的说,繁体字笔画太多,难记。有的说,也不好写,一个繁体字花的时间可以写两个或三个简化字,太浪费时间了。也有的说,不利于文化的普及。老师引导学生讲出文字改革的原因,但是,老师话锋一转,时至今日,还有人攻击简化字,请看大屏幕上,老师从网上
[摘 要]合作学习是“学讲”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能够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品质。音乐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环节要设计合理,使用得当;要目标明确,组织有序;要关注边缘学生,兼顾差异。  [关键词]音乐课堂;合作学习;设计合理;目标明确;边缘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设计思路  本文作者玛丽·居里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她的成功经历以及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能产生极大的感染力。  案例描述  上课后,首先是介绍作者和整体感知课文,特地将课本彩页中居里夫人画像放大一张,贴在黑板上,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感染力。  (板书课题和作者)  要求学生用自己最习惯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完成下列任务:找关键词语,归纳各段
[摘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是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宗旨。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实验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科学实验教学要有所创新和突破,尤其是教师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精心设计实验内容、实验形式,设计贴合性更强的实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科学教学;实验;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新课标条件下,对语文文本的解读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解读文本,提高和巩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最大问题。笔者认为,完成这一使命,更符合时代精神,必须要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精心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来辅助课堂教学,而这些课件必须充分地体现出“实用性”与“好用性”这样两个有利和有力的层面。  关键词:新课标 信息技术 文本解读 优化整合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政治课与恰当的导入是分不开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巧妙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配合,有利于师生双向的教学活动。但一堂课如何开头,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由于教育对象不同、内容不同,开头就
教学片断一:上课开始时  师:小朋友们,老师想知道一个小小的秘密,你们愿意告诉我吗?  你们最喜欢什么呢?  生1:我最喜欢逛街。  生2:我最喜欢看书。  生3:我最喜欢看动画片。  ……  师:小朋友们喜欢的东西真多啊!看来我们的生活一定非常幸福,充满乐趣。我也有一个小秘密,你们想知道吗?请看,谁来啦!(各种蔬菜娃娃。)  我们欢迎他们的到来!  师:瞧!他们正在开心的跳舞呢!(众生随着音乐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