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到终点站

来源 :启迪·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儿子,挤上了705路公交车。
  这是我们每天乘坐的公交车,我的单位、儿子的学校以及我们的家,像葡萄一样串在这条公交线路上。
  几站路之后,车上渐渐宽松了,空出了好几个座位。儿子放下沉重的书包,坐下,面带他这个年龄不应该有的倦色。进入初三以后,他的学习明显紧张起来,早上六点就得起床,匆匆赶往学校,晚上也常常天黑透了,才能回到家。像今天这样父子俩同步的机会并不多。
  我在儿子身边坐下。公交车晃晃悠悠地前行。儿子看着窗外,一闪而过的,是我们看惯了的风景:奔跑的车辆,忙碌的商铺,急促或悠闲的行人……想问问儿子今天在学校的情况,看到儿子有点木然的神情,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路灯已经亮了。公交车向着我们回家的方向,颠簸。
  “前方到达建设二路站,有下车的乘客,请提前做好下车的准备。”车载广播提醒着。建设二路,这是我们家边上的公交车站点,每次,我们都是在这站下车。
  我们快到家了,儿子却没动。我轻轻碰碰儿子:“快到站了,准备下车。”
  儿子扭头看看我:“老爸,我不想下车。”
  儿子的话,让我吃惊。“我们到站了,为什么不下车?”儿子的眼睛,忽然亮亮的:“我们能不能坐到终点站去看看啊?”
  犹豫了片刻,我同意了儿子的提议。儿子一脸灿烂的笑容,冲我打了个V的手势。很久没有看到儿子这么兴奋了。
  车在建设二路站,丢下几个乘客,向下一站奔去。这路公交车,是开往近郊的。
  我们家所在的小区,渐行渐远。那些我们熟悉的风景,从车窗前一闪而过。
  以前我们总是看着公交车向远方驶去,而今天,我们还留在公交车上。
  我也有点兴奋起来。这么多年了,我从来没有坐错站,更没有坐过站,总是从单位附近的车站上车,到家附近的车站下车。两个站都是中途站,两头都各有好多个站点,但我们从来没有坐车去过。
  儿子的脸贴在车窗上张望,很好奇的样子。
  车载广播又在提醒乘客到站了,站名却一点也不熟悉。真是不可思议,一趟我们每天都乘坐的公交车,而离我家远的公交车站我却几乎一无所知。车窗外一闪而过的街景,也是既熟悉又陌生,仿佛身在另一个城市街头似的。
  我拍拍儿子的肩膀,儿子回头看看我,会意地一笑。我们像两个逃离家园的男人,又像两个偏离既定轨迹的淘气的孩子,紧张、好奇,还有一点点亢奋。
  公交车向着陌生的终点站驶去。一路几乎都是下车的乘客,人越来越少。
  最后,车里只剩下我和儿子了。驾驶员回头看看我们,问:你们到哪里下?终点站!儿子大声回答。
  公交车最后停在了路边,车载广播反复播放着:终点站到了。
  我和儿子跳下了车。昏暗的路灯下,终点站显得有点荒凉。这是郊外,路的尽头。但是,不远处有一座村庄,听到狗吠。拖拉机“突突”的声音,孩子的呼喊声,从门窗里钻出来的灯光,草的气味,脚下的土疙瘩,抬头看见星空……
  半个小时后,我和儿子兴奋而满足地坐上了705路,返回。儿子激动地和我商量,下次,我们坐到另一头的终点站去看看。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儿子。
  芊芊文竹摘自 孙道荣Blog编辑/小瑞
其他文献
迎来送往是日常礼仪的重要部分,可是许多人只注重“迎”,而忽略了“送”。去某人家,主人让座、敬茶、寒暄……极尽周到热情之能事,告别的时候到了,一出门,没走两步,“砰”地一声巨响从身后传来,让你的心冷冷地颤了一下。这样的情况,相信许多人都曾碰到过。   在待人接物、迎来送往方面,周恩来非常重视每一个细节。20世纪50年代的一天,周总理前去机场欢送西哈努克亲王离京,前往送行的还有军队的一些高级干部。大家
期刊
中国自古就号称礼仪之邦,说话讲究一个“礼”字。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逐渐远离了繁文缛节,一些文明礼貌用语也渐渐在我们的生活中隐去,但偶尔看到和听到的却常常是误用。   比如“笑纳”一词,“纳”是“接受”、“收下”之意,“笑”则是“嘲笑”之意。“笑纳”的意思是说,自己送给对方的东西不好,不成敬意,让对方笑话了。所以应是“自己送礼物请对方笑纳”。而有人把“笑”错误地理解为“高兴”,是因为高兴而笑,所以会
