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高校基层党支部工作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hb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形势,高校基层党支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形势下,高校基层党支部创新工作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持续贯彻落实高校基层党支部政治工作责任,持续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及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任务。文章分析了在疫情常态化形势下,影响高校基层党支部开展工作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进而阐述了高校基层党支部创新工作模式的實践策略。
  关键词:疫情常态化;高校党支部;工作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9-0013-04
  Abstract: With the normal situatio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grass-roots Party branch of colleges faces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Under this situation, the innovation work mode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branch of colleg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t is conducive to the continuous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tical work responsibility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branches in colleges, the continuous implementation of the task of "building up people by virtu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alents in colleg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work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branches in colleges under the situation of normal epidemic situation, and then expounds the practical strategies of the innovative work mode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branches in colleges.
  Keywords: the normal situatio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grass-roots Party branch of colleges; work mode;innovation
  2020年,自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一场全国总动员的人民战“疫”全面展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部署,并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战斗基础。随着全国疫情防控趋于常态化的形势,对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模式和实践教育活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高校基层党支部工作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创新高校基层党支部工作模式,是落实高校疫情防控政治责任的有效措施
  2020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各级党组织要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积极作用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党组)、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各高校基层党支部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发动广大高校师生党员,坚守高校阵地,教育引导大学生返校复学、做好防控,同时通过互联网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开展了各种党建活动,为抗击疫情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肩负了重要的政治责任。
  (二)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创新高校基层党支部工作模式,是良性推动高校基层党支部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于2020年6月出台了《关于开展高校基层党组织常态化疫情防控“四个一”行动的工作提示》,明确提出:“要求基层党组织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常态化疫情防控决策部署,通过举办一堂专题微党课、召开一场特殊的组织生活会、打造一个教育素材库、构筑一道‘红色防火墙’,引领带动高校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让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返校复学、事业发展全过程全方位。”高校基层党支部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完善党支部自身建设,采用新技术、新载体创新特殊形势下的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自身健康发展,进而推动基层党支部优化建设。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创新高校基层党支部工作模式,是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保障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在特殊形势下,广大师生党员,在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带领下,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身高校防疫工作,并教育引导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广大青年群众,深入社区疫情防控一线,投身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协助开展核酸检测,开展抗疫医药物资运送等,充分展示了党支部带领下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责任与担当。此外,各高校基层党支部为学生开展隔离期的生活服务工作,通过各种媒体平台组织开展防疫宣传教育及战时思想政治教育课,生动地展现了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先进性。   (四)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模式,有利于持续贯彻落实高校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高校基层党支部开展工作的社会条件、现实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只有突破各种客观不利条件的限制,创新工作模式与方法,充分挖掘疫情防控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分析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此为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变挑战为机遇,对高校大学生开展有針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持续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此外,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从客观上加速推动了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推动了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建信息化建设、在线教育教学等工作的进程。这些工作模式上的创新,是高校基层党支部结合特殊形势下的特殊问题、特殊要求,实施的有针对性的举措,从而有效地保证了高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工作的持续性和连续性。
