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着整个学习过程始终,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只有教師认真钻研教材,探讨习作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习作;兴趣;阅读;批改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着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表现。春秋末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分享教学中积累的点滴经验。
  一、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曾经在任教的班级做过一个习作问卷调查,全班41名学生喜欢写作文的只有2人,占全班5%,怕写作文的人数竟然达到37人,占全班总人数的90%,课后与学生交流得知,之所以畏惧作文,最主要是觉得没内容写,不知道要写什么?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写作动机自然对写作失去兴趣,这惊人的数字令广大语文教师深思,之所以学生会觉得写作文时没内容可写,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平时缺少观察,为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前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如教学《草虫的村落》一文时,作者郭枫的目光跟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课文讲授结束后,教师可以质疑学生:“同学们,作者之所以能把草虫的村落写得这么生动形象,是因为作者在游历中对草虫的村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你们平时是否这样观察过一种小动物?今天的作业就让同学们回家观察一种小动物,可以是家里圈养的,也可以是大自然的,可以是四肢如柱子的大象,也可以是力大无比的蚂蚁,下节课大家来谈谈自己观察的小动物,看谁观察得更细致。”通过这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关于习作一——把自己想象成一种动物或植物并写下来就不怕没内容可写了。
  二、 强化课外阅读
  教学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聪明伶俐,写作时可谓“绞尽脑汁”,虽然把文章的表达清楚了,但在语文表达上存在方言等现象,影响了作文质量,最终导致学生厌倦习作。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平时缺乏课外阅读,积累的优美词句有限,古人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是进步的阶梯,学生阅读的书多了,肚子里的“墨水”自然也少不了,写作时就会如同涓涓流水,源源不断。强化课外阅读方法有:首先,鼓励学生借书。文学家袁枚曾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学校图书馆借书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学生受时间影响,再不抓紧时间阅读,就要归还图书了,自然而然就会起到督促作用。其次,班级建立图书角。每位学生将自己家里的图书“捐”到班级图书角,与大家一起分享,使图书的利用价值最大化,又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第三,指导阅读内容。与学生交流发现,如今的孩子最喜欢看的是《马小跳》之类的漫画,然而这类书籍对学生的写作帮助并不大,为此,作为老师要指导学生多阅读名著、散文、诗歌等体裁的文章。第四,写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指导他们写读书笔记,把阅读中积累的优美词句记录下来,加深记忆。通过以上方法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 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
  小学生想象能力有限,如果写作内容是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的,要求让学生展开想象——“瞎编”,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生活是一门大学问,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的素材,为学生提供写作的舞台,及时有效地把生活中发生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如:每学期开学初班级里都会进行大扫除,教师可以事先告诉学生大扫除结束后要写作文,让学生观察活动时每个同学的言行举止等;又如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后,要求每位同学认真观看,把自己观看后的感受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写在作文本上,也可以写在日记本上;再如课文里经常出现扩写、缩写或续写等练习,不能为了自己的方便,剥夺学生练笔的机会。学生勤于动笔,越写越有兴趣,渐渐感觉其实写作也没什么难处。
  四、 净化写作天空
  课间时间与学生交流发现,他们每周都要背诵优秀作文选,每个单元的习作范文都要背三篇或以上,原来有些教师不知道作文教学从何入手,有的一线教师平时工作压力太大,虽然上级部门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期末考试评比仍未淡化,教师为了取得所谓的高分,为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没心思再钻研教材,研究作文教学的方法,只好采用速成法,让学生背诵范文,在考试过程中,教孩子套用范文,抄袭范文,甚至昧着良心让学生说假话,这样的教学方法确实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只要学生有背诵过的习作,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然而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根本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渐渐地依赖于范文,一旦考试题目不是学生背诵过的范文,学生将如同瞎子摸到三岔口——不知所措。为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要善于钻研教材,认真研究作文教学的方法,给学生一片纯净的天空。
  五、 人性化的批改
  批改是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作为老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间的个性差异,不能总是以成年人的眼光对待学生的作文,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并非说教师批改作文不能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批改习作时,既要指出学生作文中字、词、句等存在的不足,同时又应该对文章进行人性化的评价,找出值得教师表扬的地方,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作品”还是有价值的,并非一文不值,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长此以往,学生将渐渐喜欢上习作,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总之,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一线的教师,只有认识钻研教材,探讨习作教学方法,善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由“老师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的写作状态,在快乐中习作,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丽,刘伟.激发习作兴趣“四法”[J].中华少年,2017,(24):20-21.
  [2]曾惠兰.不走“寻常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17,(2):31.
  作者简介:
  魏发兴,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深土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师爱是阳光,是雨露。“爱”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而“爱满天下”又是陶行知先生终身奉行的格言,更是他崇高人格的展现。“爱学生”是教师职业的生命与灵魂。  关键词:微笑;理解;无声;师爱  爱是微笑与信任,爱是理解与关注,爱是一种信心鼓励,一种潜能激发……它或是一个眼神,一张笑脸,一个手势……亦或是一句关切的问候,一丝温情的微笑,一束鼓励的目光……爱对于孩子,是遮风挡雨的绿荫
该文通过年行走轨迹规划研究现状,以及与其它规划部分的关系和对整个构成系统性能提高的影响、帮助,提出了专门开展此项研究的必要性与现实性。与此同时,也给出了解决现存若干问
摘 要:材料加工原理是材料类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在高校材料学院中相继开设,对材料专业的学生理解材料制造的规律起到关键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南京邮电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材料加工原理的课程改革的做法。围绕材料加工原理这门课的特点,培养学生具有材料形貌设计,制备的科学素养及科研交流能力,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探索与改革,最终在教学效果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材料加工原理;课程改革;
摘 要:真实课堂关注相关的教和学的真谛,体现出对于生命的意义的追寻,这是教学的起点。所谓的“真”,就是价值规律要符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以及遵从小学数学教育规律。所谓的“实”就是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实在”,借此保证教学最优化的实现,能够保证采用科学化的教学方法,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情况,就如何追求原生态,构建小学数学真实课堂的具体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
本文将探讨具有3D效果的分形图像的计算机生成.我们采用轨迹井跟踪、调色板和图层技术来生成这类具有艺术感染力的3D分形图像,并且生成算法简单、快速.
摘 要:学分制是具有较大灵活性的教学管理制度,高校教学管理一般采用学分制来控制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管理成效,但随着高校的扩建和专业的扩招,学分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高校教学管理的目标。完全学分制就是为了适应各大高校更加高效的管理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而产生的,本文从高校教学管理的课程设置、选课模式、学分设定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着手,探讨完全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之路。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高校教学管理
该文掉出了一种用于判断功率开关管既损耗的新方法-轨迹法,使它得用普通示波器观察功率开关管的损耗成为可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