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初是怎样从国民党的立法委员走到共产党阵营中的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ezheng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较场口事件”后,马寅初对国民党彻底失去了信心,从此不再出席国民政府立法院会议,开始与蒋政权势不两立。
  1947年2月,马寅初向国民政府立法院正式提出辞职。7月,被国民党当局除去立法委员名。
  1948年秋天,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和帮助下,马寅初化装脱离了蒋管区,奔赴他心驰神往的解放区,受到中共中央热烈欢迎。
  
  一、马寅初公开挑战四大家族
  
  1939年春,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来到陪都重庆,就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当时,国民党统治黑暗,财政状况日益恶化,社会经济更趋衰败,生产萎缩,民不聊生。抗日战争已转入相持阶段,战事面临严峻形势,而以孔祥熙、宋子文为代表的官僚资产阶段,却利用权势,巧取豪夺,囤积居奇,借机大发国难财。
  着重研究中国战时经济问题的马寅初先生目睹时艰,痛心疾首,自感责任重大,义不容辞,便在重庆公开发表演讲,严正抨击蒋介石政权的战时经济政策,痛斥孔、宋贪污,说他们“一个握有财政之枢纽,一个执金融之牛耳,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中国的几户大贪污,其误国之罪,远在奸商汉奸之上”;强烈要求政府开征“临时财产税”,重征发国难财者的财产来充实抗日经费,并要求从孔祥熙、宋子文开始。
  他还在香港《工商日报》和《大公报》上相继发表文章,大声疾呼:“现在前方抗战,千百万将士牺牲流血,亿万人民流离颠沛,无家可归,而后方之达官贵人,不但于政府无所贡献,反而趁火打劫,大发横财,忍心害理,孰甚于此!”“要求政府对发国难财者,从速开办‘临时财产税’,将其所获得的不义之财全部贡献于国家,以为其余发国难财者倡。”
  马寅初先生向四大家族发出了公开挑战,引起了全国及世界舆论的重视,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二、“我可以告诉各位,这种猪狗不如的所谓上上等人就是孔祥熙、宋子文等人”
  
  1939年,物价已经开始上涨,法币也逐渐贬值,市场上出现了黄金、白银、美钞的投机买卖。在这种情况下,财政部突然公布将当时法币对美元的比价降低一倍,以致人心震动,物价犹如脱缰之马,猛烈上升,市场一片紊乱。而当时的中央财政当局,以及跟财政当局有密切关系的少数官员,在这一降低法币政策公布的前夕,均不遗余力地购进美钞、黄金、银元和一切可购的物资,一夜之间他们的资财就翻了一番。有的权势者,凭自己的权力和关系,前天向银行借贷大量法币抢购美元、黄金,隔日即可用一半美金偿还借款,自己净赚一半,真可谓是空手套白狼。
  马寅初先生对此行为十分愤恨。
  同年秋,中国经济学社年会在重庆道门口银行公会会堂召开。
  中国经济学社创立于1928年,共有社员200多人,是一个纯粹的学术研究团体,荟集全国财经学者和掌握国家财经工作的人士。宋子文、孔祥熙之辈都是中国经济学社的永久社员。社员公推马寅初为社长。学社每年举行年会一次,社员均可提交论文在年会上宣读,也可以临时在会上发表书面或口头的建议和意见,以求集思广益,利于国计民生。
  1939年这一次年会,社长马寅初先生事前特邀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部长、中央银行总裁孔祥熙参加。
  大会开始后,马寅初先生致开幕词,大意是:“抗战以后,财政紊乱,物价不断上升,人民生活紧张,救亡图存,要从安定后方入手。我们中国经济学社,是研究国家财政经济的学术团体,荟集了财经专家和财政当局,人才济济,应负起责任,共商对策挽此狂澜。希望各抒宏论,以解危机,因此这次年会,我的意思,就对这一问题,集中力量作专题讨论。”
  马寅初的一番开场白,经社员们鼓掌赞同后,他话题一转:“今天我们很幸运,我们的社员,现任财政部部长的孔祥熙先生,在百忙之中参加了这次年会。孔先生是财政经济专家,又是掌握全国财政命脉的最高主管长官,现在我们想先请孔部长对当前的经济情况和政策,给我们作一指导。”
  马寅初将了孔祥熙一军,将得孔祥熙面红耳赤,但大家的眼睛都盯着他,热烈地鼓着掌,他只得走上台去敷衍。
  马寅初在孔祥熙发言将毕之时,插话说:“请问部长先生,在法币已经贬值,物价不断上涨的时候,财政当局没有设法稳定币值、制止物价上涨,反而突然宣布大幅度地降低法币对美元的比价,推波助澜造成财政上的紊乱,使物价更猛烈地上涨,我们学识浅薄,不知用意何在?”
