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视野下传记电影创作的新思量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xin314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影片《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因采用全手绘油画的表现语言进行动画创作,成为近年来轰动全球、引起热议的传记电影。该片在美术风格、制作手法、跨国协作、后期运营等方面有诸多创新之处,影片对于传主梵高的个人成长、精神世界的关注,对观者自身的成长与反思所倾注的人文思考,使我们无法忽视创作者在提升影片风格与艺术品格、丰富影片精神内涵方面所作出的努力,这无疑也为我国动画电影创作、传记电影创作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传记电影;人文视野;梵高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6-00-02
  近年来,传记电影日渐趋向于以人文视野关注人物的心路历程、个人成長,从而体现出创作者在描绘传主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之余,对个体的人文关爱。2017年公映的油画电影《至爱梵高·星空之谜》(以下简称《至爱梵高》)正是一部充斥着对传主文森特·梵高的人文关注的传记电影,该片是史上第一部全手绘油画动画长片,获得第9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及众多奖项。导演多洛塔·科别拉深信梵高所言“只有画画才能表达我心中所念”,因此坚持以传主风格各异的油画作品的荧幕复现为主要视觉语言,在影片艺术风格、制作手法、主题挖掘等方面煞费苦心,以多视角、多线索为传主书写带有绚烂与灰暗色彩交织的缺憾人生。影片以特殊的视角与艺术语言展现众人眼中的梵高,观众通过影片对传主的刻画观照现实人生,引发观众对传主、自身和社会的深层思考。
  1 以爱之名描绘的人文画卷
  1.1 传记电影艺术风格的个性化塑造
  2017年公映的动画电影《至爱梵高》借助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油画表现语言,以动画为媒介向全球观众展现了一代大师的生与死,引发人们对于关爱弱势群体的人文思量,成为动画电影的一股时代逆流。《至爱梵高》的诞生,颠覆了人们对动画电影自带幽默剧情、简化的造型形象、轻松愉悦的观影体验的认知,它以严肃的主题、接踵而至的名画构建影片的场景与塑造角色,以多位剧中人的叙述视角重构梵高的人物形象[1],为观众带来一种超乎寻常的审美体验。
  2000年,由亚历山大·彼得洛夫执导的《老人与海》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这部由绘制于玻璃上的油画制成的动画短片震惊世界。在这以前,大多数人很难相信以油画的艺术语言进行动画创作,因为与传统动画追求“单线平涂”的上色方法相比,油画繁复的色彩与变化多端的线条为逐帧动画设计增加了难度。但不少动画创作者仍然热衷于追求动画的多元艺术性,将素描、油画、水墨画等艺术语言与动画混搭,他们对化简为繁乐此不疲,创作出一部部具有极高艺术性与先锋性的实验动画短片,这其中包括中国动画界将水墨艺术与动画艺术结合的经典之作。
  众多动画艺术家为追求风格化的艺术效果而做出溯流而上的创新性探索,在动画长片的创作中举步维艰,在动画长片中对于油画等艺术形式的苛刻追求更是使此类动画长片的创作困难重重。一方面,受制于动画电影工业化生产的要求,与概括、简化的动画创作理念背道而驰,在动画场景绘制、原画设计、动画设计等工序增加了人力、财力的投入。另一方面,以油画、素描等艺术语言与动画电影进行跨界联合的产物无疑是目前电影市场的异类,挑战着观众的动画电影审美习惯,因而使动画人对于创作全手绘油画动画长片望而生畏,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至爱梵高》到2017年才诞生。《至爱梵高》采用分层的方式进行动画制作,首先由演员出演角色的动作,借助Rotoscoping(动作转描制作技术),专业油画师在融合画架、相机、监视器、投影仪等设备的动画工作站系统的助力下,对画面的笔触及色彩进行描绘。影片部分镜头对梵高画作的构图、色彩进行调整以满足影片的叙事需求。《至爱梵高》是一部关于爱的传记影片,其中饱含传主对生命与艺术不朽的爱、主创备受鼓舞后返璞归真的敬仰之爱以及关注世间弱小的大爱。
