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吉士相关论文
由明代首创的庶吉士制度,既是优秀青年官员的选拔制度,也是朝廷中高级文官的储育制度,承担着扩大统治基础、优化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效......
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秘书通过当好参谋、辅助决策、起草文件、处理日常事务等活动,对政治机器的运转,常常会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
甲申(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凌晨,明帝崇祯在北京煤山自缢身死。两天后,这具披头散发,只有一只脚穿着袜子的尸首被农民军找到,草草塞进......
摘要 为了改变八旗人员在翰林的弱势地位,巩固八旗人员在翰林院的职位,道光帝决定从翻译进士中选拔庶吉士。选拔翻译庶吉士始于道光......
明代皇帝及其朝廷,对经筵日讲官的选用制定了明确而严格的标准和各种具体的条件:规定了讲官必须出自翰林的资格,科举出身、出道深......
张居正是明朝名相,他在执政的十年中,大胆地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使国家安定,经济发展,一时出现清明富强的景象......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北京)隆重开幕,82岁的张元济受到毛泽东的极尽礼遇,会议结束时,毛泽东还亲自......
本文补充考证了明清时期江苏上元回族进士蔡世松、蔡宗茂的生平、事迹及其家世,重点提供了其为回族的根据,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线......
试题评价略。高考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澍......
1847年,二十四岁的李鸿章考取进士,被录用为翰林院庶吉士,顺利实现了科举时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中进士、点翰林”的人生目标。经......
巍巍罗霄山,滔滔莲江水,孕育了一个千年古县——莲花。在赣西北这片历史沉淀丰厚的土地上,有一个称为花塘的村庄。1861年,就在这个......
鄧廷楨(一七七五-一八四六),字維周,又字嶰筠,晚號妙吉祥室老人、剛木老人,江寧(今江蘇南京)人.嘉慶六年(一八○一)進士,選庶吉士,......
黄培芳,字子实,又字香石,自号粤岳子,祖籍广东香山,生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卒于咸丰九年(1859),享年81岁,历官武英殿校录、得赏内......
谭延闿是个地道的“高干子弟”,但无纨绔之风.谭家世居湖南茶陵.谭延闿从小聪明好学,潜心读书.1897年,他就考中举人,后中会元(会试......
晚清著名古泉学家李佐贤(1807—1876),字仲敏,号竹朋,山东利津县人。生于嘉庆十二年,道光十五年(1835)中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礼......
张之洞4岁发蒙,8岁遍读诗书,12岁文名大著,15岁顺天乡试中举人第一。及长,廷试高中一甲第三名(俗称“探花”),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此......
【正】 公安“三袁”——袁宗道、宏道、中道,是以反对拟古的旧文风、提倡有个性的新文风作为旗帜,以解脱束缚、破除庸腐作为斗争......
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入。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会试得中二甲第二十四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任刑部主事及......
陈宏谋(1696-1771),原名弘谋,乾隆即位后避"圣讳",更名"宏谋",字汝咨,号榕门,谥号文恭。广西临桂横村山人,生于康熙三十四年(1696)。雍正元......
清代着名文学家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一号存斋,世称随园先生,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同老人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慈溪(今属......
邹智(1466—1491)字汝愚,号立斋,又号秋困,四川合州(今重庆市合川)人。邹智生活于明代宪宗、孝宗时期。《明史·邹智列传》载:“(邹智)年......
<正>'魏象枢,字环极,山西蔚州人。顺治三年进士,选庶吉士。四年,授刑科给事中。'这是清史列传所载《魏象枢》的起笔,是一......
【正】 《东华录》是清代一部著名的编年史,三十二卷,蒋良骐撰,述清开国之初至雍正朝的史实。蒋氏在该书的自序中说:“乾隆三十年......
翰林们都很俭朴,难得有饭局的应酬,更绝对不到戏园子去看戏,仅从穿戴衣服及举止行动来说,就与所有京官完全两样。比方寒冷的时季,......
<正> 最近读到陈万鼐氏所著《洪昇研究》一书(台湾学生书局出版),书中对洪昇生平及著作的好多具体问题进行了研讨。从资料考证方面......
黄辉,字平倩,一字昭素,号慎轩、无知居士,四川南充县走马场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次年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后由编修迁右......
<正>不起眼的江头洲村,地处桂林市北郊灵川县九屋镇。它距桂林市区32公里,在甘棠江上游的护龙河西岸,拥有1000多年建村史。村中现......
敢在恩师面前据理力争 曾国藩与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是道光十八年的进士同年。李瀚章、李鸿章兄弟以年家子的身份一早就拜在曾国......
丘禾实,字有秋、号鹤峰,明隆庆庚午年(1570年)生于贵州省一个仕宦之家。他少年聪慧,“学日积,文日以进,年十六遂补卫诸生,屡试屡居高等,一时......
三希堂乃清高宗之御用书房。因物以主贵,品以位高而名满天下,更因《御制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简称《三希堂法帖》)之刊布而如雷贯耳。......
有明一代,江西地区承两宋之余韵,经济繁荣,科举发达,名宦辈出,故明代有"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之俗谚.与此同时,教育的发展,书院......
2014年是中法战争130周年,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一百多年前爆发的这两场战争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也成为这两场战争中......
一个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一个是"出版巨子、智民之师"。一个董商务印书馆大半生,矢志扶助教育;一个掌北大十余年,首倡兼容并包。一......
<正>制度和政策是由人制定的,但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之后,又会影响一代人的素质。明代文官的升迁制度包括官员的选拔、升迁、考课等等......
三、明清1981年岛田正郎著有《论清律的成立》(《法律论丛》五四一二二三)。从黄册清本一直追溯到各种谕旨奏折,揭示清楚清律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