  又说:“听说这次调整美元比价公布以前,那些洞悉内情的人,不顾人民死活,都拚命地向市场上抢购美钞、黄金、白银,还通过种种方法套购外汇、抢购物资,一夕之间都发了大财。请问部长先生,这又作何解说?”
  接着又说:“我们中国经济学社的基金和我个人微末的储蓄,都是存在国家银行分文未动,就是将来法币继续贬值不值一文,我们为了维护国家财政的稳定、政府的信誉,决不拿那些存款去做投机买卖,兴风作浪,扰乱市场,请问部长先生,我们是不是应该这样做呢?”
  到会的社员都知道,马寅初的发言一定是会触怒大财阀孔祥熙的,但皆以他能不避权势,敢于说出大家想说而又不敢说的心里话而感觉非常痛快,对马寅初的敬佩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便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孔祥熙在台上十分尴尬,呆若木鸡,无言以对,大会陷入僵局。后经有人提议休息10分钟,孔祥熙这才得以下台,乘此机会,托言有事,溜之大吉。他心中对马寅初忌恨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
  几日后,马寅初应邀到陆军大学演讲,面对国民党多名高级将领,满怀义愤地说:“有一种所谓的上上等人,他们依仗权势,利用国家机密,从事外汇投机,翻手成云,覆手成雨,顷刻之间就获巨利,存到外国,大发超级国难财。我可以告诉各位,这种猪狗不如的所谓上上等人就是孔祥熙、宋子文等人。”
  他接着又说:“值此多事之秋,必须反对滥发纸币,反对搞通货膨胀,一定要做到有钱出钱,合理负担,一定要向有钱的人要钱,征收战时过分得利税或临时财产税。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把孔祥熙、宋子文等人撤职,把他们的不义之财拿出来充当抗日经费。”
  马寅初一连讲了两个多小时,全场的将军们热烈鼓掌,表示支持。
  
  三、“有人說他蒋委员长是民族英雄,我马寅初认为他不够格,他只是‘家族英雄’”
  
  1940年4月28日,马寅初又在重庆大学礼堂召开“1940年中国经济学第十四届年会”。这次年会,盛况空前,不但在重庆的社员参会,而且有大后方的桂林、昆明等地,还有广州的社员也均到重庆出席,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也应邀参加。
  开会那天,就连大礼堂外的空地都挤满了自发而来的听众。
  此次年会,仍就当时政府的财政措施加以批判和责难。当时财政部长仍由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兼任,虽然他是中国经济学社的永久社员,但鉴于上一年会所受的窘迫,便不敢前来参加。不过,出席大会的社员中依附孔、宋者不乏其人,马寅初对财政当局的指责和批判,也会一一传到孔祥熙、宋子文的耳中。
  7月30日,陈嘉庚在致蒋介石的信中说:“本年4月28日,全国经济学社年会,假重庆大学礼堂开会,马寅初主席言现实如此严重危险,而保管外汇之人,尚且时常逃走外汇,虽加获五七千万元,将留作子孙作棺材本,几于声泪俱下,且重行复述,激烈痛骂,其忠义豪爽、不怕权威,深为全座千百人敬仰……”
  1940年初秋,蒋介石侍从室通知重庆大学校长叶元龙去见蒋介石。一见面,蒋介石就怒气冲冲地劈头训他一通:“你真糊涂!你怎么可以请马寅初当院长?你知道他在外边骂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吗?他骂孔祥熙就是骂我……他骂孔祥熙的话完全是无稽之谈,但是不明真相的人却根据他的话来骂政府,华侨领袖陈嘉庚就是这样。”
