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场上的守望者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azh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创新的领跑者
  多年来,现行的体育教学模式:大班额男女生混合授课不利于因材施教,蜻蜓点水式的教学不能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不能使学生完全掌握技能,等等。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呢?体育课怎样上才能引导学生深刻体验运动的乐趣、理解运动的价值,促使学生由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转变,从而喜欢学校体育,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呢?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2003年至2005年,我带领学校体育教师承担了中央教科所“十五”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高中体育课分项教学”的课题研究。我大胆创新,打破学校行政班的编制,创建体育课的小班编制,即在一个年级内打通班级,男女生分开授课,将男女生分别设置为30人的小班,然后由专业教师分项授课,传授专业技能。该课题从理论和技术操作层面对分项式教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为高中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该课题被评为湖北省一等奖,学校因此被评为“十五”学校体育科研“先进单位”。
  在分项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我带领研究团队继续深入钻研,通过不断地调整,把分项教学变成选项教学:将体育课程设置为篮球、排球、足球、田径、健美操、武术、羽毛球等项目,让高一至高三的学生按年级选项,根据选项结果在年级内部打通班级,遵循男女生分开授课的原则,再按选项编制小班进行专业授课。2005年,我开始在全校范围内推行体育分项教学和选项教学,同时打造多样化的校园体育活动形式,如阳光长跑活动、三人制篮球赛、足球赛、快乐体育节等。2012年6月学校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专项課题“基于青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SPARK体育课程与教学模式的研究”子课题“美国SPARK课程应用到 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中的实验学校,2015年该课题顺利结题。
  多年来,学校体育创新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提高,近几年在襄阳市高中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连续名列襄阳市第一,2019年湖北省体育特色项目运动会体质健康达标比赛团体总分第二名。这些创新措施,不仅使学生获益,而且为高中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后来推行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健康理念的践行者
  在我38年的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塑造一个“全面健康”的学生,除了上好体育课,教师的正确引导必不可少。“练心必先练身”,好身体是全面发展的基础。我秉持着这一理念,坚持带领全校学生进行“阳光长跑活动”,从2008年至今从未间断,学校规定学生必须严格遵守阳光长跑时间及要求,即早上6点30至7点,每人跑步不少于2000m,而我每天都会全程陪同。老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说的就是我们学校阳光长跑的情形。在长期的坚持下,学生的身体渐渐强壮了起来,强身健体的目的基本达到。但是,体育锻炼总是难免会造成运动损伤,这就需要教师的健康指导:在跑步开始前,我督促学生充分热身以避免运动损伤;运动过程中,我时刻注意指导学生的正确姿态、步伐和运动强度;跑步结束时,我要求学生务必做好身体的放松拉伸调整,然后才能退场。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逐渐习惯和适应了体育锻炼,同时掌握了许多体育健康知识。当然,体育锻炼内容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其中天气和场地是重要的制约因素。每当不利情况出现时,我就提前做好体育锻炼的预案,再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不能间断锻炼”是我的口头禅,即使在疫情期间,我仍然通过视频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因为我们都知道体育锻炼的大忌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生有畏难情绪时,我就用话语激励他们,鼓励他们“与天斗,与地斗,与自己斗”,要“勇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在我的坚守下,学生们不再畏惧天气变化,也不再抱怨场地问题。当天气、场地甚至疫情都不再是学生锻炼的“拦路虎”时,积极进取、不怕困难、挑战自我、顽强拼搏的健康心理与意志品质便逐渐养成了。
  三、体育人才的发现者、培养者
  2003年,为了加强特色教育,我被调入襄阳市第二十四中学担任分管体育工作的副校长。在学校秋季田径运动会上,我一如既往地全程站在运动场上,既是为了组织管理,更是为了发现人才。在男子100m跑决赛中,一个身材瘦高、四肢匀称、爆发力极强的男生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没有穿专业钉子鞋的他居然跑出了11"7的好成绩。接着,他的身影又出现在了200m跑的赛道上,他再次夺冠!我心想:真是一个好苗子!于是我迅速找这名学生谈了话。经了解,他叫云知明,是高一新生,并不是体育特长生。我建议他在文化课学习之余参加学校田径队的业余训练,他欣然同意了。之后,云知明就一直跟着我练100m跑和200m跑。
