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ong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表现在德育开展时间的“僵化”。德育工作的重点往往放于开学初第一个月,一些学校干脆固定为规范教育养成月,因为学生“在学校里养成的良好习惯通过一个假期,似乎全打乱和忘掉了,所以新的学期开始,首先要规范学生个人的行为习惯”。可这难道不是我们德育工作的失误吗?我们所教育的学生仅仅在学校遵守各项制度,养成好的习惯,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和家庭就“全乱”了。所以,我们的德育工作不能只是在某个时间段做而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成长阶段。
  其次,德育目标的僵化。我们搞德育工作似乎有了目标就有了工作的方向,有了工作的重心,但实际上也不能让德育目标成为我们工作的绊脚石。因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环境,所要开展的德育工作不同,我们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和目标的束缚,年年搞直到达到预期效果。
  不从实际出发,习惯性地把中学德育目标定位在理想化的虚幻的境界中,脱离了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学生只能肤浅地唯心地理解它,这就让德育目标的僵化束缚了我们华而不实、大而宽的德育目标,必然在实践中失去可信度和有效度,进而造成德育实践的无效。
  我们搞德育工作的,每人手里都有一本德育目标大纲,其中具体划分了每个学期非要开展的德育活动,达到某个德育目的。实际上我们面向的教育对象不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不仅要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作为我们的德育目标,大可不必严格按大纲逐条地对照实施。我们只要能把学生培养成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人,有志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我们的德育工作就成功了,目标也就实现了。
  最后是形式上的僵化。这里主要表现在为了搞活动而搞活动,片面地追求形式化,并未考虑到活动开展的可行性、效果。更有甚者为了完成上级的检查,通常的德育活动思路是学校里拿出德育活动方案,班主任具体实施,学生们机械地参与,被动地接受,也出现了为了完成活动应付了事的情况。如果我们换个思维,学校只提供主题,让学生们自己设计活动方案,每个班都有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的方案,再开展系列活动,让学生们融入其中,让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学生在活动中不但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力还得到锻炼,这远远要比我们绞尽脑汁去设计方案有效果得多。
  德育工作是一项塑造人的伟大事业,既需要亲情般地融入又需要以润物细无声默默无闻的心态对待,如果我们摒弃了以上三个方面的僵化,再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我们的德育工作将更趋向于完美。
  第一,谨记德育工作不是高高在上,也不是口若悬河,它需要一定基石。这种基石就要教师深入实际,让教师的心和学生的心在一起,真正做到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让他们感受到的是成长的温暖,以至于有心事不愿意告诉父母,也能乐意告诉老师。这样,学生们才会把我们当作朋友,我们才会在实际中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样的教育就会离成功不远。
  第二,加强自身师德建设。师德建设不是可以一劳永逸的工作,而是要常抓不懈,与时俱进。随着目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思想上的变化,道德标准的内涵也在不断升华。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智慧结晶,是民族精神得以发展的土壤。弘扬和培养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也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它包含了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不仅要让学生熟知,作为教师更应熟知其内容和深知其真谛,而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机械记忆,更何况“己身不正,何以正人”?
  第三,真正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的全面教育网络。21世纪信息交流的渠道多种多样,社会开放,我们不应该把学生关在“世外桃源”来呵护。只有把学生放到真实可感的社会生活中去接受教育,才能使其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深刻体验所受的教育,远胜于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
  关于家庭教育现在各学校已建立了家长学校,但在农村中学却流于形式,其原因是农村家庭的家长多以外出打工为主,一年中除春节外很难见到家长,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套完善的与家长联系的方式,比如可以建立留守儿童热线,以方便家长、学生、教师三方沟通,同时,摸清留守儿童监管人的情况,学校与家长、代家长签订协议书,增强代家长的责任心。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而又具有持久性的工程。让我们从小事入手,与学生同呼吸共成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提升学生的人格和心灵素质,使学生达到一种真善美统一和谐的人格境界。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英语作为一种实用语言,在教学中,其交际功能日渐突出。英语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关注并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英语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交际的机会,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课标对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是课改时,英语教师应进行的一场教学变革。  一、创设情景在英语课堂上的必要性  语言源于生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是不“真实”的。学生只有在真实的语言情景或模拟的情
终于到隋朝了。在时空隧道里旋转得头昏脑胀的李小白和马力刚刚落地,还没来得及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两把明晃晃的刀便架到了他俩的脖子上。
提出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物理实验教学片的方法 ,解决了教学片制作工艺复杂、播放不便的问题 ,制作成本低廉 ,适于在高校物理教学中推广 .
俞正燮和李汝珍是清代两位女性同情论者 ,他们立足于人是平等之人的观点 ,分别通过自己的理论和塑造的艺术形象 ,揭示了传统男权文化对女性的残害。
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普遍反应是“难”上,原因有:信息技术学业考核有待完善,学生不够重视。有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既不能打游戏又不能畅游Internet,根据教材内容来学习,有一种学着无味,不学又可惜的“鸡肋”感觉。作为教育者应该创设一种让学生既学到计算机知识,又能获得一定技能的课堂。笔者针对此现象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分析探讨。  一、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信息技术课,本身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要让
研究了广义系统的无穷远极点结构 ,给出了一种计算广义系统无穷远特征向量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 ,得到了若干判定广义系统无脉冲运动的充要条件 ,并提出了一种新的使用状态反馈
数学活动不仅是师生互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要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更要注重融入情感,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使数学活动充满激情,焕发光彩.  一、情感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堂是素质教育的课堂,学生的良好素质可以通过数学活动来培养.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中,对每学段的“情感与态度”目标都作了具体的要求,情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活
本文从专业化的角度 ,对新时期教师质量标准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 :专业化反映了新技术革命以来 ,社会发展、基础教育发展以及师资队伍自身发展对未来教师素质的新要求。作者
一般来讲早期城市的形成有三个特点:一,她与古代社会的分化、阶级的产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同步,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为适应经济管理和政治统治而建立的;二,多位于经济发
一、梳理旧知识点,形成新知识网络使学生融会贯通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现在新课程的知识点教学都是分模块出现.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