  蒋介石命叶元龙于下星期四陪马寅初来见他。
  叶元龙回校后便婉言转达蒋介石的邀请,马寅初听了很气愤,对叶元龙说:“你陪我去见蒋介石,我不去,除非宪兵来‘请’”。
  到了星期四,叶元龙一个人再去见蒋介石,小心地应付了几句。蒋介石亦知用高压手段无效,最后对叶元龙说:“我要同马寅初先生谈谈,你叫他以后再来看我。”
  威胁不成,改施利诱。过了几天,中央银行会计处处长金国宝来找叶元龙,说奉孔祥熙部长之命,敦请马寅初先生出任财政部次长,要叶元龙陪同前往。叶元龙深知马寅初刚正不阿、不屈不淫的性格,忙道:“你万万不可以给马先生说这个话。”可是金国宝不信,还是去了,果然扫兴而归。蒋介石他们这才知道,铁骨铮铮的马寅初是软硬不吃的。
  1940年1月10日,马寅初应黄炎培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的邀请,第一次在重庆市中区黄家垭口实验剧院(今重庆市杂技艺术团),向社会各界人士公开演讲。这一天,不但大厅座无虚席,就连窗口和过道都挤满了人。
  马寅初照例没带讲稿,跨上讲台,劈头就说:“今天我的儿女也来了,我的讲话就算是对他们留下的一份遗嘱!为了抗战,多少武人死于前方,我们文人也要不惜死于后方。蒋委员长要我去见他,他为什么不来见我?他不敢来见我,就是因为他害怕我的主张。……有人说他蒋委员长是民族英雄,我马寅初认为他不够格,他只是‘家族英雄’。他若要做民族英雄,必须作到四个字:大—义—灭—亲!……站在后边的宪兵警察们,你们要逮捕我马寅初吧,那就请耐心一点,等我讲完再下手不迟!……如今国难当头,老百姓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但那些豪门权贵却趁机大发国难财,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前方浴血苦战,后方平和满贯,这些人真是天良丧尽,丧尽天良……我们要抗战,便要这些达官贵人拿出钱来!”
  讲到这里,马寅初义正词严地宣传他开办“临时财产税”、征收豪门巨富的不义之财,充作抗日经费的主张。接着,又引用了大量确凿材料和精辟深入的分析,痛斥了蒋介石为首的四大家族利用抗日战争,依仗政治权势趁火打劫,大发国难财的可耻行径,公开点出孔祥熙、宋子文的名字。
  他用手杖有力地敲着地板说:“他们用租税、公债和通货膨胀三种方法,刮尽了天下民脂民膏,连他们子子孙孙的棺材钱都捞足了,哪里还管老百姓的死活!”
  马寅初在香港发表的文章和在重庆的公开演讲,像一柄柄锋利的匕首,刺中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要害。为此,蒋介石深恶痛绝。蒋帮特务给马寅初送去装有子弹的恐吓信,警告他:“再演讲攻击政府,将以手枪对付!”但马寅初毫不畏惧,没有一丝一毫的屈服,他不怕坐牢、杀头,照样向重庆各界人士公开发表演讲,大声疾呼:“蒋介石必须做到大义灭亲,惩办孔祥熙、宋子文,不除孔、宋,就不能解决国家经济窘迫问题。”
  
  四、蒋介石没有想到,处置了马寅初后,使自己陷入了更为尴尬的境地
  
  恼羞成怒的蒋介石,为压制舆论,下决心处置马寅初。
  1940年12月6日清晨,马寅初在重庆大学教员宿舍的家中,被宪兵第六团姓胡的团长带着宪兵来“请”,一时群情大哗。
  宪兵胡团长佯言:“请马先生开会。”
  学生们见情况有异,纷纷阻止马寅初上车,并和宪兵力争。马寅初深恐学生激于义愤酿成事端,便力劝学生们冷静,并说:“同学们放心,看他們奈我何!”