  1.2 来自全球各地艺术家的致敬之歌
  《至爱梵高》是波兰与英国合拍的巨作,影片对梵高的画作《星夜》《夜间咖啡馆》《阿尼埃尔塞纳河》《风车小镇》等进行荧幕再现,勾勒出一幅幅19世纪欧洲乡村、街道的动态化艺术图景。是什么推动该片的主创如此费时耗力地进行创作的呢?笔者认为这是导演、主创、观众对梵高和艺术的热爱共同催生出的选择。该片是导演多洛塔·科别拉基于对偶像的热爱创作出的作品,其以动画电影的方式完成对梵高和“至真艺术”的致敬。
  导演执着于以全手绘油画的语言展现传主的画作及其一生,这本身就充斥着人文关爱。另外,来自世界各地的油画家出于对梵高的热爱,甘于在创作期间隐藏自身的绘画风格,完成了动画电影史上的创举。观众在欣赏梵高跃动、急促的笔触与纯粹的色彩的同时,还可聆听这位在璀璨的艺术星空中闪烁的后印象派代表人物的倾情诉说。从BBC(英国广播公司)对参与该项目手绘油画创作的艺术家的采访中可见一斑,全球的艺术家都为梵高感伤和遗憾,但是依托《至爱梵高》这一跨国协作项目,他们倾注心血对梵高的传世名作进行复刻与重塑,从而谱写出一曲致敬之歌。
  1.3 创新的叙事脉络
  《至爱梵高》打破传记电影传统的叙事链条,以正叙、插叙的方式进行非线性叙事,传主如影子、符号般的形象存在于回忆与梦境中,影片以创新的叙事结构回溯传主的艺术人生。影片色彩主基调为传主创作生涯后期所偏爱的高纯度色彩,辅以黑白闪回、梦境的碎片化信息进行时空建构,以平凡人视角为梵高之死及其人生作出注解,构建其在芸芸众生心中不完美的平凡人的形象。影片融入虚实相生的戏剧性情节,对历史事件进行润色,这是导演力图避免观众在名画堆砌之下产生审美疲劳有意为之的。
  传记电影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虚构有利于观众迅速聚焦于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传主之死众说纷纭,为拆解这宗悬案所安排的虚实相生的叙事、设置的诸多悬念既是为了抽丝剥茧地解开谜团,也是导演试图借此打开一扇可以窥视传主内心的窗户。影片叙事时间线的开端为传主逝世一年后,一封无法投递的梵高的信件成为影片第一个悬念,老邮差约瑟夫·鲁林要求儿子阿尔芒亲自送出这封信,阿尔芒是梵高的画作《阿尔芒·鲁林》的原型,他在途中邂逅了梵高画中的田园风光、河流与浪漫星辰,并来到法国南部阳光明媚的小镇阿尔勒,接触到曾和梵高有过交往的各色人物,包括画商、加歇医生及其女儿等人,影片以阿尔芒为主要线索,逐渐通过画中人的口述拼凑出梵高短暂、孤独、神秘的人生。   2 传记电影的人文内涵谱写
  2.1 对传主不平凡艺术人生的人文关爱
  梵高这位人们口中的“艺术的殉道者”、莫奈口中的“耀眼的明星”、加歇医生口中的天才从未接受系统的绘画训练,他从无名之辈到现代艺术之父的转变依赖于他对生活、自然的超凡感悟力,也与他日复一日的付出不无关系,他从不同的画家、不同的绘画风格受到的艺术启发同样对其艺术创作生涯至关重要。同为“后印象派三杰”的保罗·高更是梵高生前为数不多的挚友,他们的友谊曾为梵高的生活与艺术道路带来温暖、鲜艳的色彩。他们规划一同创建阿尔勒的“南方画室”,但当高更抵达后,他们从挚友变成宿敌。另外,“梵高也从印象主义方法和修拉的点彩法中吸取了教益”[2]。梵高后期的画作中出现简化的造型、弱化的立体感、高纯度色彩的刻画,这是梵高受到乔治·修拉的点彩法、日本的浮世绘的影响后所作出的绘画风格上的调整。乔治·修拉以“从感觉走向科学”的方法处理画作,去掉物体的外轮廓线,其画作多以圆点构造水平线、直线。梵高吸收点彩法将色彩化整为零的处理方式,但保留了物体的外轮廓,他在保留点彩法笔触精髓的基础上所绘制的线条具有极强的个人风格,正如贡布里希对梵高的评价一样,“他渴望创造一种纯真的艺术,不仅要吸引富有的鉴赏家,还要能给所有的人快乐和安慰”[2]。