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导入 引领成功课堂

来源 :科学导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z123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入是教学的重要和必要环节。精彩的引入,不但会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本文结合作者近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初中语文课堂的精彩导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法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成效较为明显的导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学生的认识是逐步向前发展的,他们的知识积累也是个递进的过程,不可能要求一下子产生大的跳跃。因此,由已知走向未知易于成功,新的知识用旧的知识作为台阶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用已知知识做铺垫,促进知识的延伸,顺势过渡。这种方法注重知识衔接,做到“温故而知新”,一举多得,极有实用价值。回顾旧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如在讲授鲁迅的《孔乙己》一课时,可与学生一起回忆所学过的鲁迅的文章,如《故乡》《社戏》等,简单的回忆可让学生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的风格,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不但重温旧的知识,而且还有助于理解新課文,从而更好地学习新课文的内容。
  二、情感共鸣导入法
  情感是教学艺术魅力形成的关键,没有真挚、强烈的感情,不可能把课上得成功。教师的感情,犹如一切艺术家的强烈的创作欲望,当他对学生、教材了如指掌时,感情激动了,灵感产生了,课堂气氛激活了,教学效果自然就最佳。在运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调、语速和口气叙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目的是使学生的心理状态一开始就向作者靠拢,能初步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情怀,这样一个开场白,一下子就能抓住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沉浸在作者的深切情怀之中,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如在教朱自清的《背影》时,我用一些饱含对父亲的爱的深情话语导入课文,学生快速产生了情感共鸣。情感语言是教师语言表达功力的体现,能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情境导入法
  平时的生活和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将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首先让学生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音乐声响起,在激昂的乐曲声中,我介绍道: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自此至57岁逝世,其间二十余年全是聋疾为祟的时候,然而他的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段时期产生。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仍是继续创作,终于谱写出了伟大的《第九交响曲》。所以,贝多芬的伟大,绝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还在于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争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么样的形象。
  四、故事导入法
  课堂教学中,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能使课堂气氛立刻活起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具体的课堂导入时,笔者通常会精心选取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小故事作为开场,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例如,在教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先将杜甫的生平故事娓娓道来,特别强调其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的凄苦,个人际遇在国家沦亡的事实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学生听得为之动容,感同身受,接下来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五、审题导入
  上课伊始,教师先板书选题,然后从探讨题意入手,引导学生分析选题导入新课。一般来说,语文选题都有一定语法结构,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出修饰语和中心语(题眼),中心语一般已指明文章的写作内容或中心思想。关键是教师善于针对教材,围绕选题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然后谆谆善诱,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讨。如教读茅以升《中国石拱桥》,我先板书“桥”,让学生说出自己所见过哪些桥;再写“拱”,看哪些是拱桥;再板书“石”,看哪些是石拱桥;最后板书“中国”:明确标题从地域、材料、形状三个方面对说明对象作了限制。有时可以引而不发,让学生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六、直观演示导入法
  初中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这种方法是利用实物、标体、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引发注意力,激发兴趣。直观教具可利用现成材料,也可自己制作。如学习《苏州园林》一文时,我就直接拿着一副苏州园林扑克牌,进课堂导入新课,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更直观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七、运用多媒体导入法
  在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设备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包含信息容量较大、表现方式更加灵活、趣味性明显增强等。教师在导入新课环节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效。例如在教学《凡尔塞宫》一文时,由于学生生活条件的限制,真正到过凡尔塞宫的学生寥寥无几,甚至没有,在学生普遍缺乏对教学内容直观感知经验的基础上开展语文教学,就像纸上谈兵,哪怕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说得天花乱坠,学生也不一定提起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某位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新课导入,没有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向学生播放了一段从网站下载的介绍凡尔赛宫华丽景象的影音资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顿时被有效调动起来,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建筑说明文,在学生眼里变得栩栩如生,增强了教学成效。再比如教学《新闻两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影像资料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位教师在开设示范课过程中,就选取了渡江战役影片中我军英勇渡江和攻占国民党总统府这样两个经典场景的影响资料,作为导入新课的简要介绍,接下来进入新课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被激发出来,效果非常明显。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是千变万化的,最终目的是使课堂教学变得引人入胜,课堂导入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这几年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层出不穷!问题模式、发现模式、朗读模式、背诵模式、情境模式、训练模式、讨论模式、自学模式、网络模式……真是花样迭出!各种新鲜面孔粉墨登场,叫人应接不暇。  其实,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寻找课堂教学的规律,建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操作策略,这原本无可厚非,但有的老师见模式则取,不顾实际,原样套入课堂,令人担忧
期刊
摘 要:目前,传统蒙古语授课的学校,在汉语文教学方面没有太重视阅读训练和口语交际训练,而更多是以静听、静观、静思和识字为主。针对蒙古语授课的学生,考虑到有汉文语言障碍、口语交际能力差等原因,为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必须探索更完善的教学方法,即改变传统教学、更新理念、摸索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蒙古语授课;口语交际;汉语文;培养语感  目前,传统蒙古语授课的学校,在汉语文教学方面没有太重视阅读训练和口
期刊
下课后同学们都去外面活动了,我观察了一下教室,发现凳子横七竖八的摆放着,有的凳子挡着路,学生从旁边绕过去,从上面跨过去也不知道把凳子摆在桌子下面,我利用班会给学生制定了目标:要养成放凳子的好习惯。  一、好习惯是“逼”出来的  让学生自觉养成好习惯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不“逼”之就范一下,恐怕难以形成条件反射,对于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更是如此。刚开始能自觉放凳子的人实在少得可怜,绝大多数学生下课
期刊
高中作文教学应该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而要实现这样的追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仅就个人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归纳为这样几点: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课外作文与课内作文相结合;多向对话与单向传授相结合;张扬自我与统一标准相结合。  一、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  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我以前也是如此。认为这样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更好地发现学生
期刊
在中学教育中,最难教的课程恐怕就是语文课了。因为在语言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学生最基本的语言素质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充当听众,而没有熟练的掌握语文工具。他们对于一些文言文知识、分析题等比较难的知识,不知道怎样解答。如何上好语文课,跟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掌握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把握好这几个环节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教师应具有创
期刊
素质教育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真正的落实教育方针,能否在各种不利环境下坚持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应该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针对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内容,来实现教学目标。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发挥语文学
期刊
摘 要:备课是教学的基本前提,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所谓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备课有着重要的意义。上好任何一节课,都必须在之前做好备课工作。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如何备好每一节数学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成果,确实需要我们精心设计。  关键词:小学数学;备课  教学是一门艺术。备课必须经过周密思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45分
期刊
一、设计适度型的问题,培养学生敏捷思维能力  所谓适度型的问题,就是教师提出问题的深浅、难易程度恰好处地触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也就是说,经过学生一番紧张的思考做出回答。如果问题太深太难,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望而生畏,那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问题太浅太易,就不能启发学生思维,那是徒劳无意的。只有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量力而问,才能发动学生的思维之弦。  二、设计比较
期刊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又是一门艺术,尤其在小学阶段,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要教会孩子识字、用词、造句。再深入,就是关于语文课文的阅读教学。如何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上好语文课,为今后打好基础,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阅读能力的体现和阅读的兴趣  阅读教育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老师在授课阅读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最终目的。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标中对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做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累积达到10万词以上,对学生的阅读应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对教师来讲,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从多个角度切入,不能仅仅局限在只读不记、数量为先的层面,要从方法上入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综合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  关键词:积累;词汇量;语感;两遍式阅读 技巧  英语阅读是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种考察,在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