  12月8日上午,马寅初在宪兵胡团长和一群装扮成学生模样的便衣特务的监视下,回重庆大学商学院办交接手续,并举行“话别会”。
  马寅初在“话别会”上侃侃而谈,一次又一次地控诉四大家族的罪行。随同马寅初返校、身着西装革履的宪兵胡团长一时慌了手脚,赶快上前阻止道:“马先生这次奉调上前方考察经济,现在时间不早了,我们动身走吧!”想把马寅初强行带出会场。广大学生激于义愤,不断发出“马先生不能走!”“请马先生讲下去,不愿听的人滚出去!”的怒吼。
  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掩盖捕押马寅初的真相,故作轻松姿态,不但安排了这一场“话别会”闹剧,而且还布置了“摄影留念”的活动。一宪兵特务高声叫道:“礼堂外照像机都摆好了,请大家出去照像!”
  宪兵胡团长和随行特务簇拥着马先生离开会场。许多学生放声痛哭,和马寅初合影告别。马寅初在宪兵特务押解下,含笑同前来送别的师生们大谈四大家族如何伤天害理、祸国殃民,特务们急得团团转,不得不强制架着马寅初离开重庆大学。
  商学院全院师生送马寅初到校门口时,马寅初特意走到银行系主任丁洪范教授面前,把一本英文书递给他,说:“征收战时税不是我马寅初发明的,对发国难财的人收重税,外国早已有之,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就实行过。对豪门巨室,抽其财税,是理所当然!我走了以后,还望你们多多研究,坚持下去!”然后昂首阔步,从容地踏上汽车,绝尘而去。
  马寅初先生暂时被拘禁于重庆卫戍司令部。当日下午,蒋介石即派马寅初的好友,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朱家骅和立法院秘书长梁寒操等去抚慰,同时吩咐叶元龙照顾马家,赠家用2000元。次日,将马寅初押解至贵州息烽,并令国民党中央社不顾众所周知的事实,发表“立法委员马寅初,奉命派赴前方研究战区经济状况,业已首途”的新闻。从此,马寅初就失去了自由,中国经济学社也停止了活动。
  1940年12月8日,时任蒋介石侍从室第六组少将组长唐纵在日记中这样写道:“马寅初迭次公开演讲,指责孔、宋利用抗战机会,大发国难财。因孔为一般人所不满,故马之演说,甚博得时人之好感与同情。但孔为今日之红人,炙手可热,对马自然以去之为快,特向委座要求处分。委座乃以手令卫戍总司令将其押解息烽休养,盖欲以遮阻社会对孔不满之煽动也。”
  冯玉祥将军在当年日记中写道:“8月25日:马寅初先生是热血抗战、有血性、有良心的人,因为他是中国经济界的老前辈,金融界多是他的学生,他对一切不平的危害抗战的经济弊病知道得最清楚,知道国家实在太危险了,故不顾一切,到处大骂,揭其黑暗。他前天对我说:‘反正我的年纪也大了,我还怕死吗?国家这样,我什么也不顾虑了,只顾我的良心。’故所到之处都有特务人员暗跟随着。”
  蒋介石也担心逮捕马寅初容易引发社会动荡,不但没有公开发表除去马寅初的立法委员职务,而且马寅初的薪水也由重庆大学按时发给,重大商学院院长也一直保留,暂由校长叶元龙代理。
  作为蒋介石钦定的“特别优待休养人”,马寅初先后在贵州息烽监狱、江西上饶集中营附近的铅山鹅湖书院过了一年八个月的监禁生活。蒋介石对已经失去自由的马寅初仍不放心,依然要求特务机关对他严密监管。正如马寅初给张元济等友人的信中所言:“没有行动自由和外面消息。”“每天除了爬山,没有好书可看。”
  在被关押期间,马寅初不屈不挠,坚持真理,坚持斗争,随时向奉命来看管他的军官、宪兵、特务宣讲国家大事,他们中有的人很受感动,后来弃暗投明。