这倾注了他对个人情感抒发以及观者阅读画作感受的思考。《至爱梵高》这部传记电影使梵高的画作及其精神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动态化后的油画为观众带来欣赏梵高画作的崭新视角,也对观众的适应力提出考验。《至爱梵高》以一秒钟播放12幅油画的速率展现梵高不愿错过的“青草泛起的光泽”“花朵绽放的美好”等景象,影片带领观众领略了这位画家眼中所热爱的生活,欣赏经过深思熟虑又严密安排的线条带来的流动感。然而,在视觉狂欢过后,难免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与视觉上的不适感。在固定机位的镜头里,闪烁不停的油画笔触让观众的眼睛无所适从。影片还涉及不少运动镜头,随着摄像机的运动,观众在海量的色彩信息中更是难以聚焦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点。因此,本片的风格创新对观众的适应能力提出新考验,若非这是一部向梵高致敬的影片,观众很难为闪动的画面、略显枯燥的剧情买单,正是基于对梵高的热爱,影片具备较大的容错空间。
  2.2 以画中人之口发出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呼声
  影片中,在风雨中挣扎却无处安身的乌鸦隐喻传主身处困境,正如“生活可以摧毁任何强者”这句出自画中人之口的对白一样,似乎是对传主不幸人生的另一种注解,也是身患抑郁症多年的导演多洛塔·科别拉替不善言辞的传主发出的无奈控诉,同时,更是导演借影片向世人传递尊重他人、善待他人的价值观。不拘小节的阿尔芒因梵高被欺凌而心疼、自责,他一改最初对梵高的信以及梵高的人生漠不关心的态度,甚至还因为梵高过去遭受的不公而打抱不平,充当起寻找梵高死亡真相的关键人物,试图解开其人生最后阶段的谜团。当阿尔芒从船夫口中听说梵高曾被欺凌时,阿尔芒反问船夫为何不挺身而出。两人不欢而散后,阿尔芒遇见几位年轻人欺凌红发少年,他帮助红发少年脱离险境,这不禁使人想到在影片黑白闪回处所呈现的梵高在田间被小孩投石、在家中被父母冷落时的无助状态,如果他遇见一位像阿尔芒这般为他挺身而出的人,是否能让他感到温暖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一幕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
  3 结语
  梵高的传奇人生是自带戏剧性的,然而随着诸多文学作品、传记电影的讲述,这种戏剧性逐渐失去新鲜感,因此,即便《至爱梵高》的导演在剧情设置上有不少巧思妙想,但仍然难掩影片缺乏足够的剧情节奏变化以及戏剧冲突等硬伤,对于公众熟知的历史事件的展现与重构稍显冗长而乏味。在视觉效果的处理上,由于该影片抛弃了传统二维动画制作“单线平涂”的上色方法,延长了影片的制作周期、增加了影片制作成本。另外,繁杂的线条与碎片化的色彩对观影流畅度产生了负面影响,名画的视觉轰炸也削弱了观众对剧情的关注度。可喜的是,影片对于传主个人成長和精神世界的关注、对观者自身的成长与反思所倾注的人文思考,使我们无法忽视创作者在提升影片风格与艺术品格、丰富影片精神内涵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围绕该片艺术表现风格、剧情叙事、人文视野等展开的激烈争辩随着该片在全球公映及获奖达到峰值,这部为致敬大师而诞生的视觉盛宴势必会随着影片热度的下降逐渐淡出观众的视野,然而,关于这位不循规蹈矩、充满传奇色彩的艺术大师——梵高、关于生命和爱的思考不会在时空流转中落幕。
  参考文献:
  [1] 侯军,胡慧.传记电影的人物形象建构[J].当代电影,2016(1):43-49.
  [2] [英]E.H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译.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15:545-546.
