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政工作开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z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人为本”理念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广大高校思政课的基本教学理念,也是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首要原则,高校在以人为本理念下进行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很多方面与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理念相契合。因此,各大高校在开展思政工作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即以高校学生为主体,开展与学生个性特征相符合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以人为本;思政工作;高校教育
  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与以前相比日趋完善。许多高校为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理念作为本校教育教学重要目标。但在实际课堂教学开展中,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思政工作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在高校思政课堂上,许多学生的独特思想、个性特征尚未受到教师重视。通过调查可知当前我国诸多高校普遍采用以人为本思想进行思政教育,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完善,因此本文将基于此现状提出有效改善对策。
  一、 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思政工作开展原则
  (一) 实行“三贴近”原则
  “三贴近”原则首先要将学生放在首要地位,高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其次贴近生活,如何贴近生活、贴近实践是学生在学习发展中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将生活带入课堂。最后要贴近实际,以实际需要、实际情况为前提,对学生开展以人为本的思政教育工作。根本目的在于使思政教师对我国整体教育环境有所了解,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积极主动地为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或切实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等。除了贴近学生外,也要将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件带入以人为本的思政课堂上,让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课堂真正贴近生活,思政教师要从实际生活出发,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举例,在具体事件中,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以人为本教育理念。除此之外,要贴近实际,即从学校、社会、学生三方面真正地了解需要什么,在通过以人为本的思政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切实解决当代大学生遇见的毕业就业难、创新能力发展不够等问题。
  (二) 分层次教育原则
  分层次原则的中心思想是在高校开展以人为本思政工作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吸收能力、接受知识水平能力进行分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其制定与其能力相符合的教育计划。分层次教育模式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不断地观察,根据不同学生的成长环境、个性特征实行不同的教育方式。
  二、 以人为本理论下高校思政开展措施
  (一) 确定教学工作开展目标
  在高校开展以人为本思政工作时,要积极主动地对当代大学生做校园调查,通过调查问卷对不同学生的具体需求做适当了解,使思政工作顺利开展。当代大学生无论是实际生活还是思想觉悟上都将面临很大的社会压力给他们带来的挑战,只有在學生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思想道德观是否正确是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首要前提。全国各大高校是培养各行业人才的聚集地,各个高校只有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与其相关专业相匹配的学生才能发挥学校的作用。在高校开展思政工作过程中,其目标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发展,实行因材施教等教育方式,培养企业所需的全面型素质人才。
  (二) 不断创新思政工作教育内容
  全国各大高校在以人为本思政教育中要积极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创新进步。在实践中寻找更适合高校学生成长的教育模式,使课堂所学知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习内容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良好的教育方式,使各大高校学生对教育更感兴趣。在以人为本理念思政课堂中,教师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将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创新,使其对学生的教育可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在思政教育课堂上,要不断为学生传递实际生活的具体信息,让学生了解社会生产环境,对他们毕业后实际工作进行讲解。根据不同学生的成长背景进行不同的思政教育工作,将以学生为本为教育目标,为学生讲解自身最需要的教学内容,不断根据学生的需求创新教育内容。
  (三) 改变思政教育方式,注重因材施教
  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达成高校的以人为本思政教育目标,传统的教育模式里课堂上教师将学生看做整体,按照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不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吸收程度。为使全国各大高校毕业生以后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高校开展以人为本教育工作的同时,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实施因材施教,使课堂学习内容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有所帮助。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其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做到课堂真正服务于学生,不辜负家长与学生对学校的信任。
  三、 总结
  为实现高校思政工作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顺利开展,思政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对其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真正为学生解决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切实落实以学生为本的高等院校思政教育。
  参考文献:
  [1]侯志强.“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点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6,(06):44-45.
  [2]王艳丽.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政教育[J].学周刊,2015,(33):36-37.
  [3]吴海燕.论“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政教育[J].统计与管理,2014,(12):162-163.
  作者简介:张朋,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学院。
其他文献
今天,省暨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我国第一个“记者节”庆祝大会,这是我省新闻界的一件盛事。首先,我代表省委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到会的省暨南京市新闻界
学生政治小论文是学科与生活、学科与社会的纽带,但在旧的考试评价机制下未获得应有的关注.本文就学生政治小论文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的关系,学生政治小论文在其中的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跟计算机技术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计算机。随着国家大力推行教育改革,我国的课堂教学跟计算机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本文就具体实例谈谈计算机辅助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课堂教学;教学难点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最常用的教具是黑板和粉笔,计算机的出现为革新传统教学方式提供了条件。随着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老师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要:历史材料题和主观题在考试中所占分值比较大,往往也是学生失分比较严重的部分。本文结合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一些方面探讨和论述如何将社会史观的运用、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答历史材料题。  关键词:历史;材料题;社会史观  社会史观的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社会史观要求学生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注重从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科技冲击着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初中教育阶段,学生可塑性极高,教师应注意到时代的变化,适时地改变教学方式,利用现阶段发达的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
新闻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同时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无论是新闻理念的转变,还是新闻业务的革新,新闻改革的成果最终都会体现在新闻作品上。近年来,新华报系的新闻作品质量
摘要: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一名专业人员为了在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就,能够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培养人才的一种自我成长和觉醒。今天,我主要讨论高中地理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具体内容  要想成为一名新型的教师或者是教育家,都需要经过一个个体的专业发展。随着从教时间的增加,大多数教师都能从中汲取经验,有一个积极的专业发展。但是如果想要在教学上做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把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文结合2017年
摘要:21世纪我国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们获取新鲜资讯的途径越来越多,各种社交软件、网络平台打开了人们的视野。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高效快捷的信息交流方式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种种弊端,良莠不齐的信息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时代;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一、 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  网络信息技术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中,人们的生活与精神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