  蒋介石没有想到,处置了马寅初后,使自己陷入了更为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是共产党的揭露和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另一方面是来自自己内部,包括盟邦美国友好人士的压力。马寅初被捕不几天,全国舆论即纷纷指责当局,还引发了重庆的学潮。唐纵在12月19日的日记中写道:“现在马寅初的案子,促成了沙坪坝的学潮,由商学院扩大到了全校,由重大扩大到了中大。共产党从中鼓动,因为最近国共关系的恶化,已由学潮变成了政治上的斗争。在一个恐慌的社会,星星之火,足以燎原的。”
  蒋介石处置马寅初后,不但没能遮阻社会对孔祥熙等人的不满,反而更增加了社会反孔的呼声。同年12月29日,延安出版的中共机关报《新中华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发表了题为《要求政府保障人权,释放马寅初氏》的社论。不久又发表通讯《马寅初教授被捕经过》。
  
  五、学生们为狱中的马寅初做了寿,又筹建“寅初亭”。梅汝璈在立法院财政、经济、法制联席会议上募集到捐款800多元,冯玉祥题写了匾额,国民党当局尴尬万分
  
  马寅初被捕后,重庆大学学生群情激愤,他们又是写“陈情书”,又是罢课,继而发起为狱中的马寅初做寿的活动。
  1941年3月,重庆大学商学院学生在中国共产党和民主人士的支持下,以庆祝马寅初60寿辰为名,大张旗鼓地掀起了著名的“祝寿运动”,以表示对身陷囹圄的马寅初深切怀念。为谋求扩大影响,争取全国舆论支持营救马寅初恢复自由,商学院成立了“祝寿筹备会”,登报通知马寅初的亲朋故旧和学生共同为马寅初祝寿。
  “祝寿启事”在重庆《大公报》和《新民报》上登出后,蒋介石十分恼怒,当时即由其侍从室主任陈布雷打电话叫叶元龙去见他。蒋介石一见叶元龙就说:“这样做,置委员长于何地?”严词责令叶元龙回校制止。但是由于学生们的坚持,祝寿大会无法取消。
  3月30日,举行祝寿大会。这一天,从重庆城里到沙坪坝重庆大学来祝寿的人很不少,有沈钧儒、邹韬奋、新华日报社潘梓年、重庆各报社记者以及马寅初的知交和学生,还有塔斯社驻重庆代表。
  寿堂设在理学院二楼大教室,正面高悬红底金字大寿幛“明师永寿”,四壁挂满了各方致送的寿联、寿幛。其中有两副极为珍贵的寿联,一副是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联名书赠的寿联,是3月24日提前送来的,写的是:“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作伴,支床有龟。”出自董老手笔。另一副是《新华日报》社的“不屈不淫征气性,敢言敢怒见精神。”有一幅寿幛写的是“老马识途”,还有一幅寿幛写的是“马首是瞻”。送来的寿联、寿幛连寿堂外面的过道上都挂满了。
  寿堂上寿烛高烧,花篮芬芳,摆着一本精致的纪念册,是手抄的马寅初的三篇论文和纪念文章。三篇论文是:《提议对发国难财者开办临时财产税以充战后之复兴经费》、《对发国难财者征收临时财产税为我国财政金融唯一出路》、《在重庆大学经济研究社的演讲》。1941年3月,《新华日报》华北分馆专门出过一部书,内辑录马寅初这三篇文章,书的扉页上明确写着:“作者因此三文,被捕入狱。”
  来宾和参加祝寿的师生都佩着特制的红寿字纪念章。祝寿会开始,由商学院学生赵国恩报告筹备与受阻的经过。来宾张西曼致祝词,他说:“今天的祝寿会上不见寿公,使我们无限感慨!”又说:“马先生敢言敢怒,值得我们学习。”最后大家以茶代酒,遥祝先生健康长寿!
