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几个环节

来源 :科学导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sk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教育中,最难教的课程恐怕就是语文课了。因为在语言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学生最基本的语言素质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充当听众,而没有熟练的掌握语文工具。他们对于一些文言文知识、分析题等比较难的知识,不知道怎样解答。如何上好语文课,跟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掌握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把握好这几个环节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
  我们要引领学生立足文本,通过读进入文本的内层进行感悟、体验,既要感悟语言所传达的思想内容,也要感悟语言的表现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课文仔细阅读,问一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并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展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反过来,这些“对话”又可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细读,提高学生的语感。
  1.“引”学生进入情境
  所谓“引”就是方法引导。教师不仅要毫无保留地把知識传授给学生,还要让学生学会发现美,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快乐中学语文。文学或者艺术,它们都离不开生活,离不开所有的劳苦大众。世上没有绝对的纯艺术、纯文学。所以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自古以来的许多文人都巧妙地利用艺术的联想来扩大作品的意境。我们为何不善用联想把自然界的韵味捕捉到呢?诗人以极为朴素的语言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生动细致地表达了深厚的感情。这浓郁之情源于何物?那栖息枝头的秋风,便是他思之源、悲之基。不然哪有文人笔下“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感叹?
  2.点拨学生学会意其意境
  由于学生的感悟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引”的同时,还应抓准时机,恰到好处地“点拨”。有一次,我抓住学生的心理,说:“人这一生,难免会经历挫折,你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尝到了失败的滋味。送你们几句话以自勉: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别让想象停泊在失去的岁月。别让青春在叹息中度过。”经这一指点,学生受益匪浅,又重新树立起了自信。
  3.寻找身边的每一处美
  不仅如此,我觉得教师还应把触动心灵一瞬的事讲给学生听,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你想的思路和想象的缘由,更重要是理解那些人和事物如何叩响你心灵的门扉。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受到熏陶和感染,进而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感悟人生。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表达自己创造的革新品质,为学生树立榜样。“寓教于发展他们的创造力,这不但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素质教育的目标就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把单一化的人塑造成具有自我创造性的人,更有利于人的社会性和创造性在统一中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了丰富的积累,才会有良好的悟性。积累包括情感的积累,生活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其中,尤其以语言的积累最为关键。
  要积累语言材料,这就需要:①多读。要广泛阅读课内外读物,在阅读中自读自思,自我领会、自问自解、自求得之,阅读面扩大了,思路就会拓展,领悟力就会提高。②多记。要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勤动手摘录好词佳句,勤动口背诵精彩片断,使其不断“厚积”。③多用。要鼓励学生把摘录的好词佳句,运用于平时的口头表达或习作中,使“消极语言”变为“积极语言”,或组织参观访问、办报、开故事会等活动,使学生在运用语言中增加积累。学生通过“读、记、用”,为“薄发”储存丰富的材料,无疑会促进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顺畅表达,促进感悟力的提高。
  要提高悟性,生活的积累也很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实践,扩大自己的生活视野,在阅读中紧密联系生活,用生活帮助理解,促进感悟。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气氛良好,才能带动学生学习的高潮。比如,教师可以把自己当成一个推销员,然后想方设法地把自己的知识推销给学生,当教师把自己当成一个推销员的时候,首先要以饱满的姿态和乐观的自信去感染学生。当教师面对学生的时候,才能以一种心理上的攻势暗示学生,让学生相信老师所讲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机会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没有了,只有让学生认同了自己的观点,那么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教师也会在语文课上满怀激情地教,才能形成一种很好的课堂气氛。
  此外,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还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学生想学习了,教师才能教好语文课,学生才能学好语文课。语文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多讲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因为大多数学生在上课的时候都是无法保证整堂课都集中精神的,所以,教师应该利用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话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继续认真听讲。另外教师在上课时不能只是自己一味地在讲台上讲,而应该和学生形成互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以让学生回答问题或是小组讨论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四、教师与学生角色的互换
  语文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互动。普遍来说,在语文课堂上,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但是这样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比较传统的且有些不适应新时代课程要求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互换角色,由教师“教”变成学生“教”。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补充、互相启发的学习。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学生也不再是一味地服从教师的教,教师如何教学生就如何学。所以,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整体。