  二、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高校基层党支部工作的影响因素
  (一)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影响高校基层党支部工作的客观因素
  从客观上说,首先,为了防疫工作的需要及高校师生的健康与安全,高校无法开展线下聚集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高校基层党支部原有基层党建工作都无法在线下聚集性开展,这便难以发挥线下集中教育优势。其次,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实践教育实体空间范围受限,原有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难以推进,这便影响了基层党支部实践教育作用的发挥。再次,党支部开展政治学习的形式由传统的“面对面”变成特殊时期的“线对线”,这加大了对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学习效果评估的难度。最后,00后大学生被称之为网络的原住民,他们思想活跃、个性独立,对线上开展党建的工作拥有较高的期待,这大大提升了线上开展党建工作的难度,也加大了对网络思政作品质量的要求。
  (二)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影响高校基层党支部工作的主观因素
  从主观上来说,大部分高校基层党支部能够积极响应高校党委的要求,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调整工作的对策,主动作为,并取得了很好的建设成果。然而,仍然存在着部分基层党支部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思想认识不到位,在新的形势下不能充分利用新途径、新手段、新媒介开展工作。第一,部分基层党支部缺乏深入思考,对工作缺乏宏观规划,对如何充分发挥线上与线下工作的联合优势缺乏设计,由此导致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落实缺少系统性。第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基层党支部的工作内容、工作阵地、政治功能与作用发挥的途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还缺乏有效监管机制,线上党建工作还缺乏统一的考评标准,进而缺乏一定的规范性。第三,随着疫情常态化形势的到来,更多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工作需要由线下转为线上,需要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通过开展制作优秀的网络作品来对学生实施教育。然而,很多高校基层党支部工作者还存在着线上开展党建工作能力薄弱、网络媒体运用缺乏专业性的问题。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高校基层党支部工作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一)创新基层党支部工作机制,实施党建工作一体化设计
  1. 利用网络媒体新技术,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教育
  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高校基层党支部,一方面要通过线下落实党建工作,对高校青年大学生进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考察及发展工作,发挥传统线下集中学习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等优势;另一方面要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搭建党建工作智慧平台,突破时空限制,将一些基础性的党建工作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智能化的开展,提升党建工作时效性。
  2. 协同“主渠道”和“主阵地”,保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高校基层党支部要持续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主渠道作用,结合时事抓住契机,组织高校师生上好特殊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从而坚定党的领导和制度自信。同时,要充分发挥各个专业课教师的作用,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分析特殊形势下专业学习面临的社会环境变化和技术发展的趋势,学习特殊时期职业发展的特点变化及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求职策略等,进而保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
  3. 建设专业一体化党支部,实现专业教师与思政工作者协同育人
  在疫情常态化形势下,高校基层党支部的组织架构建设需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进行革新。高校基层党支部打破原有的组织机构模式,成立专业教育管理团队党支部,将专业教师和高校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统一于一个党支部,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充分沟通配合,协同合作,结合学生的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协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项目,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从而为特殊形势下高校基层党支部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建设“五微一体”工作模式,丰富基层党支部工作内涵
  结合时代发展、信息技术发展,高校基层党支部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创新工作方式,丰富工作内涵。
  1. 创新构建“微党课”课程体系,建设“网络思政资源库”
  高校基层党支部结合特殊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和学生思想特点实际,开发制作学生喜爱的、围绕学生成长与发展实际的“微党课”。“微党课”以微小、灵活的优势,通过“小课件”传递“大思政”,其内容涵盖抗疫精神系列内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系列内容、抗疫榜样故事内容等等,以此形成“网络思政资源库”,形成与线下党课相互补充的“微党课”课程体系。
  2. 创新开设“微党校”,发挥混合式教育的作用
  党校在培养干部和党员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高校基层党支部可以创新党校形式,将党校以往的集中学习、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互联网开辟网络“微党校”。通过网络“微党校”,以“互联网+党建”的形式,组织广大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开展党的教育实践活动,发挥党员作用,进而达到党校持续发挥作用的目的。   3. 创新网络“微服务”,结合学生个性化需求开展精准服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围绕学生、关注学生、服务学生。高校基层党支部结合大学生在疫情中遇到的思想与心理困惑、在线上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课下专业复习遇到的困难、期末在线复习与考试需要寻求的帮助以及大学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微服务”,组织专业教师、优秀学生骨干、辅导员,帮助学生答疑解惑,确保大学生活与学习顺利进行。
  4. 创新开展“微实践”,通过网络志愿服务开展实践教育
