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来源 :中国中医药咨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ina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素,并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杀死致病菌、控制感染,同时采取各种相应措施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是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关键词】抗菌药物;耐药性
  抗菌药物应用于临床已近百年,使很多严重感染和传染病的预后大有改观,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但抗菌药物应用的同时,也带来很多不良后果,如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细菌产生耐药性等,严重者导致死亡或残疾。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指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并采用适宜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杀灭致病微生物和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各种不良的后果发生。这里牵涉到的问题很多,如应用抗菌药物及其各种组合的适应症,抗菌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剂量和疗程,抗菌药物副作用的防治,细菌耐药性的变迁情况,特殊情况下(肝肾功能减退时、年老、年幼、免疫缺陷、难治感染等),抗菌药物的应用等。现在我们主要讨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联合疗法等。
  1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1.1应熟悉选用药物抗病原微生物的活性,药动学,适应症和不良反应。
  1.2要及早确立病原学的诊断:确立正确诊断为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的先决条件,临床上有些疾病如丹毒,猩红热,立克次体病,伤寒,布氏杆菌病,炭疽等,系由固定种属的微生物所引起,确诊即可选用相应抗生素,有些疾病如肺炎,脑膜炎,败血症,尿路感染等,其病原微生物常有多种,而病原微生物间的药敏有较大差别,因而常致用药错误,对这类疾病应尽一切努力找到病原微生物再选择用药。有些病原采用常规方法不易分离者亦应尽量选用其他辅助诊断技术,包括各种免疫学实验,分离出和鉴定病原菌后必须作细菌的药物敏感度测试,必要时并测定联合药敏实验,共选用药物参考。
  1.3应按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状态而合理用药。新生儿体内酶系发育不良,血浆蛋白结合药物的能力较弱,肾小球滤过率较低。老年人的血浆蛋白大多减少,肾功能也见减退,应用常规剂量后血药浓度和半衰期常有增高和延长,故用量以偏小为益,有条件时宜定期监测血中峰、谷浓度。
  1.4病毒性疾病或估计为病毒性疾病不宜用抗菌药物,除肯定为细菌所引起或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外,一般无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菌药物,除病情严重同时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菌药物,因应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被查出和使临床表现不典型,致正确诊断难以及时建立而延误了及早恰当的治疗。以抗菌药物作为确立诊断的措施也不适当。
  1.5预防和局部应用抗感染药要严加控制或尽量避免,应当用于少数有明确指征者;如用于预防昏迷、休克等患者的肺部并发症。皮肤黏膜等局部应用抗感染药宜尽量避免,因易引起过敏反应,也易导致耐药菌产生。
  1.6 联合应用抗感染药须有明确的指征。临床多数感染用一种抗感染药即可控制,联合用药徒然增加不良反应和治疗费用。
  1.7 宜选用适宜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静脉给药不宜用于轻、中度感染。宜按药动学参数制订给药方案。剂量过大或过小均不相宜,过小起不了治疗作用,反而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剂量过大的突出例子是青霉素类,不仅浪费严重,且易诱发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及电解质平衡失调等不良反应。
  抗感染药通常宜继续应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但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等不在此例。如临床效果不显著,急性感染在48-72小时内应考虑改换药物或调整剂量。
  2应用抗菌素及联合用药的适应症
  抗菌素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抗感染的经验 用药;抗菌素的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抗菌素的不良反应和防治;细菌耐药性的变迁与预防;特殊情况下抗菌素的应用等等。
  3常用抗菌素的抗菌活性
  在病原菌未明时,早期应用抗菌素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非常重要;选用广谱的抗菌素,尽量选用杀菌剂;在重症感染中则往往采取联合用药,常用的杀菌剂有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氟喹诺酮类、多肽类等;在特定感染中:磺胺类药、克林霉素、甲硝唑以及利福平等应用较广泛。抗菌素经验性应用时,应根据临床资料判断可能的病原菌来选用抗菌素。不同类的广谱抗菌药物在抗菌活性方面存在差异,应根据药物的适应症、抗菌活性以及耐药的变迁等因素来选用抗菌素。
  必须强调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人体免疫力的重要性,过分依赖抗菌药物的功效而忽视人体内在因素常是抗菌药物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必须尽最大努力使人体全身状况有所改善,各种综合措施如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和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处理原发病灶等均不可忽视。滥用抗菌药物是全球性各級医院的公共卫生问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又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重视,我们医务工作者应在不断完善自身工作的过程中,推进社会化合理用药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耿莉华.医院感染控制指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406~407.
  [2]李世娟,辛苏宁,孙丽萍.浅谈医院合理用药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60~161.
  [3]张秀勤.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9):856~857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至今已近40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这段“黄金时间”里,涌现出诸多重大的理论成果,包括高清海先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改革、哲学观念的变革;张异宾教授回到马克思的呼唤;任平教授的出场学……坦率地说,对于中国学派和任平教授的出场学,我还是有所了解的,但是了解得并不是很多。
对于牙体缺损较大的牙齿,尤其是死髓且经根管治疗后的磨牙应选择金属全冠修复。金属全冠是用金属制成覆盖整个牙冠表面的帽状修复体。具有与牙体接触面大、固位力强、对牙齿保护作用好等优点。常用于较大牙体缺损的修复或固定义齿的固位体。因金属颜色影响美观,主要用于修复后牙。根据制作方法的不同,金属全冠分为铸造全冠和锤造全冠两种。铸造全冠是用牙科合金铸造而成的,覆盖整个牙冠表面的修复体,简称铸造冠。铸造冠能够根据
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的研究是我国中医药行业探索和发展的永恒课题,也是多年来中医药届不断突破的难点和热点。本文通过对当今中药质量检测模式的阐述和分析,针对固有模式的
哲学是彻底的追问,它的任务就是对一些特定的活动、行为或者一整套信念的基础性假设进行质疑。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哲学的追问必须努力勾画出一个问题,并且发展出一种解决这个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时间和师生主动权进行了调整,学生通过微视频进行预习,在清楚了解知识的同时,明确了课堂学习的重点,进而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从而有效节约课堂时间,为学生提供了讨论与探究的机会,充分肯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高中语文翻转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地加以解决。  一、当前高中语文翻转课堂存在的问题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虽然在高中语文教学
[反应机制] 不管是过敏反应还是类过敏反应统称为“超敏反应”。1963年Coombs和Call根据反应的发生速度、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将超敏反应分为I、Ⅱ、Ⅲ和Ⅳ型。而我们临床麻醉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是I型超敏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目的:初步探讨伽玛刀治疗后复发的原发性肺癌患者二次伽玛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2008年12月收治的伽玛刀治疗后复发的原发性肺癌患者26例行伽玛刀治
大卫·李嘉图识别并分析了稀缺租金,而团结租金(sodaaty rent)则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类型的租金,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细分。此外,也有必要基于租金来解释自然资源部门的重
目的:了解壮族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情况。方法:对2010年1—10月在本院检查确诊为消化陛溃疡208例壮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孔广森,字众仲,又字撝约,号顨轩,山东曲阜人,孔子七十代孙,乾隆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检讨,清代著名学者。今人对于其生卒年,分别有1752、1753以及1786、1787年的不同记载。