  五、定期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一段时期的语文课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教师应该及时主动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密切关注学生的反映。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就前面所学到的知识,向学生提问,这样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在下面的教学中选择正确的教学策略,同时,在复习旧知识时,学生的兴致会更高,精神也会高度集中,因为他们对以前的知识已有了了解,在回答问题时比较自信。这样课堂气氛就会很活跃。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一直都在困境中徘徊,作文的教与学成为教师与学生的一件“苦”差。学生的每一次作文都是苦思冥想、搜肠刮肚、“服从式”地挤出一些文字交差了事。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文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人积极思维,探索未知的内在力量。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乐之”才会“乐思”、“乐写”。因此,兴趣是未知的直接动力,是写作的第一
期刊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初中升学体育考试的实行,近几年来,学校不断地增加和改善体育的场地、器材、体育经费,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喜欢上体育课的人非但没有增加,反而明显地减少。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课外活动中却生龙活虎。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学会方法,发展体力和智力,驱散疲劳和烦恼。  关键词:初中体育;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活动的源泉。兴趣是
期刊
汉语文教师要有高尚的品德,而且具有教学需要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懂得教育规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汉语教师只有不断提高素养,才能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从而为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教师肩负着开启学生心智,塑造学生灵魂的神圣使命。汉语教师素养会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学生能否触入中华大家庭,跟上时代的步伐,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在新的形势下,汉语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自身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英语词汇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因为新课标对学生需掌握的词汇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而其落到实处是具有很大难处的。笔者针对这一现象给出了几种有效的方法,而且给出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那就是重视练习和复习巩固。  众所周知,语音、词汇和语法是英语的三大要素,这些也是语言的材料。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些就是盖成大楼的砖瓦。可以说,如果没有大量的词汇量,就不可能建造成英语的高楼大厦。就像英国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学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研究主题。探讨其研究主题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发展有重要理论及现实意义。无论是从政治上的需要还是从学科发展的理论需要,人文关怀已经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新主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化;学科建设;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应用性学科。它是围绕党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工作需要而展开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历
期刊
英语教学有极强的实践性、交际性,但它同样具备创造性教学模式的如下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完美性。该学科的目的是以学生作为创造性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诱导下形成交际能力。因此教师与学生必须处理好彼此关系,即导演与演员的关系。教师创设情景,学生在情景中运用语言,教师画龙点睛,学生举一反三。在实践中学生不断获取语言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特别是创造力,这才是英语课堂中双向交流的意图。  一、“双向交流
期刊
这几年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层出不穷!问题模式、发现模式、朗读模式、背诵模式、情境模式、训练模式、讨论模式、自学模式、网络模式……真是花样迭出!各种新鲜面孔粉墨登场,叫人应接不暇。  其实,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寻找课堂教学的规律,建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操作策略,这原本无可厚非,但有的老师见模式则取,不顾实际,原样套入课堂,令人担忧
期刊
摘 要:目前,传统蒙古语授课的学校,在汉语文教学方面没有太重视阅读训练和口语交际训练,而更多是以静听、静观、静思和识字为主。针对蒙古语授课的学生,考虑到有汉文语言障碍、口语交际能力差等原因,为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必须探索更完善的教学方法,即改变传统教学、更新理念、摸索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蒙古语授课;口语交际;汉语文;培养语感  目前,传统蒙古语授课的学校,在汉语文教学方面没有太重视阅读训练和口
期刊
下课后同学们都去外面活动了,我观察了一下教室,发现凳子横七竖八的摆放着,有的凳子挡着路,学生从旁边绕过去,从上面跨过去也不知道把凳子摆在桌子下面,我利用班会给学生制定了目标:要养成放凳子的好习惯。  一、好习惯是“逼”出来的  让学生自觉养成好习惯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不“逼”之就范一下,恐怕难以形成条件反射,对于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更是如此。刚开始能自觉放凳子的人实在少得可怜,绝大多数学生下课
期刊
高中作文教学应该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而要实现这样的追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仅就个人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归纳为这样几点: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课外作文与课内作文相结合;多向对话与单向传授相结合;张扬自我与统一标准相结合。  一、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  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我以前也是如此。认为这样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更好地发现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