  社会实践教育与志愿服务教育,对于培养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基层党支部通过互联网建设网络“微实践”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为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开展网络义卖服务、网络公益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教育和社会志愿服务,将所学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5. 创新宣传“微榜样”,建设网络阵地党员先锋示范岗
  据人民日报2020年6月30日统计报道,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在抗疫一线从事防控工作的党员、干部3914.4万名,其中有党员2977.1万名。有396名党员、干部在疫情一线工作中殉职,有2337名党员干部在抗疫工作中被感染。这种榜样的力量和不怕牺牲的精神,需要高校基层党支部通过互联网及新媒体进行宣传,通过讲述一线抗疫榜样精神、党员榜样人物故事、各行各业具有行业代表的先锋人物故事、身边的榜样人物故事,来传递中国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
  (三)建设“融媒体”教育平台,创新基层党支部工作载体
  1. 建设高校现代化“融媒体信息中心”,提供媒体技术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加大宣传舆论工作力度,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环境氛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也在疫情期间发布12条政策措施,涉及宣传舆论引导、内容生产传播、应急广播建设、5G技术推进及智慧广电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新等”。新冠肺炎疫情在给学习生活带来困难的同时,也为高校带来了“云端互联”、数据驱动、智慧媒体建设、跨屏互动等多种媒体宣传革新模式。各高校要在新形势下不断加强融媒体建设的投入,成立“融媒体信息中心”,融合各种媒体平台联合开展党建工作,为高校基层党支部提供媒体技术支持。
  2. 建设高校“智慧党建工作平台”,实现党建工作“智能化”
  2019年1月31日,国家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推进‘智慧党建’”。结合融媒体、新技术,高校基层党支部可以加强“智慧党建工作平台”建设,从而将党建工作智慧化、数据化、规范化。首先,将常规工作信息化。通过智慧党建平台,将原本线下开展的党员政治学习培训、党的组织生活及民主评议、党员的发展、考核与培养、党支部教育活动等,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这不仅能解决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其次,党员信息库建设可以持续记录高校党员发展与培养的信息动态变化,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持续提供数据支撑。最后,通过党建智慧平台,统一各基层党支部工作规范、工作标准,使得各基层党支部开展工作有章可循,进而实现规范化建设。
  3. 建设高校“专业网络教育平台”,打造专业特色网络教育阵地
  高校基层黨支部在成立了一体化的“专业教育管理团队党支部”的基础上,专业教师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生党员协同力量,结合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需求、专业学习需要,利用学生喜爱的平台如抖音、今日头条、哔哩哔哩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平台等建设“专业网络教育平台”阵地,高校基层党支部集中这些平台阵地的宣传优势,围绕高校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大学生活、思想发展、实习实践、就业引导、职业规划、心理健康等方面,制作贴近学生专业学习和未来发展实际的优秀网络思政作品,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从而培养高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制定“双线考核”评价方式,完善教育评价与监管机制
  1. 制定“双线考核”制度,明确疫情常态化形势下考核标准
  高校基层党支部对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考核与考察一直是确保高校党员发展质量的重要保障,在特殊形势下,为了更全方位的实施考核与考察,高校基层党支部要创新考核模式,实施“双线考核”评价方式。“双线考核”评价方式是对原有考核制度的优化设计,既充分发挥传统的集中政治学习考核形式的优势,又通过互联网,对师生党员参加政治学习与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标准进行量化设计,对学习的成果与收获进行定性评价,从而实现对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360度综合评价。
  2. 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监控统计,以学习成果为导向规范学习考核
  为了确保线上开展党建学习及党建工作的质量,高校基层党支部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监管、监控。第一,对政治学习时长进行设定,确保学习的数量;第二,通过技术手段对“慕课学习”“微党课”视频材料学习进行监管,防止出现“无效学习”等情况;第三,以学习成果和学习收获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明确学习成果要求,明确学习成果考核标准,加强对学习成果的考核验收,从而确保学习效果;最后,将考核结果作为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考核与考察、民主评议的重要参考标准。
  (五)建设“一班两室”工作队伍,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者网络思政能力
  1. 组建高校“媒体技术培训班”,提升网络思政工作能力
  在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为了应对飞速发展的技术革新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必须不断提升个人的媒体技术操作使用能力,掌握网络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才能达到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为此,高校可以组织成立“媒体技术培训班”,结合高校党务工作者在媒体技术实际操作中存在的短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基层党务工作者掌握媒体传播规律,提升其开展党建宣传和教育活动的技巧,从而提升通过网络开展党建和思政工作的能力。
  2. 组建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室”,加强交流学习研讨
  对于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来说,有高校青年大学生活跃的地方,就是党支部开展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内涵和工作载体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此,各高校基层党支部要成立“网络思政工作室”,组织网络思政工作者开展交流研讨,学习撰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微文,制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视频,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组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
  3. 组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室”,弘扬网络正能量
  网络舆论环境对于高校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有着重大的影响,健康的、文明的、正向的网络舆论环境,能够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朝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为此,高校基层党支部要成立“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室”,由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学生骨干组建网络舆论工作队伍,在特殊时期面临应急突发事件时,在教师党员的指导下在网络阵地上传播正能量,以起到建设网络“红色防火墙”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卓元周.企业党支部在疫情防控中开展“三会一课”制度的路径[J].现代企业,2020(11):92-93.
