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桃花潭重读李白诗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us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5月6日,我随南京大学中文系退协去皖南旅游,在泾县桃花潭东岸见一特制的木牌上刻有李白的《赠汪伦》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此诗大家都很熟悉,一览而过。我却边走边想,顿生疑惑,主要是前两句不好理解,难道汪伦是“踏歌”而行,赶来欢送李白的吗?那么汪伦是何许人也?踏歌又是什么文艺形式?返宁后我随手翻了身边的资料,都说汪伦是“村人”或“农民”,程千帆先生的《古诗今选》也称汪伦是“当地人”。后因杂事缠身,我未能对这首诗作进一步探究,只是断断续续地查阅了一些有关的资料,了解到对这首诗的一些研究现状。然后撰写成文,费时三个月,总算了却一桩心事。
  关于汪伦其人,近年来多有专家对他作过认真研究,尤其是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发现了泾县《汪氏宗谱》和宣州《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残卷,证明汪伦实是当地望族豪宗。据记载,隋炀帝时,寇盗纵横,民心莫安。汪华招募壮勇,抚有歙、宣、杭、睦、婺、饶六州之地,带甲十万,威震江淮。后归附于唐,高祖嘉其忠义,封越国公。这汪华即是汪伦的前五世祖。至于汪伦本人,《宗谱》中的“汪伦”条有云:“汪伦又名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赠答,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青莲往候之,款洽不忍别。”
  李白既是汪伦请来的,自会得到汪伦的殷勤接待。此时的李白早已摆脱“赐金还山”的忧愤,蔑视权贵,正视平民,长期漫游,这次就是从他歌咏过矿工的贵池来到桃花潭的。他不仅游玩了奇山异水,与群众亲切接触,还去了那个仅此一家的“万家酒店”(尚有遗址),与百姓酒友同饮同乐。当李白这位县太爷的好友要离开桃花潭时,自会有村民赶来送行。
  至于踏歌,据晋代葛洪《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时,宫中每年都有“以弦管歌舞相欢愉”之乐事,如“十月十五日,共入灵女庙,以豚黍乐神,吹笛击筑,歌《上灵》之曲。既而相与连臂,踏地为节,歌《赤凤凰来》”。可见汉代已把古人在同自然的搏斗中取得胜利时而“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踏歌从民间引进皇宫。唐睿宗李旦也就有安福门观灯观舞的举措:景云二年上元日夜,“出内人连袂踏歌,纵百僚观之,一夜方罢”。由“连臂”“连袂”可知,“踏歌”实是一种群舞,大家连手而歌,踏地以为节(打拍子),并不是一个人踏地而行,更不是像墨西哥人跳踢踏舞那樣以多变的节奏,敏捷的足部动作踏地作声。深爱文艺的唐玄宗就更会沿袭其父展示“踏歌”的做法并加以发展,这就是张《朝野佥载》说的,“先天二年正月十五、十六夜,于京师安福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宫女千数,“于灯轮下踏歌三日夜,欢乐之极,未始有之”。
  宫廷的踏歌活动,带有“与民同乐”的目的,影响很大,在乡村、城镇也就流行更广了,甚至连“踏歌”这个名称也是唐代才开始专用并固定下来的,有的诗人如谢偃、崔液、张说的诗题就叫《踏歌》。后来刘禹锡的《踏歌词》(四首)便是最负盛名的:“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写出了妇女春游时边唱边舞的自娱作乐,或即兴编舞,相应传唱,或牵手踏脚,低首甩袖。可见李白说的“忽闻岸上踏歌声”,也就是指的村民以欢乐抒情式的轻歌曼舞欢送李白的情景。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艺术表现的精妙。
  前人评此诗有“前夷(平)后劲”之说,认为前两句诗直叙实事,并无精巧之语,后两句方是妙于言情,并用桃花潭水加以衬托,致使情意曲折而有神情。但也有人认为前两句更重要,它是在相别之地表现相别之情,语出天成自然,故而“将”字、“忽”字“有神有致”。其实说得最完好的应是清人沈德潜的话:“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卷二)这是说如果用潭水千尺来比喻汪伦一人之情,便是平凡而一般的话,所以李白就用了一个“不及”而避开了。那么比千尺潭水还要深的情究竟有多深呢?这就很耐人寻味了,他自己的回答是“妙境只在一转换间”。仅此一句,看似答非所问,实是对答如流,精妙自若。“境”者,境况、场景也,这就是由一个场景场面转换到另一个场景场面,当时的情景应当是这样的:
  汪伦在家设宴为李白饯行,然后送他登上早已停泊在江边的船上。这时很可能是酒店的万老板送来了两坛美酒赠给李白,于是“将欲行”便成了“不忍行”,终于出现了挚友之间送行与告别的生动画面:李白手举酒杯立船头,汪伦也是手举酒杯站码头,两人是欲行不行各尽觞,一杯一杯复一杯。这时突然从东岸上传来一阵“踏歌”声,李白扭头一看,原来在那由细石白沙淤积而成的滩地边上长有一片芦苇,随风摇曳。就是在这绝美的山水胜景的芦苇丛前有一队男女村民手拉手,踏地为节,边歌边舞。这一场景的转换,群众自发的踏歌送行,是李白始料不及的,顷刻间便发生了急遽的心理变化,而作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即兴吟唱。这里,由第一句的船头辞别到第二句的踏歌相送是一大转换,都是写的动作,是动态的事实,然后再向第三、四句激动的心态即思想的实际转折,并通过形象的比喻妙语予以表现,使桃花潭畔村民对李白的情谊达到了其深莫测,无法估算的程度。这种触景生情、缘情而发的感慨,不仅突破了绝句诗受字句所限而别具含蓄之韵味,也为我们的阅读提供了遐想的余地:如果没有“忽闻”的村民踏歌相送,或许李白就不会写这首诗了。我们今天能欣赏到这首使人怡情悦性的名诗,不仅要感谢李白和汪伦,还应感谢好客的桃花潭村民。
  那么,为什么诗中不见村民群众的字眼而只突出一个“汪伦”呢?我的体会是,从一般的人际关系而言,李白和汪伦是老相识、好朋友,脱口而出,随手拈来,自会把汪伦和自己的名字都写上,一前一后,相得益彰。若从写诗的技巧而言,这就涉及“一个”和“一群”的关系问题,在李白的心目中,这一个汪伦是和那一群村民连在一起的,类似哲学上的“个别”与“一般”之间的对立统一,即从一般突出个别,以个别体现一般,也就是美学和文学上讲的典型问题:“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七言绝句可说是最精粹的诗体之一,以最经济的笔墨(仅28个字)表现最完整的感情或意境。它的结构规律和表现模式,多以第三句为转折,第四句为结语。我们可举同是七绝高手王昌龄的《闺怨》为例:“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是说春天来了,闺中少妇以欢快的心情作了一番精心打扮即登楼赏春。当她依栏凭眺时,只见田头路旁的柳条一派嫩绿,随风飘荡而婀娜多姿,顿时撩拨她的心弦,深感自己青春独守的孤寂而心理发生了遽变:由原来一心等待戍边的丈夫凯旋而封侯晋爵的“不知愁”一下转折成了悔悟悔恨的怨愁。这突变的关键就是第三句的“忽见”起了触觉触媒的作用,情调陡转,由可见的动作行为改变为静态的思想活动,致使闺中少妇的怨意在不言怨愁中陡然倍增。李白的这首《赠汪伦》,由于比它多了一个“忽闻”的场景“转换”,前后两个场景相加,亦即把汪伦和村民对李白的情谊融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了全诗的大转折,这就使得它的结语更加深厚而丰美无比了!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1978年,瑞典最著名的导演英格玛·伯格曼和瑞典最著名的演员英格丽·褒曼金风玉露一相逢,两人合作拍摄电影《秋日奏鸣曲》,这是一部有关人生痛苦的电影,拍摄的过程也非常痛苦,两位王者相互折磨。  多年之后,瑞典著名纪录片导演斯蒂格·比约克曼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本期主题“被祝福的那个”来自于伯格曼作品)这样说道:“我不认为褒曼女士在拍《秋日奏鸣曲》时被伯格曼先生折磨,我觉得,是褒曼女士在折磨伯格曼先生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经典名篇,历来研究者对它有着超乎寻常的解读热情,魅力非凡。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故事内涵仍未阐释到位,尚可再论。蒲松龄在小说中两次用到“黠”字:一处是婴宁用以形容丫鬟小荣“是亦狐,最黠”;另一处是作者用以点评婴宁“其黠孰甚焉”,足见此字甚得蒲氏之心。以本文之见,最黠者并非小荣、婴宁等美狐,而是作家本人!蒲松龄小说创作上的灵心慧性,在《婴宁》篇中施展得酣畅淋漓。“显”“隐
【摘要】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情况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中国的未来与发展。以东北林业大学本科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提出高校在新形势下对于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该把握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信仰 信仰状况 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摘要】网络虚拟财产是否具有可诉性,在理论和实务界均存在争议。由于我国虚拟财产立法的滞后,我国侵犯财产罪的客体仅限于现实的财物,对于虚拟财产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由于适用法律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司法处理结果。从理论分析和司法实践上来看,网络虚拟财产争议存在着可诉空间。  【关键词】网络虚拟财产 可诉性 争议    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因网络虚拟财产而产生的争议不断出现,在审理这类案件的过程中
