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学德语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德到德国留学时,已经36岁了。初到德国,朱德遇到的最大障碍是语言不通,既不能直接同德国人会话,又无法阅读德文书籍,而当地所能见到的马克思等人的著作多是德文版的。因此,在初到柏林的半年时间里,朱德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德文上。这对已经36岁的他来说,是需要有很不寻常的决心和毅力的。
  朱德买了一张柏林地图,每天带着它出去走。沿路遇到学校、博物馆、画廊、啤酒店、餐馆,或是准许他进去的工厂,都要去看看。他访问议会,浏览公园,参观教堂,走访普通人家。他还去看歌剧,听音乐会。那时的柏林,他几乎都走遍了。朱德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说:“硬是走路,学德文也学得快,认识街道也快。”“几个月后,我的德文程度就可以买东西、旅行、出街坐车了。这样一来,就比较舒服了。”
  阅读德文书籍比掌握一般会话更困难一些,朱德借助词典,一字一句地对照着书读。开始时速度很慢,但没过了多久,速度就快起来了。每逢节假日,别人都去逛大街或马路,他却一个人骑上自行车,带着一大叠德文书,到柏林郊外的布登湖畔去读。一读就是一整天。令同学们惊讶和叹服的是,朱德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学习,就可以阅读德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了。
其他文献
一、引文索图证源头    伴随着东西方列强对我国步步进逼的侵略,南海诸岛的形势顿时紧张起来,晚清政府捍卫南海诸岛主权的斗争从此拉开了帷幕。  1902年,日本侵占我东沙群岛东沙岛,掠夺那里的磷矿资源。晚清政府责成广东当局与日本交涉,负责收回东沙岛主权。但是日本驻广东领事百般抵赖,不愿将东沙岛交还中国。  为了证明东沙岛属于我国,清朝两广总督张人骏搜集到许多有关东沙群岛属于中国的历史文献和图籍,如王
期刊
东汉才子王粲文才出众,被后人誉为“七子之冠冕”,就是“建安七子”中的领袖级人物的意思。  当时文化界流行写诗赋,王粲文学上最拿手的就是赋,其中的《登楼赋》成为当时的流行作品,一度登上东汉诗赋排行榜的榜首。  王粲还有一个癖好,喜欢听驴叫、学驴叫,每次听到驴叫,他都如闻仙乐,如痴如醉。  王粲归附曹操后,曾劝刘表的儿子刘琮,以和平方式令其归降于曹操,避免了流血牺牲,这等不世之功,连曹操也深为感佩,视
期刊
中国传世书法名帖,千百年来几经沧桑,流转有序。  其中,三希宝帖是现存最为古老的法书真迹,为历代奉为无上至宝、法书鼻祖,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神品。  公元1746年,乾隆帝得到《伯远帖》后,将其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藏于养心殿,合称为“三希宝帖”,并御书“三希堂”匾额。  《三希宝帖》是现存最早的晋人法书真迹,被历代学书之人奉为圭臬。现分藏于两岸故宫博物院内,且分别为两院“十大国宝”之首。  
期刊
《小二黑结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人民艺术家、人民作家和著名小说家”之美誉的赵树理的成名大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经典的短篇小说之一。作品通过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农村青年小二黑和小芹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描写了农村中新生的进步力量同落后愚昧的迷信思想及封建反动势力之间的尖锐斗争。主人公在新生人民政权的支持下,冲破阻碍,获得幸福婚烟,显示出了民主政权的力量和新思想的胜利。  《小二黑结婚》深刻
期刊
中央大学溯源于清末三江师范学堂,1915年改为南京高等师范学堂,1921年郭秉文以南高师为基础正式建立东南大学。1927年国民政府实行大学区制,在东南大学的基础上,融合河海大学、江苏政法大学、江苏医科大学、南京工业专门学校、南京第一农业专门学校、南京商业专门学校、江苏工业专门学校和上海医科大学等八校组建成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2月,第四中山大学改名为江苏大学。同年4月,江苏大学又更名为国立中央大
期刊
春秋时期,诸侯割据,战争频繁。  齐国是个大国,齐简公做国君的时候,拜陈恆为宰相。陈恆生怕国书和高无丕这两个大臣同他争夺权位,便怂恿齐简公派他们出去打仗,进攻鲁国。  这时孔子正在鲁国编书,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马上把学生子贡派到齐国去。  子贡到了齐国,对陈恆说:“我不是替鲁国说话来的,是来为您献策的。”  陈恆不信。  子贡便说:“鲁国是个不堪一击的小国,姓国的和姓高的不用费什么力气便可以
期刊
重庆“较场口事件”后,马寅初对国民党彻底失去了信心,从此不再出席国民政府立法院会议,开始与蒋政权势不两立。  1947年2月,马寅初向国民政府立法院正式提出辞职。7月,被国民党当局除去立法委员名。  1948年秋天,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和帮助下,马寅初化装脱离了蒋管区,奔赴他心驰神往的解放区,受到中共中央热烈欢迎。    一、马寅初公开挑战四大家族    1939年春,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来到陪都重庆
期刊
1938年12月中旬,国民党军警奉令在湖南省省会长沙全城纵火,实行所谓的“焦土抗战”。  “大火既起,老百姓慌不择路,争相出逃,拥挤践踏,死伤甚巨”,十几万间民房、商店也在一夜之间化为灰烬。  寇锋未到,而自己阵脚已大乱,一时间国内舆论哗然。在国人的痛骂声中,蒋介石下令枪毙“长沙纵火案”的三个当事人:长沙警备司令酆悌、警备第二团团长徐和、长沙市公安局长文重孚,借他们的人头平息民愤。  其实,“长沙
期刊
编者按:本文节选自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出版的《艰难结晶》一书,该书是李国维、李国华等兄妹六人对父亲李逢春、母亲邓梅兰的回忆集。在李国华的丈夫、原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吕日周的建议下,作者署名“陆仁”,谐“六人”之音,吕日周副主席并为该书写了后记。    一、从台湾回到大陆    1950年,妈妈从台湾回到大陆,迎接她的是三天两头抄家、无休止的审问。妈妈是爱国的,很相信中国共产党,她带着三个孩子从台湾回
期刊
近日,一部拍摄于20世纪50年代的老电影《武训传》重新走进了公众的视野。60年前,这部电影经过短暂的公映后便匆匆退出银幕,今天,当这部“新中国首部禁片”浴火重生之后,再次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片中主人公武训生前身后的奇特遭遇,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一、武训乞讨兴办义学,被光绪帝封为“义学正”,赏穿黄马褂    武訓(1838-1896),行七,字蒙正,自号“义学症”,谥号“义学正”。山东堂邑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