  [2]杨崇磊.疫情防控常态化中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对策分析[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20,22(3):17-21+66.
  [3]刘海春,黄煌华.理念、变化与启示: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学生工作的三重考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9):44-49+58.
  [4]梁刚建,许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媒体融合的八种趋势[J].中国广播,2020(7):8-11.
  [5]郑少凤.新冠疫情背景下高职院校“智慧党建”工作探索[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6):44-48.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相对来说是一个综合的性项目,对于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语言组织能力、写作逻辑思维等方面有一个较高的要求。 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在学习语文写作技法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写作的逻辑思维能力,从学生说话训练开始,从学生写作兴趣的入手、从学生写作素材中积累、以此来调动学生语文写作的积极性,从中使学生受到启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主的动手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以此来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
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办学质量,获得与国际高等学校工程教育实质等效的认可,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打造“金课”顺应当前的形式,是当前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水力学课程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盐入水地融入课程思政,打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
摘 要:能够培养符合企业定位的适需人才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期待,校企合作也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上海交通大学-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借鉴法国工程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企业参与办学”,在基础通识阶段就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学生。文章将具体阐述如何在此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校企实践工作,并调研探讨学生对其的体会感想,为我国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实施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提供经验和启示。  
摘 要:当前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问题,借鉴PDCA循环的一些理念和方法,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计划、执行、检查及结果处理,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工作质量和科学化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PDCA循环;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
生活是数学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开展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能力与品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不过,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普遍轻视生活化教学、缺乏生活化教学的方法、不能意识生活化实践作用等现状。 基于此,笔者拟写几点关于关于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几点建议,重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创新创造生活化教学手段,建生活化学习作业和注重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作用。
当今时代,学生不仅要学习语文、数学这样的理论知识型的学科,也要学习像信息技术、美术、音乐、体育等实际操作型的学科。 尤其是近几年来,教育行业不断加大对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关注度,并且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又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要想学好信息技术,就要在小学阶段参与信息技术任务型课堂,真正在小学就打好信息技术的基础,培养兴趣,促进自身信息技术学习的发展,并且以此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摘 要: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显著提升育人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看,机械地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必然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风险与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安全。文章从信息传递角度出发,识别风险来源、揭示风险本质,进一步厘清人工智能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建议采用与人工智能相兼容的保密通信技術规避风险。在此基础上针对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思想
随着新课改有条不紊地实施,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知识应用能力成为了小学科学教学的重点,教师要积极优化实验教学,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科学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小学科学教师要精心设计小组探究实验,为学生搭建交流与合作的舞台,自主编创生活化科学实验,鼓励学生探究生活中蕴含的科学奥秘,围绕实验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对实验环节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对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完善,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互动,全面提升学生科学实验操作能力。
摘 要: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以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取得显著成效,不断呈现规范化、科学化、体系化的教育态势。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依然还存在内卷离散的现象,表现为无用论、厌恶、抵触,以及思想行为失范等。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征,依据科尔曼态度形成的“三阶段说”,从“依从、认同和内化”三重维度来规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离散倾向,强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认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和数学课堂教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也为培智学生的数学学习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数学教师攻克数学概念、计算和几何教学难点,更好地指导学生课堂学习。 对于特殊小学学生来说,因为身体情况干扰,其在数学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很多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难以理解。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则可以将抽象知识以生活化状态进行形象展示,对培智学生而言无疑是学习上的一大助力。 本文针对信息技术支持下培智学生多感官参与生活数学课堂展开分析,希望能够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