收入差距、腐败、利益冲突等是一直长期得不到很好解决的问题,也是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关键因素。尤其是最近几年,这几个问题越来越突出。党和政府必须真正从体制机制入手,从根本上解决长期积累下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十二五”时期我国社会秩序面临的挑战  社会问题不断增多,社会管理需求凸现。“十二五”时期利益问题引发的种种群体事件时有发生,社会要及早化解社会风险。土地引发的社会矛盾问题要及早引起重视,在对各
【摘要】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中,绝大多数是物业公司作为原告、诉求业主交纳物业费的案件。物业公司违约能否成立,首先应确认物业公司的服务标准。同时,对物业公司的违约状况进行分类,可以判断物业公司的责任,对业主提出的物业公司违约抗辩能否成立做出判断,并进一步做出处理。  【关键词】物业服务合同 纠纷 违约责任 抗辩    物业服务是保障人们正常生活、实现安居乐业的必需内容。对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的相关研究,有利
【摘要】大连IT产业的迅猛发展造成人才的需求空缺,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学校以及培训机构、IT从业人员、IT企业及政府等四个方面的原因。要制定灵活的培养方案,为教学提供适度空间;提高从业人员团队合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从业人员的待遇;制定灵活的政策,为人才的发展提供合适空间。  【关键词】IT人才短缺 原因 灵活培养    前 言    IT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意为
【摘要】将《贾又福山水画教学体系》与南朝宗炳《画山水序》这两篇相隔约一千六百年的关于中国山水画的著作放在一起进行学习、比较、探讨,可以发现,二者具有许多有意义的连接触点、承传关系、创新思维,也有着不与人同的方法论和认识论,让人体会到某种有关艺术教学与研究的审美意趣的回归。  【关键词】贾又福 宗炳 审美 山水画    历代论画名著中,晋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是最早论述山水画的。作为对山水画的
[摘要]过程幸福与结果幸福的统一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但在现实中这似乎总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根源在于根深蒂固的快乐主义幸福观,这种幸福观又是建立在错误的人性论基础之上的。只有抛弃对人和人的幸福的内在性理解,才有可能化解过程幸福与结果幸福之间的外在对立。  [关键词]过程与结果幸福快乐主义人的本质    每个人都追求幸福,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幸福似乎必定同时意味着痛苦的过程:幸福一方面是某种“完美的”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既需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备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又需要精通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具备决策、协调、领导、沟通等才能,大量企业由于缺乏这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无法对企业信息化进行科学规划和建设,这自然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此外,不少企业中由于人才严重匮乏,加之基础薄弱,未能实现定额、计量、标准、统计、物料及产品编码的规范化管理,数据的采集,统计和录入没有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