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ot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由于大部分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空间想象思维能力较缺乏,在理解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对数字学习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数字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数形结合 小学数学教学 渗透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形结合是一种应用较多的教学方法。所谓数形结合,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字学习与图形学习合理进行转化,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掌握数字语言和图形知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1]。因此,针对当前大部分小学生抽象思维缺乏的现象,便可以将数形结合思想合理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2]。笔者就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一、概念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概念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是一个重点,而且是一个难点。只有当学生深入掌握概念的知识点时,才能够灵活用于解答相关数学题。但是,由于小学生空间想象思维能力缺乏,对抽象数字知识学习缺乏兴趣,而对于直观的图形学习兴趣较浓厚。因此,老师可以合理地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到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的数字知识合理转化成为直观、简单的图形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抽象数字知识概念的理解,有效提升小学生解答数学题的水平。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老师可以合理利用多种图形引导学生认知分数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分数的含义。首先,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图形表达“一半”,例如:等,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通过图形掌握符号语言,而且有利于学生利用图形语言初步认识分数;其次,当学生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之后,老师还可以引用分数知识的相关来源,并且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呈现不同时期分数的表示方法,从而让学生能够深入感受分数的演变过程。但是,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利用图形理解分数。其中,主要涉及的古代的中国人、埃及人及阿拉伯人表示分数的图形都各不相同。
  在印度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发明了“—”,所以在之后的印度社会中便成为较普遍的表达形式。因此,通过应用线型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充实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并让学生能够在数轴中准确找出分数的位置关系。通常情况下,这种方法不仅能用于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分数含义,而且能帮助学生在思维中构建起分数与整数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概念知识都可以利用图形帮助学生学习。其中主要包括小数和百分数等知识,有利于老师准确找出数与形的内在联系点,从而帮助学生能够从抽象的概念知识点认识中上升到直观、具体的层面上。
  二、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在数的运算教学中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掌握计算法则背后所隐含的计算原理,从而帮助学生将计算法则和计算原理有效结合起来。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运算水平,老师便可以在运算教学过程中合理数形结合思想,充分利用周围生活中各种直观和真实存在的实物表示计算原理,从而帮助学生能够逐步从计算原理的理解到计算法则的应用。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自己的魔法小棒,通过摆一摆计算19 18,并且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小棒图加深学生对数字计算的印象,如图2。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竖式计算验证教材中所提及的“满十进一”的计算原理。
  通过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到运算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对数字运算有直观了解,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字“满十进一”的计算真理,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运算水平。
  三、在认识数量关系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数量关系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知识,由于知识点较多,学生在理解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到数量关系认识中,并且能够合理地应用图形直观表示数量,以便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针对鸡兔同笼的问题,在一个笼子里关的鸡和兔的数量总共10只,共有32条腿,让学生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点求出鸡兔各有几只?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解答这种类型题的方法较多,一般包括列方程解答、枚举法和假设法。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尚未涉及方程解答,小学生便不会应用方程解答相关知识;如果在枚举过程中缺乏秩序,就会导致枚举出现不全面的现象。同时,假设的数量关系非常抽象,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性。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鸡兔同笼的问题,老师便可以借助下列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如图3: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数字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量关系的信心,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水平。
  四、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玲.如何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5,0(14):66-66.
  [2]林德辉.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融入与渗透[J].学周刊:中旬,2015,0(10):68-68.
其他文献
<正>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存的首位疾病之一,2008年全球的癌症患者达到1亿2千万,其中760万人死于癌症。预计到2030年癌症患者的人数会增加到2亿2千多万人,其中1亿3千万会死于癌症
对于高中生来讲,虽然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但要进一步学好立体几何并不容易.因为从平面观念过渡到立体观念,即:平面上的“立体”感,对一般学生来说,困难较多.原因是立体几何比平面几何研究的基本对象多了一个“面”,而这多出的一个“面”,使得在平面几何中点和直线之间的三种位置关系(即点与点、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拓展为立体几何中点、直线和平面之间的六种位置关系.在教学中,学生把空间角看做平面角、不
“问题—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构建一个以情境为基础,学生在学习中成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体,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体验数学的过程。科学的情境设置,可以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程度,以及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让学生面对适当的困难,经受锻炼,体验成功,有利于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迁移和拓展,从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呈现精彩,趣味飞扬。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有效课堂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
摘 要: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正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日益融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本文主要阐述了数学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策略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目标”中提到“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这
该试验以唐菖蒲红色品种‘马加列’(Gladiolus hybridus cv. Mascagni)切花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钙离子对其采后的生理效应.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钙离子处理可明显影响切花的衰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