  通过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以及百米专项的训练,一年后,他100m跑进了11秒,在湖北省拿到了百米第3名的好成绩,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标准,有了这样的成绩,考一所本科大学是没有问题了。可是,我认为他还有很大的潜力没有挖掘出来,经验告诉我,他一定能达到一级运动员的标准,可是,他就差那么一点点!我多么希望这样的一个好苗子能大放异彩,让他的人生不留遗憾啊!我思考着怎样突破瓶颈……看着云知明刻苦训练的身影,我不断地审视着他:踝关节非常细,爆发力非常强,身材细、瘦、高,脚不大,脚弓高……这些特点都适合于跳远运动啊!我脑海中灵光乍现——让云知明改练跳远。我迅速将云知明的专项转为了跳远项目,重点培养他的跳远技能。没想到训练不到一年的时间,他跳远的运动成绩迅速达到了一级以上的水平。在体育高测中,他跳出了7.45m的优异成绩,迅速引起了湖北省体育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原湖北省体工大队,以下简称湖北省体育局田径中心)和湖北省各高校的关注,最后云知明以优异的成绩被湖北大学录取,并入选了湖北省体育局田径中心。
  两年后,他夺得了亚洲田径大奖赛的冠军,获得了“国际运动健将”称号,2011年更是跳出了8.17m的优异成绩,夺得了第29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跳远冠军,入选了国家田径集训队。现在,云知明已成为湖北省田径队的跳远教练。   学校体育工作不是上上体育课那么简单,它更需要体育教师有一双识人的慧眼,通过业余训练,发现体育人才,培养体育人才,向上级体育部门和高校输送人才,回馈国家与社会,这是每位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正是这种强烈的责任感让我一直坚守在运动场上,不断寻找学生们的闪光点,努力培养他们,希望他们成为体育强国的生力军。2004年学校开始招体育特长生,同时,扩大了高三体育专业学生的数量,使体育专业考生和体育特长成为学校体育特色的一张名片。
  截至2020年,学校学生先后有53人考入北京体育大学,其中陈勇以2012年湖北省体育高考综合成绩第一名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左明慧以2014年湖北省体育高考综合成绩第一名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周肖飞以2017年跆拳道专业全国排名第一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另有多名学生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名校体育专业。多年过去,这其中的很多学生都已学业有成,相继走上了学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区体育指导员等工作岗位,发挥着他们的光和热。
  四、体育教研工作的秉烛者
  2016年,我的襄阳隆中名师工作室——“江华工作室”由襄阳市教育局授牌成立了。我深知这个工作室对襄阳市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为了发挥示范、辐射、指导、引领成员专业发展的作用,促进体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我认为首先要让体育教师和校长加深学校体育对学生身心健康、意志品质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的意识。
  2016年5月,我在襄阳市中小学校长《体育与健康》培训班上进行了《体育与人生》的讲座,让校长们进一步了解体育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2016年10月,我担任了湖北省第十届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活动的点评专家,点评报告发表在2017年第2期《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上;2017年11月,在湖北省淘师湾教师培训网络直播平台上,我向湖北省全体高中体育教师进行了《湖北省高中学科骨干教师混合式培训“同步教学”模块教学体育研修》的培训工作;2019年11月,我参与了湖北省首届“湖北好课”《体育与健康》展示和点评活动,提升了年轻体育教师对现行课程标准的理解。
  当我每天站在运动场上,看着朝气蓬勃的学生,看着年轻体育教师的身影,就会陷入深深的思索中。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以课题为抓手,引领教师团队提高业务水平。2017年10月,工作室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活力校园行动计划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顺利结题,并获特等奖。整个研究过程中,我对参研教师的实验课、论文得出的数据都严格把关,力求让每位教师都能从理论上和实验中有突破、有提升。培训青年体育教师是工作室的又一个重要任务,为了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少走弯路,我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体育教学的语言艺术》《创意思维与体育教学》等培训材料,受到了广大青年体育教师的一致好评。
  每当有省、市体育优质课、青年教师体育技能大赛等教学教研活动时,我都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认真指导青年教师参赛。我先后指导王红胜、姚斌、王振翌等青年教师获湖北省体育优质课一等奖;2012年指导王莲芝获全国体育录像课二等奖;2014年指导王红胜获湖北省体育录像课一等奖;2015指导崔红成获第六届全国体育录像课二等奖。因为工作突出,成绩显著,2014年我被评为“全国十佳活力园丁”和湖北省特级教师,2017年评上中学正高级教师,并被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大学聘为客座教授,承担了这两所大学的体育教育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多次担任论文答辩评委。后来又多次受湖北省淘师湾邀请,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分享我的心得。疫情期间,我通过网络直播给体育教师做了《疫情期间如何进行学生体育锻炼》《复课后如何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等报告,收到良好的效果。
