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赵宇琦投票”:一场温暖的网络狂欢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一篇名为《为赵宇琦投票》的文章在网络流传,与常见的为明星投票不同,此文主角赵宇琦是河北省河间市一名六年级小学生,因为品学兼优入选了当地“新时代好少年”。在当地文明办发起的投票活动中,有网友无意中发现赵宇琦家庭困难得票较低,于是自发为其投票。据介绍,这位名叫赵宇琦的女孩母亲去世,父亲在外打工,家里还有身患残疾的姐姐和年幼的弟弟靠她照顾。此次好少年评选,因无人为她拉票,以至于得票率很低。而经过网友努力,投票截止前,赵宇琦小朋友已获得4万余票,远超其他小朋友。
  其实这并非一个淘汰选举式投票,主办方已澄清,20个小朋友都是河间市“新时代好少年”的当选人,设立投票主要是为了宣传这些“新时代好少年”的事迹,并不影响结果。然而尴尬的票数对比和小女孩不幸的遭遇,触动了网友心里那根人性本善的弦。尤其是现实中,许多家长为了孩子能有“高亮一刻”,不惜动用各种关系,叨扰亲朋拉票,着实令人反感。
  于是,一群素不相识的人为给一个陌生小姑娘在一场不那么重要的投票中“挣面子”,成为了她暂时的“家人”,和那些其他小孩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一样,也为她张罗吆喝,为她拉路人投票,最终逆转获胜,这样的新闻着实有点暖。
  有网友说:“虽然这次的票选冠军并不会对她的生活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只希望我们的投票,像星空的一颗星,在某个夜晚,出现她的天空。”这也是每个参与者的心声。
  举手之劳阐释关爱弱者内涵,
  小投票折射大温暖
  □兽兽
  网友的“义举”,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数字鸿沟时代对弱者处境的同情。上网拉个票,对于那些有文化的父母、有条件的家庭易如反掌,但对于那些上网困难、社交圈狭窄的父母,则难如登天。网络时代,没有虚拟圈子,等同于没有影响力,甚至是自我救济的能力。如此,任何通过网络来进行的评选,都要考虑评选对象在真实世界中的处境。
  与其说网友同情的是赵宇琦起初得票为0,不如说他们更同情小朋友和她的家人在现实中遇到的困难。还不止是赵宇琦,此次疫情凸显了广泛存在于受教育者中的数字鸿沟——孩子们去不了学校只好在家上网课,有的家庭上网困难,有的家长不具备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有的家庭關系紧张,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生活幸福感。
  这样的“随手帮”是社会良善的表现,也是有意义的。现在青少年中的评选很多,什么“好孩子”“优秀少年”,有的家长不能正确认识评选的意义,为了培养所谓的“精英”,不惜血本学各种才艺,获奖证书成为评优升学的硬通货。有没有才艺、有没有亮点,在优秀与平庸之间划出了界限。这样的做法其实是有违教育平等理念的,更别说它看不到孩子身后的故事,实际上,对于那些好孩子来说,无来由的“优越感”本身就可能成为人格发育的障碍。
  据说,在网友帮忙下拿到票数第一时,赵宇琦小朋友自己还不知道这个结果。网友拉流量、纠偏,大家觉得是个再好不过的结局,但另一方面,在一个敏感的孩子那里,大家的帮忙会不会让她心里有压力,产生自卑心理,这是需要留心观察的。总之,别让这件原本温暖的小事,变成现实世界里一名寒门子弟内心持续的压力,这需要学校、社区的持续关心,更需要把爱心转化为实质帮助的行动。(选摘自《南方都市报》)
  (编辑:关晓星)
其他文献
“不错过白雪落在身上的瞬间/柴火燃烧的温暖/这些我们都要离开手机/亲身经历。”  你以为这是发在诗刊上的句子?不。这首名为《不错过》、用词朴素又接地气的小诗,“发表”在高校食堂窗口上。宋成宝虽然写了很多诗,但想要出版它们,还是个遥不可及的梦。为了帮他圆梦,学校餐厅就在打饭橱窗上“发表”了他写的诗歌。  这个温暖的举动,颇具人情味,也是一次挺成功的“推荐发表”:那些打饭窗口犹如一个个自媒体,往来穿梭