  作者简介:梁洁梅(1983—),女,广东清远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动画艺术、电影艺术。
  张铃梓(1999—),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电影艺术、艺术设计。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NFT视域下高校艺术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SJA0182;2019年度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文旅融合下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推广策略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YB5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年教改研究课题“区块链技术条件下高校艺术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成果
其他文献
忻钰坤作为一名新生代导演,拍摄了两部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心迷宫》(2015)和《暴裂无声》(2017)。在《心迷宫》中,忻钰坤展现了自己对电影所特有的叙事形式的精准把握和控制,多重叙事线索齐头并进最终汇集在一起凶杀案上;同时,非线性的叙事技巧以及离奇偶合的故事情节在整体上赋予了电影黑色荒诞的意味。相较于《心迷宫》,《暴裂无声》在叙事形式上显得更为平实,但在内容上,它具有更强烈的现实关怀和社会批判性
期刊
好的艺术作品不仅能呈现艺术的本体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当下的艺术评论越来越呈现出大格局、大视野的宏观维度,兼具文化性与艺术性的学术视角。可以说,今天的艺术评论承载了时代对艺术的期许,有着时代的印记。本文以音乐门类为例,对音乐评论的当代特征进行梳理与反思。  一、对音乐的评论  广义而言,音乐评论泛指以音乐作为研究对象,以批判、审视的视角对其进行的评价、探析及展望。随着时代的发展
期刊
山水画作为以山川林木等自然景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有着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独特发展源流及审美倾向。从青绿山水到文人水墨,都深受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思想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当代山水画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法运用、题材类型、西方思潮影响、传统文化承继,以及相应的时代性、现代性、创新性等方面的挖掘,还有的研究聚焦于个案分析。比较而言,沿用传统画种的专门研究还不够充分。青绿山水是国画中山水画的一个分支,就
期刊
刘震云的小说创作,扬名于20世纪80年代。80年代中期,“新写实主义”文学潮流中,刘震云以对“日常生活”的真实揭示获得了文学界的喝彩。90年代,刘震云又以《故乡天下黄花》《温故一九四二》等小说引领了“新历史主义”思潮。对于90年代刘震云创作的“故乡”系列作品,学术界往往从新历史主义或后现代文化的角度予以解读,以“反宏大叙事”的个人化叙述为之命名。然而,时过境迁,在重写当代文学史语境下,重读刘震云的
期刊
摘要:方言是语言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文化传承与根基的延续。近年来,方言活跃在影视作品中,为方言保护及文化传承开辟了新思路。2021年,主旋律电视剧《山海情》中,方言元素的融入,让附着在其基础上的地域文化特色展露无遗,极具文化表现力和感召力。本文通过对《山海情》原声版与配音版的对比分析,探究方言在影视剧作中的渲染效果以及方言保护、文化传承新路径,以维护语言多样性,增强文化凝聚力。  关键词:方言
期刊
摘要:为探索信息时代传统民族纹样的创新设计路径,以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为设计对象,利用人工智能将传统纹样与当代元素相融合,形成了既符合当下文化语境又具有多维延展可能性的创新设计结果。  关键词:人工智能;西兰卡普;传统纹样;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6-00-03  1 研究缘起  1.1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面临挑战  中国在五千年的历
期刊
译介导语:为了在“电影的哲学”和“电影哲学”的两极之间找到另外的解决方案,本文提出“作为思想实验的电影”这一概念,借助其他学者在电影哲学论争中提出的观点,将电影的思想实验潜力追溯到苏格拉底的对话,并指出电影思想实验的运作包含了影片和观众接受两个相互交织的层面。同时,作为思想实验的电影也为(欧洲)电影所面临的多重危机、数字转向带来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分裂等电影研究最迫切的问题,
期刊
一、面对身体“历史的谎言”  2018年1月12日,由上海戏剧学院舞蹈研究院、舞蹈学院和《当代舞蹈艺术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春秋——追问古典系列之‘中国古典舞名实之辨’”学术研讨会拉开帷幕。这是一个没有中国舞蹈决策者、中国古典舞“主体”实践者参与的博士论坛,论述的是一个在世界古典舞坐标中心照不宣的事实——名不符实的“中国古典舞”。  研讨会上,刘青弋研究员直言:“对古典舞的概念认识不清,是导致中
期刊
摘要:公共艺术建设作为校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满足庆典与校园文化的双重诉求。本文总结庆典下的校庆核心内容,结合山东科技大学历史文脉特点,提出校庆公共艺术建设的基本策略,并在山东科技大学校园中进行理论与实践分析,落地一批具有庆典意义的校园公共艺术作品,旨在有效促进校庆活动良性发展。  关键词:校庆;校园公共艺术;集体记忆;文化性;参与性  中图分类号:C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期刊
摘要:近年来,国漫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出现了多部令人称赞的作品,时代赋予了它更多发展的契机。这些契机也被人们紧握,国漫创作正经历革新。然而处于起步阶段的国漫尚有很多不足,基于此,本文结合《中国唱诗班》对国漫的发展进行探索。  关键词:国漫;《中国唱诗班》;发展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6-00-02  《中国唱诗班》是上海嘉定区委宣传部投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