  重庆大学学生倡议建“寅初亭”,作为对先生的长远纪念。这一提议也得到筹委会和社会贤达、名流的支持。来宾和各报社记者纷纷解囊,捐款修建“寅初亭”。塔斯社驻重庆代表捐了100元。
  祝寿大会开得非常成功!
  祝寿大会之后,立法委员、中央政治学校法律系教授梅汝璈先生,为建“寅初亭”,在立法院财政、经济、法制联席会议上募集到捐款800多元,弄得国民党当局尴尬万分。
  “寅初亭”奠基典礼时,学生王纲英自告奋勇去找冯玉祥将军,请将军题写匾额。冯将军热情挥毫,并捐了款。
  “寅初亭”于数月后,在重庆大学校园梅岭建成。
  
  六、不当国民党的立法委员了!
  
  1942年8月,蒋政府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不得不将马寅初释放回渝,但仍被软禁在歌乐山大木鱼堡五号家中。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因情势所迫,不得不解除对馬寅初的软禁。马寅初被囚禁近两年,又被软禁两年多,反而信念更加坚定,情绪更加激烈,利用讲堂,照旧抨击反动统治的黑暗腐败。
  此时马寅初虽已经对蒋介石失去信心,但仍冀望于“联合政府”,希望其能给国民党注入新鲜血液。但在重庆“较场口事件”后,马寅初对国民党彻底失去了信心,从此不再出席国民政府立法院会议,开始与蒋政权势不两立。
  抗战胜利后,马寅初由重庆转赴上海,继续奋战。
  1946年8月26日,马寅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人以为我是民主同盟的,其实我既非民盟盟员,也非共产党员,倒是真正的孙中山主义的国民党员,我不是‘挂名党’,也不是‘刮民党’,更不‘挂’了名去‘刮’民。”
  1947年2月,马寅初向国民政府立法院正式提出辞职。7月,被国民党当局除去立法委员名。
  1948年秋天,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和帮助下,马寅初化装脱离了蒋管区,奔赴他心驰神往的解放区,受到中共中央热烈欢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寅初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国银行常务董事、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等职,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名誉校长。1980年被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81年被推选为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
  马寅初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四、五届常务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务委员会委员。
  1982年5月10日,马寅初先生在北京逝世,终年100岁。
其他文献
一、美国大法官杰克逊主张以公正培育正义、以理性巩固和平,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法庭诞生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时,对于如何处置德国法西斯战犯这个问题,同盟国内部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人主张活埋;有人主张不经审判就处决;苏联认为,所有穿过纳粹制服的德国人都应该枪毙,至少应该让他们到西伯利亚服苦役;甚至连法治传统悠久的英国也建议把德国的主要战犯不经审判就处死。  美国大法官杰克逊力排众议,主张用法律让
期刊
作者的话:本文的主人公就是我的父亲,在1995年于82岁高龄时去世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他曾向中小学生进行忆苦思甜,讲了上百场他亲身经历的劳工史。可是,生前他讲了几十年,最终还是讲不清当劳工的具体地点,开山洞干啥,最后的枪声是否还有其他工友生还及他回家的路线,日本在东北共抓了多少劳工。其实这样血腥的历史,父亲不会知道内幕。     这是1945年8月,东北“兴安北省”的一个劳工基地。  黑云张
期刊