期刊
礼    你的最华丽的衣袍是别人织造的;你的最可口的一餐是在别人的桌上吃的;你的最舒适的床铺是在别人的房子里的。那么请告诉我,你怎能把自己同别人分开呢?  ——纪伯伦    让自己和朋友都快乐  《英国医学杂志》在线栏目上最近刊登了一篇题为“快乐像健康病一样在人们中传递”的研究结论,哈佛大学的尼古拉斯·克瑞斯塔卡斯博士和加州大学的詹姆士·福勒联合调查了将近5000名群众以及和他们相关的50000个
期刊
◆学文应该朗读,因为如此不但能欣赏文字美,且能欣赏古人心情,感觉古人之力、古人之情。“杨柳依依”、“雨雪霏霏”,怎么讲?念一念便觉其好。(还不只是念,其实看一看便觉其好。)  ◆悲剧中人物有两种:一、强者,与命运反抗、战斗;二、弱者,为命运所支配。中国悲剧人物多属后者。如《梧桐雨》之唐明皇,《汉宫秋》之汉元帝。  悲剧在强者弱者而外,又有“人”、“我”之分。“我”,自己的悲剧,与人无干;“人”,为
期刊
爱情并不是由出生直至死亡的线性历程。爱情给予我们的是一种短暂的永恒,它永远在此,却无法累积;它不会属于我们,而仅仅提供给我们一种神圣的可能性。  ——弗朗索瓦·梅约尼(法国散文家)    有时,我会花一晌午工夫,把一个跟我毫无关系的土包铲平,或在一片平地上无辜地挖一个大坑。我只是不想让一把好锨在我肩上白白生锈……  几年后当我再经过这片荒地,就会发现我劳动过的地上有了些变化,以往长在土包上的杂草现
期刊
读书有种最佳状态。    坚持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儿。但是,即使能坚持读书的人,也往往会钻牛角尖。  有西方哲人说:“当我有一些钱的时候,我买书,剩下的钱再去买食物及衣服。”宋代诗人尤袤曰:“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幽愤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有人便总结道:物欲就像茫茫沙漠,没有一条路可以寻到绿洲,而精神的财富却像曲径通幽,妙趣无穷。这么说自然是断章取义,
期刊
偶尔幽生活一默你会觉得很爽,但如果让生活幽你一默那就糟了。    英国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曾经“预拟老年决心”:  不娶年轻老婆;不同年轻人做伴,除非人家真心要求;  不暴躁、发愣或多疑;不嘲笑当今的风气、俏皮话、时装、人物、战争等等;  不对同样的人老说同样的故事;不可忽略体面、清洁;  不可对年轻人太严厉,而要谅解他们的蠢事和弱点;  不轻易替人出主意,也不麻烦人,除非人家自己愿意;  不
期刊
有时,我们要少读一点书。  古往今来很多人提过要少读一点书的重要。我比较了一下他们的说法,大概不出两大类。  第一大类,少阅读还是为了多阅读,有点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  譬如:要少读,才会精通。  这一点,李光地说得最有意思:“如领兵十万,一样看待,便不得一兵之力;如交朋友,全无亲疏厚薄,便不得一友之助。领兵必有几百亲兵死士,交友必有一二意气肝胆,便此外皆可得用。”  朱光潜在这方面也说得很透:
期刊
初中时,她暗恋上班长,一个黝黑高大,把篮球打得好到一塌糊涂的男生。可是,有多少女生喜欢他呀,他当然不会注意到这个矮小羞涩得像片叶子一样蜷缩在角落里的她。  大二的暑假,她逛街时遇到了他。职高毕业后,他开了间门面做二手手机生意。此时的她,已经像一树纷扰的梨花那样妖娆地长开了,他认不出她。  她远远地看着他,看他怎样巧舌如簧地把旧手机卖出一个好价钱,她突然疑惑,自己魂牵梦萦了五六年的人,怎么会是他? 
期刊
8个字解密退休生活    2003年春天,李岚清从国务院副总理的岗位上退了下来。早在退下来之前,他就给自己的退休生活做了规划,目的是不让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  至于退休后的生活如何安排,李岚清用“健身、健脑、读书、写字”8个字来概括。在退休后的第二天,他就进入了这样一个全新的日程安排。  怎样健身健脑?李老回答:“一是打网球,二是游泳,三是打桥牌,四是学篆刻。”说到健身健脑的好处,李老还编了个顺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