  從事体育教育工作38年以来,只要踏上这片绿茵场,我就可以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强烈脉动,可以从这些天真无邪的笑容中,感受到洋溢着的青春。我热爱这片充满活力的运动场地,它让我获得了无限的动力,我更热爱这份工作,它让我感受生命喜悦的同时,更感受到了蓬勃的生机。
其他文献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学练进行反馈,学生不断自我调整的过程。根据控制论和信息论原理,积极地反馈行为对体育教育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激励与导向作用,教师课堂反馈行为也被认为是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能直接控制的反馈一般就是追加反馈,学生利用追加反馈所提供的信息,理解技术动作、纠正错误动作,最终形成运动技能。因此,追加反馈对于促进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运动技能的形成具
一、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强调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习得运动技能和获得成功的喜悦感。但是,当前在大多数小学,对于学生体育学习结果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手段陈旧,且忽略学生间的
2020年12月底,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并出台《北京市加强中小学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二十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以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构建具有北京特色的中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方案。未来的体育课上,将会有46个项目供中小学生选学,网球是其中之一。  《行动方案》和《措施》的颁布,将
《从“弊”到“利”的华丽转身》一文,重点描述了魏玉柱老师采用制作简易器材、测算器材数量、规划布置时间的教学方法,解决了学生学练技能与体育器材布置之间的矛盾。学习中,一节真实的课堂教学慢慢映入笔者眼帘。  教学中,诸如跳箱摆放、单杠数量等场地器材的问题,笔者自己也常常存在一些困惑。魏老师通过反复的思考实践,制作仿真、便携的简易球门,解决了实需器材大、重、少的问题;观察学生学练状态,合理设计器材数量,
马老师的教学案例虽立意“草根”,但主旨却别出心裁,切入点虽小,但折射出了很多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且恰到好处地把控了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收”与“放”,巧用一线课堂中生成性资源并加以放大其育人强技功效,犹如心灵鸡汤,让课堂教学瞬间华丽转身。  一、睿智有道  1.视角敏锐,凸显主题。党和国家的有关要求与规定是指引我们从事体育教育教学的风向标,对此仅有8年工作经历的马老师彰显出极其敏锐的理念与政策视角。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文件中都明确了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建构的重要性,同时,健康领域课程与大中小体育课程一体化同步,也将更好地完成幼小衔接。因此,我们依托课题研究开展幼儿园整合式体育课程一体化建构。  一、课程理念  “大中小(幼)体育课程一体化研究”明确了幼儿园体育课程一
当下,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练”与“赛(评)”,或只注重了学生的“练”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与“赛(评)”,从而导致了“学”“练”“赛(评)”脱节或分离,出现了体育课成“训练课”等不良现象,“教教材”“轻能力”等弊端屡见不鲜。如何落实“教材三个一”,实现“学、练、赛(评)”课堂教学实践的一致性,让学科核心素养能真正落实在课堂上,笔者结合2019年1
如何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是学校教育工作中面向全体学生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问题学生”不是天生的,只是在其学习生活中受到家庭、學校及社会多方面的影响,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因此,在教育“问题学生”过程中教师更要多一些爱心和耐心,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成功转化的目的。  学生A就是这样一名学生,文化课成绩差,性格有点偏执、易动怒,很多同学不愿和他交往
为进一步推进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年度重点项目“‘五·四’学制区域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3JZ043,以下简称“课题”),交流展示各研究学校取得的研究成果,加快区域学校体育整体改革步伐,2019年4月11日—14日,烟台市教育局在烟台经济技术開发区举办了全市学校体育省级重点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烟台市教育局体卫艺科主任王青辉,烟台市体育
一、掌握运动技能是否必须推进“体育走班制教学”  有些教师认为,学生上了12年体育课没有真正掌握1项运动技能虽是现实问题,但这主要是当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太少等所致,未必非得推进“体育走班制教学”才能解决该问题。笔者对此做如下解答。  一是学生没有较好地掌握运动技能确实有体育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而且是主要原因,但也要思考是什么导致了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呢?所谓质量,一个是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