一、清政府派舰赴英,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    1910年,英王爱德华七世逝世,其次子乔治五世继承王位,定于1911年6月22日举行加冕庆典,并于24日举行隆重的海上多国舰队校阅仪式。清朝政府决定派舰赴英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  1911年4月21日。上海黄浦江杨树浦码头锚地。一艘排水量4300吨的现代巡洋舰准备出航。舰首右侧的舷壁上,有两个铜铸的汉字“海圻”,这是它
期刊
北宋时,宋真宗请他的宰相王旦吃饭,饭后顺带送了王旦一壶酒。  王宰相回家后,想看看皇帝赐他的是什么好酒,就拿了个酒杯,想倒杯酒来尝尝。他揭开酒壶,一看,我的天啊,哪里有什么酒,竟是一壶的珍珠宝贝。  王旦这下子为难了。皇帝老爷请客“送礼”,是要我发动大臣们支持皇帝老爷去泰山封禅呀。  这泰山封禅是非常神圣的典礼,等于是皇帝给自己表功,必须是功勋极大的皇帝才有资格、也才敢去封的。比如秦始皇,秦始皇六
期刊
一、引文索图证源头    伴随着东西方列强对我国步步进逼的侵略,南海诸岛的形势顿时紧张起来,晚清政府捍卫南海诸岛主权的斗争从此拉开了帷幕。  1902年,日本侵占我东沙群岛东沙岛,掠夺那里的磷矿资源。晚清政府责成广东当局与日本交涉,负责收回东沙岛主权。但是日本驻广东领事百般抵赖,不愿将东沙岛交还中国。  为了证明东沙岛属于我国,清朝两广总督张人骏搜集到许多有关东沙群岛属于中国的历史文献和图籍,如王
期刊
东汉才子王粲文才出众,被后人誉为“七子之冠冕”,就是“建安七子”中的领袖级人物的意思。  当时文化界流行写诗赋,王粲文学上最拿手的就是赋,其中的《登楼赋》成为当时的流行作品,一度登上东汉诗赋排行榜的榜首。  王粲还有一个癖好,喜欢听驴叫、学驴叫,每次听到驴叫,他都如闻仙乐,如痴如醉。  王粲归附曹操后,曾劝刘表的儿子刘琮,以和平方式令其归降于曹操,避免了流血牺牲,这等不世之功,连曹操也深为感佩,视
期刊
中国传世书法名帖,千百年来几经沧桑,流转有序。  其中,三希宝帖是现存最为古老的法书真迹,为历代奉为无上至宝、法书鼻祖,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神品。  公元1746年,乾隆帝得到《伯远帖》后,将其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藏于养心殿,合称为“三希宝帖”,并御书“三希堂”匾额。  《三希宝帖》是现存最早的晋人法书真迹,被历代学书之人奉为圭臬。现分藏于两岸故宫博物院内,且分别为两院“十大国宝”之首。  
期刊
《小二黑结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人民艺术家、人民作家和著名小说家”之美誉的赵树理的成名大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经典的短篇小说之一。作品通过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农村青年小二黑和小芹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描写了农村中新生的进步力量同落后愚昧的迷信思想及封建反动势力之间的尖锐斗争。主人公在新生人民政权的支持下,冲破阻碍,获得幸福婚烟,显示出了民主政权的力量和新思想的胜利。  《小二黑结婚》深刻
期刊
中央大学溯源于清末三江师范学堂,1915年改为南京高等师范学堂,1921年郭秉文以南高师为基础正式建立东南大学。1927年国民政府实行大学区制,在东南大学的基础上,融合河海大学、江苏政法大学、江苏医科大学、南京工业专门学校、南京第一农业专门学校、南京商业专门学校、江苏工业专门学校和上海医科大学等八校组建成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2月,第四中山大学改名为江苏大学。同年4月,江苏大学又更名为国立中央大
期刊
春秋时期,诸侯割据,战争频繁。  齐国是个大国,齐简公做国君的时候,拜陈恆为宰相。陈恆生怕国书和高无丕这两个大臣同他争夺权位,便怂恿齐简公派他们出去打仗,进攻鲁国。  这时孔子正在鲁国编书,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马上把学生子贡派到齐国去。  子贡到了齐国,对陈恆说:“我不是替鲁国说话来的,是来为您献策的。”  陈恆不信。  子贡便说:“鲁国是个不堪一击的小国,姓国的和姓高的不用费什么力气便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