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叶的临时装片的教学案例分析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xin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叶片的结构”是《植物》这一节的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叶片每一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实验教学法直观、生动,可以达到这一教学要求,但制作徒手切片的难度很高,不少学生难以掌握,因此如何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是这堂实验课的关键。
  [关键词]叶的临时装片;实验成功率;楔形切片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5008901
  初二《生命科学》教材第二册第四章第一节重点讲述了植物的营养器官——叶的结构与功能,紧接着教材安排了一节实验与实践课:制作并观察叶片的临时装片及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细胞。本节课既是第一节课内容的延续,又为下一节《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的学习打下基础。可以说,本节课在初中两年的生物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思维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的重点是制作并观察叶的临时装片,难点是如何得到有效的实验材料——足够薄的叶片,以便能够观察清楚叶片细胞。对于本实验,楔形切片法不失为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制作叶的临时装片需要学生用手持刀片将实验材料切成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内部结构的薄片,这种方法是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及研究中最常用的切片方法,也是最重要的基本技能之一。这种切片方法所需工具简单,节省时间,还可以看到组织细胞内的自然结构和天然颜色。如何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是这堂实验课的关键。经过初二四个班级的实验课,笔者总结得出了以下心得。
  一、实验材料的选取
  本实验选用新鲜的夹竹桃叶和菠菜叶作为实验材料,选用胡萝卜的圆锥根作夹持物,把夹持物切成适当大小的长方柱形或者圆柱形,再在中央纵剖至二分之一处把选取的叶片夹在夹持物中间。其中某班的学生用夹竹桃叶做实验,其效果不理想,其他三个班级选用菠菜叶做实验,效果较好。分析其原因是菠菜叶的叶肉肥厚、质地柔软,可以得到很薄的切片。
  二、切片方法的优化
  在实验中,我们没有采用“相对的两个刀片间夹一定厚度的纸”这一传统方法。理论上运用该方法进行切片可以得到很薄的切片(只要纸足够薄),但在操作过程中,切片容易被拉断,不易得到完整的切片。我们采用的方法是,用左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胡萝卜,使其在食指第一关节处并突出于食指上面。右手拇指和食指拿住刀片,切片时,将材料和刀片蘸些水,呈湿润状态。首先切去材料的上端一段,使截面平整。然后,用刀刃再从左上方斜向右下方切割,切片时要用臂力,不可用腕力,切的过程中刀不能离开食指。这样所得到的切片是一个楔形,也就是一端比较厚,另一端很薄,截取薄的一端作为材料进行观察。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对于初次进行徒手切片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得到薄的叶片材料。切片薄,透光性好,镜检时叶肉组织就观察得清楚。
  三、强化教师的引导
  教师把课前做好的叶的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让学生观察,使学生对叶片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便在寻找结构图像时,找得快、找得准。
  教师可把该实验分解成制作胡萝卜夹持物、夹持叶片、徒手切片、优选切片、制作临时装片、镜检、染色、清洗装片等步骤。在制作夹持物时,有个别学生做的是横切,横切夹持叶片十分容易,但是徒手切片时左手不方便拿,应该是纵切至二分之一处。加持叶片时,两个学生一组,配合着操作,培养合作能力。制作临时装片时,有两点学生做得不好,一是载玻片和盖玻片没有用纱布擦拭干净,导致镜检时视野内有明显的污点,影响观察效果。二是加盖盖玻片时,将盖玻片直接盖在标本上,产生了气泡。镜检时视野中会出现亮斑,影响对细胞的观察。
  正确的方法是用镊子轻夹盖玻片的一边,使相对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而后慢慢地把盖玻片轻轻地盖在材料上,最后要用吸水纸将溢出的液体吸干净。良好的装片标准是:材料完整、不重叠、薄而透明、无气泡、结构清晰。
  学生操作时,教师巡查指导。有些学生操作时遇到了困难,教师可以单独指导再次演示,要求学生要注意观察动作的要点,然后让其独立操作,反复操练直到正确。比如有的学生临时装片做得很好,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图像,究其原因是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没有掌握好,对光没有做好,寻找物象的方法也不对。经过指导,该生很快看到了清晰的图像,图像中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栩栩如生,心情愉悦,极大地增强了自信心和动手能力,激发了对生命科学的学习兴趣。
  經过这三个方面的改进,本实验的成功率有所提高。四个班级共有学生162人,每两个学生一组,实验成功率以组计算为71.6%。然而,仍有约30%的学生没有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失误点主要是在徒手切片这一步骤,标本切得太厚,不透光,无法镜检。教师巡查指导的时间不够,单独指导的时间不足十分钟。采用楔形切片法虽然能得到足够薄的标本,但标本的完整度不够,很难得到包含主叶脉的切片。基于此,如何更进一步地改进实验,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成功率,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其他文献
反思性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兴起的新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近几年它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在反思性教学中,加强教学策略的运用.是获得较好教学效果
[摘要]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一高中生物实验中的某些部分进行改进创新、探索研究,可让学生在掌握实验原理与实验过程的基础上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关键词]生物实验;改进;检测;观察“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一实验是高中生物的重要实验之一。这个实验一般是教师讲解了实验原理和步骤之后,由学生进行操作验证。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理论和技能的掌握,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
[摘要]导学案是一种适合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模式.本文从编写导学案,提高预习效率和提高课堂教学互动效率这三个方面,探讨导学案在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 导学案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50018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会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广大中学数学教师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专业技能,让学生了解有关社会法制,更要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语文教学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选择,因为语文学科占用的课时最多,是学生感悟人生哲理最为深刻的学科。语文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更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
三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分配制度模式是由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冬风蚀骨,寒意逼人。在这个时节,找一泓温泉,置身其间,拥抱大自然的温暖,享受繁华之外的空灵静幽,滋养身心,让工作的疲惫和烦恼随之消散,真是一种美妙至极的体验。本期,为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标对"现代文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阅读的过程是深入文本,感受文本的过程,通过深入文本挖掘其教学价值,通过感受文本驶向作者心灵的港湾。探讨现代文有
新时期教学改革如火如荼,课堂教学方法"花样翻新",地理教学领域也不例外。在具体的地理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几个问题: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将"合作学习"落到实处;练习训练要注重解决
晚礼服、黑领结、小金人……2012年12月8日晚,一场聚集了来自驻渝各国领事馆、中外企业300多名嘉宾的重庆国际妇女社第八届慈善晚会在南滨路丽笙世嘉酒店举行。
历时12天的“2013年中国文化行——雅居乐重庆巴渝文化体验”夏令营活动在暨华中学顺利闭营,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李先国、重庆市外侨办副主任唐文、渝北区教委主任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