妨碍人思考的,往往是知识。  思考与知识,如水与油般不相溶。思考,是自行创造出什么;而知识,则是一股脑儿地搜集他人的产出。仅仅是搜集信息而让知识丰富,你不能就此认为这些是“自己想出来的”。明明借用了他人的知识,却误以为是“自己的点子”,这就大错特错了。  我一直认为,人一旦变得习惯依赖搜索引擎,不假思索便可获得答案,长此以往将渐渐丧失生而为人的某种重要的功能。  查询之路虽然比思考之路好走得多,但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电影《卡萨布兰卡》  (3)路,就是书。——余秋雨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题,写作时要具体分析这三则材料的内涵和关系。第一则材料强调“书”和“路”的重要性,要多读书,多行路。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被誉为2018年最值得期待的现实题材电影《生活万岁》记录了15名普通中国人的生活:给亡妻朗诵情书的抗战老英雄、坚持替儿子还债的高龄奶奶、身患癌症却给别人带来欢笑和力量的青年医生、卖唱街头相濡以沫的盲人夫妇……在一般人看来,他们的生活只有60分,甚至更低,但在导演程工眼里,这群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光。  谈到自己选取和拍摄的这些片中人物时,他说:“所有人都认
2020年4月,一名武汉大学毕业生发布的微博动态引发了热议:疫情之后,这位毕业生很迷茫,工作还没有着落,也不知道将来能做什么,去超市购物都要靠购物券,哪有资格谈“诗和远方”?他提到在校园时,自己会憧憬未来的无限美好的可能,但现在却不敢有所期待。期待感的缺失比找不到工作更让人感到焦虑。对此,一直主张“诗和远方”的高晓松给这位毕业生写了一段文字:也许慌张就是青春本春,等你有一天不慌张了,青春就从指缝中
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公元前479年的春天,花红柳绿的景色并没有让孔子感到一丝喜悦,他太累了,他也终于不用再为社会的变迁而忧愁了。七十三岁,想来从心所欲也不过如此,缓缓呢喃了半天,就闭上了双眼。之后,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将平日孔子的教导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代以来,为了应对国际战争和冲突,构建持久稳定的国际秩序,一系列全球治理方案接踵而出,但总体上收获甚微。这不禁令人反思一个重大问题:构建持续和平稳定发展的国际秩序是否可能?  依照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的理解,构建持续和平稳定发展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能的。在他看来,战争是伦理发展的必然环节,是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庙堂之上,匏樽相错人人谈笑自若,却有人暗叹其虚伪做作。江湖之中,斜阳草树人人悠闲清静,却有人暗叹视野狭小,想要入世拼搏一番。我认为,入世出世并没有明确的好坏之分。  立于山顶,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却无奈于人人如在云雾之中的扭捏作态。安于山谷,感受自然之美,却惆怅于眼界甚窄,只能够“望做官兮天一方”。但在我看来,这本来就是自相矛盾的抉择,既然喜爱山顶风光
冲 刺  季美林六十多岁,有人开始称呼他“季老”,他很不服气,没觉得自己很老;到了古来稀的年纪,他依然没有为年老发愁。既然上帝垂青自己,他就决定再好好干一番大事。于是,他70岁时着手写《糖史》,80岁时他加大了步伐,开始冲刺。  他住在清华园里,每天去图书馆看书、查资料、写作,这样风雨无阻,寒来暑往。有人劝他:年纪一把,还这么拼干啥?他觉得,躺在“老”上睡大觉,跟死了没什么两样!“焚膏油以继晷,恒
余秋雨在《一个王朝的背景》中有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种,其最终意义不是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  之所以这样说,在我看来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它如一条纽带,牵系着个人、历史以及未来。  谈及文化,最易让人联想起的一定是文字。公元前3400多年前,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而今两河流域的人已无法认出石头上的字迹;五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圣书字,而今金字塔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