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语文活动设计与实践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hicahg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我国正处于一个文化科技型的社会阶段,因此要求我国的教育工作应该秉承着核心素养育人的理念。要想让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育工作的时候以学生的完整性为基础,探索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模式。因此,做好对语文活动设计的工作,并使其能够有效地进行实践活动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语文活动设计与实践的现状和问题
  在中学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毫无疑问是最为关键的学科。语文学科作为桥梁不仅使其他各种学科之间有了紧密的联系,还为我们以后的工作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为我们的日常交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如何基于核心素养育人理念来对其进行活动设计和实践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之中产生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阻滞了语文学科的创新发展。
  1.语文学科实践活动不合理,学生语文能力匮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中,往往是以教师、教材为中心,教师只是将课本上的知识完全灌输给学生,没有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实践能力。在学生的语文设计活动中,通常都是教师为学生制定好形式。更有甚者,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教师用讲解替代了实践,或者让部分学生替代全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但是,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必须在实践活动中亲自参与才能够真正的学成。因此,这种填鸭式、替代式的教育模式不仅不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提供任何帮助,还可能会造成学生身心健康的不利发展。
  2.语文學科实践活动理论极度欠缺
  现代教学缺乏语文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导致部分学校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教育工作者在开展语文教育时,虽然秉承着核心素养育人的理念,但是由于没有合理的理论作参考,他们很有可能会采取错误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全面的发展,对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3.课堂内外联系不够紧密
  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仅仅来自教师、课本和教学过程。他们被局限在了教室这个很小的空间里,他们很少甚至是没有课外的实践活动。教师也不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课堂内外的分离会让学生只是空有理论,仅会纸上谈兵,工作人员不能够秉承着核心素养育人的理念进行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会导致学生无法全面健康发展。
  二、解决措施
  1.语文学科的实践活动应该合理化,学生与老师各司其职
  如道家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与其给予学生知识,不如把创造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才是真正的学会知识。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定位好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在教学中扮演的只是辅导老师的角色,应该将学生是主体这个理念定位准确,老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充足的机会,让学生进行思维的扩散与实践。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可以有时间去思考。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教师也应该在学生实践时给予适当的鼓励,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2.建立完善的实践活动理论
  实践活动理论的缺失导致教师的教育工作很难取得明显的效果,更有甚者,会产生不利的后果。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探索语文能力的内在意义,并且尽力探索出恰当的设计方案和最佳的活动实施方式。同时也可以将这些完善的理论应用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并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3.加强课堂内外联系
  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知识不能只从书上学习,从书上学习到底终究是浅薄的,如果想要真正了解事物的内涵应该亲自探索。同样的,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本之中,应该增加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打破课堂内外没有联系的局面。同时教师也要重视学生对实践活动的态度,积极调动学生课外学习的热情。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几个歇后语,课堂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了解歇后语背后的故事,还可以收集更多的歇后语。或者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某部作品的节选以后,在课下,老师可以推荐学生把整部作品都品鉴一下。
  综合上面以上几点,为了学生能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应该秉承核心素养育人的理念,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真正地探索出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活动设计方式,从而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其他文献
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的研究是我国中医药行业探索和发展的永恒课题,也是多年来中医药届不断突破的难点和热点。本文通过对当今中药质量检测模式的阐述和分析,针对固有模式的
哲学是彻底的追问,它的任务就是对一些特定的活动、行为或者一整套信念的基础性假设进行质疑。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哲学的追问必须努力勾画出一个问题,并且发展出一种解决这个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时间和师生主动权进行了调整,学生通过微视频进行预习,在清楚了解知识的同时,明确了课堂学习的重点,进而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从而有效节约课堂时间,为学生提供了讨论与探究的机会,充分肯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高中语文翻转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地加以解决。  一、当前高中语文翻转课堂存在的问题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虽然在高中语文教学
[反应机制] 不管是过敏反应还是类过敏反应统称为“超敏反应”。1963年Coombs和Call根据反应的发生速度、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将超敏反应分为I、Ⅱ、Ⅲ和Ⅳ型。而我们临床麻醉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是I型超敏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目的:初步探讨伽玛刀治疗后复发的原发性肺癌患者二次伽玛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2008年12月收治的伽玛刀治疗后复发的原发性肺癌患者26例行伽玛刀治
大卫·李嘉图识别并分析了稀缺租金,而团结租金(sodaaty rent)则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类型的租金,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细分。此外,也有必要基于租金来解释自然资源部门的重
目的:了解壮族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情况。方法:对2010年1—10月在本院检查确诊为消化陛溃疡208例壮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孔广森,字众仲,又字撝约,号顨轩,山东曲阜人,孔子七十代孙,乾隆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检讨,清代著名学者。今人对于其生卒年,分别有1752、1753以及1786、1787年的不同记载。
【摘要】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素,并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杀死致病菌、控制感染,同时采取各种相应措施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是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关键词】抗菌药物;耐药性  抗菌药物应用于临床已近百年,使很多严重感染和传染病的预后大有改观,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但抗菌药物应用的同时,也带来很多不良后果,如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细菌产生耐药性等,严重者导致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师的教学、学生个体的学习方式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需要进行转变,从而才能有效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而如何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并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当下高中语文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现在高中语文教育所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  1.自主、合作、探究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